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课约占总教时的一半多,几乎没有一节课是只讲不练的,由此可见练习的重要性。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数学练习课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教师误把练习课变成了习题课、作业课,充满随意性和盲目性;练习形式单一呆板,基本是教师统治课堂,不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练习的设置没有考虑个体差异,以偏概全等等。
上述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对练习缺乏重视,对练习课的功能、特点认识不够,实施过于随意,从而导致了练习课的教学效率低。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练习实施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应该共同关注的课题。在此,我通过以下四方面的分析,总结出一些策略,供教师们在研究时参考。
一、练习要紧扣要求,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种规范,因此练习题的设计应受教学目标的制约。教师设计练习题,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而后再深思熟虑,把教学目标分解到各种练习中去,并在实施过程中层层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认识角”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结合生活情景,认识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②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通过“比一比”,让学生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会利用“观察法”或“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
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针对上述目标,可设计出下列练习题:
练习一:初步认识角、感受角(针对目标①、③)。
在学生初步建立角的表象后,问:“你能找出下面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吗?”。通过这道练习,加深巩固学生对角表象的认识,为后续学习铺路搭桥。
练习二:正确判断角(针对目标②)。
讲授完角的正确定义后,师说:“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来了几位客人,他们都争着说自己就是角,所以,老师想请咱们班的同学做做小裁判,看看究竟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通过设计这一道带有模仿性的基本题,引导学生初步巩固新知识,体验成功,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练习三:比角的大小(针对目标②)。
1、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大的画“√”
2、比较两个三角板的三个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练习四:找角(针对目标①、③)。
师说:“角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图形,它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下面,请同学们找找我们的身边哪里有角?”
在找角的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地加深了“数学源于生活”的印象,激发了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上述练习题的设置,有较强的针对性,目标也较明确,能有效地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练习要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练习课的设置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单一的练习不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特别在学生对新知识有所掌握的情况下,如果只是进行一些简单乏味的巩固、强化性的练习,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要想使所设计的练习能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增加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有效地提高练习效率。
针对不同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练习形式。如提高计算能力的题可设估算、口算、笔算、速算等形式;概念题可设填空、判断、选择等形式;应用题可设补充条件或问题、改变条件或问题、找中间条件、选择问题、自编题目等形式。还可以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自编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智慧星,设计“聪明题”,……如在教学乘法口诀和利用口诀求商的课堂练习时,我们可设计如下的练习活动,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这样,产生无意识记,其记忆的效果往往比强记省劲。
1、对口令。即把45句乘法口诀的每句口诀只写出前一部分,做好标签。将全班学生面对面分成两行,每人抽一签,一个说,对面一人答。
2、转圆盘。用硬纸做两个同心圆。在内、外圆上分别写上1-9各个数,转动一个圆,使里外两个数对齐,说出每两个数乘得的积。每转动一个格,算出9个数。
3、猜卡片。活动前先写好卡片。如72、45、24、56、36…,每位学生抽一张后,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和几相乘的积。
以上的游戏性练习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熟练程度和兴趣,使学生从大量的抄写作业中解放出来。
三、练习要循序渐进,分层设计
练习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一般到特殊、由模仿到灵活运用的发展顺序去安排。
要实现上述所说的要求,就需要我们有序的设计多层次的练习,这样才有利于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使新旧知识结合,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同时,也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做到步步深入、层层巩固。在练习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策略来解题,促进学习经验的内化,使学习经验上升为学习策略。如在教学《比一比》时,我是这样设计练习的:
第一层:铺垫性练习:
在○里填上“>”或“<”
59○61 38○35 11○9
第二层:尝试性练习:
在○里填上“>”或“<”
1074○846 389○982 5102○5184
第三层:巩固性练习:
把387、99、809、345、1725、430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第四层:综合性练习:
2A60○B530,在A、B两个位置分别填上一个数字,使得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
此题带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练习要联系实际,形成能力
数学是抽象的,生活是具体的,数学练习的设计最好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实践活动的情景,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立足于生活。
如学习完“辨认方向”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辨认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然后说说你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创设的这个情境,不仅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还与学生本人息息相关,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促使他们能自觉地将己有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相关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同时练习设计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面向全体,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及时奖励及时强化,加强指导,最后变式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各种策略,紧扣教学目标,精心地、有效地设计练习题,并耐心指导学生巧妙解题,使学生尽快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上述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对练习缺乏重视,对练习课的功能、特点认识不够,实施过于随意,从而导致了练习课的教学效率低。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练习实施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应该共同关注的课题。在此,我通过以下四方面的分析,总结出一些策略,供教师们在研究时参考。
一、练习要紧扣要求,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种规范,因此练习题的设计应受教学目标的制约。教师设计练习题,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而后再深思熟虑,把教学目标分解到各种练习中去,并在实施过程中层层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认识角”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结合生活情景,认识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②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通过“比一比”,让学生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会利用“观察法”或“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
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针对上述目标,可设计出下列练习题:
练习一:初步认识角、感受角(针对目标①、③)。
在学生初步建立角的表象后,问:“你能找出下面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吗?”。通过这道练习,加深巩固学生对角表象的认识,为后续学习铺路搭桥。
练习二:正确判断角(针对目标②)。
讲授完角的正确定义后,师说:“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来了几位客人,他们都争着说自己就是角,所以,老师想请咱们班的同学做做小裁判,看看究竟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通过设计这一道带有模仿性的基本题,引导学生初步巩固新知识,体验成功,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练习三:比角的大小(针对目标②)。
1、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大的画“√”
2、比较两个三角板的三个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练习四:找角(针对目标①、③)。
师说:“角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图形,它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下面,请同学们找找我们的身边哪里有角?”
在找角的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地加深了“数学源于生活”的印象,激发了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
上述练习题的设置,有较强的针对性,目标也较明确,能有效地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练习要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练习课的设置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单一的练习不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特别在学生对新知识有所掌握的情况下,如果只是进行一些简单乏味的巩固、强化性的练习,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要想使所设计的练习能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增加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有效地提高练习效率。
针对不同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练习形式。如提高计算能力的题可设估算、口算、笔算、速算等形式;概念题可设填空、判断、选择等形式;应用题可设补充条件或问题、改变条件或问题、找中间条件、选择问题、自编题目等形式。还可以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自编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智慧星,设计“聪明题”,……如在教学乘法口诀和利用口诀求商的课堂练习时,我们可设计如下的练习活动,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这样,产生无意识记,其记忆的效果往往比强记省劲。
1、对口令。即把45句乘法口诀的每句口诀只写出前一部分,做好标签。将全班学生面对面分成两行,每人抽一签,一个说,对面一人答。
2、转圆盘。用硬纸做两个同心圆。在内、外圆上分别写上1-9各个数,转动一个圆,使里外两个数对齐,说出每两个数乘得的积。每转动一个格,算出9个数。
3、猜卡片。活动前先写好卡片。如72、45、24、56、36…,每位学生抽一张后,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和几相乘的积。
以上的游戏性练习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熟练程度和兴趣,使学生从大量的抄写作业中解放出来。
三、练习要循序渐进,分层设计
练习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一般到特殊、由模仿到灵活运用的发展顺序去安排。
要实现上述所说的要求,就需要我们有序的设计多层次的练习,这样才有利于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使新旧知识结合,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同时,也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做到步步深入、层层巩固。在练习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策略来解题,促进学习经验的内化,使学习经验上升为学习策略。如在教学《比一比》时,我是这样设计练习的:
第一层:铺垫性练习:
在○里填上“>”或“<”
59○61 38○35 11○9
第二层:尝试性练习:
在○里填上“>”或“<”
1074○846 389○982 5102○5184
第三层:巩固性练习:
把387、99、809、345、1725、430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第四层:综合性练习:
2A60○B530,在A、B两个位置分别填上一个数字,使得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
此题带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练习要联系实际,形成能力
数学是抽象的,生活是具体的,数学练习的设计最好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实践活动的情景,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立足于生活。
如学习完“辨认方向”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辨认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然后说说你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创设的这个情境,不仅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还与学生本人息息相关,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促使他们能自觉地将己有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相关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同时练习设计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面向全体,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及时奖励及时强化,加强指导,最后变式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各种策略,紧扣教学目标,精心地、有效地设计练习题,并耐心指导学生巧妙解题,使学生尽快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