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经常出现一些经济发展资源缺失的现象,这有很大的原因是实体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与金融行业。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定义与成因归纳总结,以期帮助企业有效地配置实体资产与金融资产。
关键词:金融化;实体经济
在过去的四十年内,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首先产生的是新自由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之后逐渐产生了金融化,而金融化虽然出现的最晚,但是对于世界经济发挥这巨大的作用。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光反映在国际贸易的增加以及金融市场的繁盛,也反映在社会总资产日益金融化。接下来,本文主要从金融化的界定及动因的研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
一、国外文献综述
1、金融化的涵义
G.Arrighi(1994)、H.Robert Wade(2005)等主要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企业金融化进行界定:(1)企业金融化是一种代表了一种资本积累的方式,即企业获得利润的方式自由贸易以及商品生产逐渐转向为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所得;(2)他们提出经济金融化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金融资产支配权,金融资产的控制者,以及世界金融业所占的比例呈现出一种不断增长的趋势;(3)非金融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资本运作以及融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而不是通过实体经济的交易方式,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价值的产生。尽管进入21世纪之后学术界就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这个词,但至今依旧没能得出同一的意见stockhammer(2004)本文认为非金融市场企业国际金融化过程是非国际金融市场企业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活动的一个过程,具体表现为企业股票现金回购与股权分红的交易次数不断变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逐步提高,企业从事非金融市场投融资的企业比例不断提高,金融市场融资参与度不断逐步提升的一个过程。
2、金融化的成因
国外学者针对企业金融化的成因具体可以归结为两类:
第一类主要成因:大型企业为了快速获得巨大现金流而在管理过程中的"蓄水池"发挥作用。对此,凯恩斯(1936)一文提出了"预防性储蓄理论",指出中小企业长期持有银行现金等其他货币性金融资产的操作目的主要在于有效防止企业现金流受到冲击后所带来的企业资金短缺对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带来的不利经济影响。因此,那些在企业经营中经常面临较大的企业财务风险困境的大型企业往往会需要持有较多的企业现金,在中国主动的资本运营模式资本风险管理同样地也可以有效率地缓解中小企业所有者面临的企业融资成本约束对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的不利影响。
第二类成因:企业对于经济利益的追逐,股东价值的提高。lavoie(1992)认为,股东自己所持的企业股份虽然是很分散的,企业的的整体治理权还是完全掌握在企业管理层的手中。管理层追求稳定长期的获利方式,在市场上要尽量获取更多对股东有利的资源。进入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中期,代理人公司成本控制理论开始盛行,随之我国兴起了"股东权利革命",公司成本治理的职权重心从国有公司高级管理层向国有企业资产所有者或资产所有者社会代表阶层转移。本质上,这主要是随着我国金融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资金逐渐集中转移到其他金融部门。
二、国内文献综述
1、金融化的涵義
国内部分学者从经济宏观的多个层面对社会经济金融化现象做出了明确界定,王广谦(1996)和陈享光(2017)等学者认为金融化本身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社会金融现象,而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货币化快速发展并达到一定规模程度的必然产物。刘骏民(1998)认为,金融化其实本身就是实体经济的"虚拟化"。刘小玄(2011)认为随着我国经济金属资融化的快速发展,证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提高,成为主要的证券金融部门,而商业银行在其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低的而证券市场银行相比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一种更好的证券融资服务方式;同时新兴的金融服务模式、工具和金融产业不断井喷,并且也促使证券金融市场服务体系日趋丰富。但随之带来的金融风险也越来越高,资金链也越来越脆弱。
陈波学者(2018)认为,非直接金融机构企业不仅减少了直接金融生产者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赚取到的利润,更多的还是倾向于在我国资本主义市场上继续进行直接金融企业投资管理活动,但这可能会直接造成金融企业内部金融资源的非常有创新性和导向性的配置。同时,决策者更加关注企业的短期绩效,以及企业在市场上的股价,他们更加愿意利用金融工具并且通过在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来在短期提升企业的绩效,获取高额利润,而不再愿意投资周期长的科研创新。
2、金融化的成因
国内学者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也提出了其他的成因。仇新忠(2010)认为,由于当前我国大型实体企业经济市场竞争程度加剧,税负负担加重,利润率连年下断续续下降,推动了企业金融化的资本形成,制造业中小企业由于税负较重,经营发展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地直接削弱了它们的经济获利驱动能力。同时,在金融市场的营运成本也低于实体制造所承担的成本。推动了金融化的形成,制造业企业由于税负较重,经营环境恶化,严重地削弱了它们的获利能力。
三、文献评述
综合国内外专家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对经济金融化的界定,可以看到:对于"经济金融化",学术界仍然没有达成共识,但国内外学者都强调了金融部门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都占据了支配的地位。本文认为:"金融化"其实就是金融资本在各个方面上对国家、社会以及国民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金融资本的扩张进一步加快,整个社会逐渐脱离实体,走向虚拟化的速度与规模也不断提高,社会的经济重心开始由实体产业向金融产业发生转移的一个过程。由于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是紧密相连的,两者相互依靠。国家必须要平衡好两者间的关系,明确好企业的金融化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与作用,要合理调整国家的产业结构,来为实体经济创造出一个良好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Foster J. B..The Financialization of Capitalism[J].Monthly Review,2007(11):1 ~ 12.
[2]Epstein,G.A.. Financalization and the World Economy, Northamton,MA: Edward Elgar, 2005
[3]刘小玄,周晓艳.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之间配置关系的检验——兼论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金融研究,2011,(2): 57-70.
[4]蔡明荣,仁世驰.《企业金融化:一项研究综述》,《财经科学》2014年第7期
[5]刘笃池,贺玉平,王曦.企业金融化对实体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6(08):74-83.
(苏州大学 江苏 苏州 251006)
关键词:金融化;实体经济
在过去的四十年内,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首先产生的是新自由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之后逐渐产生了金融化,而金融化虽然出现的最晚,但是对于世界经济发挥这巨大的作用。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光反映在国际贸易的增加以及金融市场的繁盛,也反映在社会总资产日益金融化。接下来,本文主要从金融化的界定及动因的研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
一、国外文献综述
1、金融化的涵义
G.Arrighi(1994)、H.Robert Wade(2005)等主要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企业金融化进行界定:(1)企业金融化是一种代表了一种资本积累的方式,即企业获得利润的方式自由贸易以及商品生产逐渐转向为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所得;(2)他们提出经济金融化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金融资产支配权,金融资产的控制者,以及世界金融业所占的比例呈现出一种不断增长的趋势;(3)非金融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资本运作以及融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而不是通过实体经济的交易方式,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价值的产生。尽管进入21世纪之后学术界就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这个词,但至今依旧没能得出同一的意见stockhammer(2004)本文认为非金融市场企业国际金融化过程是非国际金融市场企业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活动的一个过程,具体表现为企业股票现金回购与股权分红的交易次数不断变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逐步提高,企业从事非金融市场投融资的企业比例不断提高,金融市场融资参与度不断逐步提升的一个过程。
2、金融化的成因
国外学者针对企业金融化的成因具体可以归结为两类:
第一类主要成因:大型企业为了快速获得巨大现金流而在管理过程中的"蓄水池"发挥作用。对此,凯恩斯(1936)一文提出了"预防性储蓄理论",指出中小企业长期持有银行现金等其他货币性金融资产的操作目的主要在于有效防止企业现金流受到冲击后所带来的企业资金短缺对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带来的不利经济影响。因此,那些在企业经营中经常面临较大的企业财务风险困境的大型企业往往会需要持有较多的企业现金,在中国主动的资本运营模式资本风险管理同样地也可以有效率地缓解中小企业所有者面临的企业融资成本约束对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的不利影响。
第二类成因:企业对于经济利益的追逐,股东价值的提高。lavoie(1992)认为,股东自己所持的企业股份虽然是很分散的,企业的的整体治理权还是完全掌握在企业管理层的手中。管理层追求稳定长期的获利方式,在市场上要尽量获取更多对股东有利的资源。进入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中期,代理人公司成本控制理论开始盛行,随之我国兴起了"股东权利革命",公司成本治理的职权重心从国有公司高级管理层向国有企业资产所有者或资产所有者社会代表阶层转移。本质上,这主要是随着我国金融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资金逐渐集中转移到其他金融部门。
二、国内文献综述
1、金融化的涵義
国内部分学者从经济宏观的多个层面对社会经济金融化现象做出了明确界定,王广谦(1996)和陈享光(2017)等学者认为金融化本身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社会金融现象,而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货币化快速发展并达到一定规模程度的必然产物。刘骏民(1998)认为,金融化其实本身就是实体经济的"虚拟化"。刘小玄(2011)认为随着我国经济金属资融化的快速发展,证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提高,成为主要的证券金融部门,而商业银行在其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低的而证券市场银行相比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一种更好的证券融资服务方式;同时新兴的金融服务模式、工具和金融产业不断井喷,并且也促使证券金融市场服务体系日趋丰富。但随之带来的金融风险也越来越高,资金链也越来越脆弱。
陈波学者(2018)认为,非直接金融机构企业不仅减少了直接金融生产者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赚取到的利润,更多的还是倾向于在我国资本主义市场上继续进行直接金融企业投资管理活动,但这可能会直接造成金融企业内部金融资源的非常有创新性和导向性的配置。同时,决策者更加关注企业的短期绩效,以及企业在市场上的股价,他们更加愿意利用金融工具并且通过在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来在短期提升企业的绩效,获取高额利润,而不再愿意投资周期长的科研创新。
2、金融化的成因
国内学者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也提出了其他的成因。仇新忠(2010)认为,由于当前我国大型实体企业经济市场竞争程度加剧,税负负担加重,利润率连年下断续续下降,推动了企业金融化的资本形成,制造业中小企业由于税负较重,经营发展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地直接削弱了它们的经济获利驱动能力。同时,在金融市场的营运成本也低于实体制造所承担的成本。推动了金融化的形成,制造业企业由于税负较重,经营环境恶化,严重地削弱了它们的获利能力。
三、文献评述
综合国内外专家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对经济金融化的界定,可以看到:对于"经济金融化",学术界仍然没有达成共识,但国内外学者都强调了金融部门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都占据了支配的地位。本文认为:"金融化"其实就是金融资本在各个方面上对国家、社会以及国民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金融资本的扩张进一步加快,整个社会逐渐脱离实体,走向虚拟化的速度与规模也不断提高,社会的经济重心开始由实体产业向金融产业发生转移的一个过程。由于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是紧密相连的,两者相互依靠。国家必须要平衡好两者间的关系,明确好企业的金融化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与作用,要合理调整国家的产业结构,来为实体经济创造出一个良好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Foster J. B..The Financialization of Capitalism[J].Monthly Review,2007(11):1 ~ 12.
[2]Epstein,G.A.. Financalization and the World Economy, Northamton,MA: Edward Elgar, 2005
[3]刘小玄,周晓艳.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之间配置关系的检验——兼论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金融研究,2011,(2): 57-70.
[4]蔡明荣,仁世驰.《企业金融化:一项研究综述》,《财经科学》2014年第7期
[5]刘笃池,贺玉平,王曦.企业金融化对实体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6(08):74-83.
(苏州大学 江苏 苏州 25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