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的4个对话

来源 :商业价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正在改变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在20世纪,无法想象通信和交通会如此便捷。奇点大学创始人雷伊·库兹韦尔的《奇点临近》一书中称,人工智能领域存在一个“奇点”,如果跨越这个临界点,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慧,人类将与机器合为一体,实现“永生”,机器人有可能统治世界。而根据他的指数级增长理论,这个奇点就在2045年。腾讯的 WE 大会邀请了12位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分享影响人类未来的技术。《商业价值》选取了4个核心领域的专家深入对话,我们正在关注那些即将改变人类未来的人工智能、太空探索、3D打印和脑机接口技术。
Robert (Bob) Richards,奇点大学联合创始人,未来学家,Moon Express公司首席执行官

  太空探索是否会改变人类进化?
  刘泓君 | 文
  Robert Richards右手无名指上戴着奇点大学正式运作的周年纪念戒指,他创办的第一家私人登月公司Moon Express管理团队的所有成员都来自于奇点大学,他也是这所学校的联合创始人之一。
  最近在科技圈大热的奇点大学位于美国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内,设立这家大学的初衷就是为了迎接电脑优于人脑的时代,培养未来科学家,并希望奇点大学的落地项目能够改变地球10亿人的生活。
  在他的计划列表上,2016年,他会把咖啡桌大小的机器人送上月球,并与美国航空航天局和谷歌合作登陆月球,这将成为除政府以外的第一个私人登月的公司;在2018年,一台远程望远镜将会放在月球上,并从月球回看地球;并计划在2020年开始,带回月球上的钛、铂等稀有元素。
  野心勃勃的人类正将向太空开采资源,技术进步令人欣喜,也让未知的旅程隐患暗涌。作为一所培养未来的学校,我们更关心最前沿的生物基因、纳米技术、太空探索会将未来的人们带向何处。在Richards的想象中,如果有一天人类可以去火星居住,不是让火星适合人类,而是人类改变自己去适应外星球。这项技术,或许是在身体里植入芯片,又或者是改变基因,人类是否会如《黑客帝国》般难以分清楚现实和机器?
  Tesla创始人伊隆·马斯克曾担忧人工智能会比核武器还要危险,人类或许会在火星上建立第二个家;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感叹:“环顾四周,多少人低头弯腰看着手里的手机;机器已经赢了,只不过不是《终结者》里想象的方式。”
  《奇点临近》这本书预测2045年机器智慧会超过人,你怎么看人工智能发展可能会产生哪些危害,比如说未来会不会像科幻小说一样,人类会被机器人统治?
  我无法保证这种黑暗场景绝对不会发生,但是我觉得作为人类应该有能力控制人工智能,并且和机器人成为朋友 。
  在人工智能帮助下,我们可以去火星探索资源。但我们去火星定居,不是说一定要把火星改造成能够适应我们生物需求的地方,而是通过一些科技手段改变人类,以适应那里生活环境。人工智能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就是人类通过转换自己生活需求,以适应外太空的生存需要。
  当人类走向没有人类生存的外太空,是否应该反思“人类中心论”这种文化?
  太空探索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寻求合作的机会,当你从月球看地球,你会发现地球没有任何国家边界,完全是一个国际融合和文化融合的世界,人类是一个整体的物种。
  那时月球几乎相当于地球上的洲一样,它没有当地土著人,所以在探索它的时候完全作为未知新世界进行探索,不会出现人类和土著民之间互相融合或者相互征服的过程。
  有的时候太空也是国际外交很好的契合点,比如说前苏联宇航员和美国宇航员在太空的那次握手,几乎宣告冷战时代的终结。
  唯一一个关于如何规范人类探索太空的条约是1979年拟定的,1984年生效。这个公约签订那个年代是冷战年代,规定各个国家都不允许在月球上部署大规模杀伤武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够在进行空间探索的时候将任何一个星球作为自己的军事基地。制定条约时,人们完全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私人公司也会开发太空资源。几乎没有任何相关国际约定,告诉我们如何在一起工作,以及进行探月时候应该有哪些基本合作理念或者法律条款。
Jane Poynter ,World View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生物圈2号成员

  太空旅行和再造地球,哪个更难?
  刘泓君|文
  在腾讯的WE大会上,太空领域的女企业家Jane Poynter展示了通过热气球进行太空旅行的全新方式。她所创建的完美太空公司(World View)希望能够做适合于普通大众的低成本太空旅行,乘客只需要花7.5万美元,就可以在距离地球30公里的太空边缘遨游。你不需要穿航天服,也不需要过多的培训,就可在舒适的太空舱里观察地球。目前,越来越多私人太空公司提供太空旅行, 单程花费20万~25万美元左右,这相对于其他公司,使得太空旅行平民化更进一步。
  在把乘客送上太空以前,完美太空并未盈利,资金主要依靠早期收益,另一部分来自投资基金。最近正进行了最新一轮募资,腾讯成为投资者之一。
  11月6日,维珍银河的航天飞机在莫哈维沙漠中测试飞行中发生爆炸,飞行员一死一伤;事故之前,有700人花费25万美元,向维珍银河预订了座位,其中包括斯蒂芬·霍金,以及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夫妇。在几天以前,轨道科学公司的一家携带补给舱前往国际空间站的火箭,升空几秒钟后发生爆炸。这并未阻止人们探索太空的热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都开始在太空资源上投入精力。   几周以前,Jane的团队刚刚把一个人送上13.5万英尺的高空,并安全着陆返回。Jane预计将在2016年,可以使用胶囊太空技术把人送上太空。她也正在与丈夫共同筹备灵感火星(Inspiration Mars)项目,并计划在2021年开启火星之旅,Jane负责该项目中生命系统的开发。
  火星生命系统的开发以及对宇宙的兴趣,都起源于她曾经在生物圈2号的经历。“生物圈2号”是20世纪90年代备受瞩目的项目,这是一个坐落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附近的人工封闭生态系统, 在仅有两个半足球场大小的区域内, 4男4女要在这里生活两年,他们处于一个模拟封闭的环境,有自己的雨林、沙漠、海洋、沼泽,所有吃的食物来自于约0.1公顷农业用地的产出,空气、水都是自循环的。
  “生物圈2号”被用于测试人类是否能在以及如何在一个封闭的生物圈中生活和工作,也探索了在未来的太空殖民中封闭生态系统可能的用途。
  Jane曾在此前采访中提到,在这个项目进行中,会出现一些自己也难以理解的古怪行为,比如偷食物并贮藏起来。除此之外,Jane与其他参与者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幻觉。比如在她正在摘菜时,突然感觉走入时间机器,并从另一端走出,与哥哥发生了非常激烈的争吵,但她第一次遇到如此真实的幻觉,仿佛真的看到和感觉到了。她推测,幻觉产生的原因可能与氧气减少有关。
  当实验进行到16个月,参与者开始出现严重的疲劳和睡眠呼吸暂停状态。当其中一名参与者进入模糊状态,并发现生物圈2号的氧气突然大幅下降时,实验区不得不重新注入氧气,这标志着这个自循环系统结束了自给自足的模拟过程,以失败告终。
  对于Jane来说,生物圈2号是一个缩小版的地球,她意识到了自己呼吸的每一口气都是这个庞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参与着整个生态的循环。如今她创建的完美太空公司,也正是希望人们能够从宇宙的角度去看地球。
  如果人类探索步伐真的深入太空,诸如《三体》之类的新宇宙法则开始改变地球上的规则,人们或许会以太空和银河为基点思考问题,思维方式变了,游戏规则也就变了。
  你在生物圈2号的经历,让你对地球、人和环境的看法有哪些改变?对你现在做的太空旅行事业有什么影响?
  这个项目后我完全改变了对地球的看法。在我生活的那段时间里,要完全依赖于周围的植物,要从它们那里获取氧气、获得食物,而它们也依赖于我所呼出的二氧化碳。我们每天喝的水都是重复循环的,反复地喝同样的水。在那段时间里,我成为了这个生物圈非常有机的一部分。
  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这个地球太大了,使我们不能时时刻刻都强烈感受到我和周围生物圈的相互依存的感觉。这使得我对地球上的生命体心存很大的感激,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它们帮我们清洁了空气,清洁了水体。
  在这段生活当中,我理解了地球是有极限的。因为我是生活在生物圈2号固定空间中,能够亲眼看见它的边缘,能够触摸钢铁和玻璃形成的幕墙,我就是在这个里面。所有在这个里面的东西就这么多。在这么大的地球上,它也是有极限的,只不过我们无法感受。
  这种体验也非常类似于太空员从宇宙当中去看地球,去感受到这个星球,在这样一个星球上,所有人类共同生活在一起,所有生物能够共同居住在一起。我们希望在进行太空旅行的过程中,能够给旅行者展示这样一个地球的图景,让他们也有这样的亲身体验。
  是否可以预测一下以后人们会不会去火星或者是水下长期居住。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需要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我觉得去火星有一个很大的挑战是降落。人类已经送了很多火星车到火星去,只有50%成功降落,其他的都是在着陆时出现问题。
  第二个挑战就是人和人的关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是很小群的一组人在一起生活。这些人是否能够相处得好就变得非常重要。在以前的实验过程中,有欧洲人、美国人、俄罗斯人参加,在那样的环境中,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是很大的挑战。
  第三个挑战就是生命支持系统。现在有很多生命支持系统在太空中使用,如果要去火星,并在那里生存很久,这个生命支持系统一定要比现在的可靠得多,要极为可靠才可以。
苏运升,创新智能建筑研究专家,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中心开发主任

  家居智能以后,和人的关系会有什么改变?
  胡勇|文
  苏运升从事智能家居的设计和推广已经超过10年,在本次的WE大会上,他向大家介绍了通过3D打印实现的智能家居——“易茧”,希望通过环保、可持续材料建设来达到节省能源、实现环境友好目的并推动智能家居发展的房屋规划。
  如何在新型的智能家居规划中融合传统的建筑美学?只有在为住户提供现代化的居住体验的同时还能推动弘扬建筑设计之美,只有在“新”与“旧”之间实现平衡和共存,在智能家居的基础上促进智能都市的发展,只有这样,智能家居才能得到真正的普及和推广,推动智能、住户体验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真正融合。
  刚刚说到你设计的智能家居对风、光和水等自然因素的运用,这和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有什么共同之处?
  安藤忠雄是我非常喜欢的设计师,很多灵感来源于他,他有一个很著名的教堂叫“风的教堂”,体验是穿过光明的走廊,竹子的光影打在走廊上,风一动的时候竹子在动,他看到了风,他的建筑是一个容器,也是一个过滤器,他那个院子,露天的院子到他的卧室,下雨的话需要打伞,在院子看到了天,看到了水,建筑像过滤器一样,把光、风、水经过这个东西提炼变成精神的东西,让人能够感受到。
  表皮技术是未来建筑重要的方向,我把我的建筑理解成包裹在人周边的一张皮,这张皮从外界过滤能源、水和信息三样东西,让它们变得更安全,可以被个人接收,这个观念跟安藤忠雄的观念一模一样。表皮技术有更多科技的含量在里面,人除了吃饭以外,还要吃信息,信息过量也会造成注意力涣散一系列的问题,和过度饮食是一个道理。   这个理念西方人很难理解,他们认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机器跟生命体的皮肤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机器是烧油的,而我们是要能源转型。第一个事情就是把化石能源转成可再生能源,我们的建筑物就是人在中间,自然在外面,那张皮跟安藤忠雄讲的一样,两张皮,一张智慧皮,一张能源皮,就是天人合一了。
Jose Carmena,脑机接口权威专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旧金山分校神经工程及假肢研究中心联合主任

  我们需要害怕“阿凡达”吗?
  胡勇|文
  Jose Camera,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教授,他和美国军方合作,以大脑植入来治疗退伍士兵的PTSD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用脑电波控制专门开发的假肢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是当今脑机接口和神经义肢研究领域的权威之一。这两方面的研究动态和在未来的应用是他在本次的WE大会上的议题。
  突飞猛进的科技给我们带来了无限便利,使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在当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并和智能、机械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让人类的视界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拓。但是,这样的进步必然是安全的吗?当我们享受于这样的“智能”带给我们的美好生活时,是否也会在某个时刻产生这样的担心和忧虑——人类会被自己一手开发改进的智能背叛并奴役吗?在“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是否正在逐渐模糊?
  这并不只是科幻小说和电影的母题而已,我们正面临着这样的现实忧思,在与时俱进的技术背后,人类未来究竟如何自处?个人又如何保证在伦理道德、信息隐私安全方面的权利?Jose Camera在接受我们的采访中回答了这样的疑问。
  人机结合必然考虑到历史和存在之间的关系,这就像转基因干细胞一样,必然存在伦理上的纠纷。对很多人,尤其对那些保守人来说,把一项新技术植入到身体当中,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让机器控制人的意志,这种能力上的纠纷对这样的技术发展会不会有不利的影响?
  对此我不是特别担心,因为现在这种植入技术已经存在了,而且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说像有听力障碍的人会植入一些耳蜗帮助他更好的听清东西,还有帕金森氏综合征的人在脑部植入神经的启动器,以便让他症状有所减轻。所以在基础医学领域植入式的设备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式,这种形势已经发展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我们并不是说在开始的时候,第一次介绍一个植入性的设备。当然了,我们把它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比如说无线的能力来更好地让一些行动不方便的人能够行动或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对此而言,我并不认为它会成为我的一个巨大的障碍,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道德方面的争议,因为这些科技,我们必须非常审慎地应用,因为它势必会产生一些道德的风险,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它已经成为各大国际研讨会的重点话题之一。我认为我们需要做的主要方式就是随着我们科技的进展,我们再来讨论和学习如何来避免一些道德的风险,比如说,手机或者其他设备在一开始出台的时候,我想对各国的监管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挑战,但是我们并不是说要停止它,而是要创造一个很好的监管环境,以便能够跟上时代和科技的演进。
其他文献
曾经有一段时间,李·艾柯卡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美国企业家。从1986年的夏天开始,李·艾柯卡的自传开始在中国知识分子中疯传,我第一次见到这本书就是担任主任医师的父亲从他的同事那里借来的。  当后来老板们满怀敬意的和我谈杰克·韦尔奇的时候,我便会不经意地提到艾柯卡,他们中的大多数会一脸茫然。如果你在商界混而不知道艾柯卡,这意味着你年轻、资浅、读书少。  在美国,李·艾柯卡曾经是位英雄般的人物。他用3年时
期刊
马航MH370航班的神秘失踪,正在一步步走向民用航空历史上最令人震惊事件和最让人费解的谜案。  这个事件最终不管结果如何,必将成为改变历史的事件。而其很有可能改变的就是现在被最普遍应用的“黑匣子”机制。  所谓“黑匣子”,是一种数据保存机制。它通过记录飞机驾驶舱语音和飞行参数,然后保存在一个坚固的盒子之中,以便在遭遇飞行事故的时候可以被调查者查询揭晓当时飞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种机制最早诞生于20
期刊
移动互联网会不会再造国境线?”张向东把心中思考已久的问题抛给凯文·凯利。他是把凯文·凯利《失控》中文版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也是2013年11月刚刚在美国上市的久邦数码的总裁。  这个问题的起源要追溯到2007年。当乔布斯在Mac World大会上高调宣布秘密研发5年之久的iPhone正式面世时,移动互联网正在酝酿一场巨变。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厂商和微软并没有意识到马上将迎来一次市场的血洗。敏锐的G
期刊
天弘基金经理王登峰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如果要记录这个时期的商业史,余额宝的诞生肯定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阿里巴巴小微金融集团与天弘基金旗下的增利宝合作的余额宝,从去年6月份推出至今已经拥有8100万用户,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快速规模膨胀的同时,余额宝不得不面对更多内外问题。  腾讯、百度、苏宁等竞争对手纷纷推出类似的货币理财工具,微信凭借着庞大的用户基数和社交功能强
期刊
Sainsbury's作为英国第三大超市,这次的圣诞广告也是用尽心思,有媒体评论说甚至比John Lewis还要感动心灵。与John Lewis不同的是,Sainsbury's讲述的是1914年的一战,圣诞之夜,英军与德军对战的战壕里传来了圣诞歌,大家在歌声中融化了,家、爱人、故乡变成了共有的情感追溯。第二日,两军甚至来了一场短暂的友谊足球赛,直到远处的战火声将他们再次带到现实。然而,圣诞之夜的和
期刊
最后,魅族的新品MX4 PRO价格定在了2499元,此前坊间传闻最高价放出过3199元。发布会上魅族总裁白永祥揭晓价格之后,台下又是持续十多秒的掌声,一如MX4发布之际宣布1799元定价时。  魅族为了换取市场规模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低利润卖手机是最表象、也是搅动市场最直接的动作。2K屏幕、2070万像素摄像头、指纹解锁,单是这几个卖点,叫价3199元并不夸张。  为什么选择把价格拉到这么低?这真
期刊
英国伦敦最大的百货商店John Lewis(约翰—路易斯)又出圣诞广告啦,这次的广告仍然跟以往一样,主打温情温馨的风格,讲述了一个7岁的小男孩和他的小伙伴——一只萌宠企鹅的小故事,他们一起吃饭、一起玩耍、一起睡觉,一起滑雪,直到小企鹅开始忧郁……他期望自己也有一位企鹅同伴一个爱人,有一个同类,直到圣诞前夜,小男孩把另一只小企鹅带到了他的身边,Give someone the Christmas t
期刊
在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人家都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智能,只有马云说:“我高兴的是571亿,几亿笔交易背后意味着信任。把钱寄给不认识的人买东西,把商品交给陌生人翻山越岭送出去。”不愧是英语老师出身,马云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把一切归功于“爱”。尴尬的共享经济  我们是否可以相信爱的力量,这听起来是一个特别不着边际的问题,但是在现实商业世界中,还就变成一个个具体问题。私家车共享在中国遇到的麻烦,就
期刊
刘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email protected]  19世纪80至90年代,美国经济急剧繁荣,在钢铁、铁路、石油等国民经济命脉领域,全国性的托拉斯纷纷出现。社会舆论认为,产业巨头们正在通过“托拉斯”逐步取得对美国社会包括经济和政治的全面控制权,并将最终支配美国的民主制度颠覆美国的价值观。  1890年,参议员谢尔曼向国会提交《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期刊
炎热阻碍了人们的生活,世界人民在太阳的烘烤下无法生活,所以大家派出了一个具有超能力阻挡阳光侵袭的组织,于是,一位女超人在瞩目中拿着致命武器飞向了银河系,飞向了太阳。致命武器则是Perrier,她仅将一滴Perrier滴到了太阳上,太阳便融化了,强烈的炙烤结束了,日照被挡住了,人们迎来了阴凉。  点评:Perrier玩起无厘头,也是醉了。广告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科幻效果极强,以往夏日酷爽的饮料广告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