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百年农村工作史中汲取推进乡村振兴的智慧力量

来源 :新湘评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0911216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百年党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回顾百年党的农村工作史,从中能更好把握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发展主题,更好汲取推进乡村振兴的智慧力量。
   坚持把为农民谋幸福作为贯穿始终的基本问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依靠农民、为亿万农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责任使命。毛泽东在陕北的窑洞里曾指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正是土地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赢得了最广大农民的真心拥护支持,在实践中印证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历史规律,从而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其中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让农民自己闯出一条新路来。无论是小岗村“大包干”,还是合寨村“村委会”选举,或是华西村乡镇企业,正是把权力下放给农村基层和农民,推动了农村一次又一次变革。从历史的新方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突出了农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历史性消除千年绝对贫困问题,中国社会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三农”问题仍将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头等大事。
   对湖南而言,一方面,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农民收入就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建立农村改革的赋能政策体系,实现农民富裕富足。另一方面,需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到乡村振兴的农民主体地位上来,充分激活和保障农民主体能动性,全面解放农村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和最活跃的因素,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在农村高效能治理上展现湖南的新作为。
   坚持把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作为贯穿始终的战略底线
   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认识到农业发展对于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性,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全党形成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基本共识。改革开放后党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农业的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关键,必须把农业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到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释放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关口,农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后院和安天下稳大局的战略产业,也必将持续发挥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作用。
   对湖南而言,要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任务,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高地,在生产环节提高农产品品种质量,在加工环节提升农产品市场价值,在销售环节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迈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
   坚持把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为贯彻始终的工作主线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巩固工农联盟是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主要是全面调整工农城乡关系,其中最大的突破是取消统购统销,允许农民进城,从而打开了妨碍城乡流动的闸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两个趋向”的重大历史论断,明确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标志着中国工农城乡关系的历史转轨。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以农养政、以农补工、以乡补城的“皇粮国税”的历史正式终结,成为中国工农城乡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城乡一体化”,明确要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对构建什么样的工农城乡关系有了一個更加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基于对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城乡一体化”目标下的工农城乡关系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要求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发展趋势与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一个划时代战略判断,从而回答了要建立什么样与怎样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农城乡关系的问题。
   对湖南而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需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建立健全城乡收入分配体系、乡村服务体系、城乡人居分布体系、乡村社会保障体系,从而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农民共享更加广泛和公正的城乡权益,让全社会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共享乡村发展的成果,使乡村振兴的“同心圆”成为优化资源要素与集聚社会力量的转换器,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湖南新篇章。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教授)
其他文献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体制的完善,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的高低对高校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在现代化管理体系、教育建设等方面,行政管理人员责任重大,应该持续深入地探索和实践,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基于此,文章首先简要地介绍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培养的新方向,接着重点从考核机制、信息技术和岗位培训三个方面给出了有效的提升路径,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针对高层民用建筑来讲,建筑设计关乎建筑工程建设模式、内部结构、建筑能耗等多个方面。结合目前国内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国内高层建筑设计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为了有效降低高层建筑的能耗以及节省建设的资源,在高层建筑设计期间,负责设计的工作者需要根据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等因素,利用绿色节能环保观念,对建筑设计标准加以明确,保障建筑设计的总体效果,使高层民用建筑符合业主的基本要求。
多年来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工业,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气,这些工业废气给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进而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经济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阻碍。因此,工业废气亟需尽快得到安全和高效的处理。基于此,本文对工业废气除臭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有效解决大气环境污染提供参考和借鉴。
对于煤矿住宅区来说,其供暖都是由所在矿区提供的,传统的供暖方式就是通过矿区的电厂低压供气来实现的,但此种方式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蒸汽,而且还会缩短供暖热网的使用时间,所以便对煤矿住宅区供暖实施了改造,将气暖改为了水暖,并对水力失衡以及热负荷等问题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和改造,首先找出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然后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使煤矿住宅区的供暖更加完善、健全。
针对露天采矿工作来说,合理的选择技术不仅能够保证采矿工作更加高效的开展,同时也可以提升采矿效率。因此,为了保证露天采矿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的开展,当前需要对采矿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对露天采矿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以此保证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水平。
“水进来了,快给我调配6台旋耕机,10天内要把所有的稻田整理出来。”4月4日,沅江市草尾镇三星村种粮大户蔡壮站在田边,望着涓涓清水流進自己的稻田里,悬在心里的难题终于解决了,忙着联系农机准备要大干一场。  蔡壮有10年的水稻大户种植经验,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今年,他流转面积增加到了2200亩,稻田连片成整,更好管理能够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信心更强了。早在一个月前,他就提前安排搞好农机检修,抛秧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而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好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简称村主干)的领头雁作用,组织带领村民共同奏响产业兴旺奋进曲。   选优配强村主干队伍。产业发展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牛鼻子”,也是目前大多数农村的短腿和瓶颈,村主干应当把产业发展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树立产业导向,用发掘人才的思路科学选人用
本文建立了可定量化的动态面孔认知模型、提出了基于类人视觉系统的特征融合方法。并通过AdaBoost训练算法,结合改进CamShift算法实现了人眼跟踪;提出了一种判断眨眼和PERCLOS疲劳程度的频率的方法。
随着水电工程的建设时间逐渐加长,大多数的水电工程已经进入了加固除险的阶段。同时一些新建的项目工程,也存在着一些水下的病险隐患,这使得水下项目的检查维护变得更为关键。新型的水下检测方式——水下机器人应运而生,相比于传统的潜水员水下检查的方式,水下机器人技术具有检查的更为细致,且速度快、范围广,检查结果可视化,直观化等优点,从而被广泛的应用。本篇文章以金鸡拦河闸重建工程为例,浅析水下机器人在安全鉴定中的应用,仅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增加,石油化工项目的工艺管道建设也逐年增加。当然管道引起的安全事故率在持续上升,人们非常重视石化工程中管道装置的安全管理和控制。在新形势下,加强石化项目工艺管道的安装和施工安全非常重要,要抓紧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安全隐患防范。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最终促进管道安装工程的顺利开展,接下来,将讨论一些有关石化工程中工艺管道安装标准和施工风险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