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研究”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guiqq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2年教育部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两个专业。其中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侧重于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的学习及实践。应该在总结专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及科学研究是新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它们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适用于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教学-实践-研究”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关键词]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课堂教学;科学研究;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21-03
  一、引言
  2012年教育部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两个专业。其中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主要围绕自然地理科学进行课程设置,其办学主旨和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专业内涵及定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1]而原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师在短时间内对新设专业的发展形式及方向并不十分明确。近年来,该专业的办学方向逐渐模糊,专业定位不明朗,这导致在专业发展上出现了生源质量下降、课堂教学毫无新意、科学研究停滞等现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與遥感学院的教师在专业发展模式上开展了积极地探索,尝试提出了“教学-实践-研究”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以期对国内高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二、构建思路
  传统的自然地理相关专业发展模式倡导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实践技能的培养。[2]其中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的过程,要求教师精心授课且学生积极参与。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教学的特色,主要包括野外自然地理实习以及3S技术的应用,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科学研究的氛围日益变浓,特别是在重点大学中科研成为学科及专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因此,科学研究也成为本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三方面共同构成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发展的主体内容,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构建全新专业发展模式的前提。
  (一)明确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是高等学府的两大职能,这一点已得到我国教育界的普遍认可。[3]但是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尚存在一定的争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分为三种。1.教学与科研没有任何联系。这种观点认为高校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应该分离,因为教学的目标是传播已有的知识,而科研是以探索未知领域为主,两者不应有任何交集。2.两者可能会互相影响、相互拖累,即高校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加大,势必会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职能,特别是在一些重点大学,教师们往往为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疲于奔命,对于难以量化考核的课堂教学却无暇顾及;而以教学为主的高校不应投入任何力量开展科研,只需搞好教学工作即可。事实上,我国高校的科研投入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院校,而一些普通院校或民办高校,基本上是以教学工作为重心,不同类型的高校其发展的侧重点已然不同。3.教学与科研呈正相关关系,彼此共生。这种观点认为从事科学研究不但不会干扰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反而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同的大学对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不同,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重点大学科研平台相对完善、科研实力较强,多数教师以科学研究为重,课堂教学次之。因此,在这些高校中的教师们应树立科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紧紧围绕所授学科的教学实际需求开展科研活动,重视教改课题的研究;而非重点院校对科研重视不够,建议以教学为重心的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这有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课堂教学时能够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对研究领域内的前沿、动态有深刻的把握。现阶段,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教师应明确教学与科研呈正比的关系,即教学与科研均不可偏废,课堂教学能够促进科学研究,而科学研究可以反哺教学。[4]需要强调的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所涵盖的学科范围广、研究方向多,开设的专业课程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科学、生态学、地质学、管理科学,等等。教师们往往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十分熟悉,而对所安排讲授的专业课程并不一定具备深厚的学科素养。这将制约课堂教学的深入,导致理论课的讲授只能浅尝辄止。因此,我们建议在课程安排上应尽量安排教师讲授其熟悉领域的课程,并且不要频繁更换教师所授专业课,否则会导致教师耗费大量时间备课,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建立实践活动与科学研究的关联
  实践活动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科研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野外地理实习。根据不同高校专业目标及特色的不同,有可能包括地质地貌认识实习、区域资源调查实习、三位一体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植物地理学野外、测量野外教学实习。2.课程实习。这其中包括地图学教学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习、遥感技术实习。而科学研究具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其本质还是属于一种认识和实践活动。
  新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应强调实践活动与科学研究的结合。这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教师在实践课程中可结合最新的专业理论知识甚至研究成果给学生进行讲解。例如在野外实习中讲解土壤成土因素和成土过程时,可以详述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组成及演化过程的影响;在讲解冰川地貌时,可与最新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成果相结合,启发学生去思考气候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这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验证课本知识,使之科研素养得到提高。其二是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可深度挖掘知识点,开拓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实力。例如在地貌野外实习中深入探讨地貌的成因,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将传统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升华;在野外实习时有可能会发现新的地质现象及研究载体,这能为自身的科研提供新的方向。此外,也可通过实习的过程培养优秀的学生来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让学生承担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同时可吸引他们来报考自己的研究生,让他们参与到自己的项目研究中来,提高科研团队的实力。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本专业的教师可尝试将分课程、分阶段的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整合为自然地理综合实践教学,并把实习与探索结合起来进行。对于一些验证性的实践活动必须缩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践。传统的由教师单纯授课的教学模式应逐步转变为教师主要确定实习主题,由学生设计方案、野外调查取样、室内实验分析及进行实践报告撰写的教学模式。
  (三)重建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联系
  受课程内容的制约,同时也囿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自然地理相关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实践教学环节在精力、时间等方面均投入不足。如重视自然地理要素基本特征、类型分布、形成机理的讲授,而忽视野外实地地理要素的判读,缺乏地形图和遥感图的读图训练。可见,我们必须摒弃过时的教育理念,重建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野外经验和操作技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以及实验技能,而并非只是专业理论的传授。丰富的实践活动能够强化学生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依赖于扎实的课堂教学。我们建议本专业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实践活动,如野外地貌识别或地质填图竞赛、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竞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鼓励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从科研实践中提取较为独立的实践内容,这些内容既可作为创新实践活动的课题,也可用于学生毕业设计选题。
  三、 “教学-实践-研究”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的构建
  在厘清教学、实践和科研三者重要性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尝试提出了适合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教学-实践-研究”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的科学研究,而对科技发展的前沿问题开展探索也可以反哺课堂教学;丰富的实践活动能促进专业科学研究的发展,特别能激发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而科学研究有效地提升了各种实践活动的层次和效果;课堂教学为各种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理论指导实践,反之,实践活动强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见图1)。


  可見三者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发展的全部内容。三者同等重要,专业教师应努力做到三者的平衡发展,而不可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例如教学水平突出的教师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的教学过程促进科学研究及强化实践活动;科研实力较强的教师应精心准备每一次课堂教学的内容,加大实践活动的力度,通过科学研究反哺教学,提升实践活动的综合水平;从事实践课教学的教师也应注重自身科研实力的提升及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化,从而更好地为专业发展服务。综上所述,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教师若能把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就能够从容地应对专业内涵变化及专业结构的调整。
  [ 参 考 文 献 ]
  [1] 侯光辉,张前进,陈卫.以“小区域”导向改造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天津城建大学的探索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5(1):40-44.
  [2] 史培军,宋长青,葛道凯,傅伯杰, 王民,刘宝元,王仰麟. 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J].地理学报,2003(1):9-16.
  [3] 蒲阳,赏刚,郑光辉.我国大学自然地理课堂教学发展趋势探讨[J].大学教育,2014(10):25-26.
  [4] 李昌祖,冯雯.大学科研反哺教学及其实施[J].教育发展研究,2009(19):71-74.
  [责任编辑:陈 明]
其他文献
[摘 要]以“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的,选拔培养优秀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能让学生在电子设计竞赛的训练和比赛中迅速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方法和流程、对该项比赛的管理模式和培训机制,以及比赛经验,能对独立院校在开展相关学科竞赛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建议和意见,以供兄弟院校参考。  [关键词]创新精神;学科竞赛;实践能力;独立院校  
期刊
[摘 要]第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广东赛区决赛于2015年10月在广州举行。该教学比赛突显现代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展现了外语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外语教学大赛对外语教学有重要启示,为广大外语教师,尤其是青年外语教师在改善课堂教学和提高职业能力方面提供了最新的参考。  [关键词]“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外语教学;外语教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针对工科类课程偏重实际工程实践的教学特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需要建立一套工科类课程的微课教学设计制作方案。工科类课程的微课教学设计制作,要结合微课教学的特点,秉持“问题驱动兴趣,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从教学对象的界定、知识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三个方面,提出工科类课程微课设计方案。可以以交通系统分析工科课程中“M / M / 1排队系统分析”知识点为例,详细阐述微课设计和制作
期刊
[摘 要]课程建设改革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改革措施。可以从大学数学类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出发,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阐述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等数学;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63-02  一、引言  高等数学是我校工科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其开课覆
期刊
[摘 要]为适应创新型社会对改革型人才的需求,江南大学借鉴苏格兰卓越课程改革经验,结合自身特色,传承卓越理念,启动了卓越课程建设工程。自动控制原理是首期推出的12门课程之一,其特点是内容多、理论性强,学生普遍感到不好学。江南大学控制理论课题组在积累多年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建设理念、教学架构、实施过程和考核形式等方面,创建了一套以学生为主体,集多元化教学方法为一体,以“问题驱动+能力提升”为目的
期刊
[摘 要]少数民族聚居的南方创造出的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南方地区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独特的蛙神话和蛙崇拜显得尤为突出。可以通过实地考研、采访调查、分析总结得出结论:蛙崇拜其背后实质是人们在生产力水平有限的远古时代怀揣着敬畏与好奇对难以捉摸的外界进行探索,并从实用主义出发而产生的信仰。  [关键词]蛙神话;蛙崇拜;壮族;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 I106.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各大高校都很重视课堂教学效果。文章以改善教学质量为研究目的,以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为调研对象,展开细致的调研分析和精确的实证研究,希望能够为改进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建议。  [关键词]Logistic模型;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
期刊
[摘 要]毕业设计(论文)是我国高校针对毕业生的最后一门课程。该课程在经历几十年的实践之后,目前关于其“弃留”问题仍处于争论之中。可以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毕业设计(论文)的优劣。毕业设计(论文)的设置在现阶段仍然是有意义的,但是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通过深入研究顶峰体验课程的产生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发现顶峰体验课程与毕业设计(论文)有许多相通之处,毕业设计(论文)可以有选择地借鉴该课程的经验、模式
期刊
[摘 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渗透到高校师生当中。其从价值取向、内容、方法论等都和“纲要”教学相左,“纲要”课程要积极应对,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去掌握师生;深化教学改革应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教学改革仍需坚持教育者在教学改革中的创造性、倡导性和主导性,提高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教材体系及其向教学体系转变过程中应坚持价值尺度和真理尺度的统一;充分发挥社会文化机构关于历史教育的
期刊
[摘 要]课题研究与答辩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形成性评估的重要方式之一。确立科学的考评理念,制定科学的考评细则,规范课程研究与答辩的运行机制,是确保该考核方式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实践的推进,需要实行“小班化教学”,需要学员营的支持与配合,需要教员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  [关键词]课题研究;答辩;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