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弱势大学生群体中的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困境进行了客观的分析,阐述了贫困大学生难就业的原因及对策,以突显弱势群体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弱势群体 贫困大学生 就业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1.42文献标识码:A
就业弱势大学生,顾名思义,就是在就业市场处于竞争劣势的大学生群体的总和。近几年来,高校扩招速度过快,大学生毕业人数猛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明显出于劣势,这部分人逐渐成为非正规就业中的弱势群体。可以说,就业弱势大学生是影响高校学生就业率的重要因素。加上2008年和2009年,由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社会可提供的岗位急剧减少,导致就业弱势大学生群体呈现扩大趋势。
一、就业弱势大学生的形成及类型
(一)就业弱势大学生的形成。
就业弱势大学生在就业阶段表现比较凸显,但其形成过程并非一夕之间,如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状况、个人性格、冷门专业及社会影响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就业弱势大学生的形成。
(二)就业弱势大学生的类型。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自身原因和受外部原因的影响时找工作很困难的学生群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类型:
(1)经济劣势的大学生,指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生活困难的学生群体,主要是特困生和贫困生。(2)生理弱势的大学生,主要指相貌平常、个性突出或有生理缺陷的学生群体。(3)冷门专业的大学生,主要指市场需求量小、专业冷门的学生群体。(4)毕业学校名气不高的大学生,主要指在社会上认为学校名气不佳而影响就业难的大学生群体。
二、弱势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弱势群体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复杂,包含了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一)经济结构因素。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特别是金融危机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市场需求结构急剧变迁,生产结构的调整日益加快,部分传统的生产领域日渐萎缩,很多“夕阳”产品过剩,生产极具缩减,导致许多岗位被淘汰。
(二)教育因素。
1、高校扩招影响。
2、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
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性突出,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没有及时以市场为导向调整,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扩展了专业及课程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结构失衡致使毕业生的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等种种矛盾的出现。
(三)就业环境因素。
国家整体就业压力大,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就业形势严峻。我国农民现在至少有1.5亿剩余劳动力,有相当一部分涌入城市谋生。过去的国有企业为适应经济市场的竞争,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各大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在就业形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加之高校连年扩招,“考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已成为过去式,就业已成为当今弱势群体大学生的第一要务。
(四)家庭经济因素。
弱势大学生中面临的各种压力和问题的根源多数是来自经济方面,尤其是贫困生和特困生,高昂的经济成本使部分弱势大学生丧失了一个公平的与命运抗争的机会。在毕业人数增多和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化的今天,加上弱势大学生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关系薄弱往往无法在就业市场占有利的地位。
(五)综合素质因素。
大学期间弱势大学生因受经济能力限制,他们大部分或全部的收入用于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经济资源的稀缺使他们缺少全面发展自身的物质支持和机会成本。经济的缺乏和相貌一般,导致弱势大学生性格孤僻内向、自卑多疑、缺乏自信、缺乏与老师、同学之间沟通、不善交际和不愿参与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将自己封闭在狭窄的空间内,无法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破解弱势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要破解弱势大学生就业难题,改善弱势大学生就业状况,提高就业数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设就业岗位。
运用产业政策引导和调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型企业以及社区,关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其解决各种困难,使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并向弱势大学生这个群体倾斜。
(二)国家应该为弱势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1、国家应进一步规范大学收费,控制教育成本上涨,从源头上减少来自困难家庭大学生的经济负担,降低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升学预期,为改变弱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顺利就业创造先决条件。
2、国家应从政策上鼓励商业银行对弱势大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尤其是贫困生和特困生家庭,增加贫困大学生奖学金,通过这些措施为贫困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根本上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国家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降低贫困生的就业成本。
4、国家应该在其直接控制就业岗位上为贫困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
5、进一步完善弱势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就业市场。
国家应尽快出台毕业生就业法、人才保护法、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条例等,逐步把人才市场纳入规法化、法制化的轨道。
(四)尝试建立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联系企业在相关院校内设立专业奖学金和助学金,实现企业与高校联手,共同建立一个互惠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和培养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弱势群体大学生顺利就业,回馈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高校建立的校企联合机制,增进大学生与企业的接触和了解,搭建企业选取使用人才的广阔平台。
(五)合理提高弱势大学生普通劳动者的价值。
现代社会,人们都讲求经济效益,但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却在最低标准徘徊,就业弱势大学生毕业时没有签约单位,把户口、档案放在学校或人才市场代为保管,毕业后又没有按着规范就业途径找工作,和普通的农民工一样流动于各大城市,从事着非体力性质的中低层管理或一些技术工作,甚至是体力劳动的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弱势大学生是怀着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对于普通平民的家庭,倾其所有投资教育,读几年大学,花费几万元,仅找一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大多数的大学生接受低薪也是无奈之举。所以,应合理提高大学生的劳动力价值,这样,普通百姓们在产业化的教育投资中既提高了知识品位,成为高素质的劳动力,又让这种投资进入良性循环,既给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劳动,创造更大的财富,又使教育投资成为可以收回的成本并能创造利润致富家庭之举。
(六)弱势群体更应该加快高品位阅读步伐。
社会发展造成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阅读或少阅读会被社会边缘化,所以弱势群体更应加快阅读步伐。把信息用最快的速度提高人的能力转变成社会技能,才是弱势群体的唯一出路。
首先是把学费变成压力,把压力变为动力,引导大学生高品位阅读,扩大知识面转化成动力,自然地汲取智能的营养,从中找到成功的支撑,并利用所学知识发挥特长,有所作为,我们在对每年入学、走入校门的调查来看,把压力成本变成经验的高品位读书的学子成功率更高,因此,证明读书是一个循环成才的理念过程,把上学成本的压力转换成动力,提升成技术经验,得出结论使收回成本。
其次把由教育成本经济成本造成的各种压力汇聚起来,转变为塑造高品位心态促进个人成才的强大动力,塑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标准的文化底蕴支撑的心态,最终促使大学生把高品位心态与社会发展主流有机结合,树立为国家、个人发展而奋斗的长远目标。
(七)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冷门职业,不要轻易放弃冷门职业。
有的职业,看起来不受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需求的变化,很可能转变为热门职业,如前些年许多大学生都愿意到企业当白领、搞管理,而轻视技工、技师等蓝领业,造成现如今蓝领职业人才的供不应求,以及其薪资待遇的提高,技术蓝领俨然成为了热门职业。因此,大学毕业生对冷门职业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不要轻易放弃。在许多求职者都热衷于追求热门职业的时候,不妨选择有发展前景的暂时处于冷门的职业就业,这样更容易获得职场的成功。
总之,就业弱势大学生的形成有复杂的原因和背景,解决的方法当然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态度上积极、方法上到位、时机上成熟,就一定能使弱势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本论文为2009年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大学生高品位心态与就业展望》(09WH23)的阶段成果。
(作者:申健,河北师大附中,中教二级;李惠芳,石家庄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参考文献:
[1]李烔等.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困境与促进政策研究综述.当代社会视野,2008(3).
[2]宋华.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探析.人才开发,2009(1).
[3]周建平.贫困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3).
[4]杨建超.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类型研究.教育与职业,2008(35).
[5]邓志军.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教育探索,2005年.
[6]王思斌.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3).
[7]吴少银.80后职场新鲜人生存手册.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年.
关键词 弱势群体 贫困大学生 就业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1.42文献标识码:A
就业弱势大学生,顾名思义,就是在就业市场处于竞争劣势的大学生群体的总和。近几年来,高校扩招速度过快,大学生毕业人数猛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明显出于劣势,这部分人逐渐成为非正规就业中的弱势群体。可以说,就业弱势大学生是影响高校学生就业率的重要因素。加上2008年和2009年,由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社会可提供的岗位急剧减少,导致就业弱势大学生群体呈现扩大趋势。
一、就业弱势大学生的形成及类型
(一)就业弱势大学生的形成。
就业弱势大学生在就业阶段表现比较凸显,但其形成过程并非一夕之间,如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状况、个人性格、冷门专业及社会影响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就业弱势大学生的形成。
(二)就业弱势大学生的类型。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自身原因和受外部原因的影响时找工作很困难的学生群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类型:
(1)经济劣势的大学生,指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生活困难的学生群体,主要是特困生和贫困生。(2)生理弱势的大学生,主要指相貌平常、个性突出或有生理缺陷的学生群体。(3)冷门专业的大学生,主要指市场需求量小、专业冷门的学生群体。(4)毕业学校名气不高的大学生,主要指在社会上认为学校名气不佳而影响就业难的大学生群体。
二、弱势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弱势群体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复杂,包含了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一)经济结构因素。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特别是金融危机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市场需求结构急剧变迁,生产结构的调整日益加快,部分传统的生产领域日渐萎缩,很多“夕阳”产品过剩,生产极具缩减,导致许多岗位被淘汰。
(二)教育因素。
1、高校扩招影响。
2、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
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性突出,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没有及时以市场为导向调整,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扩展了专业及课程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结构失衡致使毕业生的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等种种矛盾的出现。
(三)就业环境因素。
国家整体就业压力大,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就业形势严峻。我国农民现在至少有1.5亿剩余劳动力,有相当一部分涌入城市谋生。过去的国有企业为适应经济市场的竞争,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各大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在就业形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加之高校连年扩招,“考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已成为过去式,就业已成为当今弱势群体大学生的第一要务。
(四)家庭经济因素。
弱势大学生中面临的各种压力和问题的根源多数是来自经济方面,尤其是贫困生和特困生,高昂的经济成本使部分弱势大学生丧失了一个公平的与命运抗争的机会。在毕业人数增多和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化的今天,加上弱势大学生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关系薄弱往往无法在就业市场占有利的地位。
(五)综合素质因素。
大学期间弱势大学生因受经济能力限制,他们大部分或全部的收入用于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经济资源的稀缺使他们缺少全面发展自身的物质支持和机会成本。经济的缺乏和相貌一般,导致弱势大学生性格孤僻内向、自卑多疑、缺乏自信、缺乏与老师、同学之间沟通、不善交际和不愿参与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将自己封闭在狭窄的空间内,无法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破解弱势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要破解弱势大学生就业难题,改善弱势大学生就业状况,提高就业数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设就业岗位。
运用产业政策引导和调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型企业以及社区,关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其解决各种困难,使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并向弱势大学生这个群体倾斜。
(二)国家应该为弱势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1、国家应进一步规范大学收费,控制教育成本上涨,从源头上减少来自困难家庭大学生的经济负担,降低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升学预期,为改变弱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顺利就业创造先决条件。
2、国家应从政策上鼓励商业银行对弱势大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尤其是贫困生和特困生家庭,增加贫困大学生奖学金,通过这些措施为贫困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根本上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国家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降低贫困生的就业成本。
4、国家应该在其直接控制就业岗位上为贫困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
5、进一步完善弱势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就业市场。
国家应尽快出台毕业生就业法、人才保护法、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条例等,逐步把人才市场纳入规法化、法制化的轨道。
(四)尝试建立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联系企业在相关院校内设立专业奖学金和助学金,实现企业与高校联手,共同建立一个互惠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和培养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弱势群体大学生顺利就业,回馈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高校建立的校企联合机制,增进大学生与企业的接触和了解,搭建企业选取使用人才的广阔平台。
(五)合理提高弱势大学生普通劳动者的价值。
现代社会,人们都讲求经济效益,但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却在最低标准徘徊,就业弱势大学生毕业时没有签约单位,把户口、档案放在学校或人才市场代为保管,毕业后又没有按着规范就业途径找工作,和普通的农民工一样流动于各大城市,从事着非体力性质的中低层管理或一些技术工作,甚至是体力劳动的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弱势大学生是怀着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对于普通平民的家庭,倾其所有投资教育,读几年大学,花费几万元,仅找一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大多数的大学生接受低薪也是无奈之举。所以,应合理提高大学生的劳动力价值,这样,普通百姓们在产业化的教育投资中既提高了知识品位,成为高素质的劳动力,又让这种投资进入良性循环,既给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劳动,创造更大的财富,又使教育投资成为可以收回的成本并能创造利润致富家庭之举。
(六)弱势群体更应该加快高品位阅读步伐。
社会发展造成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阅读或少阅读会被社会边缘化,所以弱势群体更应加快阅读步伐。把信息用最快的速度提高人的能力转变成社会技能,才是弱势群体的唯一出路。
首先是把学费变成压力,把压力变为动力,引导大学生高品位阅读,扩大知识面转化成动力,自然地汲取智能的营养,从中找到成功的支撑,并利用所学知识发挥特长,有所作为,我们在对每年入学、走入校门的调查来看,把压力成本变成经验的高品位读书的学子成功率更高,因此,证明读书是一个循环成才的理念过程,把上学成本的压力转换成动力,提升成技术经验,得出结论使收回成本。
其次把由教育成本经济成本造成的各种压力汇聚起来,转变为塑造高品位心态促进个人成才的强大动力,塑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标准的文化底蕴支撑的心态,最终促使大学生把高品位心态与社会发展主流有机结合,树立为国家、个人发展而奋斗的长远目标。
(七)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冷门职业,不要轻易放弃冷门职业。
有的职业,看起来不受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需求的变化,很可能转变为热门职业,如前些年许多大学生都愿意到企业当白领、搞管理,而轻视技工、技师等蓝领业,造成现如今蓝领职业人才的供不应求,以及其薪资待遇的提高,技术蓝领俨然成为了热门职业。因此,大学毕业生对冷门职业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不要轻易放弃。在许多求职者都热衷于追求热门职业的时候,不妨选择有发展前景的暂时处于冷门的职业就业,这样更容易获得职场的成功。
总之,就业弱势大学生的形成有复杂的原因和背景,解决的方法当然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态度上积极、方法上到位、时机上成熟,就一定能使弱势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本论文为2009年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大学生高品位心态与就业展望》(09WH23)的阶段成果。
(作者:申健,河北师大附中,中教二级;李惠芳,石家庄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参考文献:
[1]李烔等.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困境与促进政策研究综述.当代社会视野,2008(3).
[2]宋华.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探析.人才开发,2009(1).
[3]周建平.贫困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3).
[4]杨建超.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类型研究.教育与职业,2008(35).
[5]邓志军.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教育探索,2005年.
[6]王思斌.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3).
[7]吴少银.80后职场新鲜人生存手册.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