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现代体育所具有的竞争性、健身性和文化娱乐性,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内涵,在中小学校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针对中学运动场地实际,结合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对抢花炮、蹴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规则、场地要求等进行适当的增减,符合中学体育教学实际。探讨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发挥体育综合育人功能,激励学生强健体魄、磨练意志、全面发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中学 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202-01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吉首大学参加了教育部“国培计划”——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吉首大学初中体育与健康班的培训学习,从项目的起源、竞赛规则、运动员选拔训练、动作技术等4个方面系统学习了板鞋、抢花炮、蹴球、陀螺等4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中50名学员,无论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还是四十多的中年人都是尽情参与,操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让学员们充分体会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趣味性、知识性、竞争性、合作性、适宜性。培训结束后,笔者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针对针对中学运动场地实际,结合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对抢花炮、蹴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规则、场地要求等进行适当的增减,符合中学体育教学实际。特别是探索如何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改编原则与方法
“抢花炮”是流行在我国侗族、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中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可以说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抢花炮活动在农历三月初三或秋收后最踊跃。在抢花炮的日子里,远近侗寨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岩坪,参与这一年一度的盛会。侗乡流行这样的诗句——“侗乡三月风光好,天结良缘抢花炮;要得侗家姑娘爱,花炮场中逞英豪”。“抢花炮”由于有激烈的对抗性、丰富的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湖南、湖北、贵州等省的交界地区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深受该这些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喜欢。
抢花炮比赛的花炮为14厘米的橡皮扁圆形,类似田径赛的铁饼。每队上场队员为10名;比赛场地长60米,宽50米,两端设炮台区,各放一花蓝。每场比赛时间为40分钟,分为上、下半场,每半场20分钟,中场休息10分钟;在比赛时间内,以将花炮攻入对方花篮的次数多少来判定胜负。
(一)妙用加法。
1.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抢花炮运动的改编中,我们可以增加比赛人数,花炮采用软式排球代替,增加其体积,便于学生在运动中辨认,降低动作难度,减少危险性。
2.可以把双方参加比赛人数增加到10-12人,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也适合中学上体育课的学生人数实际有利于课堂教学组织。
(二)妙用减法。
1.对比赛场地进行改造,将赛场长60米,宽50米,改造为长28米,宽15米的篮球场大小。在两端篮球架下设为炮台区,各放一箩筐代替花蓝,可以适合在中学篮球场比赛。
2.如果在场地再小的学校,我们还可以再缩小比赛面积,参加比赛的人数也适当减少,但抢花炮运动的趣味性没有降低,使抢花炮运动更有利于中学开展。
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蹴球”改编原则与方法
蹴球起源于清代的踢石球,原称“踢石球”,是从我国古代的蹴鞠游戏发展而来的,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蹴鞠活动源于原始社会后期,是人类祖先的石球游戏。早在1953年对西安“半坡遗址”文化挖掘中,就发掘出供游戏用的石球。在春秋战国时期,蹴鞠活动开始形成,是当时军队训练的内容之一。在唐代,蹴鞠活动已发展十分盛兴,成为宫廷一项主要活动。在随后的宋、元、明、清,该活动一直盛行不衰。蹴球运动有着参与性强、娱乐价值高、战术灵活多变、锻炼价值高等特点。自1984年起,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开始对其进行挖掘、整理、改进,将蹴鞠改名为蹴球。1999年正式将蹴球项目列为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蹴球运动开始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
(一)妙用加法。
1.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蹴球运动的改编中,我们可以把正式比赛参加人数由4人增加到8—12人,即每号球由1人击打增加到2-3人击打;还可以增加发球区域,由4个发球区域增加到8个发球区域,提高每个场地参加比赛学生的人数,克服正式比赛参与学生人数少的缺点,提高学生参与度。
2.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蹴球运动的改编中,我们还可以把正式比赛的场地增加,由长宽各10米,增加到长宽各15米,提高单个场地参加比赛的人数,降低比赛的难度。
3.增加蹴球的体积,用实心球代替正式比赛的蹴球。实心球是中学体育课开展比较广泛的運动,是很多省份中考、高考项目,器材比较好准备。同时球体增大,难度也降低了,便于蹴球运动的普及。
(二)妙用减法。
1.删减部分比赛规则,简化比赛计分方法,便于学生在体育课堂和课后记忆与运用,提高学生参与蹴球运动的兴趣。
2.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蹴球运动的改编中,我们还可以把正式比赛的场地减小,由长宽各10米,减少到长宽各6米或8米,可以在学校运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增加练习场地数量。同时在单个场地参加比赛的人数不变基础上,可以提高比赛的难度,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四、结束语
我们中学体育教师如果能够妙用加减法,保留其趣味性、竞争性、合作性,降低其危险性,完全可以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同时了解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民族体育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而得到集体、互助、和谐的体育文化熏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发挥体育综合育人功能,激励学生强健体魄、磨练意志、全面发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的民族传统体育.体育科学,2004(01)
[2]刘少英.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析及其发展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6)
[3]孟峰年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引入学校体育的对策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4]任廷,安晓凤.对民族体育项目“抢花炮”引入贵州农村中学体育课堂的思考.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5)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中学 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202-01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吉首大学参加了教育部“国培计划”——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吉首大学初中体育与健康班的培训学习,从项目的起源、竞赛规则、运动员选拔训练、动作技术等4个方面系统学习了板鞋、抢花炮、蹴球、陀螺等4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中50名学员,无论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还是四十多的中年人都是尽情参与,操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让学员们充分体会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趣味性、知识性、竞争性、合作性、适宜性。培训结束后,笔者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针对针对中学运动场地实际,结合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对抢花炮、蹴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规则、场地要求等进行适当的增减,符合中学体育教学实际。特别是探索如何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改编原则与方法
“抢花炮”是流行在我国侗族、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中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可以说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抢花炮活动在农历三月初三或秋收后最踊跃。在抢花炮的日子里,远近侗寨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岩坪,参与这一年一度的盛会。侗乡流行这样的诗句——“侗乡三月风光好,天结良缘抢花炮;要得侗家姑娘爱,花炮场中逞英豪”。“抢花炮”由于有激烈的对抗性、丰富的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湖南、湖北、贵州等省的交界地区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深受该这些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喜欢。
抢花炮比赛的花炮为14厘米的橡皮扁圆形,类似田径赛的铁饼。每队上场队员为10名;比赛场地长60米,宽50米,两端设炮台区,各放一花蓝。每场比赛时间为40分钟,分为上、下半场,每半场20分钟,中场休息10分钟;在比赛时间内,以将花炮攻入对方花篮的次数多少来判定胜负。
(一)妙用加法。
1.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抢花炮运动的改编中,我们可以增加比赛人数,花炮采用软式排球代替,增加其体积,便于学生在运动中辨认,降低动作难度,减少危险性。
2.可以把双方参加比赛人数增加到10-12人,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也适合中学上体育课的学生人数实际有利于课堂教学组织。
(二)妙用减法。
1.对比赛场地进行改造,将赛场长60米,宽50米,改造为长28米,宽15米的篮球场大小。在两端篮球架下设为炮台区,各放一箩筐代替花蓝,可以适合在中学篮球场比赛。
2.如果在场地再小的学校,我们还可以再缩小比赛面积,参加比赛的人数也适当减少,但抢花炮运动的趣味性没有降低,使抢花炮运动更有利于中学开展。
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蹴球”改编原则与方法
蹴球起源于清代的踢石球,原称“踢石球”,是从我国古代的蹴鞠游戏发展而来的,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蹴鞠活动源于原始社会后期,是人类祖先的石球游戏。早在1953年对西安“半坡遗址”文化挖掘中,就发掘出供游戏用的石球。在春秋战国时期,蹴鞠活动开始形成,是当时军队训练的内容之一。在唐代,蹴鞠活动已发展十分盛兴,成为宫廷一项主要活动。在随后的宋、元、明、清,该活动一直盛行不衰。蹴球运动有着参与性强、娱乐价值高、战术灵活多变、锻炼价值高等特点。自1984年起,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开始对其进行挖掘、整理、改进,将蹴鞠改名为蹴球。1999年正式将蹴球项目列为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蹴球运动开始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
(一)妙用加法。
1.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蹴球运动的改编中,我们可以把正式比赛参加人数由4人增加到8—12人,即每号球由1人击打增加到2-3人击打;还可以增加发球区域,由4个发球区域增加到8个发球区域,提高每个场地参加比赛学生的人数,克服正式比赛参与学生人数少的缺点,提高学生参与度。
2.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蹴球运动的改编中,我们还可以把正式比赛的场地增加,由长宽各10米,增加到长宽各15米,提高单个场地参加比赛的人数,降低比赛的难度。
3.增加蹴球的体积,用实心球代替正式比赛的蹴球。实心球是中学体育课开展比较广泛的運动,是很多省份中考、高考项目,器材比较好准备。同时球体增大,难度也降低了,便于蹴球运动的普及。
(二)妙用减法。
1.删减部分比赛规则,简化比赛计分方法,便于学生在体育课堂和课后记忆与运用,提高学生参与蹴球运动的兴趣。
2.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蹴球运动的改编中,我们还可以把正式比赛的场地减小,由长宽各10米,减少到长宽各6米或8米,可以在学校运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增加练习场地数量。同时在单个场地参加比赛的人数不变基础上,可以提高比赛的难度,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四、结束语
我们中学体育教师如果能够妙用加减法,保留其趣味性、竞争性、合作性,降低其危险性,完全可以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堂,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同时了解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民族体育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而得到集体、互助、和谐的体育文化熏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发挥体育综合育人功能,激励学生强健体魄、磨练意志、全面发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的民族传统体育.体育科学,2004(01)
[2]刘少英.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析及其发展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6)
[3]孟峰年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引入学校体育的对策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4]任廷,安晓凤.对民族体育项目“抢花炮”引入贵州农村中学体育课堂的思考.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