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就来自于历史。正是历史的重要性,无形中赋予了我们历史老师强大的责任。我们有责任告诉孩子们真实的历史,有责任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导出我们民族的精粹和魂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责任感的培养不能没有历史学科。
强大的责任 历史课丰满 人文情怀
历史是流动的,是“活”的,但如今历史却被我们考试给考“死”了。试想如果让三大战役再现一遍那将是多么恢弘壮观的场面,,如果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的大争论在演绎一次那该是何等的精彩,不亚于今天大学生的辩论会;等等。...历史不能重演!历史是为人们提供经验教训的,“以史为鉴”,是生活中人们最应该得到的。但我们的学生如今很多在机械的记忆,为考试而考试。历史在人们生活中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认为学习历史根本没用。
作为高中生不同于初中学生,初中生是感性阶段,重在认知历史的过程,高中应该上升到理性思维的培养了,学会分析历史事件、人物 ,评价历史事件、人物,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一、重新认识历史学科
当日本人说钓鱼岛是日本的时候;当台独分子说台湾本来就是独立国家的时候;当韩国人说东北是韩国的时候,你一定很气愤,但是你不了解历史的话你也就只能气愤而已。是谁的不是嘴说,而是寻找历史依据。但很多人只能泛泛而说。更有甚者“关我屁事”这便是国民素质的问题。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历史学科,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历史在民族素质提升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至今不曾中断的国家,其本质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一直传承至今。当一个外国人比中国人还熟悉中国历史的时候,是这个中国人的悲哀;当大多数的国人都不了解本国历史的时候是这个国家的悲哀。历史课程在美国,从小学就开始开设的科目,和我们中国的语文数学一样。即便他们的历史文化没法和中国相媲美,从中可看出历史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每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就来自于历史。正是历史的重要性,无形中赋予了我们历史老师强大的责任。我们有责任告诉孩子们真实的历史,有责任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导出我们民族的精粹和魂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责任感的培养不能没有历史学科。
二、加强史料的补充让历史课丰满起来
学生目前之所以不喜欢历史课,喜欢影视片,喜欢自己看三国,孙子兵法等,因为在那里有一个有血肉的丰满人物形象。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补充相关的历史资料,纪录片,不是空洞的说教,让事实说话。如再讲夏商西周文化时,我补充了很多史料,证明我们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甲骨文的发现,让学生观看汉字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魅力。历法方面补充了天干地支纪年法,结合现实干支纪时来让学生知道健康养生是有科学道理的。还把公元纪年比较来证明我们古代先贤的智慧。
古文的运用。古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又一个方面的史料,上课时古文的运用好了讲课效果非常好。让事实说话,学生很感兴趣。历史的过去性增加了中学生理解历史的难度,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现有结论,严重制约了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既深化和活化了教材,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如教材在叙述“隋大运河”时,对其评价问题基本没有涉及,妨碍了学生对大运河的全面认识,教学中我们不妨引入以下四则材料:
史料1:“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末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史料2:“帝王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史料3:“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史料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上述四则材料虽各有片面性,但如果我们能够把它们总结起来看,却不难得出这样的评价:一方面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满足了隋炀帝个人的享乐,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另一方面,也在客觀上有利于南北的商品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不能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打开智慧的一把钥匙,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历史学习的社会意义,唤起学习历史的热情,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与更强的学习动力。
三、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研究性学习
讲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是革命老区,有很多抗战资料,英雄人物。让学生走进历史博物馆,感受身边的英雄人物,听老辈人讲八路军如何抗战,学生们看到的是丰满的人物形象,而不是空洞的虚假宣传,得出结论“抗战时八路军牵制了大部分日伪军”。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从事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学史兴趣,同学之间也增进了解,师生之间也加强了沟通。学生在撰写“抗战中八路军中”,走访老人,进行访谈,增进了对社会、民生的了解。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提升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兴趣。
总之让学生关注历史,学习历史,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历史,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
强大的责任 历史课丰满 人文情怀
历史是流动的,是“活”的,但如今历史却被我们考试给考“死”了。试想如果让三大战役再现一遍那将是多么恢弘壮观的场面,,如果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的大争论在演绎一次那该是何等的精彩,不亚于今天大学生的辩论会;等等。...历史不能重演!历史是为人们提供经验教训的,“以史为鉴”,是生活中人们最应该得到的。但我们的学生如今很多在机械的记忆,为考试而考试。历史在人们生活中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认为学习历史根本没用。
作为高中生不同于初中学生,初中生是感性阶段,重在认知历史的过程,高中应该上升到理性思维的培养了,学会分析历史事件、人物 ,评价历史事件、人物,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一、重新认识历史学科
当日本人说钓鱼岛是日本的时候;当台独分子说台湾本来就是独立国家的时候;当韩国人说东北是韩国的时候,你一定很气愤,但是你不了解历史的话你也就只能气愤而已。是谁的不是嘴说,而是寻找历史依据。但很多人只能泛泛而说。更有甚者“关我屁事”这便是国民素质的问题。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历史学科,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历史在民族素质提升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至今不曾中断的国家,其本质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一直传承至今。当一个外国人比中国人还熟悉中国历史的时候,是这个中国人的悲哀;当大多数的国人都不了解本国历史的时候是这个国家的悲哀。历史课程在美国,从小学就开始开设的科目,和我们中国的语文数学一样。即便他们的历史文化没法和中国相媲美,从中可看出历史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每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就来自于历史。正是历史的重要性,无形中赋予了我们历史老师强大的责任。我们有责任告诉孩子们真实的历史,有责任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导出我们民族的精粹和魂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责任感的培养不能没有历史学科。
二、加强史料的补充让历史课丰满起来
学生目前之所以不喜欢历史课,喜欢影视片,喜欢自己看三国,孙子兵法等,因为在那里有一个有血肉的丰满人物形象。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补充相关的历史资料,纪录片,不是空洞的说教,让事实说话。如再讲夏商西周文化时,我补充了很多史料,证明我们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甲骨文的发现,让学生观看汉字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魅力。历法方面补充了天干地支纪年法,结合现实干支纪时来让学生知道健康养生是有科学道理的。还把公元纪年比较来证明我们古代先贤的智慧。
古文的运用。古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又一个方面的史料,上课时古文的运用好了讲课效果非常好。让事实说话,学生很感兴趣。历史的过去性增加了中学生理解历史的难度,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现有结论,严重制约了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既深化和活化了教材,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如教材在叙述“隋大运河”时,对其评价问题基本没有涉及,妨碍了学生对大运河的全面认识,教学中我们不妨引入以下四则材料:
史料1:“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末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史料2:“帝王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史料3:“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史料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上述四则材料虽各有片面性,但如果我们能够把它们总结起来看,却不难得出这样的评价:一方面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满足了隋炀帝个人的享乐,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另一方面,也在客觀上有利于南北的商品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不能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打开智慧的一把钥匙,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历史学习的社会意义,唤起学习历史的热情,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与更强的学习动力。
三、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研究性学习
讲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是革命老区,有很多抗战资料,英雄人物。让学生走进历史博物馆,感受身边的英雄人物,听老辈人讲八路军如何抗战,学生们看到的是丰满的人物形象,而不是空洞的虚假宣传,得出结论“抗战时八路军牵制了大部分日伪军”。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从事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学史兴趣,同学之间也增进了解,师生之间也加强了沟通。学生在撰写“抗战中八路军中”,走访老人,进行访谈,增进了对社会、民生的了解。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提升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兴趣。
总之让学生关注历史,学习历史,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历史,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