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数学 教学 课堂 有效
新课程下的教学,在课堂中要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地达到高效呢?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例如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二、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了,要求人们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以便接受新的挑战,因此每一个人都要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若没有足够的自学能力,是很难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立足,与其教给孩子更多的知识,倒不如培养孩子学习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要求。课改后的教科书内容丰富,文字插图穿插,色彩鲜艳,一改以往数学书枯燥乏味的特点,粗一看看很吸引人。但仔细看过后会发现,这本教科书更像一本自学指导书,文字部分只给出基本概念,要探索的问题和重点难点会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在特殊的图框中,关键的探究结论都未给出答案,要求自己填写。因此这样的教科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
三、重视总结学习方法
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四、结合生活进行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成功的一节课,离不开良好的情景引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生学习每节新知识时,从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明白,并引起一种想知道究竟的渴望,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创设生活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课堂。用生活情境作引入,把教学内容融于其中,使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能顺利带入新的教学内容,也能尽快有效地使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采用了这样一个引入的方式:极富感情的朗读了《日出》当中的精彩片段并配以一段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的FLASH动画。再启发提问:如果把太阳看做圆,海平面看做直线,这里一共出现了几种位置关系?很快地,议论声由小变大,“应该有两种吧,一种是在海平面下,一种是在海平面上”小张用疑惑不定的口吻小声说着;小周补充到“不对!还有跳出海平面一瞬间那一种”;小李小心翼翼地说“太阳在海平面下怎么算”;小马反问道:“这不跟太阳在海平面上一样的吗?”……同学们一个个以企盼的目光看着我,希望能得到肯定的回答。看着同学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我们必须不断追求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估的规范化,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捕捉数学活动的信息,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的能力,为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颜小兵.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数学月刊,2009(7).
[2]李海东.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1(1).
[3]章建跃.聚焦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课题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11).
【关键词】数学 教学 课堂 有效
新课程下的教学,在课堂中要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地达到高效呢?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例如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二、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了,要求人们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以便接受新的挑战,因此每一个人都要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若没有足够的自学能力,是很难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立足,与其教给孩子更多的知识,倒不如培养孩子学习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要求。课改后的教科书内容丰富,文字插图穿插,色彩鲜艳,一改以往数学书枯燥乏味的特点,粗一看看很吸引人。但仔细看过后会发现,这本教科书更像一本自学指导书,文字部分只给出基本概念,要探索的问题和重点难点会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在特殊的图框中,关键的探究结论都未给出答案,要求自己填写。因此这样的教科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
三、重视总结学习方法
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四、结合生活进行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成功的一节课,离不开良好的情景引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生学习每节新知识时,从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明白,并引起一种想知道究竟的渴望,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创设生活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课堂。用生活情境作引入,把教学内容融于其中,使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能顺利带入新的教学内容,也能尽快有效地使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采用了这样一个引入的方式:极富感情的朗读了《日出》当中的精彩片段并配以一段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的FLASH动画。再启发提问:如果把太阳看做圆,海平面看做直线,这里一共出现了几种位置关系?很快地,议论声由小变大,“应该有两种吧,一种是在海平面下,一种是在海平面上”小张用疑惑不定的口吻小声说着;小周补充到“不对!还有跳出海平面一瞬间那一种”;小李小心翼翼地说“太阳在海平面下怎么算”;小马反问道:“这不跟太阳在海平面上一样的吗?”……同学们一个个以企盼的目光看着我,希望能得到肯定的回答。看着同学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我们必须不断追求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估的规范化,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捕捉数学活动的信息,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的能力,为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颜小兵.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数学月刊,2009(7).
[2]李海东.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1(1).
[3]章建跃.聚焦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课题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