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岱山(组诗)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ingla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 海
  它其实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如果有,只有一个单调的音节
  自我形成,又不断轰鸣碎裂
  伴随着丝绸般的皱纹
  可以想象,鱼的所有交谈都交给了它
  就像一棵树交给了森林
  一株草交给了草原
  而所有的数字中都包含了一
  纯粹,简单,拒绝解释
  它沉沉裹过来时
  呈现一片大风一样混沌的声音
  在摩星山极乐寺观海
  极乐寺周围一片苍翠。几乎是岱山岛的最高点
  它抬高的不是我们的脚,而是我们的眼睛
  大海顺势松开了身体,像一卷地毯翻滚
  但仍将自身的边界隐藏在目力之外
  一些事物在缩小:高亭镇,渔船,岛民
  一些事物在变大:大海,大海,以及大海
  这大海的经书,近处是那么细的皱
  一旦由近及远,走向了不可捉摸的光滑
  仿佛一个事件走进了时间深处
  在海上观摩星山极乐寺
  渡轮跟着海水一起摇晃。当我抓紧栏杆
  眼中的岱山岛跟着摇晃起来
  一半被遮住的极乐寺,在摇晃中渐渐模糊
  变得不真实。但这种错觉马上又复原——
  我想起了那个敦厚的僧人,仿佛一棵移动的树
  蓬勃着,随处扎根。差不多整个上午
  他一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微笑
  与人间等价的笑,一直在向人间输送
  这千锤百炼的笑,锚一样
  锚住了禁不住要摇晃的事物
  夜色中的涛声
  大排档建在海边上
  夜色茫茫
  远处什么都看不见
  我们小杯浅酌
  海鲜是那么新鲜
  除了海鲜,下酒的还有
  脚底下的波浪
  一聲又一声,冲刷着防波堤
  叫人惊喜的是
  每一次撞击,从声音中
  诞生一副独一无二的喉咙
  它满足于歌唱短暂的自身
  大海的变奏
  1
  它一刻不停地在反对自己
  那么多年,走过了上亿年的路
  它仍未交出一幅
  可以挂到天上去的画
  它不仅不停地修改画,连自身的路也在修改
  2
  海鸟在翻飞,沙子在走失
  泡沫像得了高温症
  鱼卵瞬间长成大鱼
  对这一切,它不言不语
  并且发出巨大的声音
  3
  它最安静的时候看起来那么美
  像失去了本性的魔鬼
  4
  沙滩上遗留下那么多瓶子、坏鞋、遮阳帽
  它们来自于用过它们的人
  这些人来自于用过他们的某个地方
  5
  它看起来是一片蓝色的
  走近了却是一片灰浊
  而下水捕鱼的人却是黑色的
  只有海鸥的肚子保持了耀眼的白
  6
  海浪试图爬上一座小岛
  它一次次地冲击
  那么深的愿望,它无法抵达
  在它无法抵达的地方,一个渔家女
  凭借满身的盐和光
  卷起了草木、车流和眼睛的旋涡
  7
  有人问
  它叫大海吗
  那时,此人惊魂未定
  对他来说
  大海有待定义
  8
  而事实是
  大海总是写在大海之外
  一边是词典、诗歌、案件的卷宗
  一边是水,以及盐,和盐的生灵
  9
  对着如许之多的眼睛
  几乎每时每刻
  它完成了某一个不能复制的自己
  与天上的流云对应
  它总是在一刻不停地肯定又否定自己
  包括夹在中间的热气腾腾的人间
其他文献
在中国当代诗坛上,昌耀凭借其独一无二、非同凡响、无可复制、无可替代的经典诗歌篇章而成为大家公认的“诗人中的诗人”。  而昌耀之所以能成为“诗人中的诗人”,除了与他多舛的命运、苦难的经历、浪漫的气质、爱诗的情怀、独特的才华、探索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勤奋的创作分不开之外,还有一个因素至关重要:那就是在他的生命中,尤其是结束“右派生涯”重新复归诗坛之后,十分幸运地遇见了一批关心他、敬重他、欣赏他、支持他
期刊
承德:我的乌有之乡  骆驼,这个缓慢的家伙,它与土匪和盐巴共用一个术语,尽管它睡眠始终不足,甚至用假寐,在辽阔的行走中打着瞌睡,但它终于无法被巨大的清晨所原谅,它始终被判罚,因为它常常在黑暗中给出深呼吸和火种的属性。  假设没有人习惯梦呓和死亡,我愿意抓住一个盲歌手的衣袂,唱着歌,流着泪,走遍草原所有被遗弃的毡房,一直唱到男人们都慢慢走回家园,唱到少女突然扑进我的胸膛,唱到月光穿过倒塌的灶台,和大
期刊
上  刘茵茵说我非礼了她。  刘茵茵所说的非礼,不是那种不荤不素不轻不重、顶多能算得上性搔扰的非礼,而是采用了暴力手段企图达到性行为。说简单一点,强奸未遂,人跑了。  对刘茵茵那么不荤不素不轻不重地性搔扰一下,我常干这样趣味无穷的事。  刘茵茵长得不是很漂亮,漂亮不漂亮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与她很熟悉,同在一家民营企业打工,我还是她的间接上司。她老公卢致用与我同学多年,相互间往来密切。用卢致用的话说,
期刊
妈妈打电话的地方  座椅的靠背震动,嘈杂的声音冲击,来自我后排的小男孩。只听小男孩反復说:我要看妈妈打电话的地方。  我参加了一个小说颁奖典礼,结束后,乘高铁返艾城。这个小男孩跟着妈妈一起上了列车。隔着椅背,我获知,小男孩的妈妈在艾城打工,小男孩由爷爷奶奶带。小男孩的妈妈给村庄的那个家接了座机。几乎每一天都给小男孩通个电话——小男孩听见妈妈的声音,就会安静下来,就会老实睡觉。趁着小男孩入学前,妈妈
期刊
站在汾河边,耳边响彻的是奔腾的水浪与水浪的拍击声,一阵轻一阵重,一阵急一阵缓,像一群刁顽狡猾又桀骜不驯的猴子,滚雪球一样过来,让你看得炫目。这条河被称为三晋大地的母亲河,不像我们江南蜿蜒绵亘的河流那样温柔,驯顺,它水急浪高,任性而暴戾。  汾河的两岸是尖削的山崖,瘦骨嶙峋的石岩中,有不多的绿色在羞涩地招摇,无名鸟的啁啾似乎在嘲讽这里的荒野和贫瘠。唯有一群群优雅、美丽的大雁,排列整齐从汾河上空徐徐掠
期刊
终于熬到康熙皇帝号称要为这一切作盖棺定论的清代,不过那时西湖的状况较前朝依然好不了多少,甚至更加不如。城内河道尚堵塞不通,则城外可知。《康熙钱塘县志》尽管对杨孟戴当年的热心复湖不无腹诽,声称“成弘盛时(成化弘治,下即正德),民有老死不识县官者,淳朴之风,犹可想见。今者学刀笔者,工教唆开騙局者,趋赌博争攘夺者,习穿踰,是三等人,被服绮纨,多美丈夫,而阴险猾贼,甚于虎狼蛇蝎。”意思是社会风气变坏跟重开
期刊
镜像书  我看着你,在你的不在里散步  风提着旧衣裳踱到门外  旧花朵吐出干枯、失血的蕊  它们隐秘的语言  仿佛已经死去了很久  镜子里,时间落满灰尘  阳光扬起又落下,一日日苍白  呼吸里是从前的味道  你来过,红舞鞋踩着风的碎步  在你的不在里黯淡  我的静默,长出新鲜触角  老墙上旧年的血迹,是身体里的伤  静默长出新绿。枝桠上  风干的花蕊重新活了回来  光阴落下,茶壶里煮着午后的光  
期刊
方向明的文字向来有着别具一格的基调,不论是讲台面上的客套话,还是说乡间俚语,或者那些更多欲言又止的“肚里话”,都可以近距离感受到一个文化人扑面而来发自内心的光华。他的主业是为官,但无甚官宦之流俗,他余闲静静沉潜,离开尘嚣,端坐于钟爱的性情文字和地域文化精神谱系的天井,身居滨海小城,放眼古今中外,仿佛在他笔下,弥散着一种叫“乡愁集散地”的感觉。他坚定,又矜持,他呼朋引伴,旋即归去来辞,浓眉大眼里安放
期刊
中年的气息  我走路时的脚步,比她快  我呼吸时的气息,或许  比她更加均匀。这清晨的阳光  如此公平地照耀着我们  从黑夜起身,来到白昼  来到这生生不息的人间  看你们庄重的模样。让我  也看到了自己最初的表情  间隔十五年,或者二十年  有高山的冷峻,流水的缠绵  其实,就这样的气息  已经足以包容世道的悲喜  让我不止一次想拥有她的清新  虽然她微笑的眼睛充满劳顿  却像一面窗户一样,为我
期刊
追 影  黑沉沉。天未放光他便匆匆  上路。大步流星。他比狐狸  聪明。先让太阳追赶狂奔的自己  满心欢喜。蛇盘成的玛瑙耳环  晃荡晨风。火辣辣太阳煮海的光芒  始终只烧在他后背和后脑勺  在他是前只有永远踏不着的阴影  自己长足瘦身顶着一颗大脑瓜  追日成了日追,成了追影  追赶诱惑自己不灭的幻影  义无反顾。一路离弦之箭,壮士一去  更为太阳追不上自己连毛发都在窃喜  狂饮。渭水和天上来的黄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