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粮食生产安全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是我们当前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的关键问题,探讨了促进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的对策。
关键词:粮食作物;规模化生产;问题;对策
我国人口众多,对于粮食作物的需求量极大,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加快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及水平,应重点做好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工作,在实现粮食增产增收的同时,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1 影响粮食种植产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
1.1 气候因素的影响
我国西部属于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容易出现旱涝、低温、霜冻、风雹、倒春寒、干热风等气象现象,发生农业灾害的频率较高,粮食产量很不稳定。在农村中流传的农谚:“气候正常,老天帮忙。气候反常,盈利无望。遇上小灾小减产、小亏损,大灾大减产、大亏损”。建国以来,据资料记载,出现全国性的粮食减产年份达10多次,全部都是受到气候灾害的影响。
1.2 价格因素的影响
近几年,由于粮食价格持续低迷,直接影响种粮的效益,种粮农民无利、亏损,积极性很低,许多地区(如安徽、山东、河南……等)出现了大面积耕地撂荒现象,一些流转土地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由于种粮亏损,苦不堪言,纷纷“毁约跑路”。有些地区把一年种三料变成两料、两料变一料、一料变荒芜。粮食价格受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直接影响,粮价不稳定,尤其是大跌,会造成“谷贱伤农”,严重挫伤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3 晾晒因素的影响
粮食晾晒问题是影响粮食质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因为陕西关中地区的玉米种在夏季高温季节,收获期处于多雨潮湿的秋季,成熟度經常不够,籽粒含水量偏高,加之受秋季淋雨天气的影响,阳光日照时间较少,玉米含水量高不易贮存,陷入滞销、霉变的窘境,因此玉米晾晒干燥问题是重中之重,否则一年到头颗粒无收。小规模种植的农民尚能自行解决,而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则无所适从,举步维艰。
2 促进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的对策
2.1 广泛宣传政策法规
为了更好的促进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发展,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加大对各项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遵循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严格遵循“资源、有偿”的原则,并在相关政策与政府部门的扶持之下,做好对成功经验的宣传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打消广大农户心中的顾虑,促使其主动参与到土地流转当中,为粮食作物的适度规模化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
相关金融部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在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将参与粮食作物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纳入到信贷服务范围当中,创新完善性农民小额信贷制度,进一步扩大粮食作物保险的覆盖范围,加快构建切实可行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以便于更好的应对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中所出现的风险问题。
2.3 制定完善扶持政策
通过制定一系列健全完善的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的扶持政策,能够极大的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在这一过程当中,有必要设置专项扶持资金,为广大农户土地流转所获得的收益提供重要保障,并积极的规更多的经营主体加大开发力度及投入力度,构建更加完善的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技术服务体系,提升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水平的提升[2]。
2.4 加强引导及组织领导,因地制宜把握适“度”
在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的整个过程当中,必须要因地制宜的把控好适“度”原则。该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基层农业部门的支撑,要认真做好组织领导及引导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农民的个人意愿,树立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谨慎,科学合理的搞好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发展,带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与落实。
2.5积极推广提高粮食产量的良种和技术
粮食单产的高低是决定产值的第一要素,其次是品质。在人民生活水平达到温饱之后对质量的要求就随之而来,逐渐将绿色、优质提上日程,但不能以提高品质去牺牲产量。因此,今后粮食生产发展的方向应是“绿色、优质、高产和高效”。积极推广地膜种植等高产技术。要加快粮食种植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栽培省力化(全程机械化、肥水一体化、逐步智能化),不断提高单产,实现增收增效。
2.6 大力培育种粮职业农民
随着农村人口大量进城,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呈现出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随着农村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应运而生,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趋势,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能更好地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撂荒和浪费现象,提高土地的規模化和集约化效益,让更专业的人从事更专业的事。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能更好地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次问题。政府要从土地流转、生产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为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打造一支用得着、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2.7积极推进粮食种植的保护性政策和措施
一是希望政府加强市场粮价调控,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在粮价低于保护价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保护价收购,从而保护种粮农民和大户的基本收益,提高他们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让他们与进城务工和从事其他种养行业的农民收入接近;二是进一步加大粮食直补的力度,重点补贴两大口粮(小麦、玉米)种植农户,补助要真正到位,合情合理,对那些已将土地流转出去让别人种粮的农民不应补,而要补给真正种粮的农民和大户;三是扎实稳妥地推进农业保险,增强农民进行粮食种植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2017年5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在粮食生产省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的通知》,这是国家在确保粮食安全上的一项重大决策,给种粮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希望各地积极贯彻落实,让这一惠民政策真正落在实处。四是政府要统筹协调各商业银行,进一步降低种粮大户银行贷款的门槛和利息,缓解生产的资金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促进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发展成为必然趋势。针对当前粮食作为规模生产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做好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提升粮食作物规模化生产效率及水平,促进农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英杰,郑小六,郝企信.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J].天津农林科技.2015(S1):45.
[2] 关欣,等.长沙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调查与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6(03):67-68.
关键词:粮食作物;规模化生产;问题;对策
我国人口众多,对于粮食作物的需求量极大,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加快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及水平,应重点做好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工作,在实现粮食增产增收的同时,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1 影响粮食种植产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
1.1 气候因素的影响
我国西部属于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容易出现旱涝、低温、霜冻、风雹、倒春寒、干热风等气象现象,发生农业灾害的频率较高,粮食产量很不稳定。在农村中流传的农谚:“气候正常,老天帮忙。气候反常,盈利无望。遇上小灾小减产、小亏损,大灾大减产、大亏损”。建国以来,据资料记载,出现全国性的粮食减产年份达10多次,全部都是受到气候灾害的影响。
1.2 价格因素的影响
近几年,由于粮食价格持续低迷,直接影响种粮的效益,种粮农民无利、亏损,积极性很低,许多地区(如安徽、山东、河南……等)出现了大面积耕地撂荒现象,一些流转土地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由于种粮亏损,苦不堪言,纷纷“毁约跑路”。有些地区把一年种三料变成两料、两料变一料、一料变荒芜。粮食价格受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直接影响,粮价不稳定,尤其是大跌,会造成“谷贱伤农”,严重挫伤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3 晾晒因素的影响
粮食晾晒问题是影响粮食质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因为陕西关中地区的玉米种在夏季高温季节,收获期处于多雨潮湿的秋季,成熟度經常不够,籽粒含水量偏高,加之受秋季淋雨天气的影响,阳光日照时间较少,玉米含水量高不易贮存,陷入滞销、霉变的窘境,因此玉米晾晒干燥问题是重中之重,否则一年到头颗粒无收。小规模种植的农民尚能自行解决,而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则无所适从,举步维艰。
2 促进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的对策
2.1 广泛宣传政策法规
为了更好的促进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发展,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加大对各项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遵循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严格遵循“资源、有偿”的原则,并在相关政策与政府部门的扶持之下,做好对成功经验的宣传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打消广大农户心中的顾虑,促使其主动参与到土地流转当中,为粮食作物的适度规模化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
相关金融部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在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将参与粮食作物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纳入到信贷服务范围当中,创新完善性农民小额信贷制度,进一步扩大粮食作物保险的覆盖范围,加快构建切实可行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以便于更好的应对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中所出现的风险问题。
2.3 制定完善扶持政策
通过制定一系列健全完善的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的扶持政策,能够极大的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在这一过程当中,有必要设置专项扶持资金,为广大农户土地流转所获得的收益提供重要保障,并积极的规更多的经营主体加大开发力度及投入力度,构建更加完善的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技术服务体系,提升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水平的提升[2]。
2.4 加强引导及组织领导,因地制宜把握适“度”
在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的整个过程当中,必须要因地制宜的把控好适“度”原则。该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基层农业部门的支撑,要认真做好组织领导及引导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农民的个人意愿,树立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谨慎,科学合理的搞好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发展,带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与落实。
2.5积极推广提高粮食产量的良种和技术
粮食单产的高低是决定产值的第一要素,其次是品质。在人民生活水平达到温饱之后对质量的要求就随之而来,逐渐将绿色、优质提上日程,但不能以提高品质去牺牲产量。因此,今后粮食生产发展的方向应是“绿色、优质、高产和高效”。积极推广地膜种植等高产技术。要加快粮食种植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栽培省力化(全程机械化、肥水一体化、逐步智能化),不断提高单产,实现增收增效。
2.6 大力培育种粮职业农民
随着农村人口大量进城,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呈现出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随着农村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应运而生,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趋势,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能更好地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撂荒和浪费现象,提高土地的規模化和集约化效益,让更专业的人从事更专业的事。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能更好地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次问题。政府要从土地流转、生产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为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打造一支用得着、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2.7积极推进粮食种植的保护性政策和措施
一是希望政府加强市场粮价调控,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在粮价低于保护价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保护价收购,从而保护种粮农民和大户的基本收益,提高他们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让他们与进城务工和从事其他种养行业的农民收入接近;二是进一步加大粮食直补的力度,重点补贴两大口粮(小麦、玉米)种植农户,补助要真正到位,合情合理,对那些已将土地流转出去让别人种粮的农民不应补,而要补给真正种粮的农民和大户;三是扎实稳妥地推进农业保险,增强农民进行粮食种植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2017年5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在粮食生产省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的通知》,这是国家在确保粮食安全上的一项重大决策,给种粮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希望各地积极贯彻落实,让这一惠民政策真正落在实处。四是政府要统筹协调各商业银行,进一步降低种粮大户银行贷款的门槛和利息,缓解生产的资金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促进粮食作物适度规模化生产发展成为必然趋势。针对当前粮食作为规模生产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做好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提升粮食作物规模化生产效率及水平,促进农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英杰,郑小六,郝企信.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J].天津农林科技.2015(S1):45.
[2] 关欣,等.长沙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调查与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6(03):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