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职教育;质量;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6-0024-02
最近,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引起了一些争论。有学者认为,“根据我国重普教的文化传统、职教发展现状以及未来非常规脑力劳动需求显著增加的趋势,未来职教的重心应该放在高职,中职不必再固守‘大体相当’的框框”。有学者立即反击岂能“人们不想上中职,就不要中职了”,并强调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
到底要不要中等職业教育?其实这不是一个问题。任何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初级、中级和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只不过不同时期对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数量和结构会有所不同。如工业化初期,因生产技术水平较低,需要大量的初级技能劳动者;工业化中期生产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到了工业化后期,生产技术向高端发展,则需要大量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但是,不管科学技术进步到何种程度,初、中级这个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会消失,而且随着机械化、自动化产品的千篇一律,今后越是手工的东西越具有个性,也将会越值钱。因此,作为培养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个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并不会消失。
由此可见,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提高质量和如何办得更好的问题,即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让中等职业教育成为适应产业需求和社会乐意选择的教育。关于这一点,瑞士的经验也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读者》刊发过一篇《在瑞士读职高》的文章,介绍了作者的双胞胎儿子在瑞士上高中的情形。两个儿子义务教育毕业后,面临后义务教育(相当于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选择。在瑞士,后义务教育有三种形式:一是学士预备教育,即普通高中;二是文凭中学,相当于我国的职业高中;三是专为各州幼儿园和小学培训教师或向师范院校输送人才的师范中学。大儿子比较会读书,选择了学士预备教育,打算读完后再上大学。二儿子看了学士预备教育的课程设置后,决定放弃学士预备教育,选择一所学校上文凭中学。
老二进入文凭中学后,就跟一家企业签下了一份就业协议,每周除双休外,一天在学校上理论课,剩下的四天在企业学徒培训中心实训,实训时还可拿到25%的岗位工资,并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实训工资还会水涨船高。文凭中学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没有明确的学制规定,类似我国汽车驾驶培训学校,具体毕业时间由学员理论和实践考试的通过时间而定,也就是说只有具备熟练职业技术,能从学徒转变成技工才可毕业。毕业后,企业开出来的待遇也很可观,像老二这种刚结束学徒阶段的新人,月薪直接开到了4000瑞郎的标准,相当于大约3万元人民币。在苏黎世市区,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售价为15万~20万瑞郎,一名普通的钟表技师工作两三年就可买到一套住房。工作五年后,老二凭借职业技能证书,进入了瑞士东部高等专科学院,在完成了180个学分后,拿到了与老大同等的学历和学位。
从上面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瑞士的中等职业教育还是很有吸引力的。首先,义务教育毕业后究竟是上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由家长和学生自己做主。其次,文凭中学是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其形式是典型的现代学徒制,即学生进入文凭中学后,既要到学校注册又要跟企业签订学徒合同,具体的毕业时间决定于达到职业资格标准的时间。学生之所以愿意选择文凭中学,还在于毕业后就业的工资不会低,即从事的职业不会让人觉得低人一等。同时,毕业后还有上升通道,如果想升学,可以凭借“职业技能证书”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笔者在《南方周末》一篇报道中也看到,在瑞士,15岁的年轻人在初中毕业后,75%会选择上职业学校。在瑞士,对于15岁的初中毕业生来说,选择就学类型并非一个艰难的选择,家人通常会给出一些建议,但不会干涉太多,因为“这一选择并不意味着人生分水岭”,而且“接受职业教育同样可以拿高薪水、受人尊重”,并且中职毕业后既可转向全职工作,也可申请应用技术类大学,进而还可申请一类大学,将来升入大学后还可在一类大学和应用技术类大学之间继续双向选择。正因为瑞士职业教育体系灵活,可以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个性化成才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路径,故而免除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后顾之忧。
可见,有吸引力的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有吸引力,即除本来的职业兴趣外,更多的还是职业薪酬(包括社会福利待遇)要有吸引力;二是让学生能学到实用的职业技术,即是有质量、有内涵的职业教育;三是能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打通各种上升通道。
这几年,我国致力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努力实现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的横向融通,中职教育与高职、本科教育的纵向贯通,架构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取得了初步成效。从各地传来的招生消息来看,这也确实吸引了部分优秀学生选择中职教育。但是,这只是教育内部的体系构建,学生就业后再晋升的通道还没有完全畅通。正如一位家长所说的那样,自己初中毕业后上了一所中职技校,当上了一名电工。从事该行业快20年了,大部分电路问题都可以解决,但“就因为自己学历低,收入比刚毕业的大学生低一大截。人家大型企业招聘都有学历要求,只这一条就把我挡在门外”,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还是尽可能读普高、上大学,即使“读了大学再学技术也行”。企业招聘要学历,公务员考试也要学历。要学历并不是什么坏事,说明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在提高。但是,关键的是对于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学校毕业的这部分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要创造适合他们特点的上升空间,譬如凭“职业技能证书”也可进入相关大学继续深造,实现新的人生价值,获得社会阶层新的转换。
值得欣喜的是,技术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问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7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随着技能人才薪酬体系的健全、技术工人待遇的提高,从事技术技能职业不再低人一等,相信注重技术技能的职业教育也会让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学生初中毕业后也会理性选择学校类型,不会再挤普高这座“独木桥”,抢高考“一条道”。
关于教育质量,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虽然超过了90%,但就业质量还比较低。一些学生经常被安排在毫无技术含量甚至与所学专业无关的流水线上工作,在社会上形成了读不读中职照样可以就业的不好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挫伤了家长和初中毕业生选择中职学校的积极性,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因此,加强专业建设,规范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办学质量,扭转职业教育形象,让中职毕业生与中职学校的毕业标准相符合,在当前显得尤其重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6-0024-02
最近,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引起了一些争论。有学者认为,“根据我国重普教的文化传统、职教发展现状以及未来非常规脑力劳动需求显著增加的趋势,未来职教的重心应该放在高职,中职不必再固守‘大体相当’的框框”。有学者立即反击岂能“人们不想上中职,就不要中职了”,并强调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
到底要不要中等職业教育?其实这不是一个问题。任何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初级、中级和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只不过不同时期对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数量和结构会有所不同。如工业化初期,因生产技术水平较低,需要大量的初级技能劳动者;工业化中期生产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到了工业化后期,生产技术向高端发展,则需要大量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但是,不管科学技术进步到何种程度,初、中级这个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会消失,而且随着机械化、自动化产品的千篇一律,今后越是手工的东西越具有个性,也将会越值钱。因此,作为培养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个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并不会消失。
由此可见,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提高质量和如何办得更好的问题,即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让中等职业教育成为适应产业需求和社会乐意选择的教育。关于这一点,瑞士的经验也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读者》刊发过一篇《在瑞士读职高》的文章,介绍了作者的双胞胎儿子在瑞士上高中的情形。两个儿子义务教育毕业后,面临后义务教育(相当于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选择。在瑞士,后义务教育有三种形式:一是学士预备教育,即普通高中;二是文凭中学,相当于我国的职业高中;三是专为各州幼儿园和小学培训教师或向师范院校输送人才的师范中学。大儿子比较会读书,选择了学士预备教育,打算读完后再上大学。二儿子看了学士预备教育的课程设置后,决定放弃学士预备教育,选择一所学校上文凭中学。
老二进入文凭中学后,就跟一家企业签下了一份就业协议,每周除双休外,一天在学校上理论课,剩下的四天在企业学徒培训中心实训,实训时还可拿到25%的岗位工资,并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实训工资还会水涨船高。文凭中学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没有明确的学制规定,类似我国汽车驾驶培训学校,具体毕业时间由学员理论和实践考试的通过时间而定,也就是说只有具备熟练职业技术,能从学徒转变成技工才可毕业。毕业后,企业开出来的待遇也很可观,像老二这种刚结束学徒阶段的新人,月薪直接开到了4000瑞郎的标准,相当于大约3万元人民币。在苏黎世市区,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售价为15万~20万瑞郎,一名普通的钟表技师工作两三年就可买到一套住房。工作五年后,老二凭借职业技能证书,进入了瑞士东部高等专科学院,在完成了180个学分后,拿到了与老大同等的学历和学位。
从上面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瑞士的中等职业教育还是很有吸引力的。首先,义务教育毕业后究竟是上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由家长和学生自己做主。其次,文凭中学是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其形式是典型的现代学徒制,即学生进入文凭中学后,既要到学校注册又要跟企业签订学徒合同,具体的毕业时间决定于达到职业资格标准的时间。学生之所以愿意选择文凭中学,还在于毕业后就业的工资不会低,即从事的职业不会让人觉得低人一等。同时,毕业后还有上升通道,如果想升学,可以凭借“职业技能证书”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笔者在《南方周末》一篇报道中也看到,在瑞士,15岁的年轻人在初中毕业后,75%会选择上职业学校。在瑞士,对于15岁的初中毕业生来说,选择就学类型并非一个艰难的选择,家人通常会给出一些建议,但不会干涉太多,因为“这一选择并不意味着人生分水岭”,而且“接受职业教育同样可以拿高薪水、受人尊重”,并且中职毕业后既可转向全职工作,也可申请应用技术类大学,进而还可申请一类大学,将来升入大学后还可在一类大学和应用技术类大学之间继续双向选择。正因为瑞士职业教育体系灵活,可以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个性化成才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路径,故而免除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后顾之忧。
可见,有吸引力的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有吸引力,即除本来的职业兴趣外,更多的还是职业薪酬(包括社会福利待遇)要有吸引力;二是让学生能学到实用的职业技术,即是有质量、有内涵的职业教育;三是能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打通各种上升通道。
这几年,我国致力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努力实现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的横向融通,中职教育与高职、本科教育的纵向贯通,架构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取得了初步成效。从各地传来的招生消息来看,这也确实吸引了部分优秀学生选择中职教育。但是,这只是教育内部的体系构建,学生就业后再晋升的通道还没有完全畅通。正如一位家长所说的那样,自己初中毕业后上了一所中职技校,当上了一名电工。从事该行业快20年了,大部分电路问题都可以解决,但“就因为自己学历低,收入比刚毕业的大学生低一大截。人家大型企业招聘都有学历要求,只这一条就把我挡在门外”,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还是尽可能读普高、上大学,即使“读了大学再学技术也行”。企业招聘要学历,公务员考试也要学历。要学历并不是什么坏事,说明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在提高。但是,关键的是对于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学校毕业的这部分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要创造适合他们特点的上升空间,譬如凭“职业技能证书”也可进入相关大学继续深造,实现新的人生价值,获得社会阶层新的转换。
值得欣喜的是,技术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问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7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随着技能人才薪酬体系的健全、技术工人待遇的提高,从事技术技能职业不再低人一等,相信注重技术技能的职业教育也会让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学生初中毕业后也会理性选择学校类型,不会再挤普高这座“独木桥”,抢高考“一条道”。
关于教育质量,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虽然超过了90%,但就业质量还比较低。一些学生经常被安排在毫无技术含量甚至与所学专业无关的流水线上工作,在社会上形成了读不读中职照样可以就业的不好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挫伤了家长和初中毕业生选择中职学校的积极性,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因此,加强专业建设,规范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办学质量,扭转职业教育形象,让中职毕业生与中职学校的毕业标准相符合,在当前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