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意语文大师王崧舟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一.创设情景传诗情
不少学生认为作文难写,面对作文或愁眉苦脸,或抓耳挠腮,或叫苦连天,仿佛让他们上刀山下火海一般。而我的学生最喜欢我给他们上的就是写作课。原因之一,就是我善于设置情境,营造氛围。即创设一种情境,或巧设圈套,或引起悬念,或制造冲突,来诱发思维,启迪智慧,使学生进入最佳境界。
最初,我常做一些简单的训练,以激发他们的必趣,提升他们的写作热情和信心。扩写训练便是我首选的方法。给他们几个词语或一个句子,连词成段,的句成篇。例如设置这样一道训练题:根据下列词语提供的情景各写一段话(任选一题)
情景1: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我伞
情景2:暮春时节细雨濛濛路上行人伞
同学们看过后觉得很简单,连平时怕写作文的同学也认真思考起来。十分钟后,我让同学们读自己的文段。有的写道:“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到处都像蒸笼似的,散发出阵阵热气。我撑着一把破伞,疲倦地走在毒辣辣的太阳光下,感到特别的郁闷和烦躁。”有的写道:“暮春时节,细雨濛濛,远处的山和近处的树为盈耳的雨声呼唤成朦胧的画,就连路上行人手中撑起的伞,也成了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如鲜花,似荷叶,那么安逸,那么别致。”
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的思想在自由的风里穿梭,或长成一棵树,或开出一朵花,也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浪漫与诗意。
二.张扬个性显诗趣
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舒展和自由发挥,给他们驰骋想象的空间、言论自由的舞台,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个性阅读,在重视他们人格健全发展的同时,教师应适时引导他们去想象,去探索,在无疑处求疑,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小组比赛、擂台辩论,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机智灵活的思辨能力;诗词串联、剧本改写,丰富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蒙太奇式的电影组接、故事接龙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对于写作基础较差的班级,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我有时会采用故事接龙的方法。先定一个大致范围,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或动物类的、植物类的童话等。先让一个学生开头,其他同学一个接一个地说,最好设置一些悬念,使其他同学有种山回路转、奇峰突起的感觉。如:
生1:猪妈妈出远门了,家里剩下小猪三兄弟。
生2:这一天,猪大哥与猪二哥在院子里的那棵大树下捉虫子,猪小弟在房间里呼呼大睡。
生3: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猪小弟。他想:一定是妈妈回来了。赶紧爬起身来。他刚想去开门——
讲到这里,一位同学说,老师干脆让我们写下来吧。我趁势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同学们拿出生花妙笔写出来吧,看谁写得最精彩。
在语文课堂上,我看到了海的歌唱,云的舞蹈,风的私语;看到了鲜花在绽放,蝴蝶在飞舞,小溪在流淌;看到了个性的张扬,青春的萌动,生命的拔节。
三.启迪悟性见诗韵
感悟是由文字的所指到能指的升华,是表层意义到深层内涵的认识深化,是读者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的对作品的感受和领悟,扩展和想象,提高与创新。可以说感悟是阅读的灵魂。在教学中巧用这一方法,就会让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跳出一般的阅读思维方式。鉴赏李煜的《相见欢》时,我告诉学生,梧桐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愁情的意象。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晏殊《踏莎行》)讲到“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时,我将贺铸的《青玉案》、李清照的《武陵春》及李煜的另外一首《虞美人》放在一起比较阅读品味,从中悟出诗词内涵与艺术,进而由情生情,由情悟雕,上升到对人性、对人生的思考及对理想信念、生命价值的感悟。
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课本了,他们开始关注自然,关注生活,认识到“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认识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一花一草中捕捉到自然的精彩,从绚丽多彩的世界中留意到生活的繁丰和生命的富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一起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用我们的激情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吧。
一.创设情景传诗情
不少学生认为作文难写,面对作文或愁眉苦脸,或抓耳挠腮,或叫苦连天,仿佛让他们上刀山下火海一般。而我的学生最喜欢我给他们上的就是写作课。原因之一,就是我善于设置情境,营造氛围。即创设一种情境,或巧设圈套,或引起悬念,或制造冲突,来诱发思维,启迪智慧,使学生进入最佳境界。
最初,我常做一些简单的训练,以激发他们的必趣,提升他们的写作热情和信心。扩写训练便是我首选的方法。给他们几个词语或一个句子,连词成段,的句成篇。例如设置这样一道训练题:根据下列词语提供的情景各写一段话(任选一题)
情景1: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我伞
情景2:暮春时节细雨濛濛路上行人伞
同学们看过后觉得很简单,连平时怕写作文的同学也认真思考起来。十分钟后,我让同学们读自己的文段。有的写道:“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到处都像蒸笼似的,散发出阵阵热气。我撑着一把破伞,疲倦地走在毒辣辣的太阳光下,感到特别的郁闷和烦躁。”有的写道:“暮春时节,细雨濛濛,远处的山和近处的树为盈耳的雨声呼唤成朦胧的画,就连路上行人手中撑起的伞,也成了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如鲜花,似荷叶,那么安逸,那么别致。”
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的思想在自由的风里穿梭,或长成一棵树,或开出一朵花,也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浪漫与诗意。
二.张扬个性显诗趣
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舒展和自由发挥,给他们驰骋想象的空间、言论自由的舞台,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个性阅读,在重视他们人格健全发展的同时,教师应适时引导他们去想象,去探索,在无疑处求疑,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小组比赛、擂台辩论,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机智灵活的思辨能力;诗词串联、剧本改写,丰富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蒙太奇式的电影组接、故事接龙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对于写作基础较差的班级,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我有时会采用故事接龙的方法。先定一个大致范围,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或动物类的、植物类的童话等。先让一个学生开头,其他同学一个接一个地说,最好设置一些悬念,使其他同学有种山回路转、奇峰突起的感觉。如:
生1:猪妈妈出远门了,家里剩下小猪三兄弟。
生2:这一天,猪大哥与猪二哥在院子里的那棵大树下捉虫子,猪小弟在房间里呼呼大睡。
生3: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猪小弟。他想:一定是妈妈回来了。赶紧爬起身来。他刚想去开门——
讲到这里,一位同学说,老师干脆让我们写下来吧。我趁势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同学们拿出生花妙笔写出来吧,看谁写得最精彩。
在语文课堂上,我看到了海的歌唱,云的舞蹈,风的私语;看到了鲜花在绽放,蝴蝶在飞舞,小溪在流淌;看到了个性的张扬,青春的萌动,生命的拔节。
三.启迪悟性见诗韵
感悟是由文字的所指到能指的升华,是表层意义到深层内涵的认识深化,是读者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的对作品的感受和领悟,扩展和想象,提高与创新。可以说感悟是阅读的灵魂。在教学中巧用这一方法,就会让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跳出一般的阅读思维方式。鉴赏李煜的《相见欢》时,我告诉学生,梧桐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愁情的意象。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晏殊《踏莎行》)讲到“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时,我将贺铸的《青玉案》、李清照的《武陵春》及李煜的另外一首《虞美人》放在一起比较阅读品味,从中悟出诗词内涵与艺术,进而由情生情,由情悟雕,上升到对人性、对人生的思考及对理想信念、生命价值的感悟。
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课本了,他们开始关注自然,关注生活,认识到“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认识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一花一草中捕捉到自然的精彩,从绚丽多彩的世界中留意到生活的繁丰和生命的富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一起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用我们的激情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