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出发,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激励理论的应用和实践,以期对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激励;翻转课堂;英语教学
[FL(K2][HJ1.65mm]
英语课程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是颇为枯燥乏味的一门课。如何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性呢?翻转课堂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关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的自主性与灵活性,能有效地解决传统课堂忽视学生间个体差异的问题。在翻转课堂中,课程视频成为教学内容传授的重要方式,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STHZ]一、翻转课堂的定义及其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优势[ST]
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是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课前制作好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回到课堂中,就所学内容进行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并完成作业的新型教学形态。这种教学模式对知识的传授与内化进行了颠倒分配,重新规划课堂教学时间,不仅改变了课堂中师生的角色,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学生在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及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平均学习水平确定教学进度。如此一来,就容易出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够吃”,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吃不完”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较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将知识传递转移到授课前,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掌握学习进度,提升学习效果,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获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因此,翻转课堂面向全体学生,能保证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实现差异化教学。
[STHZ]二、激励理论的内涵及要素分析[ST]
激励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即通过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使个体心理兴奋,并产生实现特定目标的行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即“激励保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的动机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激励因素,一个是保健因素。只有在确保保健因素的基础上,充分满足激励因素的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带来满意感。
在教学过程中,保健因素多与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相关,比如课堂氛围、成绩评价、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教学设施与硬件设备等;而激励因素则多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本身相关,比如学习带来的认可(来自教师、同学等)、学习的成就感、学习本身的乐趣等。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上方面入手,满足学生的内在和外在需要,让学生产生满意情绪,从而激励他们的学习。
[STHZ]三、激励理论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ST]
从保健因素方面来看,翻转课堂的实施,实现了师生双向交流,使得教师与学生通过课堂互动,增进了师生感情,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进而提升其综合素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确立。在师生双向交流中,教师扮演着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与朋友等各种角色,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减少了其对教师的恐惧心理,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
[JP+1]从激励因素方面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要先将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浓缩制成微视频。教师可将动画、故事讲解、趣味提问等元素融入视频的制作中,使学生不再局限于呆板的教材内容,寓教于乐,[JP]让英语学习本身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前预习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用英语交流,既能够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又能纠正学生的语音错误。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得到了保证,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使学生灵活选择学习时间与空间,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英语教学的缺陷,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另一方面,翻转课堂对学生自学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而且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翻转课堂,传统讲授式教学也有其优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对两种教学模式进行综合考量,结合二者的优势,灵活地进行选用。
参考文献:
[1]金雯喆.高职学生学习动机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双因素理论[J].教育理论研究,2016(3).[ZK)]
[2]容梅,彭雪红.翻转课堂的历史、现状及实践策略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7).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激励;翻转课堂;英语教学
[FL(K2][HJ1.65mm]
英语课程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是颇为枯燥乏味的一门课。如何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性呢?翻转课堂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关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的自主性与灵活性,能有效地解决传统课堂忽视学生间个体差异的问题。在翻转课堂中,课程视频成为教学内容传授的重要方式,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STHZ]一、翻转课堂的定义及其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优势[ST]
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是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课前制作好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回到课堂中,就所学内容进行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并完成作业的新型教学形态。这种教学模式对知识的传授与内化进行了颠倒分配,重新规划课堂教学时间,不仅改变了课堂中师生的角色,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学生在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及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平均学习水平确定教学进度。如此一来,就容易出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够吃”,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吃不完”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较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将知识传递转移到授课前,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掌握学习进度,提升学习效果,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获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因此,翻转课堂面向全体学生,能保证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实现差异化教学。
[STHZ]二、激励理论的内涵及要素分析[ST]
激励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即通过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使个体心理兴奋,并产生实现特定目标的行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即“激励保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的动机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激励因素,一个是保健因素。只有在确保保健因素的基础上,充分满足激励因素的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带来满意感。
在教学过程中,保健因素多与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相关,比如课堂氛围、成绩评价、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教学设施与硬件设备等;而激励因素则多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本身相关,比如学习带来的认可(来自教师、同学等)、学习的成就感、学习本身的乐趣等。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上方面入手,满足学生的内在和外在需要,让学生产生满意情绪,从而激励他们的学习。
[STHZ]三、激励理论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ST]
从保健因素方面来看,翻转课堂的实施,实现了师生双向交流,使得教师与学生通过课堂互动,增进了师生感情,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进而提升其综合素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确立。在师生双向交流中,教师扮演着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与朋友等各种角色,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减少了其对教师的恐惧心理,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
[JP+1]从激励因素方面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要先将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浓缩制成微视频。教师可将动画、故事讲解、趣味提问等元素融入视频的制作中,使学生不再局限于呆板的教材内容,寓教于乐,[JP]让英语学习本身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前预习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用英语交流,既能够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又能纠正学生的语音错误。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得到了保证,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使学生灵活选择学习时间与空间,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英语教学的缺陷,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另一方面,翻转课堂对学生自学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而且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翻转课堂,传统讲授式教学也有其优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对两种教学模式进行综合考量,结合二者的优势,灵活地进行选用。
参考文献:
[1]金雯喆.高职学生学习动机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双因素理论[J].教育理论研究,2016(3).[ZK)]
[2]容梅,彭雪红.翻转课堂的历史、现状及实践策略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