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目标二千场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4月,王文栋从重庆南岸区电影公司业务经理的岗位上退休了。王文栋口才好,同事们有了心事总喜欢向他倾诉。退休后,王文栋想好好地充充电,争取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2001年,王文栋走进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进修。一年后,王文栋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有一次,他受邀参加一场有关孝悌文化的演讲,这深深启发了王文栋。2002年春节后,王文栋在街道居委会的协助下,举办了一场题为《退休后如何调整心理落差》的演讲,效果不错。
  此后,他主动出击,到社区、办事处举办了几场专题演讲。演讲之后,王文栋把演讲录像拿回家播放,琢磨演讲中自己的姿势和语态有哪些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进。他还让家人提意见,从服装到手势,再到表情,都细细琢磨。
  王文栋举行了多场演讲后,发现了一个问题,来听演讲的老年朋友不少已年逾古稀,人到老年瞌睡多,如果演讲选题及内容严肃些,一些人便不知不觉打起盹儿来。如何让沉重的演讲活泼起来,提高老年朋友的注意力,成了王文栋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位朋友建议他创作一些顺口溜,让演讲气氛更轻松活泼。王文栋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他讀了很多语言类书籍,还听了其他人的多场演讲,在编写顺口溜方面找到了自己的路子。
  “生在滨江街,住在涂山旁,饮的长江水,地地道道南岸人,如假包换老重庆崽儿!”这是王文栋的开场白,老年朋友都被他诙谐幽默的顺口溜逗乐了。
  要写好顺口溜,首先要留意生活中的大事。创作顺口溜全靠灵感,快的几分钟,慢的要一年,灵感来了,他半夜爬起来也要把它写出来。他写的一个题目为《幸福之人12子》的顺口溜,整整花费了一年时间。为了写好它,王文栋四处采风,收集各种人的生活感悟,创作出的顺口溜得到了听众认可。
  2012年,全国老龄办等部门联合发布了新“24孝”行动标准。王文栋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把它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新24孝歌》:
  关心电话要不断,
  经常回家看一看。
  带老参观工作地,
  节假生日多陪伴。
  为老建立关爱卡,
  亲自为老做顿饭。
  重要活动带老行,
  慰劳举办生日宴。
  定期为老做体检,
  陪同父母去锻炼。
  父母活动多参与,
  合适保险为老办。
  打开心结多沟通,
  做个新孝好后代。
  王文栋编的顺口溜既有哲理,又有文采,在演讲中大放异彩,他也被誉为“山城脱口秀大王”。
  如今,年逾古稀的王文栋身体依然硬朗,他计划着在80岁之前举行2000场演讲。
其他文献
团聚不是为了吃饭  我们这个家庭可谓不小,父亲年届九十,母亲88岁,我弟兄姊妹八个,都已成家立业。加上我与二弟、三弟、大妹、二妹家的14个子女也已成家,算起来,大家庭共由22个小家庭组成。  老父亲早有召集大家庭聚会的想法,可就是有的成员在外地,不凑巧,每每作罢。自从第十二届全运会之后,尤其是老父亲看过一篇有关国人缺乏锻炼“过劳死”的报道之后,不知咋的,他常常问我这个长子,能否尽快召集一次大家庭会
期刊
寻找的乐趣rn潘老那年七十七.自从退休后,17年来他一如既往地为他的愿望而奔走.什么愿望?家里的旧物里,有把太师椅,原来也没在意,退休前偶然被一位古玩专家看见,说是难得的明
期刊
十多年前的冬末,父母从冀东南小城迁来京城;去年夏初,又从郊区小镇迁来我居住的三环边的小区。同一幢楼,相邻的单元里,走过去,走过来,包括上下电梯,也就五分钟。  刚搬过来时,他们说,这下好了,你们晚上别生火,就来这边吃吧。但很快就失望了:儿子媳妇都忙,晚上七八点钟回家也是常有的事,只能在周末,凑在一起吃上一两顿饭。为了这一两顿饭,母亲会提前很久就做准备,煞费苦心。  虽然不是每天都过去,每天却能和他
期刊
24岁的王征是陕西武功县人,四年前从咸阳一家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应用专业毕业,先后做过技术维护、商品销售等工作,2014年10月从一家公司的销售岗位辞职后,正在谋求新工作。11月4日,他在省体育场附近参加完一个面试后,坐公交车回去。  上车后没多久,王征见身边空出一个座位,刚坐下,他就发现身后站着一位六十岁左右的阿姨,手里还提着两袋东西,王征赶紧站起来要把座位讓给她。阿姨说:“我不是太远,你坐吧。”王
期刊
母亲退休后,对我说起她内心深处隐藏很久的愿望,那就是:有生之年能够周游世界,观赏天下美景。  说走就走。背着简单的行囊,母亲沐浴着灿烂的阳光,站在浪漫的巴黎街头。晨风吹拂着她那一头雪白的發丝,成熟风韵,更加动人。  母亲虽年逾花甲,但身材一向保持得很好。窈窕的身姿,优雅的微笑,使她瞬间便成为巴黎街头一道美丽风景。她站在街头,请人为她拍照,路人纷纷夸她身姿美,旗袍美,人更美。  母亲一下子明白,原来
期刊
刚退休那一两年,我过得挺操心的。  以前工作忙,在单位的时间多过在家里。家里有矛盾,我很少参与。退休后时间多了,成天待在家里,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我都得插一手。  比如,大儿媳抱怨大儿子脾气暴躁,两人动不动就吵架。连着好几天,我都担心不已。可还没等我想出办法,两人早已和好如初,感情恩爱甜蜜。那几天,食不香,寝不安,原来都是白担心了!  这样的事发生了很多次。有时对方仅仅是抱怨,发泄一下心中的情绪,
期刊
近读李敖一篇题为《美丽人生》的文章,感受颇深。他在文中为我们举出了三个极富代表的正面例子,三个颇令人肃然起敬的老太太。  第一个老太太是以色列的犹太人。二战期间,一群犹太人被脱光了关进毒气室,面对死亡,大家都哭泣不止,万分恐惧,可是有个老祖母却在笑。她为什么在笑呢?原来她怀里抱着她的小孙女,她在逗她的小孙女。小孙女对死亡是无知的,这个也被脱光的小孙女在呵呵地笑,看到孙女在笑,这个老祖母也就跟着笑。
期刊
新世界其乐无穷  高科技产品是否难以走进老人生活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福州市老年大学摄影班洪黎明就是一个例子。  一次,洪黎明外出摄影采风,帮几个姑娘拍了几张照片,之后告诉她们可以通过QQ传照片。姑娘们一听,十分惊讶。洪黎明满是自豪地说:“你们别看我老了,我可一点儿不OUT(落伍)!我不但有QQ,还有博客、微博、微信,你们都可以加我的。”  在洪黎明看来,使用高科技产品不只是赶时髦,更多的是便捷。
期刊
自编麻辣段子  最近,广西柳州市七旬退休老人周安民创作的《城市老太婆》说唱词,在当地老年人中流行开来,听过的人都说“写得很麻辣”。  “城市老太婆,活得真洒脱。免费乘车卡,走遍邊边角。公园轮流转,歌厅也落脚。卡拉喊OK,眉飞眼镜落……”周安民在说唱词里,描述了一个城市老太太多姿多彩的生活:她平时爱唱歌、爱逛周边农家乐,还爱打点麻将、跳跳广场舞,时而跟老姐妹们拉拉家常,就像一个老顽童。  “说唱词里
期刊
每逢新年,我家都要搞个“新年赛诗会”。说是“赛诗会”,就是将这一年来的感受,用三句半的形式抒發出来。  今年,依然是老爸率先出场。他从兜里掏出一个泛黄的笔记本,上面记录了上百首他引以为傲的原创诗词、打油诗和三句半。老爸小心翼翼地翻到一页,声音洪亮地朗诵道:“送走马年迎羊年,今天大家笑开颜。每人一首三句半,要经典!”  老爸的开场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接下来上场的是老妈。老妈虽已年过花甲,但是耳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