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更好地改善城市的市容环境,就需要做好对城市的生活垃圾的处理,所以对垃圾的合理及时的处理已显得颇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小城市建设中生活垃圾中转站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加强生活垃圾中转站合理设置的措施,并介绍了生活垃圾中转站设置时应注意的环保措施。
关键词:生活垃圾中转站;设置;环保;措施
中图分类号:R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水平和城市规模不断得到提高,人口也大幅度增长,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刺激了人民生活的消费,致使城市生活垃圾量逐年增长。为了更好地改善城市的市容环境,就需要做好对城市的生活垃圾的处理,所以对垃圾的合理及时的处理已显得颇为重要。而在生活垃圾的转运过程中,垃圾中转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对它的数量,设备,位置做出合理的布置和规划。
1中小城市建设中生活垃圾中转站设置存在的问题
1.1中转站位置的不合理,对周围环境有影响
根据调查,先前建设的城区垃圾中转站的位置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现在处于城市中心地段,如居民小区、菜市场附近等,市中心某两个中转站与居民楼只有一墙相隔。从表面上看给这些地段的垃圾清运带来了方便,但实际上,由于垃圾中转站所产生的气味、卫生(包括蚊蝇)、噪声、扬尘污水等问题,给公众日常生活、工作及健康带来相当的影响,由此可见,垃圾中转站的位置选择必须与城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合理布置周围用地,使垃圾中转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1.2中转站分布不均匀,服务范围差别大
调查中发现,相同的设备和人员数量的中转站,服务区的人口密度相似,但服务区域面积却相差很大。这可能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但由于面积过大可能会增加垃圾清运成本及其他管理费用。城区中的垃圾不应严格按照行政区划内的中转站进行清运,应采取就近、及时、方便的原则,从而提高清运效率,降低清运成本。 1.3处理量存在很大差异 各中转站的处理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有的垃圾中转站的日处理量仅为8-10吨,而有的垃圾中转站的日处理量达到140-170吨,经归纳,存在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如下:①哪里垃圾多在哪建中转站,没有经过统筹规划,从而使垃圾中转站的疏密程度不同,使得有的垃圾中转站收集范围达到方圆三公里,而有的仅800-1000米。②相同的垃圾站数目分布的地区人口数目差异较大。同是一片面积差不多的两片区域都分布着两个垃圾中转站,人口多的那片区域产生的垃圾量大而垃圾站有限,人口少的那片区域垃圾量产生小使得垃圾站运行不饱和。 1.4设备数量不足,维护不到位,配套设备不完善
城区垃圾中转站现有的垃圾压缩设备均由市政府采购中心统一招标采购,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季节性的原因,设备每天工作运转的时间不同。冬季等淡季时设备工作时间正常,但夏季垃圾量比较大,大部分设备每天要连续工作8~9个小时,超负荷运转对机械设备损耗极大,加上管理人员缺乏机械方面的维护知识,再加上厂家不能及时检修,使得部分设备带伤工作,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年限。另外设备型号不同、设备之间的接口不匹配也增加了管理和维护的难度。增加设备、完善设施、制定设备管理档案、提高操作水平,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加强生活垃圾中转站合理设置的措施
对于城市垃圾中转站,在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当地经济、市政设施、交通状况、公众的接受认可度等影响因素,并进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垃圾中转站的选址。合理的选址对生活垃圾中转站经济效益的提高、功能的发挥,对周围环境以及对建设投资规模均有较大影响。
基于城市区域功能的差异,其垃圾成分,及收集、运输和处理等方面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必然要适合其变化。因此要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城市垃圾中转站的建设。
2.1改变垃圾中转站功能,强化合理布局
为便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处理,建议城市内的垃圾中转站要改成具有分送功能的中转站。由于垃圾的收集、清运时间要求在夜间进行,因此新设计的垃圾中转站其分布要尽可能合理,特别是要在运输线路上作优化设计;另外,中转站分送垃圾到处理厂,途经的街道、线路长度、收集、运输车辆及动力设备这些可能产生噪音的污染源,都要一并作全盘考虑,尽可能减小对市民生活、城市环境的影响程度,尽量达到设计线路最佳。贾传兴等人提出,引入逆向物流系统寻求城市垃圾中转站优化选址可行实用。
生活垃圾中转站的运营,必然有大量的垃圾收集车和大型垃圾转运车进、出站,车流量较大,应设置在道路条件好、交通方便的地方。
2.2外观设计创新,与城市色调相和谐
首先要体现人性化的理念,将有创意的中转站工艺流程和整体环境平衡及周围建筑相协调,其次要体现理性化的设计,创造性地发展和合理运用投资。大面积引进全封闭、集装箱式垃圾中转站,新式垃圾中转站还要有条件地进行艺术性的外观设计,艺术造型展现“人文”,让它们自然融于周边的人文、自然环境,实现风格高度统一,从而达到与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
2.3改变中转站形式,节约城市用地
在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城市垃圾中转站建设用地和建设面积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将固定的中转站改为可移动的中转站,定时收集,即时压缩运输。这不仅方便了居民,减少了环卫工人数,清洁了环境,还解决了中转站选址的困难问题,但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资。
2.4应对中转站周边环境及居民的影响最小化
中转站既为垃圾处理工程,就不可避免地在运行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及居民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只要积极采取措施,坚决执行设计时对污水、废气、噪声等污染物的处理,并严格管理,即可避免中转站成为新的污染源,使得各项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3生活垃圾中转站设置时应注意的环保措施
3.1灰尘及臭气治理措施及要求
由于在生活垃圾中转站内垃圾收集车的卸料、装箱过程中会产生灰尘。垃圾因发酵会产生臭气,所以要求垃圾收集车卸料作业和装箱作业均应在室内或半封闭状态下进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是对转运作业区内的小环境影响还是较大的,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严格遵守日转日清的转运工艺,不许垃圾在站内过夜;②转运作业区、垃圾车行驶道路等处,每班清洗一次,保持环境清洁。这些措施可使卸料作业区的臭气等级低于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2级,转运站周边臭气浓度的厂界值小于20。
3.2污水治理措施
生活垃圾中转站产生的污水主要来源有:①职工的生活污水;②车辆、设备、场地的清洗污水;③垃圾转运装箱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①雨水。雨水与其他污水分流制,雨水通过站内雨水管道排放到城市下水管道。清洗污水和生活污水经沉淀处理后排放生活垃圾中转站内污水治理主要是渗沥液,因此应尽量减少渗沥液的产生量。垃圾渗沥液随着垃圾成分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垃圾转运工艺不同,产生量也有较大的变化。由于垃圾在生活垃圾中转站内停留时间较短,其渗沥液污染指标较高,总量较小,目前国内外较常用的、经济的处理方法有:稀释排放、集中治理和专业达标治理。经比较,采用收集后集中治理的方式既经济又合理。
3.3噪声治理措施
生活垃圾中转站的噪声主要来自车辆进出站时的行驶噪声及转运处理垃圾设备的作业噪声。
治理措施:对作业设备和液压系统的泵及驱动电机座、泵及风机的机座设置减震垫;选用低噪声风机或带消音装置的风机;对泵站、液压站、风机站等建筑采用隔音门窗;墙壁铺设吸音板等措施将转运作业区噪声控制在80dB以下。
3.4防止蚊蝇滋生措施
由于收集车的卸載和转运装箱均是在室内进行,所以蚊蝇孽生受到一定环境限制。但为防止站内蚊蝇孽生,每班工作结束后,必须进行场地及转运车辆等的清洗,同时定期对转运作业区、站内绿化区、污水收集区等采取药物灭蚊蝇措施。在高温季节蚊蝇繁殖快,每班作业结束后,对卸料作业区、垃圾槽(倒口)、转运处理设备的料仓等处喷洒药水,控制蚊蝇的滋生,达到在可视范围内苍蝇不超过3只/次的要求。
3.5转运站绿化
生活垃圾中转站站内绿化面积应不少于30%。与居民住宅相邻地段应建立绿化隔离带,种植香樟等吸收异味能力强和树冠枝叶茂盛的树木。
参考文献:
[1]周鹤良.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J].中国机电工业,2003(14):36—37.
[2]王贺明,邓士俊.浅谈垃圾中转站的理想方式[J].城镇经济研究.1990(4).
关键词:生活垃圾中转站;设置;环保;措施
中图分类号:R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水平和城市规模不断得到提高,人口也大幅度增长,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刺激了人民生活的消费,致使城市生活垃圾量逐年增长。为了更好地改善城市的市容环境,就需要做好对城市的生活垃圾的处理,所以对垃圾的合理及时的处理已显得颇为重要。而在生活垃圾的转运过程中,垃圾中转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对它的数量,设备,位置做出合理的布置和规划。
1中小城市建设中生活垃圾中转站设置存在的问题
1.1中转站位置的不合理,对周围环境有影响
根据调查,先前建设的城区垃圾中转站的位置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现在处于城市中心地段,如居民小区、菜市场附近等,市中心某两个中转站与居民楼只有一墙相隔。从表面上看给这些地段的垃圾清运带来了方便,但实际上,由于垃圾中转站所产生的气味、卫生(包括蚊蝇)、噪声、扬尘污水等问题,给公众日常生活、工作及健康带来相当的影响,由此可见,垃圾中转站的位置选择必须与城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合理布置周围用地,使垃圾中转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1.2中转站分布不均匀,服务范围差别大
调查中发现,相同的设备和人员数量的中转站,服务区的人口密度相似,但服务区域面积却相差很大。这可能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但由于面积过大可能会增加垃圾清运成本及其他管理费用。城区中的垃圾不应严格按照行政区划内的中转站进行清运,应采取就近、及时、方便的原则,从而提高清运效率,降低清运成本。 1.3处理量存在很大差异 各中转站的处理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有的垃圾中转站的日处理量仅为8-10吨,而有的垃圾中转站的日处理量达到140-170吨,经归纳,存在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如下:①哪里垃圾多在哪建中转站,没有经过统筹规划,从而使垃圾中转站的疏密程度不同,使得有的垃圾中转站收集范围达到方圆三公里,而有的仅800-1000米。②相同的垃圾站数目分布的地区人口数目差异较大。同是一片面积差不多的两片区域都分布着两个垃圾中转站,人口多的那片区域产生的垃圾量大而垃圾站有限,人口少的那片区域垃圾量产生小使得垃圾站运行不饱和。 1.4设备数量不足,维护不到位,配套设备不完善
城区垃圾中转站现有的垃圾压缩设备均由市政府采购中心统一招标采购,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季节性的原因,设备每天工作运转的时间不同。冬季等淡季时设备工作时间正常,但夏季垃圾量比较大,大部分设备每天要连续工作8~9个小时,超负荷运转对机械设备损耗极大,加上管理人员缺乏机械方面的维护知识,再加上厂家不能及时检修,使得部分设备带伤工作,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年限。另外设备型号不同、设备之间的接口不匹配也增加了管理和维护的难度。增加设备、完善设施、制定设备管理档案、提高操作水平,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加强生活垃圾中转站合理设置的措施
对于城市垃圾中转站,在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当地经济、市政设施、交通状况、公众的接受认可度等影响因素,并进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垃圾中转站的选址。合理的选址对生活垃圾中转站经济效益的提高、功能的发挥,对周围环境以及对建设投资规模均有较大影响。
基于城市区域功能的差异,其垃圾成分,及收集、运输和处理等方面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必然要适合其变化。因此要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城市垃圾中转站的建设。
2.1改变垃圾中转站功能,强化合理布局
为便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处理,建议城市内的垃圾中转站要改成具有分送功能的中转站。由于垃圾的收集、清运时间要求在夜间进行,因此新设计的垃圾中转站其分布要尽可能合理,特别是要在运输线路上作优化设计;另外,中转站分送垃圾到处理厂,途经的街道、线路长度、收集、运输车辆及动力设备这些可能产生噪音的污染源,都要一并作全盘考虑,尽可能减小对市民生活、城市环境的影响程度,尽量达到设计线路最佳。贾传兴等人提出,引入逆向物流系统寻求城市垃圾中转站优化选址可行实用。
生活垃圾中转站的运营,必然有大量的垃圾收集车和大型垃圾转运车进、出站,车流量较大,应设置在道路条件好、交通方便的地方。
2.2外观设计创新,与城市色调相和谐
首先要体现人性化的理念,将有创意的中转站工艺流程和整体环境平衡及周围建筑相协调,其次要体现理性化的设计,创造性地发展和合理运用投资。大面积引进全封闭、集装箱式垃圾中转站,新式垃圾中转站还要有条件地进行艺术性的外观设计,艺术造型展现“人文”,让它们自然融于周边的人文、自然环境,实现风格高度统一,从而达到与城市环境的协调统一。
2.3改变中转站形式,节约城市用地
在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城市垃圾中转站建设用地和建设面积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将固定的中转站改为可移动的中转站,定时收集,即时压缩运输。这不仅方便了居民,减少了环卫工人数,清洁了环境,还解决了中转站选址的困难问题,但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资。
2.4应对中转站周边环境及居民的影响最小化
中转站既为垃圾处理工程,就不可避免地在运行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及居民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只要积极采取措施,坚决执行设计时对污水、废气、噪声等污染物的处理,并严格管理,即可避免中转站成为新的污染源,使得各项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3生活垃圾中转站设置时应注意的环保措施
3.1灰尘及臭气治理措施及要求
由于在生活垃圾中转站内垃圾收集车的卸料、装箱过程中会产生灰尘。垃圾因发酵会产生臭气,所以要求垃圾收集车卸料作业和装箱作业均应在室内或半封闭状态下进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是对转运作业区内的小环境影响还是较大的,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严格遵守日转日清的转运工艺,不许垃圾在站内过夜;②转运作业区、垃圾车行驶道路等处,每班清洗一次,保持环境清洁。这些措施可使卸料作业区的臭气等级低于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2级,转运站周边臭气浓度的厂界值小于20。
3.2污水治理措施
生活垃圾中转站产生的污水主要来源有:①职工的生活污水;②车辆、设备、场地的清洗污水;③垃圾转运装箱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①雨水。雨水与其他污水分流制,雨水通过站内雨水管道排放到城市下水管道。清洗污水和生活污水经沉淀处理后排放生活垃圾中转站内污水治理主要是渗沥液,因此应尽量减少渗沥液的产生量。垃圾渗沥液随着垃圾成分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垃圾转运工艺不同,产生量也有较大的变化。由于垃圾在生活垃圾中转站内停留时间较短,其渗沥液污染指标较高,总量较小,目前国内外较常用的、经济的处理方法有:稀释排放、集中治理和专业达标治理。经比较,采用收集后集中治理的方式既经济又合理。
3.3噪声治理措施
生活垃圾中转站的噪声主要来自车辆进出站时的行驶噪声及转运处理垃圾设备的作业噪声。
治理措施:对作业设备和液压系统的泵及驱动电机座、泵及风机的机座设置减震垫;选用低噪声风机或带消音装置的风机;对泵站、液压站、风机站等建筑采用隔音门窗;墙壁铺设吸音板等措施将转运作业区噪声控制在80dB以下。
3.4防止蚊蝇滋生措施
由于收集车的卸載和转运装箱均是在室内进行,所以蚊蝇孽生受到一定环境限制。但为防止站内蚊蝇孽生,每班工作结束后,必须进行场地及转运车辆等的清洗,同时定期对转运作业区、站内绿化区、污水收集区等采取药物灭蚊蝇措施。在高温季节蚊蝇繁殖快,每班作业结束后,对卸料作业区、垃圾槽(倒口)、转运处理设备的料仓等处喷洒药水,控制蚊蝇的滋生,达到在可视范围内苍蝇不超过3只/次的要求。
3.5转运站绿化
生活垃圾中转站站内绿化面积应不少于30%。与居民住宅相邻地段应建立绿化隔离带,种植香樟等吸收异味能力强和树冠枝叶茂盛的树木。
参考文献:
[1]周鹤良.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J].中国机电工业,2003(14):36—37.
[2]王贺明,邓士俊.浅谈垃圾中转站的理想方式[J].城镇经济研究.1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