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胆少女侠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1年,新四军苏中四分区已顺利转入农村休整的短暂间隙。4月10日,利用日伪在占领主要城镇后忙于修筑据点的空隙,四分区在角斜旧场召开了干部动员大会。时任苏中四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的钟民骄傲地向粟裕汇报:“我们苏中地区最年轻的区委书记只有17岁!”
  在如东马塘一带,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至今还记得一个“小兔子”。“小兔子”是当年风靡如皋东乡的抗日话剧《游击队的生长》中的一个角色,“小兔子”的扮演者名叫顾斌。
  这个17岁就成了区委书记的正是老人们记忆中的“小兔子”顾斌,现在已是一位89岁高龄的老人。我与顾斌约在她位于南京鼓楼高云岭的家中。
  多少崎岖坎坷途
  顾斌原名顾尚劼,1924年10月27日生于天津,是家中的老二。父亲顾光实祖籍南通,上海交通大学铁路管理系毕业后,四处漂泊求职。母亲吴敬德曾以绝食争取读书的权利,成为如皋师范的第一批女毕业生和女教师。婚后,为了生计和操持小家庭,拖儿带女辗转于天津、北京和江苏各地。
  顾斌自幼爱听母亲讲故事。从梁红玉抗金、文天祥殉国、展昭的侠义、冰心的仁爱,到张謇的造福桑梓……涓涓滴滴,滋润了顾斌幼小的心灵,她一心想着行侠仗义,铲除人间不平,报效祖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顾斌父亲在铁路南京浦口段做财务工作,一家人在三牌楼附近的出租房居住,顾斌就在三牌楼小学读书。顾斌回忆道:“1937年冬,国民政府撤离南京,我父亲留了下来,他让母亲带我们先到南通避难。”没来得及和父母分享考上南京第一女中的喜悦,12岁的顾斌就和4个兄弟姐妹一起,跟着怀孕的母亲坐上了开往南通的江轮,父亲则跟随国民政府一路西迁,从此天各一方。
  子夜,船到天生港。狂风大作,过江的小划子船根本无法靠上江轮,只好继续东去,停靠在上海十六铺码头。寒风中一家人好不容易挤上了船,妈妈拉着顾斌的手,站在甲板上,船缓缓驶离码头。突然间,岸上船上,撕心裂肺的嚎哭声,盖过了江水的呜咽和汽笛的吼叫。妈妈抽泣着说:“孩子,这就是国破家亡啊!”
  一家人在平潮老家惊魂未定,侵略军的炸弹就落在了南通。刚分娩的母亲带着老小七口人,蜷缩在一条铺着稻草的船中,继续向东逃去。
  投身革命得新生
  1938年开春,在如东曹埠镇何灶一所废弃的小学教室里,顾斌母亲招了二三十个学生。那时考上中学的顾斌因逃难没法上学,就帮母亲教学生识字,辅导小学生做功课,教他们唱《义勇军进行曲》。秋天到了,金色的阳光照在禾场上。一天顾斌正带着学生们出操。禾场边走来一男一女两个外乡人,女的还戴着眼镜。来人走进教室,和母亲攀谈起来。见顾斌进来,对她说:“你带的这帮孩子多好啊,为什么不组织儿童团呢!小孩子能为抗日做好多事呢……”这两人是驻扎在曹埠镇的国民党“特务总队”政训处的郭守信和姜辛耘。这支队伍的政训处和政工队由从上海和南通来的一批进步青年组成,受中共江北特委领导,这二人都是中共地下党员。
  10月下旬,曹埠响了一夜枪声。天亮了,特务总队没了踪影。一连十几天,顾斌像丢了魂儿似的逢人就打听郭守信、姜辛耘们的下落。听说他们已经转到了马塘的“抗战支队”中,顾斌穿着一身芦花布的小褂裤,一口气从曹埠赶到马塘镇西头的农民仓库,见到他们,说什么也不肯再回去了。眼看天快黑了,顾斌发现他们对一个笑眯眯在旁不作声的人很尊重,就蹭到他跟前。他拍拍顾斌的肩膀说:“我们这里苦得很咧,你不怕啊?”“当然不怕!”他听了,笑着说:“好!那就留下吧。”这个笑眯眯的人,就是中共江北特委在“抗战支队”的地下党负责人陈伟达。
  随后的日子里,顾斌和“抗战支队”的同志们一起,组织儿童团、妇女姐妹会、巡逻队,办农民识字班,教大家唱抗日歌曲,演出抗日话剧等等。他们白天四处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演出,吃饭有一顿没一顿,晚上睡在地上的稻草窝。年少的顾斌剪一头西式短发,赤脚穿着一双破力士鞋,她却一点不觉得苦。
  这年冬天,后来以一曲《别处哪儿有》闻名苏中解放区的政治处宣传干事史白,编写了一出五幕话剧《游击队的生长》。顾尔钥扮徐二先生,顾斌扮小游击队员小兔子,史白扮小兔子的爷爷。
  剧中的高潮部分,是游击队得到情报去伏击日军,小兔子争着要去参加战斗。伏击胜利了,小兔子却身负重伤。爷爷来部队看望孙子,当他把一个脆饼塞到小兔子手中,小兔子带着微笑喊了声“爷爷”,永远闭上了双眼,手中的脆饼掉在地上。爷爷扑上去,悲痛欲绝地呼唤:“我的小兔子啊……”此时,台上台下一片泪眼朦胧,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呐喊:“为小兔子报仇!”“打倒日本鬼子!”
  从掘港、苴镇到丰利,这部戏演到哪里火到哪里,四乡八镇的孩子们成了顾斌的追随者,见了顾斌就跟在后面喊:“小兔子!小兔子!”
  顾斌的号召力让“抗战支队”的同志很欣赏,他们把顾斌当作重点对象培养,而且安排她再次进入学校读书。“我不想上学,可领导说这是任务,让我在上学期间隐蔽着,在学生中发展抗日进步力量。”这样一来,顾斌就同意了,她来到马塘镇的邱升中学成为一名初中生。邱升中学其实是为解决逃难学生读书而设立的,建议开这间学校的就是中共地下党员。当时,曾任江苏省长的爱国士绅韩国钧出任校董事会董事长,而“南通四才子”之一的顾贶予就在这里做老师。
  读书期间,顾斌与顾贶予老师的儿子、地下党员顾尔钥成为了好朋友。平时,顾斌和同学们一起听课学习,课余时间,她便寻找机会给大家宣传抗日思想,很多中学生们被吸收到当时中共的一个半地下组织“青年抗日协会”中。
  “1940年2月2日,我正式入党了,顾尔钥就是我的入党介绍人。”顾斌回忆道,那天下午,顾尔钥把她叫到学校河西教工宿舍后面的一间草房里,拿出一个火柴盒。顾斌拉开一看,里面是一面鲜红的党旗,镰刀铁锤灼灼闪光。见顾尔钥含笑注视着自己,顾斌一下子明白了——盼望已久的时刻到了!刹那间,热泪夺眶而出。16岁的顾斌举起右拳,庄严地一字一句地跟着顾尔钥宣誓,成为“邱中”的“二号红色种子”。“我们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可我不害怕,做好了一切准备。”顾斌说,为防止家人担心,她入党的事情没告诉母亲。   抗日的烽火,在“邱中”越燃越旺,地下党支部很快发展到19名党员。黄桥决战后,新四军主力东进至海安、如东,顾斌和战友们秘密送了一批又一批战友和进步学生加入革命队伍。
  1941年初,顾斌被组织上委派到丰利区担任区工委书记。这个长着娃娃脸、身背小马枪的“细女伢儿”,成了丰利坝一带群众爱戴、敌伪畏惧的风云人物。
  难忘区队通信员
  1941年日军“八一三”扫荡后,顾斌领导的丰西区陷入敌人据点的包围中,与县委的联系被隔断。她把乡自卫队集中起来,建立了一支区武工队。这支30多号人、20来条枪的区队惯于昼伏夜行,声东击西。每次行动,顾斌都是带着两个机灵的战士走在队伍前面几百米当尖兵,他们“锄奸”“打狗”,顽强地与日伪斗争。
  一天晚上,按照惯例,顾斌带着三名武工队小组成员和区队通信员管唯高一起外出侦察。当时原区队通信员田宝荣参军离开后,年轻小伙管唯高因为酷爱驳壳枪便自告奋勇成了新的区队通信员。
  他们五人在拂晓时分听到敌人集合号后才划着小船回头,途经冯家荡村头时,管唯高上岸取寄存在村长家的文件。此时敌人悄悄进了村,被放哨的民兵发现后两方打了起来。管唯高从村长家取回文件时正遇上逃跑的群众,群众叫他赶紧掉头离开,管唯高却坚持要回到船上:“不行,顾政委的驳壳枪还在我这里,我要回去保护她的安全!”
  往回跑的路上,管唯高与敌人遭遇,相持中他只得开枪警示船上剩余四人。顾斌在船上听到枪声后,命令其余三个会水的武工队员赶紧下水,自己则用手慢慢划船驶离岸边。
  敌人在微弱的光线下发现了河上的动静,情急之下顾斌提高声音装作是半夜出来收鱼卡子的渔民。此时放哨的农抗队员陈万圆和他的侄子认出了顾斌的声音,便自己靠向前吸引敌人,顾斌这才得以划船离开。
  上岸后眼看着天快亮了,顾斌先是抱着大树的躯干藏了一会儿,后来又爬到被百姓称为“蛇园”的大坟堆里躲着。敌人放高哨了,她便躺在芦苇之中隐藏起来。敌人忙活了一上午,中午时分开始杀鸡宰猪。顾斌趁着高哨上的敌人下去吃饭才敢活动身体。下午顾斌躺在芦苇丛中听到百姓活动的声音,料想敌人应该是走了,这才爬了起来准备回去。
  回河边找船的路上,她看到路边躺着一个人,便急忙上前。走近了才发现这人身上多处伤口已经去世,他的胸口被刺伤,从他身体流出的血已经变黑。因为血流干了,脸也变得清瘦,顾斌一时没能认出这个人,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个躺在地上的正是自己的通信员管唯高。
  因为管唯高是家中的独子,他去世后组织上就把他已出嫁的姐姐找回来照顾父母,当地群众拿出棺材将他入殓安葬,还找来和尚为他超度。
  面前这位和蔼的长者,讲到这些往事时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流下了痛心的眼泪:“我有过三次惊险的经历,幸得百姓和其他同志的帮助才能一次次死里逃生,现在每逢清明节,我唯有烧些纸钱给他们,写上他们的名字,奉上我的不尽感激。”
其他文献
本刊讯 2013年9月14日至16日,首届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全国7000多种期刊参展,30多万读者汇聚现场。这是一次海内外期刊出版界的盛会,也是一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接的盛会,更是媒体精英与出版、印刷、发行多个产业链接的重要通道。展会规模庞大,呈现出国际化姿态。  江苏社科期刊历史悠久、数量繁多,无论出版规模和编辑水平都居全国前列。作为江苏社科期刊的新秀代表,铁军杂
期刊
翻开《铁军诗韵》,朱克靖同志的《绝命诗》如电光火石般跃入眼帘:  古 风  此身早许国,被卖作楚囚。  壮士非无泪,不为断头流!  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  身心献党国,一死何足愁。  朱克靖!不就是电视剧《新四军女兵》中那个高大威猛、儒雅倜傥的战地服务团团长吗?不就是协助陈毅三进泰州打通新四军东进道路的那位练达老成的干才吗?他怎么会身陷敌人囹圄呢?查寻史料方知:1946年6月,国民党军向解放区
期刊
2013年9月21日,新四军老战士、南京军区政治部原前线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作曲何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告别大厅里,伴随人们向这位著名军旅作曲家作最后诀别的,是那首飘散着淡淡幽香、世人耳熟能详的《茉莉花》。  何仿是安徽天长人,1928年2月出生。1941年春13岁时入新四军津浦路东联合中学学习,开始了革命生涯。因会指挥唱歌,受到音乐老师器重并开始学习音乐创作。翌年参加了淮南大众剧团,一边宣传群众,
期刊
本刊讯 在秋高气爽的金秋十月,经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批准,铁军杂志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暨文化建设研讨会在红色老区茅山召开。理事会成员及代表、相关单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等相聚一堂,为实现“合作双赢、繁荣文化、共圆梦想”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19日上午,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铁军杂志理事会理事长王清葆作了《合作双赢 繁荣文化 共圆梦想》的主题讲话,指出,合作双赢是理事会的基
期刊
“向老军长报到把豪情倾诉,与老战友团聚把光荣回顾。”10月12日上午,陈毅元帅夫妇纪念像揭幕仪式暨新四军广场成立八周年庆典在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举行。来自北京市、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新四军老战士、武警官兵、上海天马山学校等近千人齐聚在此,重温铁军的光辉史诗,共同缅怀陈毅这位开国元帅、诗人、外交家的丰功伟绩。  福寿园占地5000平方米的新四军广场上,松柏环绕、绿草茵茵。曾经奋斗终身的新四军老
期刊
我是2001年参加常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十几年来我一直阅读《铁军》杂志,后来一直坚持订阅至今。  去年在征订《铁军》杂志时,我想到新的一年即将来到,每年过年时都要与亲友互赠礼品。所谓礼品,无非是果品食品之类,能否变更一下呢?但换什么呢?忽然想到用《铁军》当礼品不行吗?《铁军》是宣传新四军的权威期刊,是传播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媒体,是精神食粮,以精神食粮当礼品不更好吗?我认为亲友们一定会欢迎的。于是
期刊
本刊讯 11月21日,在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朱文泉会长就2014年的工作任务作了部署。他说,2014年研究会的建设和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正确导向,以编纂《新四军全书》为中心和抢救收集健在新四军老战士史料为重点,深化学术研究,提升文化品质,促进成果转化,为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成绩。  按照《新四军全书》编纂纲要,抓好以
期刊
9月18日,南京市宁海路街道在三步两桥社区开创了一个历史——全国首个社区海洋国防教育馆开馆!  得知消息,我迫不及待地专程赶去先睹为快。  在教育馆入口区,教育馆形象主题雕塑映入我的眼帘。在仿做的海南天涯海角礁石上面,镌刻着朱文泉上将亲笔题写的“海洋国防教育馆”馆名。礁石和卵石、白沙放在一起,共同象征着祖国的万里海疆,铁锚则象征着我们牢固的海防。鲜明生动的形象一下子就把观众带进了一个海洋与国防的世
期刊
由江苏省国防教育办公室、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海洋与国防教育委员会、铁军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维护海洋权益知识竞赛”活动一开始,就在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回响。  手捧着一份份答卷,我们真的很激动、很感动。答卷从十几个省市像雪片一样发来,一片片爱海情,一颗颗爱国心,炙热着今年的夏日和秋日。  “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读者在维护海洋权益知识竞赛中迸发的国防情怀,
期刊
《一代奉献人——石坚回忆纪念集》一书,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于2013年11月正式出版,主人公石坚是位新四军老战士,战争年代曾任党的区委书记、县委民运部长。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全国妇联、江苏省妇联工作,是位出色的妇女活动家;后来走上江苏省科技战线领导岗位。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石坚一生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不凡经历。  (王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