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社会转型时期农民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农民观念扭曲,理想信念淡化
理想信念是思想道德建设层面的根本内容,但遗憾的是,目前理想信念在农村却出现了淡漠化趋势,这种淡漠不仅表现在不少农民乃至农村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比较模糊,甚至表现在部分农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度减弱乃至怀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真正的精神支柱。部分农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想、信仰都是虚的,只有搞好生产经营、多赚钱才是实实在在的,“读书无用、金钱万能”已成为大多数农民的共识。第二,集体观念有一定淡化。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原则,往往会使人的价值观发生一定扭曲走向个体化,国家集体观念不强,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民集体劳动相对减少,部分农民国家、集体观念逐渐淡漠,只顾自家,不顾国家,只管自己,不管集体,讲索取的多,讲奉献的少,摆不正三者的利益关系。第三,享乐主义现象有所发展。在市场经济观念深入农村后,农民长期受压抑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愿望突然膨胀,在缺乏有效引导的情况下,容易放大市场经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消费心理的刺激诱发了享乐主义,这种消费刺激也逐渐扩散到农村,对农民影响非常明显:超前消费、追求享乐、盲目攀比。
(二)部分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泛滥,精神文化生活缺位
有的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大兴木土,修建封建迷信设施。雕刻精美的墓碑耗资逾万“圈坟”到处可见,甚至有的农村出现了“活的起,死不起”的现象。在精神文化生活中,农民真正用于发展和充实自己才智的时间不多,精神文化生活缺位,使得打牌、打麻将等娱乐方式极为流行,进而演变为赌博,许多人沉溺于此不能自拔。还有的农民思想空虚,意志消沉,缺乏追求、整天沉溺于淫荡和刺激的生活方式,观看不健康的录像,搞色情活动等。这些出现在农村的不良社会现象,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给农村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最终导致群体化道德沦丧和引发其他偷盗、抢劫等严重违法犯罪活动,它是农村农民道德文化建设的大敌。
(三)部分农民法制观念淡薄,社会治安形势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有了提高,法制意识有所增强。但也有相当部分农民法制观念淡薄,金钱至上、见利忘义、为富不仁;一些地方盗窃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十分猖獗;有的地方绑架杀人、抢劫等恶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卖淫嫖娼、吸毒贩毒司空见惯;有的地方宗教势力抬头,形成地方一霸,有的农民甚至有组织、有“领导”地干些罪恶勾当,形成黑社会性质势力,致使群众没有安全感,破坏了社会的祥和稳定。据统计,近年来农村的犯罪率上升,城乡破获的刑事犯罪案件中,大部分案犯来自于农村。这些行为不仅触犯刑律,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造成道德沦丧,败坏社会风气,是农村农民道德文化建设的最大障碍。
二、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转型时期环境对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转型时期。法制制度和管理手段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社会失序、道德失范、收入分配不公平不合理;近几年,在政治经济领域,腐败、权钱交易,知法犯法严重;两个文明建设失衡,“一手硬”,“一手软”,浮夸风等形式主义盛行;在文化市场娱乐文化严重,缺乏高雅艺术,导致人们的审美意识低俗。这些现象都困扰着当代社会,影响着人们的心态,农民身处其间,他们的思想道德意识不能不受到影响。
(二)农村内部小环境对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一是农村的思想道德教育满足不了农民的实际需要。 目前、省、市、县党委宣传部门还缺乏专门研究和指导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机构,存在对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少,指导不足的问题。特别是还没有编印既反映中央精神,又结合当地实际、针对强,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材料。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出现了断层,有的地区缺少有针对性的,没有一个正规的针对农民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的学校及书本。农民除了看电视,基本就没有其他渠道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导致许多农村地区的思想道德教育处于“空白”状态。二是农民素质普遍偏低也阻碍了农民思想建设的步伐 。由于历史的、制度的、观念的等深层次的原因,造成了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目前农民的基本素质中,最缺少的是科技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农民的政治素质普遍较低,基本的政治常识不了解,甚至不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三)新旧经济体制转轨带来新旧思想观念的影响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也必然影响到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被打破,而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新的思想道德规范理念又未能及时地在农村广泛建立起来,这种观念转换时期的空白状态,使得许多农民思想上矛盾、行动上困惑。一方面,弄不清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准则与新时期形成的社会思想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多元的思想道德观念面前,又分不清正确与错误,这是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产生不良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三、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对农民的社会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正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农民的道德教育中,社会为农民提供了赖以依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条件和环境,其变化发展对农民的道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整个社会也应担负起道德教育的责任,为农民道德教育提供保障。在加强农民的道德教育中,应努力为农民提供各种道德宣传、道德教育的条件,如发挥影视传媒、书报杂志、文艺戏曲等文化事业的道德功能,重视社会风气的“净化”,彻底扫荡社会上的“拜金主义”、“权钱交易”、“惟利是图”等丑恶的社会环境,繁荣农村道德文化教育事业,创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新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
(二)重视人才引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
首先,我们要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出发,围绕培养“四有公民”的目标,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和“八荣八耻”的道德要求,不断灌输到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头脑中去。既要对农村基层干部加强政治理论教育与“三观”教育,也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观念教育。其次,就是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到农村基层工作中。目前,在中国很多地区都通过考试录用大批的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协助村主任、村支书高质量地完成村里的各项工作。他们给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新的知识、新的工作方法,他们有现代化知识武装的头脑,是我们大学校园培养出来的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学生,他们的到来有利于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于在农村进行的公民道德教育,他们也能用新的方式方法对农民进行教育,效果是非常明显。
(三)积极发掘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的内容
儒家伦理文化以其入世精神和现实价值取向,而为统治者所推崇,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主导社会意识形态,并浸染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道德品格:比如“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居安思危”的爱国精神;“格物致知”的重德精神;“乐群贵和”的和合精神;“见利思义”的重义精神;“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勤劳俭朴”的勤俭精神;“天人合一”的协调精神。儒家伦理文化博大精深,成为世界上最有特色的道德文化体系,是世界上道德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根据中华民族独特个性,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添光溢彩。这也需要在农民道德教育中,重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弘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扬传统美德的功效,赋予时代的精神,推进新时期农民道德文化建设。
(一)部分农民观念扭曲,理想信念淡化
理想信念是思想道德建设层面的根本内容,但遗憾的是,目前理想信念在农村却出现了淡漠化趋势,这种淡漠不仅表现在不少农民乃至农村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比较模糊,甚至表现在部分农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度减弱乃至怀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真正的精神支柱。部分农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想、信仰都是虚的,只有搞好生产经营、多赚钱才是实实在在的,“读书无用、金钱万能”已成为大多数农民的共识。第二,集体观念有一定淡化。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原则,往往会使人的价值观发生一定扭曲走向个体化,国家集体观念不强,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民集体劳动相对减少,部分农民国家、集体观念逐渐淡漠,只顾自家,不顾国家,只管自己,不管集体,讲索取的多,讲奉献的少,摆不正三者的利益关系。第三,享乐主义现象有所发展。在市场经济观念深入农村后,农民长期受压抑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愿望突然膨胀,在缺乏有效引导的情况下,容易放大市场经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消费心理的刺激诱发了享乐主义,这种消费刺激也逐渐扩散到农村,对农民影响非常明显:超前消费、追求享乐、盲目攀比。
(二)部分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泛滥,精神文化生活缺位
有的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大兴木土,修建封建迷信设施。雕刻精美的墓碑耗资逾万“圈坟”到处可见,甚至有的农村出现了“活的起,死不起”的现象。在精神文化生活中,农民真正用于发展和充实自己才智的时间不多,精神文化生活缺位,使得打牌、打麻将等娱乐方式极为流行,进而演变为赌博,许多人沉溺于此不能自拔。还有的农民思想空虚,意志消沉,缺乏追求、整天沉溺于淫荡和刺激的生活方式,观看不健康的录像,搞色情活动等。这些出现在农村的不良社会现象,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给农村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最终导致群体化道德沦丧和引发其他偷盗、抢劫等严重违法犯罪活动,它是农村农民道德文化建设的大敌。
(三)部分农民法制观念淡薄,社会治安形势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有了提高,法制意识有所增强。但也有相当部分农民法制观念淡薄,金钱至上、见利忘义、为富不仁;一些地方盗窃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十分猖獗;有的地方绑架杀人、抢劫等恶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卖淫嫖娼、吸毒贩毒司空见惯;有的地方宗教势力抬头,形成地方一霸,有的农民甚至有组织、有“领导”地干些罪恶勾当,形成黑社会性质势力,致使群众没有安全感,破坏了社会的祥和稳定。据统计,近年来农村的犯罪率上升,城乡破获的刑事犯罪案件中,大部分案犯来自于农村。这些行为不仅触犯刑律,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造成道德沦丧,败坏社会风气,是农村农民道德文化建设的最大障碍。
二、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转型时期环境对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转型时期。法制制度和管理手段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社会失序、道德失范、收入分配不公平不合理;近几年,在政治经济领域,腐败、权钱交易,知法犯法严重;两个文明建设失衡,“一手硬”,“一手软”,浮夸风等形式主义盛行;在文化市场娱乐文化严重,缺乏高雅艺术,导致人们的审美意识低俗。这些现象都困扰着当代社会,影响着人们的心态,农民身处其间,他们的思想道德意识不能不受到影响。
(二)农村内部小环境对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一是农村的思想道德教育满足不了农民的实际需要。 目前、省、市、县党委宣传部门还缺乏专门研究和指导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机构,存在对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少,指导不足的问题。特别是还没有编印既反映中央精神,又结合当地实际、针对强,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材料。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出现了断层,有的地区缺少有针对性的,没有一个正规的针对农民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的学校及书本。农民除了看电视,基本就没有其他渠道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导致许多农村地区的思想道德教育处于“空白”状态。二是农民素质普遍偏低也阻碍了农民思想建设的步伐 。由于历史的、制度的、观念的等深层次的原因,造成了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目前农民的基本素质中,最缺少的是科技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农民的政治素质普遍较低,基本的政治常识不了解,甚至不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三)新旧经济体制转轨带来新旧思想观念的影响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也必然影响到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被打破,而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新的思想道德规范理念又未能及时地在农村广泛建立起来,这种观念转换时期的空白状态,使得许多农民思想上矛盾、行动上困惑。一方面,弄不清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准则与新时期形成的社会思想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多元的思想道德观念面前,又分不清正确与错误,这是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产生不良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三、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对农民的社会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正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农民的道德教育中,社会为农民提供了赖以依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条件和环境,其变化发展对农民的道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整个社会也应担负起道德教育的责任,为农民道德教育提供保障。在加强农民的道德教育中,应努力为农民提供各种道德宣传、道德教育的条件,如发挥影视传媒、书报杂志、文艺戏曲等文化事业的道德功能,重视社会风气的“净化”,彻底扫荡社会上的“拜金主义”、“权钱交易”、“惟利是图”等丑恶的社会环境,繁荣农村道德文化教育事业,创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新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
(二)重视人才引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
首先,我们要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出发,围绕培养“四有公民”的目标,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和“八荣八耻”的道德要求,不断灌输到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头脑中去。既要对农村基层干部加强政治理论教育与“三观”教育,也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观念教育。其次,就是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到农村基层工作中。目前,在中国很多地区都通过考试录用大批的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协助村主任、村支书高质量地完成村里的各项工作。他们给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新的知识、新的工作方法,他们有现代化知识武装的头脑,是我们大学校园培养出来的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学生,他们的到来有利于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于在农村进行的公民道德教育,他们也能用新的方式方法对农民进行教育,效果是非常明显。
(三)积极发掘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的内容
儒家伦理文化以其入世精神和现实价值取向,而为统治者所推崇,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主导社会意识形态,并浸染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道德品格:比如“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居安思危”的爱国精神;“格物致知”的重德精神;“乐群贵和”的和合精神;“见利思义”的重义精神;“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勤劳俭朴”的勤俭精神;“天人合一”的协调精神。儒家伦理文化博大精深,成为世界上最有特色的道德文化体系,是世界上道德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根据中华民族独特个性,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添光溢彩。这也需要在农民道德教育中,重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弘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扬传统美德的功效,赋予时代的精神,推进新时期农民道德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