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本文针对我国信贷政策进行分析,提出有关问题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信贷;影响;风险;政策
一、银行信贷的意义及信贷风险的影响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而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银行降低门槛,向信用等级在“一般”一下或没有信用记录的人发放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中首先遭遇打击的是银行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爆发,使美国金融业形势严峻。危机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迅速在全球范围扩散,全球数十家最大的银行和券商遭受惨重损失,银行业承受的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金融机构破产不仅引发流动性不足,更重要的是致使信用稀缺和市场信心不足。金融危机已经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相关金融机构纷纷从发展中国家撤资,国际资本流动表现异常,由于巨额资本进出,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风险剧增。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分析
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2008年9月15日,央行发布消息,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除六大银行外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这是央行6年来首度降息。从那时开始,央行在9月、10月、11月三个月内,连续四次下调了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政府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了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和信贷结构的优化,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政府积极的货币政策使得我国银行信贷投放量在去年11月份以来就持续高速增长。今年1、2月份新增贷款分别是1.62万亿和1.07万亿元。在银行信贷高速增长的同时,票据融资也出现了大幅飙升。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票据融资达到1.48万亿元,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达到32.3%,远高出以往正常年份。但经济运行环境对银行信贷运行的深层次影响不容忽视。在当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银行的集中性风险开始显现。银行贷款集中投向少数大型企业和少数项目,尤其是财政刺激项目。这必然导致银行业的客户、行业集中度风险上升。随着利率政策的调整和资本市场长期波动,银行盈利水平会有所下降。一是因为资本市场长期低迷导致资金回流到银行存款,定期化特征显著,增大了银行资金的成本支出;二是由于去年9月份以来的多次降息政策中,贷款利率累计降幅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直接对商业银行利差产生不利影响。过度依赖非直接金融模式来支持扩大内需,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非市场风险”。
三、政策建议
1.有效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中国经济处于下行调整阶段,政府4万亿财政资金的信贷投放,必然会导致未来坏账的上升,增加了银行信用风险。要降低风险,首先应加强银行内部监管,优化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制度。改善贷款结构,制止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下降时的经营行为继续产生,减轻银行改革的新增成本。其次,应加大甚至开放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有助于抵消信贷结构政策调整中可能带来的紧缩效应。再次,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大量信息,防止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用风险。
2.警惕票据融资风险。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推行的政策对银行利差产生不利影响,盈利能力减弱,这将会影响银行信贷的运行。银行内部应及早调整业务结构,实现盈利增长模式的转变。对银行而言,票据融资具有风险度低、期限短、周转快、成本收益稳定以及利于满足监管指标等特点。同时由于其流动性好,可以优化银行资产结构。更重要的是票据业务提升了银行的利润,缓解了现阶段银行盈利能力减弱的态势。近期以来票据融资量的增多,一方面是由于商业银行的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是企业的套利行为。大型企业通过票据融资可以大幅度降低资金成本,倾向于从事高风险的投资行为,这导致大量信贷资金没有流入实体经济当中。由于现行的贴现率不能体现合理的风险溢价,投资失败的损失将主要由商业银行承担,银行未来坏账进一步增加。在经济下行时期,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会优先考虑对大型企业贷款,但在远期市场,大规模的票据融资会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票据融资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供应链融资需求,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严格对企业进行票据融资时贸易真实性等资料的核查,并严厉查处银行信贷资金违规从事高风险投资行为,确保票据市场的规范发展。
3.规避商业银行非市场风险。在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少数银行有可能为满足政策要求而放松风险控制,更多地介入某些处于衰退或不稳定的行业或企业,这将会导致信贷质量的下降。为应对当前经济下滑的态势,国家对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政策性业务的改革步伐减慢,从中期来看,这必然会导致银行体系中政策性金融风险的提高。所以在对市场风险防治的同时应兼顾非市场风险的管理,避免非市场风险的发生。
4.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银行贷款集中投向少数大型企业和少数项目,尤其是财政刺激项目。例如在1月份新增企业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主要支持国家项目,票据融资大多面向信用好的大企业。虽然贷款总量大增,但中小企业获得的信贷投入量很少,那些没有固定资产规模的小企业,融资难度极高。银行可以通过对中小企业建立更加有效的信用机制,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监管力度,在规避信用风险的同时加大对其的信贷投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也利于银行分散集中风险。
参考文献:
[1]陈颖.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及影响.国际交流,2008(4)
[2]林明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缺陷及建议.经济师,2008(11)
[3]张春超.票据融资业务发展探析.济南金融,2006(12)
【关键词】 银行信贷;影响;风险;政策
一、银行信贷的意义及信贷风险的影响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而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银行降低门槛,向信用等级在“一般”一下或没有信用记录的人发放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中首先遭遇打击的是银行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爆发,使美国金融业形势严峻。危机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迅速在全球范围扩散,全球数十家最大的银行和券商遭受惨重损失,银行业承受的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金融机构破产不仅引发流动性不足,更重要的是致使信用稀缺和市场信心不足。金融危机已经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相关金融机构纷纷从发展中国家撤资,国际资本流动表现异常,由于巨额资本进出,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风险剧增。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分析
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2008年9月15日,央行发布消息,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除六大银行外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这是央行6年来首度降息。从那时开始,央行在9月、10月、11月三个月内,连续四次下调了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政府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了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和信贷结构的优化,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政府积极的货币政策使得我国银行信贷投放量在去年11月份以来就持续高速增长。今年1、2月份新增贷款分别是1.62万亿和1.07万亿元。在银行信贷高速增长的同时,票据融资也出现了大幅飙升。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票据融资达到1.48万亿元,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达到32.3%,远高出以往正常年份。但经济运行环境对银行信贷运行的深层次影响不容忽视。在当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银行的集中性风险开始显现。银行贷款集中投向少数大型企业和少数项目,尤其是财政刺激项目。这必然导致银行业的客户、行业集中度风险上升。随着利率政策的调整和资本市场长期波动,银行盈利水平会有所下降。一是因为资本市场长期低迷导致资金回流到银行存款,定期化特征显著,增大了银行资金的成本支出;二是由于去年9月份以来的多次降息政策中,贷款利率累计降幅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直接对商业银行利差产生不利影响。过度依赖非直接金融模式来支持扩大内需,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非市场风险”。
三、政策建议
1.有效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中国经济处于下行调整阶段,政府4万亿财政资金的信贷投放,必然会导致未来坏账的上升,增加了银行信用风险。要降低风险,首先应加强银行内部监管,优化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制度。改善贷款结构,制止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下降时的经营行为继续产生,减轻银行改革的新增成本。其次,应加大甚至开放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有助于抵消信贷结构政策调整中可能带来的紧缩效应。再次,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大量信息,防止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用风险。
2.警惕票据融资风险。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推行的政策对银行利差产生不利影响,盈利能力减弱,这将会影响银行信贷的运行。银行内部应及早调整业务结构,实现盈利增长模式的转变。对银行而言,票据融资具有风险度低、期限短、周转快、成本收益稳定以及利于满足监管指标等特点。同时由于其流动性好,可以优化银行资产结构。更重要的是票据业务提升了银行的利润,缓解了现阶段银行盈利能力减弱的态势。近期以来票据融资量的增多,一方面是由于商业银行的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是企业的套利行为。大型企业通过票据融资可以大幅度降低资金成本,倾向于从事高风险的投资行为,这导致大量信贷资金没有流入实体经济当中。由于现行的贴现率不能体现合理的风险溢价,投资失败的损失将主要由商业银行承担,银行未来坏账进一步增加。在经济下行时期,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会优先考虑对大型企业贷款,但在远期市场,大规模的票据融资会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票据融资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供应链融资需求,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严格对企业进行票据融资时贸易真实性等资料的核查,并严厉查处银行信贷资金违规从事高风险投资行为,确保票据市场的规范发展。
3.规避商业银行非市场风险。在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少数银行有可能为满足政策要求而放松风险控制,更多地介入某些处于衰退或不稳定的行业或企业,这将会导致信贷质量的下降。为应对当前经济下滑的态势,国家对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政策性业务的改革步伐减慢,从中期来看,这必然会导致银行体系中政策性金融风险的提高。所以在对市场风险防治的同时应兼顾非市场风险的管理,避免非市场风险的发生。
4.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银行贷款集中投向少数大型企业和少数项目,尤其是财政刺激项目。例如在1月份新增企业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主要支持国家项目,票据融资大多面向信用好的大企业。虽然贷款总量大增,但中小企业获得的信贷投入量很少,那些没有固定资产规模的小企业,融资难度极高。银行可以通过对中小企业建立更加有效的信用机制,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监管力度,在规避信用风险的同时加大对其的信贷投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也利于银行分散集中风险。
参考文献:
[1]陈颖.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及影响.国际交流,2008(4)
[2]林明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缺陷及建议.经济师,2008(11)
[3]张春超.票据融资业务发展探析.济南金融,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