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公猪的合理利用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ingz4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合理利用种公猪的意义、如何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在种公猪的选择、种公猪的初配、种公猪的科学训练以及合理解决种公猪的生理问题等方面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合理;利用;种公猪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boars and how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boars.
  [Key words] reasonable; make use of; boars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一大肉类,猪肉的社会需求量不断加大,猪肉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首先,猪肉蛋白质含量很高,含有多种人类必需氨基酸,易被人体充分利用,其次,猪肉中含有丰富胆固醇,还含有钙、磷、铁等,猪肉中的血红蛋白可以补铁,可预防贫血。因此对种公猪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1 合理利用种公猪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生产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为了提高猪肉产量,人们也是利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促进猪肉产量的增加,扩大猪肉市场,由此出现了种公猪,种公猪是专门用来配种的猪,按照传统的养殖模式,母猪的受精率很低,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而种公猪是品种优良,生殖力很高的公猪,以此类公猪作为精子供体,可极大提高受精率,由此母猪可以产生更多品质优良的猪仔,极大地提高了养殖场的猪肉产率,降低成本,促进肉类食品市场的繁荣发展。
  2 如何合理利用种公猪
  2.1 种公猪的选择
  种公猪是用来配种的猪,种公猪的质量影响着下一代小猪的质量,因此种公猪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是养殖户发展养殖的第一步,所以,对种公猪要给予谨慎、科学、合理的选择。首先,种公猪要进行合理的品种选择,根据养殖场需要纯种繁殖或者杂交来选择种公猪的品种。其次,不同的养猪场生产资质不同,要从一些国家认证的有担保的养猪场选择种公猪,避免被不良商家欺骗,既付出了很大的经济代价,又没有得到优良的种公猪,养殖户最好从相关品种的育种协作养猪场或是相关品种的原种猪养殖场进行种公猪的选择。
  2.2 种公猪初配的重要性
  种公猪的生理发育经历两个阶段,分别为初情期和性成熟期,在种公猪生理成熟期之前,种公猪就会有一些性行为,有时候还会出现交配的行为,但这种性行为对于实际生产方面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这时种公猪的生殖器还未完全成熟,精子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但一些养殖户因为缺乏相关方面的常识,在公猪刚出现这种行为时就急于配种,结果不仅没有出现想要的结果,反而对种公猪的生长发育造成损害,得不偿失,所以种公猪的初配非常重要。养殖户要重视种公猪的初配时间,掌握基本配种常识,并从养殖中汲取经验。通常情况下,种公猪在六个月左右时便具备了性能力,此后种公猪的繁殖能力逐渐增强。但此时种公猪的生殖器官还未完全成熟,如果操之过急,会对种公猪的生长发育造成极大损害,并且此时母猪的受孕率也不太高。种公猪配种时间也不能太靠后,如果时间越长,种公猪利用率会降低,同时种公猪的身体也会出现一些不良症状,会影响种公猪正常的生长发育。一般来说,种公猪八个月大时,体重达到100kg左右,便可进行初配。
  2.3 种公猪的科学训练
  对种公猪进行一定的培训有利于提高母猪的受孕率,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成本,节约资源。一般来说,种公猪初配时,应尽量选择经验丰富的配种人员进行指导,选择体型较小的母猪与之进行交配,平时的饲养过程中,应加强对种公猪的锻炼,让种公猪经常练习跳跃等基本技能,以提高母猪的受精率。
  2.4 合理解决种公猪的相关生理问题
  种公猪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养殖人员的不合理操作,以及饲喂不当会导致种公猪性功能减弱。首先,如果在种公猪未发育完全时就进行配种,会导致种公猪性功能减弱或早衰。解决办法是根据经验合理掌握种公猪的初配时间,在合适时间进行初配。其次是种公猪饲喂不合理,因为养殖户想要降低生产成本,但这是不明智的,如果饲喂条件跟不上,种公猪的生殖能力很可能会降低,会使配种更加困难,母猪受孕率低,生产的小猪数量少,损失会比降低饲养成本更高。养殖户应该注重种公猪食物的均衡搭配,保证种公猪吃的食物的干净卫生。另一种情况是种公猪营养过剩,缺乏科学训练,这同样不利于种公猪的配种,因为这种情况会导致种公猪体重过大,性欲降低。
  参考文献:
  [1]曹正书,田斌. “助阳中药散”治疗后备公猪性欲低下[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4,(06):39.
  [2]李大军,陈主平.集约化猪场后备公猪的选育技术[J].甘肃畜牧兽医.2005,(04):67.
  [3]孙逸文, 黄建国.后备公猪采精调教技术 [J].农村百事,2008,(04):23.
其他文献
[摘 要]大豆是我国传统的农作物,富含蛋白质,可以制作或者替代很多佳肴,最简单的比如豆腐、辣条、豆腐皮等,如今的“辣条”已经销售到国外,很多外国人都喜欢吃,而豆腐从古至今都是我国最有营养也是最具传统性的一道菜,什么西施豆腐、臭豆腐等等。豆制品中富含蛋白质,具有8种人体所必需。油,大豆油也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所以,培育高产量的大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要怎么培养高产量的
【摘 要】本文主要从主要是从植树造林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出发来讨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气候;变化;植树造林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inly from afforestation effect on the absorption of carbon di
以工业制备氧化钛的中间产物(Ti(OH)4)为原料,在180~230℃的碱性条件(KOH溶液)下,采用压力热晶法成功制备出了带状TiO2纳米晶.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制得的TiO2为锐钛矿结构.扫描电镜(SEM)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目前二类调查的指导思想及技术规程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在社会中包括林业主管部门越来越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边缘化,越来越停留在摸清林业资源家底的认识层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查的目的性缺乏前瞻性,不能引起政府重视  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目的。一是查清现有森林资源状况:二是制定林业长远规划;三是制定森林资源经营方案。但《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摘 要】本研究就杨树的烂皮病的发生时杨树的表现症状和规律进行了阐述,并提出防治技术,旨在降低杨树的发病率,达到降低经济损失的目的。  【关键词】杨树;烂皮病;防治  [Abstract] This study of poplar rotten skin disease occurred when the symptom and regularity of poplar were expounde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1经济能力  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  1.2社会合力  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  1.3生态支持力  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努
利用江汉平原1958年-2004年各气象站点降水量资料,对近47年来江汉平原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增加趋势,降水倾向率
我国旅游文化具有附会的特点.人类的主观创造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是形成旅游文化附会的原因,我国旅游文化附会具有普遍性、功利性、地域性、传统性等特点.目前旅游文化附
相对于p-阿贝尔群,引进了p-反阿贝尔群的概念,借助p-阿贝尔群的已知结果,研究了p-反阿贝尔群的性质,得到了一个有限群为p-反阿贝尔群的充要条件是它为p-阿贝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