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风凛冽“泣马坳”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泣马坳”位于莲花县城北面闪石和坊楼交界的山腰上。这坳名的来历,还得追溯到南宋年间一段悲壮的故事。
  
  这是一条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从岭下绕着这座大山蜿蜒而上。道路崎岖,极少行人。
  残阳衔山,鸟鹊归巢。正是日落黄昏的时辰,这条古道上突然出现了一支为数不多的人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盘旋而上。因为坡陡路窄,战马都是牵着上山的,有时还得推着上山。也许跑累了,它们不断地昂首嘶鸣,仿佛嚷着要歇脚了。而它们的主人也早已气喘吁吁,汗流满面,有的甚至拖着马的尾巴在上坡,还真是人困马乏了。
  最早出现在坳顶的是两位战袍染满了血迹的年轻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勤王之师,官授湖南招讨使的吴希奭的两个儿子,即吴官和吴节。数日前,这两员小将奉了父命,率部驰援困在方石岭的文天祥部队。谁知赶到空坑时,文天祥部队已经转移,而他们这支援军却落入了元军布下的口袋。经过一番血战,总算突出重围,但损失了不少弟兄。就在这时,探马来报,元军总管亲自坐镇指挥围剿勤王部队。家乡堡子围已被元兵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吴官、吴节闻警,大吃一惊,急忙挥师回归,日夜兼程,抄近道火速驰援老家。
  这会登上坳顶以后,吴官长长地嘘了口气,大声喊道:“总算快到家了!”吴节随着接上了话茬:“不知父帅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吴官沉吟片刻,自言自语道:“但愿苍天保佑,父帅及弟兄们安然无恙,等着我们兄弟一块团聚,齐心协力歼灭敌寇!”
  这话刚住口,他俩各自牵着的两匹枣红马突然两蹄刨地,“咴咴”地嘶叫起来。吴节凄然一笑:“兄长,这两匹坐骑也颇通人性,归心似箭啊!”
  吴官便伸出右手,抚摸着自己的这匹枣红马,深情地叹道:“勤王,连日来你随我驰骋沙场,日夜奔跑,早该累了,回到老营后,我一定让你休息三天三夜,恢复元气。”
  吴节见状,不无感触地也抚摸着自己的那匹枣红马大声喊道:“抗元啊抗元,我兄长说的话你也听懂了么?我们是兄弟,你们俩也是兄弟啊。凡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生死,共患难。等赶跑了元兵,再给你们披红挂彩庆功!”
  两匹枣红马似乎听懂了主人的话音,俱都双眸含泪,昂首嘶鸣不已。
  原来,这两匹枣红马俱都是前几年西域向朝廷进贡的名马,全身赤红,像一团炭火,膘肥体壮,奔腾时铁蹄踏得石头冒火花,震得地皮直打抖。前年,南宋朝廷派出大臣前来袁州、萍乡犒劳,奖赏了一批名马。吴希奭自己留下了一匹,其余按功劳大小赏给了部下。吴官和吴节论功行赏各得了一匹。为了表明自己勤王抗元的决心,吴官给自己的这匹马取名“勤王”;吴节则给自己的坐骑取名“抗元”,以提醒自己,时刻不忘使命。而且都和这些坐骑迅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它们驮着自己的主人在战场上挥戈杀敌,纵横自如,立下了赫赫战功,让世人为之瞩目。
  ……
  部队陆续上到坳顶,稍微休息了片刻。眼见得红日已经西沉,夜幕就要降临。为了在天黑前赶回堡子围,吴官宣布启程,继续前行。可当他牵着“勤王”的缰绳朝山下走时,这马竟然四蹄就像在地上生了根似的,纹丝不动。吴节的那匹“抗元”同样如此模样。
  兄弟俩不由好生奇怪,都纳闷了:今天自己的坐骑怎么不听主人的话了?
  吴官便拍了拍“勤王”的脖子,动情地说道:“勤王啊,勤王,我知道你累苦了,可我们也疲倦极了。好在已经离家不远,你就打起精神再多走一段路程,回营后让你在马厩里痛痛快快地睡上三天三夜,行么?”
  “勤王”连着摇了三下脖颈,昂首嘶鸣三声,随即两行热泪沿着双颊淌落。“抗元”随着也嘶鸣三声,热泪滚滚而下。
  吴官、吴节目瞪口呆,互相对视片刻,双双猛然醒悟过来,这胯下坐骑挺有灵性,今日突然哭泣流泪,莫非是有什么不祥之兆?
  这念头刚刚闪过,从岭那面爬上一个人来,正是义军的探马。来人朝吴官、吴节面前一跪,就泣不成声了:“二位……公子……堡子围已被……元军攻破……吴招讨已经阵亡……全家三十余口……同时殉难……”
  吴官、吴节闻言,顿时如万箭穿心,痛不欲生,声嘶力竭,吼声如雷:“死到阴间也要报此血海深仇!”兄弟俩双双抱头大哭,众义士无不垂泪。
  哭罢,兄弟俩朝着堡子围的方向跪下磕了三个头,长啸数声:“父帅,孩儿来矣!”然后各自拔出腰间的佩剑自刎,以身报国。
  “勤王”和“抗元”两匹战马见主人自刎身亡,竟也悲鸣数声,不约而同地朝着山下奋蹄一跃,双双坠入了万丈深渊……
  后人感念吴氏满门忠烈,便在坳下建起“忠烈祠”祀之,并将这山坳取名“泣马坳”,流传至今。明朝有人在坳顶建了座“仰止亭”,取自古语“高山仰上,景行行止”之意,表达对英烈的一片敬仰之情。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莲花厅同知李其昌曾经填了一首《满江红·泣马坳》词:
  凭吊荒坳,寒烟暮,空传马泣。只剩得贯霄虹气,欲回天日。临阵甘为革与裹,历战宁辞汗和血。被征鞍,鼓鬣义声嘶,英风烈。
  勤王众,孤忠激,勤王处,高台灭。回思国家事,的颅空急,垓下悲鸣骓不逝,范阳羞舞妖同殛。止埋头,震地一长号,镡光碧。
  
   题图:李敏学
其他文献
春天养好“小太阳”  中医养生常说“春夏养阳”,这个“阳”,就像身体里的小太阳,为身体各脏器正常运行提供能量。而如果“阳光”不足,就容易出现鼻炎、手脚凉、月经不调、肾虚等问题。所以,趁着春天养好“小太阳”,会为一年的健康打牢基础。  阳光行动一:灸关元。对于胃寒、经常腹泻,以及女性宫寒引起的痛经、闭经、不孕等情况,可以隔日一次用艾灸熏烤关元穴,能使身体的不适得到很大的改善。  阳光行动二:韭菜、乌
期刊
春风给我穿上一身新衣裳  一大早我要远行  你知道吗我会碰见你  一路上还会碰见很多人    很多很多红红绿绿的衣裳  看上去打心眼里高兴  穷家的孩子你莫要伤悲  走到山上,走到田地里就有新衣裳
期刊
2009年10月的某一天,我回想起和丈夫走过“七年之痒”之后,一路的幸福当中渗杂着辛酸,而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七年之后的情感平静如水,没有了当初的那份激情与痴情,很多时候,他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让我在不安中开始揣测:他变了,不再爱我了。  女人生来就是要男人爱,要男人疼的,当女人的生命里没有了爱的滋养,在干涸的挣扎中,我想到了离婚,或许,对于无爱的人来说,结束婚姻就是最好的结局。  我打开了电脑
期刊
我的父母是靠传统的媒妁之言而成家的,两家都穷,算是门当户对。只不过父亲上到了高中,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没能上大学,而母亲大字不识一个。这一点也许埋下了父母长期无言以对的伏笔。父亲虽然是个老师,可是他却不爱说话,平时在家总是听母亲唠叨。每当我们问到母亲和父亲当年初识的情境,母亲总是这么一句:“他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我还以为是个哑巴呢。”以至于后来总听到母亲叫父亲“哑巴”。  我1976年出生,有一个姐
期刊
母亲送我去火车站台的这一天,我更新了QQ空间的心情,但是,没有人能真正了解我心里的伤,来自于母亲的伤。  隔着明净的车窗,我看见母亲眼中蓄满的泪水,她一个劲朝我摆手,示意我赶紧离开。母亲是怕我看见她落泪吧,而我又何尝不是呢?不等列车启动,我就逃一般地离开了,我亦是不愿让母亲看见我红红的眼圈。  一直对这小小的站台心存纠结不清的情怀。多少人在这里迎来了相逢的喜悦,又有多少人在这里重复着伤心的离别。我
期刊
从前,有个叫秦半贯的秀才,读书不求甚解,识字只认半边,写文章狗屁不通,读了几年补习,乡试屡考不中。他一贯不务正业,靠吹牛皮拍马,也算在乡里混得不错。而每见同乡学子应试归来,高官厚禄,封妻荫子,衣锦还乡,却不免有时乖运蹇,怀才不遇之感。碰巧这年县府里发榜招聘官员,新任县官求才若渴,亲自坐堂招贤。  轮到秦半贯上场,县官叫侍从带上。秦半贯上得堂前,磕头三下道:“不才半贯叩见父母恩官!小人愿爬到大人脚下
期刊
第十支歌    我双手抱着这只陶罐  我去汲水、装满  我紧紧抱住它  我却把它打破!    你赠予我陶罐  我抚摸它,双手交叉  一阵喜一阵悲  我把它安放何处?    我随身携带它  生怕一只手夺走  我想交还你  一下子变得软弱无力    春天来到山上  我埋下它,它收集雨水  它汩汩地流出来  一股白亮亮的泉眼!    第十一支歌    我坐在这里不动  我要把歌儿唱完  你也不要走开  
期刊
亮是我打工路上认识的一位要好的朋友,我们在一起共事有好几年时光。异乡漂泊多年,每每看着一对对情侣满脸甜蜜地从自己面前擦身而过,频繁地进出那些狂歌乱舞的酒吧,灯红酒绿的场所,以及许下花前月下的誓言,再想想自己仍单身一人漫无目的地踟蹰,心中便有些黯然神伤。思忖家乡父母的来信和电话,精神的支柱几乎坍塌。“出门打工就是为了赚钱,赚钱就是为了修房娶媳妇,如村里的张某某和王某某比你小都结婚了,孩子都有一岁了,
期刊
希望 (外五则)  聂勇  一对夫妻走在路上,前面走来一个美丽的女孩。丈夫对妻子说:“你的鼻子要是像她的那样,也许会好看些。”妻子没说话。  过了一会,前面又走来一个漂亮的妇女。丈夫又说:“你的嘴巴要是能跟她的换一下,也许更好看。”  又过了一会,妻子发话了:“你的眼睛要是能跟他的一样就好了。”  这时,前面正有一个盲人拄着拐杖走过来……    刷卡  到一寺庙,一得道高僧讲:“施主捐些款吧,三百
期刊
在人生中最锦绣的年华里与你相遇,相知,相爱,以至海誓山盟地想与你相依相守。  年华至此,原本圆满,已无叹息。但终究,你还是离我而去。  虽然朋友们都安慰我,说还有挽回的希望,但在冰冷的现实面前,我已无力去相信。被人们给予太多缀饰和期望的将来,总让我心生恐惧。  未来只是一个不能假设的命题,而过往却不会背叛我。  这就是我一直活在回忆里的原因,尽管那里是一大片的悲伤。    十一月九日,在我的生命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