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课堂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探究教学意义重大而深远.探究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提供探究素材,通过多种途径,实施灵活的教法,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知识,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创造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以探究实验代替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为验证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实验室或教室里进行的独立操作的实验.而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教师给出启发性素材,由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思考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一种实验形式.可见,探究性实验以学生活动为主,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在高二生物教学中,我做过这样的实验尝试:选择两个平行班,一个班进行验证性实验教学作为对照班,另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例如,在讲“植物的向光性”时,我在对照班先讲授相关知识再做实验,而在实验班则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家培养一些萌发的小麦种子,当芽长到2cm左右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目的是让一株一侧见光,另一株不见光,看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学生都积极动脑思考实验方法,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幼苗弯向光源生长.接着我再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具有向光性呢?让学生再设计实验探究.通过这些实验,学生的学习兴取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一直随着问题的发生和解决在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两个班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实验,无论在知识的掌握还是能力水平上都是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由此可见,探究性实验是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积极思维,手脑并用,分工协作、探究解决各种问题,开发了学生的智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开展问题探究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构建一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以掌握的同时,使学生个性情感得以发展,创新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而问题探究教学正是以科学方法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研究性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诱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在高三生物教学中,我采用此种课堂教学模式展开复习课,收效较好.一般做法是:预先将本节课内容以问题形式提出,并附上练习发给每个学生,同时将全班分组,每个学生都担任一定角色,负有一定责任.首先由小组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进行组间交流,最后各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在全班都疑惑不解的问题上进行点拨.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各尽其职,各小组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三、搞好研究性课题教学
随着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新教材的实施,研究性课题教学成为生物教学中新颖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使他们德才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在讲“生态环境的保护”时,课前两周,我讲述了淮安城内里运河的变迁,回忆我小时候所见到的清澈的里运河,曾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垂钓、游泳、戏水,甚至洗衣、洗菜,而如今变成时时散发臭味的河道,学生都惊叹这短短几年的变化.此时,我趁机提出研究性课题:里运河污染调查及治理设想.将全班学生分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论文评比.学生热情很高.每组学生各显神通,查阅资料,走访市环保局,参观污水处理厂,走访里运河两岸的居民,调查沿河污水排放的单位,等等.两周后,当我讲解“生态环境的保护”时,各组学生都如期地完成调查、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通过这样一系列研究性课题学习,不仅能起到知识拓宽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毅力,发挥学生的智慧.这种学习不拘泥于教科书,能将日常生活融与其中,将生活中的科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实践性较强.
总之,探究教学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创造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
一、以探究实验代替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为验证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实验室或教室里进行的独立操作的实验.而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教师给出启发性素材,由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思考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一种实验形式.可见,探究性实验以学生活动为主,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在高二生物教学中,我做过这样的实验尝试:选择两个平行班,一个班进行验证性实验教学作为对照班,另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例如,在讲“植物的向光性”时,我在对照班先讲授相关知识再做实验,而在实验班则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家培养一些萌发的小麦种子,当芽长到2cm左右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目的是让一株一侧见光,另一株不见光,看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学生都积极动脑思考实验方法,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幼苗弯向光源生长.接着我再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具有向光性呢?让学生再设计实验探究.通过这些实验,学生的学习兴取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一直随着问题的发生和解决在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两个班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实验,无论在知识的掌握还是能力水平上都是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由此可见,探究性实验是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积极思维,手脑并用,分工协作、探究解决各种问题,开发了学生的智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开展问题探究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构建一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以掌握的同时,使学生个性情感得以发展,创新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而问题探究教学正是以科学方法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研究性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诱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在高三生物教学中,我采用此种课堂教学模式展开复习课,收效较好.一般做法是:预先将本节课内容以问题形式提出,并附上练习发给每个学生,同时将全班分组,每个学生都担任一定角色,负有一定责任.首先由小组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进行组间交流,最后各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在全班都疑惑不解的问题上进行点拨.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各尽其职,各小组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三、搞好研究性课题教学
随着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新教材的实施,研究性课题教学成为生物教学中新颖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使他们德才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在讲“生态环境的保护”时,课前两周,我讲述了淮安城内里运河的变迁,回忆我小时候所见到的清澈的里运河,曾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垂钓、游泳、戏水,甚至洗衣、洗菜,而如今变成时时散发臭味的河道,学生都惊叹这短短几年的变化.此时,我趁机提出研究性课题:里运河污染调查及治理设想.将全班学生分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论文评比.学生热情很高.每组学生各显神通,查阅资料,走访市环保局,参观污水处理厂,走访里运河两岸的居民,调查沿河污水排放的单位,等等.两周后,当我讲解“生态环境的保护”时,各组学生都如期地完成调查、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通过这样一系列研究性课题学习,不仅能起到知识拓宽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毅力,发挥学生的智慧.这种学习不拘泥于教科书,能将日常生活融与其中,将生活中的科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实践性较强.
总之,探究教学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创造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