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合着温度日益升高的夏季,小户型近一段时间来炙手可热,步入了市场主流地位.甚至有的项目一开盘即抢售一空。小户型的热销引起了越来越多打算购房置业者对该类产品的关注。但在人们关注并产生一定购买欲望的同时,也有部分人萌生疑问:究竟小户型产品的主流地位走势如何?理想的小户型应该是怎样的?要如何选择合适居住或者投资的小户型?《楼市》记者特邀5位业内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建筑师、开发商一起探讨,给关注小户型市场的购房者一些指导。
推进中小套型
90平方米并不是低标准的代表。中小套型同样可以做成满足我们市场的各层人士需要。这种需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化商品住宅,二是保障制度下的普通住宅,两种住宅都不能说居住标准降低了。面积要素并不是居住标准的决定要素,更重要的是其功能和房屋本身的性能,而这些是可以通过我们的精细设计和精密生产手段来实现。90平方米的房子,实际是国际上很多国家维持相当长时期的一个标准,并且事实证明同样可以做得很好。
精明增长方式,即理性的增长、最大化资源和能源而不破坏环境的增长方式,应当成为我们当今建设行业重要方向。精细制作、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增进工程质量,是房地产开发面临的命脉式课题,一方面如何提高开发产品的品质,立于创新的竞争前端,一方面如何去降低成本,符合国家推进的资源型、节能型、环保型的目标,是当今每个开发商必得解决的问题。这其中的良方就是推行标准化以保证房地产开发的产品、质量和效益;推广应用绿色建筑,实行住宅节能,以最大化利用资源和保持居住的舒话度。
商品房面积100平方米为宜
房子太大,使土地资源严重消耗;好房太少,使房屋维护成本畸高。目前中国房地产业呈快速发展趋势,但商品房面积日渐“奢华”,已经超过不少发达国家,如果任其发展,会对有限土地形成掠夺,必将对中国房地产业未来产生负面影响。
以浙江为例,它最缺地,但是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31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的25平方米。照这样发展下去,沿海发达地区最终将出现得越少,住得却越宽敞的现象。目前中国必须大力发展中小户型,把商品房面积确定在100平米左右比较合理。
目前,中国房地产业中最令人痛心疾首的就是开发商的短视,往往忽略用高质量的材料建楼盘,购房者最终要为劣质楼房的维护花费更高成本,造成严重浪费。
这两大弊端必须由政府干预矫正,对土地、容积率的控制不靠政府靠谁?对勇于新建节能楼盘的开发商、对房屋质量高度负责的开发商,政府更应出台鼓励措施,对企业予以贴息、免税等优惠,鼓励他们做出精细活。
中小户型前途光明选择宜各取所需
开发中低价位、紧凑型、节约型的中小住房将会是一项国家长期坚持的决策,也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体现。提升住宅品质,不能只是减少住宅面积,也要精心设计,提升技术含量,做到四节一环保,保障住房的舒适度。
政策出台一年后,中小户型的供应量上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在市场上会形成一个高峰。人们在选择户型时也要依据自己所需,是倾向于大户型的宜居性和舒适度,还是小户型的可承受的价格。如果决定选择小户型置业,则要考虑地理环境,四环以内因为土地紧缺,所以价格偏高,而四环以外价格虽然合适但稍嫌偏远,所以在选择小户型社区时要注意其所处区位,交通状况、配套设施、价格、物业及周边环境,是否有升值的潜力。原则上说,在具有成熟的商圈,完善的公共设施配套,科教区周边,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中小户型虽然面积小,但如果设计合理,同样可以是宜居的。
合理设计提高小户型的宜居性
小户型虽然面积减小,但这与其质量高低并没有直接关系,只要精心设计,注意功能细分,合理布局同样也可以有良好的舒适度。一些功能性很强的空间如卫生间、厨房将因面积的有限而更难设计,这对建筑设计师而言无疑是一大考验,需要付诸更多的思考。譬如卫生间的设计上,一家三口使用时就要注意其各部分功能的相对独立。而在空间多功能的使用上,例如厨房就可以作为早餐或者日常就餐的使用空间,使之有了与餐厅合一的可能性,也能够保障不打扰在客厅的其他人。在卧室空间设计上,也要考虑其多功能使用的可能性,例如墙体本身变薄,以一些家具来作为墙体的一部分。由于户型面积有限,更需要考虑室外空间的利用,如阳台可以合理拓宽或者开敞,使之不仅可以作为储藏空间,也能够成为起居室的延伸或者辅助就餐空间。
选择小户型与空间简装设计攻略
小户型经过合理的布局与精细化的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舒适度的要求。首先要注意创造空间回路,通过在房间不同方向上开设门或洞口,创造丰富的回游路径,缩短动线、增强视觉的开敞效果,让人感觉房间虽小但灵活通透;其次要有效地分配各空间面宽,提供更合理的使用面积;创造卧室多功能使用的可能性,设置“半间房”等,可以将有限的面积最大化地利用起来;合理设置分类储藏空间.可减少入住后凌乱杂物的堆放占用有限的居住空间;卫生间各功能的相对独立划分以方便家人分别使用,同时保障户型有良好的通风与采光。
在选择小户型居住时,由于居住区用地范围内部和周边的环境千差万别,影响居住品质的因素众多,如若挑选不慎,日后的居住生活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在选择时首先要考虑交通状况,进出小区的道路要便捷,顺畅,选择紧邻外界公路或是正对小区主干道的楼栋时,要考虑到过往车辆带来的噪声及灯光会影响夜间休息;挑选楼栋时要特别注意与之相邻的其他楼栋,尽量争取“阳光权”“景观权”和“隐私权”;靠近会所、公共活动场地、幼儿园、小学及水面、中心绿地等服务设施的住栋,自然可以方便使用这些设施,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它们会带来“副作用”。
推进中小套型
90平方米并不是低标准的代表。中小套型同样可以做成满足我们市场的各层人士需要。这种需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化商品住宅,二是保障制度下的普通住宅,两种住宅都不能说居住标准降低了。面积要素并不是居住标准的决定要素,更重要的是其功能和房屋本身的性能,而这些是可以通过我们的精细设计和精密生产手段来实现。90平方米的房子,实际是国际上很多国家维持相当长时期的一个标准,并且事实证明同样可以做得很好。
精明增长方式,即理性的增长、最大化资源和能源而不破坏环境的增长方式,应当成为我们当今建设行业重要方向。精细制作、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增进工程质量,是房地产开发面临的命脉式课题,一方面如何提高开发产品的品质,立于创新的竞争前端,一方面如何去降低成本,符合国家推进的资源型、节能型、环保型的目标,是当今每个开发商必得解决的问题。这其中的良方就是推行标准化以保证房地产开发的产品、质量和效益;推广应用绿色建筑,实行住宅节能,以最大化利用资源和保持居住的舒话度。
商品房面积100平方米为宜
房子太大,使土地资源严重消耗;好房太少,使房屋维护成本畸高。目前中国房地产业呈快速发展趋势,但商品房面积日渐“奢华”,已经超过不少发达国家,如果任其发展,会对有限土地形成掠夺,必将对中国房地产业未来产生负面影响。
以浙江为例,它最缺地,但是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31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的25平方米。照这样发展下去,沿海发达地区最终将出现得越少,住得却越宽敞的现象。目前中国必须大力发展中小户型,把商品房面积确定在100平米左右比较合理。
目前,中国房地产业中最令人痛心疾首的就是开发商的短视,往往忽略用高质量的材料建楼盘,购房者最终要为劣质楼房的维护花费更高成本,造成严重浪费。
这两大弊端必须由政府干预矫正,对土地、容积率的控制不靠政府靠谁?对勇于新建节能楼盘的开发商、对房屋质量高度负责的开发商,政府更应出台鼓励措施,对企业予以贴息、免税等优惠,鼓励他们做出精细活。
中小户型前途光明选择宜各取所需
开发中低价位、紧凑型、节约型的中小住房将会是一项国家长期坚持的决策,也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体现。提升住宅品质,不能只是减少住宅面积,也要精心设计,提升技术含量,做到四节一环保,保障住房的舒适度。
政策出台一年后,中小户型的供应量上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在市场上会形成一个高峰。人们在选择户型时也要依据自己所需,是倾向于大户型的宜居性和舒适度,还是小户型的可承受的价格。如果决定选择小户型置业,则要考虑地理环境,四环以内因为土地紧缺,所以价格偏高,而四环以外价格虽然合适但稍嫌偏远,所以在选择小户型社区时要注意其所处区位,交通状况、配套设施、价格、物业及周边环境,是否有升值的潜力。原则上说,在具有成熟的商圈,完善的公共设施配套,科教区周边,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中小户型虽然面积小,但如果设计合理,同样可以是宜居的。
合理设计提高小户型的宜居性
小户型虽然面积减小,但这与其质量高低并没有直接关系,只要精心设计,注意功能细分,合理布局同样也可以有良好的舒适度。一些功能性很强的空间如卫生间、厨房将因面积的有限而更难设计,这对建筑设计师而言无疑是一大考验,需要付诸更多的思考。譬如卫生间的设计上,一家三口使用时就要注意其各部分功能的相对独立。而在空间多功能的使用上,例如厨房就可以作为早餐或者日常就餐的使用空间,使之有了与餐厅合一的可能性,也能够保障不打扰在客厅的其他人。在卧室空间设计上,也要考虑其多功能使用的可能性,例如墙体本身变薄,以一些家具来作为墙体的一部分。由于户型面积有限,更需要考虑室外空间的利用,如阳台可以合理拓宽或者开敞,使之不仅可以作为储藏空间,也能够成为起居室的延伸或者辅助就餐空间。
选择小户型与空间简装设计攻略
小户型经过合理的布局与精细化的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舒适度的要求。首先要注意创造空间回路,通过在房间不同方向上开设门或洞口,创造丰富的回游路径,缩短动线、增强视觉的开敞效果,让人感觉房间虽小但灵活通透;其次要有效地分配各空间面宽,提供更合理的使用面积;创造卧室多功能使用的可能性,设置“半间房”等,可以将有限的面积最大化地利用起来;合理设置分类储藏空间.可减少入住后凌乱杂物的堆放占用有限的居住空间;卫生间各功能的相对独立划分以方便家人分别使用,同时保障户型有良好的通风与采光。
在选择小户型居住时,由于居住区用地范围内部和周边的环境千差万别,影响居住品质的因素众多,如若挑选不慎,日后的居住生活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在选择时首先要考虑交通状况,进出小区的道路要便捷,顺畅,选择紧邻外界公路或是正对小区主干道的楼栋时,要考虑到过往车辆带来的噪声及灯光会影响夜间休息;挑选楼栋时要特别注意与之相邻的其他楼栋,尽量争取“阳光权”“景观权”和“隐私权”;靠近会所、公共活动场地、幼儿园、小学及水面、中心绿地等服务设施的住栋,自然可以方便使用这些设施,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它们会带来“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