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飞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河道污染形势十分严峻。本文通过对东濠涌(南段)综合整治工程进行阐释,以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战略指导进行整治,取得较好的成效。肯定城市河道的生态化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东濠涌城市河道 整治 生态化
Abstract: urban river is the key components of urban ecosystem. Urban rapid development, population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river pollution situation is very sever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east chung (southern) was comprehensive control project and explain to the natural ecologic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c guidance for regulation,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Sure the city river ecological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the east river regulation was poured city ecological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担负着保持自然环境平衡,调节城市微气候的功能。 河道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甚至缺失,必将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城市环境日益恶化。
过去的几十年,我国城市飞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随之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给城市河道带来极大的压力。为满足城市发展的用地、用水、排污泄洪、水利灌溉等需求, 城市河道治理往往只顾眼前利益,将河道裁弯取直,用钢筋混凝土、浆砌毛石等硬化河岸、河床。河道 “三面光”的渠化现象非常严重。
两岸居民生活污水、垃圾的直接排入,使河道污泥堆积淤塞、垃圾漂浮。河道脏、乱、臭、黑、塞等现象普遍存在。加之洗涤用品等广泛应用,使生活污水中大量化学物质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水体化学成分突变,溶解氧降低,河道失去自净能力,自然物质、能量循环被破坏。河道鱼虾不生、臭气熏天,这不仅影响城镇卫生,还会成为许多细菌、病毒的温床,一旦天气转暖,又会引发蚊蝇传播疾病。河流污染不仅影响到城镇的容貌、卫生,还会影响到居民的健康,使得周边居民叫苦不迭。然而,这种现像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普遍存在。河道污染形势十分严峻。东濠涌,作为广州城市中心主要排洪渠道,全长5.7公里,其中上游段3.7公里被混凝土板所覆盖,下游段2.0公里为明渠。
一、改造前的东濠涌
由于河道的箱化、渠化,上游水体不见天日;下游明渠两岸一支支排污管不时流出黑、白、黄各色污水;历史遗留的防空洞蚊鼠为患;为扩阔路面而外飘水面的道路与岸壁形成沿岸卫生死角;周边居民常年随手乱扔的垃圾堆积,常年沉积河床的淤泥惺臭难闻。
二、东濠涌改造的必要性
这些种种恶劣因素,使东濠涌部分区段常年恶臭难挡,深水区段垃圾漂浮、水体发蓝发黑不流通,浅水区段非干涸露底即黑水团积,成为蚊蝇虫鼠蚁的天堂,严然一条名符其实的臭水沟。行人经过尚且掩鼻速走,更别提长居于此的居民们如何承受了。昔日的繁华富饶,诗情画意的岭南水乡。早随城市的发展高架桥的覆盖而消失怡尽。今天,我们身边的这条臭水沟,与广州文明建设是格格不入的,其面貌必需得到彻底扭转,恢复其昔日岭南水乡的风采。
三、东濠涌的生态化改造
然而,上述现象已成为几年前东濠涌南段未进行综合整治时的历史。于前年六月,东濠濠涌经过一期的南段综合整治工程的洗礼,完成了华丽变身。
整治工程在河道水体复原问题上,建成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实施雨污分流体系,封堵了所有通向河道的直排管道,,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的问题, 使所有的生活污水都通过市政管网流向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此外,为保证河道一年四季流水不断,维持河流的自然性、生态性和流动性,在经过科学论证后,最终采用抽水补水的方式向东濠涌河道提供水源。主要是抽取珠江水,经处理后由越秀桥旁出水口出水进行补给。
在河道景观设计上,按照自然、生态、开阔、便民的原则,把原有硬化的河岸、河床等全线打掉,靠岸边的基层放置了石笼加以巩固河床及时为河底生物提供良好的环境,河床天然的土壤与水体得以接触及渗透。根据各河段的场地环境及功能需求,在不同的河段采用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在东风路至中山三路河段主要设置了下沉式亲水平台带、水中汀步、旅游业已跨水小木桥、水中雕塑等。喷泉、壁泉、跌水瀑布等多种水体表现形式及七妙的立体化景观空间设置使此河段成为工程最大亮点。中山三路至东华西路荣华桥河段主要采用了自然驳岸的形式,自然放坡的河岸种满绿色植物,偶有随意摆放的景石点缀其中,白墙、竹风、柳荫、花香形成漫步、骑车的怡情景致。东华西路至小东门桥河段采用了先进的生态砌块护岸技术,在砌块上种满海芋、绿萝等植物,使空间有限、光照不足的河岸形成两道保护河涌的坚实绿墙。小东门桥至四十中河段主要设置了婉延石岸,绿植石隙河水相互挥影,别有一番情趣。跑道、球场、凉亭、景石的设置,为四十中的莘莘学子和周边居民提供健身、学习、交流、休闲的舒适场所。四十中至沿江路段设置了亲水埠头、跌级绿化、健身平台等。整个南段景观,河床、两岸、及周边环境,采用生态化的多种手法,尽可能地使绿地面积最大化,将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以本地的自然植被为主,将不同种类和不同花色的植物分片种植,旨在恢复东濠涌原有的自然环境系统,这些本土植物不仅生命力旺盛,而且具有发达的根系,可以起到牢固河岸的作用。水清岸绿的河岸环境使市民和游客可以找到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整个整治工程注重通过建设特色人文景观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如在保持原来特色的基础上让两幢破旧别墅化身为传扬东濠涌历史文化及其价值的东濠涌博物馆,沿线放置深含广府文化精髓的雕塑、一幅幅细述民族故事的景墙浮雕,引人思忆的亲水埠头、意味深长的流水瀑布等,使岭南水乡文化、广府文化大放异彩。
四、改造后的东濠涌
如今的东濠涌南段经过一年多的检验,两岸植物绿意浓郁、水流清澈、空气清新、景色怡人,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及外地游客到此观赏游玩。即便原来高架桥下昏黑恶臭的越秀桥河段亦由于加深河床及亲水平台的设置等而变得开阔明亮,成为人们最喜爱的乘阴纳凉、休憩养神、嬉戏游玩的好去处,呈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动人景象。广州市中心旧城区的 “生态绿轴”功能正慢慢显现。
取得此番成效,必须承认,河道的生态化改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五、东濠涌生态化改造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虽前阶段取得骄人的成果,然而尚未能根本解决防洪排涝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每当暴雨来临,大量雨水职聚到麓湖,达到一定的蓄水量,必须开启越秀桥下的污水闸门泄洪,如此一来,河涌中北段的污水垃圾如猛兽般将南段的美丽吞逝。再华丽的衣裳,终究经不起雨季的考验。可喜的是,雨季过后,生态化的南段河道景观展现出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经一番洗礼,植物生长更为葱郁强壮,发挥根系巩固、保持水土的自然特性,河床河岸更为坚实牢固。而作为南方多雨季節的广州,市领导及设计团队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东濠涌防洪排涝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正在不断奋斗中。
东濠涌二期已于2011年11月7日宣布动工,工程指东风路以北至麓湖段,全长2.62公里。目标为打造连接云山珠水、纵贯中心城区的“生态绿轴”。整个工程预计于2012年底完成征地拆迁、截污、揭盖复涌、调水补水、景观绿化、道路交通改造和东濠涌主涌流域雨污分流工程等。
东濠涌综合整治工程不是简单的恢复一条河道,而是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打造一条具有历史水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充满经济发展活力的全新的东濠涌。
东濠涌综合整治工程使我们对自然的认识更为深入,河道功能应有更高的要求。河道不仅要满足防洪的要求,还应具有旅游、娱乐、景观、生态、改善人居环境等多方面的功能。传统的河道整治理念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迫切需要新型的生态化理念来指导城市河道整治工作。
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中,我们必需在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中寻找一条更为有效,更为科学的生态化解决方案。维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逐步完成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恢复及完善,坚定不移地朝生态化发展方向迈进,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军,田力男,韩子叻,环湾区域河道生态化整治方法研究 [A].青岛:青岛出版社,2008.
[2] 吴阿娜,车越,张宏伟,杨凯.国内外城市河道改造的历史、现状及趋势[J].中国给水排水,2008,24(4):13-18.
关键词:东濠涌城市河道 整治 生态化
Abstract: urban river is the key components of urban ecosystem. Urban rapid development, population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river pollution situation is very sever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east chung (southern) was comprehensive control project and explain to the natural ecologic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c guidance for regulation,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Sure the city river ecological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the east river regulation was poured city ecological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担负着保持自然环境平衡,调节城市微气候的功能。 河道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甚至缺失,必将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城市环境日益恶化。
过去的几十年,我国城市飞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随之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给城市河道带来极大的压力。为满足城市发展的用地、用水、排污泄洪、水利灌溉等需求, 城市河道治理往往只顾眼前利益,将河道裁弯取直,用钢筋混凝土、浆砌毛石等硬化河岸、河床。河道 “三面光”的渠化现象非常严重。
两岸居民生活污水、垃圾的直接排入,使河道污泥堆积淤塞、垃圾漂浮。河道脏、乱、臭、黑、塞等现象普遍存在。加之洗涤用品等广泛应用,使生活污水中大量化学物质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水体化学成分突变,溶解氧降低,河道失去自净能力,自然物质、能量循环被破坏。河道鱼虾不生、臭气熏天,这不仅影响城镇卫生,还会成为许多细菌、病毒的温床,一旦天气转暖,又会引发蚊蝇传播疾病。河流污染不仅影响到城镇的容貌、卫生,还会影响到居民的健康,使得周边居民叫苦不迭。然而,这种现像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普遍存在。河道污染形势十分严峻。东濠涌,作为广州城市中心主要排洪渠道,全长5.7公里,其中上游段3.7公里被混凝土板所覆盖,下游段2.0公里为明渠。
一、改造前的东濠涌
由于河道的箱化、渠化,上游水体不见天日;下游明渠两岸一支支排污管不时流出黑、白、黄各色污水;历史遗留的防空洞蚊鼠为患;为扩阔路面而外飘水面的道路与岸壁形成沿岸卫生死角;周边居民常年随手乱扔的垃圾堆积,常年沉积河床的淤泥惺臭难闻。
二、东濠涌改造的必要性
这些种种恶劣因素,使东濠涌部分区段常年恶臭难挡,深水区段垃圾漂浮、水体发蓝发黑不流通,浅水区段非干涸露底即黑水团积,成为蚊蝇虫鼠蚁的天堂,严然一条名符其实的臭水沟。行人经过尚且掩鼻速走,更别提长居于此的居民们如何承受了。昔日的繁华富饶,诗情画意的岭南水乡。早随城市的发展高架桥的覆盖而消失怡尽。今天,我们身边的这条臭水沟,与广州文明建设是格格不入的,其面貌必需得到彻底扭转,恢复其昔日岭南水乡的风采。
三、东濠涌的生态化改造
然而,上述现象已成为几年前东濠涌南段未进行综合整治时的历史。于前年六月,东濠濠涌经过一期的南段综合整治工程的洗礼,完成了华丽变身。
整治工程在河道水体复原问题上,建成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实施雨污分流体系,封堵了所有通向河道的直排管道,,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的问题, 使所有的生活污水都通过市政管网流向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此外,为保证河道一年四季流水不断,维持河流的自然性、生态性和流动性,在经过科学论证后,最终采用抽水补水的方式向东濠涌河道提供水源。主要是抽取珠江水,经处理后由越秀桥旁出水口出水进行补给。
在河道景观设计上,按照自然、生态、开阔、便民的原则,把原有硬化的河岸、河床等全线打掉,靠岸边的基层放置了石笼加以巩固河床及时为河底生物提供良好的环境,河床天然的土壤与水体得以接触及渗透。根据各河段的场地环境及功能需求,在不同的河段采用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在东风路至中山三路河段主要设置了下沉式亲水平台带、水中汀步、旅游业已跨水小木桥、水中雕塑等。喷泉、壁泉、跌水瀑布等多种水体表现形式及七妙的立体化景观空间设置使此河段成为工程最大亮点。中山三路至东华西路荣华桥河段主要采用了自然驳岸的形式,自然放坡的河岸种满绿色植物,偶有随意摆放的景石点缀其中,白墙、竹风、柳荫、花香形成漫步、骑车的怡情景致。东华西路至小东门桥河段采用了先进的生态砌块护岸技术,在砌块上种满海芋、绿萝等植物,使空间有限、光照不足的河岸形成两道保护河涌的坚实绿墙。小东门桥至四十中河段主要设置了婉延石岸,绿植石隙河水相互挥影,别有一番情趣。跑道、球场、凉亭、景石的设置,为四十中的莘莘学子和周边居民提供健身、学习、交流、休闲的舒适场所。四十中至沿江路段设置了亲水埠头、跌级绿化、健身平台等。整个南段景观,河床、两岸、及周边环境,采用生态化的多种手法,尽可能地使绿地面积最大化,将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以本地的自然植被为主,将不同种类和不同花色的植物分片种植,旨在恢复东濠涌原有的自然环境系统,这些本土植物不仅生命力旺盛,而且具有发达的根系,可以起到牢固河岸的作用。水清岸绿的河岸环境使市民和游客可以找到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整个整治工程注重通过建设特色人文景观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如在保持原来特色的基础上让两幢破旧别墅化身为传扬东濠涌历史文化及其价值的东濠涌博物馆,沿线放置深含广府文化精髓的雕塑、一幅幅细述民族故事的景墙浮雕,引人思忆的亲水埠头、意味深长的流水瀑布等,使岭南水乡文化、广府文化大放异彩。
四、改造后的东濠涌
如今的东濠涌南段经过一年多的检验,两岸植物绿意浓郁、水流清澈、空气清新、景色怡人,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及外地游客到此观赏游玩。即便原来高架桥下昏黑恶臭的越秀桥河段亦由于加深河床及亲水平台的设置等而变得开阔明亮,成为人们最喜爱的乘阴纳凉、休憩养神、嬉戏游玩的好去处,呈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动人景象。广州市中心旧城区的 “生态绿轴”功能正慢慢显现。
取得此番成效,必须承认,河道的生态化改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五、东濠涌生态化改造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虽前阶段取得骄人的成果,然而尚未能根本解决防洪排涝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每当暴雨来临,大量雨水职聚到麓湖,达到一定的蓄水量,必须开启越秀桥下的污水闸门泄洪,如此一来,河涌中北段的污水垃圾如猛兽般将南段的美丽吞逝。再华丽的衣裳,终究经不起雨季的考验。可喜的是,雨季过后,生态化的南段河道景观展现出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经一番洗礼,植物生长更为葱郁强壮,发挥根系巩固、保持水土的自然特性,河床河岸更为坚实牢固。而作为南方多雨季節的广州,市领导及设计团队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东濠涌防洪排涝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正在不断奋斗中。
东濠涌二期已于2011年11月7日宣布动工,工程指东风路以北至麓湖段,全长2.62公里。目标为打造连接云山珠水、纵贯中心城区的“生态绿轴”。整个工程预计于2012年底完成征地拆迁、截污、揭盖复涌、调水补水、景观绿化、道路交通改造和东濠涌主涌流域雨污分流工程等。
东濠涌综合整治工程不是简单的恢复一条河道,而是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打造一条具有历史水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充满经济发展活力的全新的东濠涌。
东濠涌综合整治工程使我们对自然的认识更为深入,河道功能应有更高的要求。河道不仅要满足防洪的要求,还应具有旅游、娱乐、景观、生态、改善人居环境等多方面的功能。传统的河道整治理念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迫切需要新型的生态化理念来指导城市河道整治工作。
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中,我们必需在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中寻找一条更为有效,更为科学的生态化解决方案。维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逐步完成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恢复及完善,坚定不移地朝生态化发展方向迈进,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军,田力男,韩子叻,环湾区域河道生态化整治方法研究 [A].青岛:青岛出版社,2008.
[2] 吴阿娜,车越,张宏伟,杨凯.国内外城市河道改造的历史、现状及趋势[J].中国给水排水,2008,24(4):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