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說:“乡土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笔者认为。这句话实在是太精辟。說明了越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就越有其吸引力和生命力。文艺是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实践已经证明,发展群众文艺,离不开地域文化传统,开展地方特色越浓厚的群众文艺活动,越能提高本地区人民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及其思想文化素质。
厦门是我国特区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引入各地文艺种类多种多样,开展的活动形式也丰富多彩。诚然,这种文艺活动的运行机制在推动我市群众文艺事业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在厦门群众文艺这个大舞台上,具有厦门地方特色的,如芗剧、歌仔戏、南音、答嘴鼓、拍胸舞等文艺活动形式和现象正在逐步淡出。不管是市级,区级的,还是小区和农村级文艺演出和各类文艺活动比赛,其具有厦门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几乎是寥寥无几,优秀节目更是凤毛麟角。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务必要引起各级领导、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层面的关注和警觉,繁荣我市地方文艺事业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就此问题,笔者谈三点浅见,以期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大意识投入力度
地方文艺要向高层次纵深发展,必须合理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建立共建、共享、共享的社会公共资源管理体制,注重加大政府对地方文艺建设与发展的各种投入力度,尤其是领导意识方面的。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保障地方文艺建设的顺利开展。只口头上讲意识,而不见行动是不行的。具体要做到三个增强:首先是增强决策投入意识。各级组织应该把繁荣地方文艺事业真正摆在重要位置,决策先行,言行一致,这是决定性要素。今后,凡是各级别的文艺演出或比赛,其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不能缺失,并要占一定的比例,举办者只要长期坚持不懈,地方特色文艺事业必得硕果。就海沧区海沧街道组织2007年春节文艺巡回演出为例,由于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春节期间,对16个村居进行了16天的文艺巡回演出,这是海沧街道历史的第一次。这次巡回演出不仅成功,而且群众反响很好,得到海沧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好评。春节巡回演出结束后,在总结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演出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文艺节目结构合理,含有芗剧、歌仔戏、南音、答嘴鼓等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元素和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尽管艺术水平不是很高,但是贴近了群众:贴近了生活:贴近了当地的风土人睛。
其二是增强师资投入意识。针对地方特色文艺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师资投入是关键。各级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和积极挖掘社会市场的潜力。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请进来,走出去,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比如,市级专业文艺团体派员经常下小区和农村进行辅导:基层组织派员到市内外文艺团体学习取经:重视和起用当地老一辈文艺人才,举办地方特色文艺培训班;各区、街道、小区和农村的业余文艺组织和爱好者相互交流,优势互补等等。
其三是增强经费投入意识。繁荣地方文艺事业,理所当然,经费投入是重要一环,这是老问题,但也是新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小区、农村基层业余文艺团体在思想和行动上不能光靠政府投入,必须实现投入多渠道,多元化,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与群众共同参与,共同促进,协调发展的投入机制。
二、激发地方文艺建设的积极性,实现组织规模效应
繁荣地方文艺事业跟发展企业一样。没有组织规模就没有效益。当前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参与地方文艺活动的群众很有限。由于当前群众利益主体、生活方式、就业方式以及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这就在客观上削弱了基层集体组织引导功能,导致不易集中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尤其是中青年人的文艺活动,难以较好地发挥地方文艺的宣传教育的规模效应。就海沧街道而言,具备南音文艺基础的吴冠村、歌仔戏的钟山村、芗剧的后井村,正是上述问题大大阻碍了当地特色文化建设的发展。笔者以为,要解决以上难题,必须在思想观念、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寻求有效对策,提高当地群众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热情。
一是增强基层文化组织的组织引导功能。从决策上人手,各级政府的文化组织部门要定期开展地方文艺演出汇演或比赛,并形成一种制度。要求小区、农村、基层各部门单位积极参加,从完成工作任务的角度出发,以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为主线,进而在实际活动中增强基层文化组织的组织引导功能,为逐步增强地方文艺规模效应起到组织保证作用。
二是进一步创新文化活动载体。有了上级决策的指导性计划,基层文化组织就可配合上级所布置的任务开展诸如文化活动节、文艺演出、文艺下乡等各类文化活动。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自办文化,建立健全基层业余文艺队伍,引导群众自发成立各种文艺社团,并指导他们组织开展各种业余文化活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要让基层文化组织觉得有事可做,一定要做。感悟到文化组织有生存的必要,进而提高其自发势力,实现组织规模效应,切实推进当地文化发展和繁荣。
三是要大力推进地方文艺创新。充分发挥市级专业团体的主体作用,对具有厦门地方特色的芗剧、歌仔戏、南音、答嘴鼓、拍胸舞等文艺活动形式和内容进行改良和嫁接。专业文艺工作者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文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上大胆创新,在文艺体裁、题材、形式、手段上充分发展,做到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不断增强当地特色文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比如,答嘴鼓与北方相声艺术:芗剧、歌仔戏与知名小品或折子戏或表演唱:南音乐谱的改进:拍胸舞与相似的少数民族舞蹈等等。以改良为手段,创作出一批反映厦门特色的文艺精品,并创造条件积极参加各级文艺汇演,力争取得实效,让部分群众尤其是移居到厦门的外地文艺爱好者接受和喜爱。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小区、农村和基层单位推广,切实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氛围。为实现组织规模效应打下基础。
四是加强地方文艺创作队伍建设。地方群众文艺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在队伍建设上,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各层次在职人员尤其是创作人员的培训已经成为地方群众文艺事业发展中非常迫切的问题。缺乏组织规模的创作队伍,何以谈得上推陈出新,更谈不上繁荣。所以要采取专业带动业余,骨干带动爱好者。比赛带动创作热情等办法加强培训指导,广泛开展文艺采风活动。组织专业文艺工作者和业余骨干深入基层,创作一批有质有量,且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文艺佳作。
三、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共建地方文艺平台
繁荣地方文艺事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当地文化主管部门本身的事,应是全社会的事,需要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从而建立全社会的支撑体系,共建地方文艺平台。笔者认为,当前尤其需要整合以下四大社会资源。
一是舆论资源。舆论是繁荣地方文艺事业的重要导向作用。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繁荣地方文艺工作的先进典型,使其先进经验得以辐射和扩散。各广播、电视台应设地方文艺专题节目,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总结经验,传递成果。发现问题。各级政府文化职能部门应在各种场合强调开展地方文艺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不同形式和管道,鼓励、支持这项工作,真正形成全社会重视的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决策资源。繁荣地方文艺事业。任重道远。涉及到党的文化工作、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服务体系、文化建设规划、精神文明建设、部门共建等等方面领域。每一项任务都涉及到各级领导者和有关决策组织的决策及其运行机制。各有关决策组织必须加强地方文艺工作的决策研究和决策实施回馈,及时解决进程中的实际问题。
三是资金资源。资金不足肯定是繁荣地方文艺事业的重要障碍。必须建立资金支撑体系:其一是政府要增加对地方文艺事业的投入,要把它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其二是有较好财政条件的,可建立专项基金,并监控使用:其三是发挥共建部门和单位的作用,取得他们的财力物力支持:其四是有条件的行政区、小区,农村要善于引导海外侨胞到我市投资兴办地方文化事业。
四是行政资源。地方文艺工作是由市、区、街、小区共同组织实施和管理,各级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协调和调控。市级领导班子应成为促进这项工作的有权威、高效率的协调组织。市级主管部门文化局在做到本系统“上下联网”的同时,必须加强与同级行业管理部门以及各行政区的联系和协调,做到“左右成线,线动成面”。区、街领导者要认真领会上级精神,抓紧抓好各项实际性工作。村居两委班子要积极参预和投入到第一线,要向上级及时反映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联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管理网络和体系,为共建地方文艺平台,繁荣我市地方文艺事业提供组织领导保证。
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逐步深入。笔者建议,把繁荣地方文艺事业这项任务作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重要实践来对待,进而推动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厦门是我国特区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引入各地文艺种类多种多样,开展的活动形式也丰富多彩。诚然,这种文艺活动的运行机制在推动我市群众文艺事业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在厦门群众文艺这个大舞台上,具有厦门地方特色的,如芗剧、歌仔戏、南音、答嘴鼓、拍胸舞等文艺活动形式和现象正在逐步淡出。不管是市级,区级的,还是小区和农村级文艺演出和各类文艺活动比赛,其具有厦门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几乎是寥寥无几,优秀节目更是凤毛麟角。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务必要引起各级领导、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层面的关注和警觉,繁荣我市地方文艺事业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就此问题,笔者谈三点浅见,以期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大意识投入力度
地方文艺要向高层次纵深发展,必须合理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建立共建、共享、共享的社会公共资源管理体制,注重加大政府对地方文艺建设与发展的各种投入力度,尤其是领导意识方面的。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保障地方文艺建设的顺利开展。只口头上讲意识,而不见行动是不行的。具体要做到三个增强:首先是增强决策投入意识。各级组织应该把繁荣地方文艺事业真正摆在重要位置,决策先行,言行一致,这是决定性要素。今后,凡是各级别的文艺演出或比赛,其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不能缺失,并要占一定的比例,举办者只要长期坚持不懈,地方特色文艺事业必得硕果。就海沧区海沧街道组织2007年春节文艺巡回演出为例,由于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春节期间,对16个村居进行了16天的文艺巡回演出,这是海沧街道历史的第一次。这次巡回演出不仅成功,而且群众反响很好,得到海沧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好评。春节巡回演出结束后,在总结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演出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文艺节目结构合理,含有芗剧、歌仔戏、南音、答嘴鼓等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元素和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尽管艺术水平不是很高,但是贴近了群众:贴近了生活:贴近了当地的风土人睛。
其二是增强师资投入意识。针对地方特色文艺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师资投入是关键。各级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和积极挖掘社会市场的潜力。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请进来,走出去,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比如,市级专业文艺团体派员经常下小区和农村进行辅导:基层组织派员到市内外文艺团体学习取经:重视和起用当地老一辈文艺人才,举办地方特色文艺培训班;各区、街道、小区和农村的业余文艺组织和爱好者相互交流,优势互补等等。
其三是增强经费投入意识。繁荣地方文艺事业,理所当然,经费投入是重要一环,这是老问题,但也是新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小区、农村基层业余文艺团体在思想和行动上不能光靠政府投入,必须实现投入多渠道,多元化,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与群众共同参与,共同促进,协调发展的投入机制。
二、激发地方文艺建设的积极性,实现组织规模效应
繁荣地方文艺事业跟发展企业一样。没有组织规模就没有效益。当前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参与地方文艺活动的群众很有限。由于当前群众利益主体、生活方式、就业方式以及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这就在客观上削弱了基层集体组织引导功能,导致不易集中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尤其是中青年人的文艺活动,难以较好地发挥地方文艺的宣传教育的规模效应。就海沧街道而言,具备南音文艺基础的吴冠村、歌仔戏的钟山村、芗剧的后井村,正是上述问题大大阻碍了当地特色文化建设的发展。笔者以为,要解决以上难题,必须在思想观念、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寻求有效对策,提高当地群众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热情。
一是增强基层文化组织的组织引导功能。从决策上人手,各级政府的文化组织部门要定期开展地方文艺演出汇演或比赛,并形成一种制度。要求小区、农村、基层各部门单位积极参加,从完成工作任务的角度出发,以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为主线,进而在实际活动中增强基层文化组织的组织引导功能,为逐步增强地方文艺规模效应起到组织保证作用。
二是进一步创新文化活动载体。有了上级决策的指导性计划,基层文化组织就可配合上级所布置的任务开展诸如文化活动节、文艺演出、文艺下乡等各类文化活动。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自办文化,建立健全基层业余文艺队伍,引导群众自发成立各种文艺社团,并指导他们组织开展各种业余文化活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要让基层文化组织觉得有事可做,一定要做。感悟到文化组织有生存的必要,进而提高其自发势力,实现组织规模效应,切实推进当地文化发展和繁荣。
三是要大力推进地方文艺创新。充分发挥市级专业团体的主体作用,对具有厦门地方特色的芗剧、歌仔戏、南音、答嘴鼓、拍胸舞等文艺活动形式和内容进行改良和嫁接。专业文艺工作者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文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上大胆创新,在文艺体裁、题材、形式、手段上充分发展,做到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不断增强当地特色文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比如,答嘴鼓与北方相声艺术:芗剧、歌仔戏与知名小品或折子戏或表演唱:南音乐谱的改进:拍胸舞与相似的少数民族舞蹈等等。以改良为手段,创作出一批反映厦门特色的文艺精品,并创造条件积极参加各级文艺汇演,力争取得实效,让部分群众尤其是移居到厦门的外地文艺爱好者接受和喜爱。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小区、农村和基层单位推广,切实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氛围。为实现组织规模效应打下基础。
四是加强地方文艺创作队伍建设。地方群众文艺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在队伍建设上,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各层次在职人员尤其是创作人员的培训已经成为地方群众文艺事业发展中非常迫切的问题。缺乏组织规模的创作队伍,何以谈得上推陈出新,更谈不上繁荣。所以要采取专业带动业余,骨干带动爱好者。比赛带动创作热情等办法加强培训指导,广泛开展文艺采风活动。组织专业文艺工作者和业余骨干深入基层,创作一批有质有量,且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文艺佳作。
三、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共建地方文艺平台
繁荣地方文艺事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当地文化主管部门本身的事,应是全社会的事,需要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从而建立全社会的支撑体系,共建地方文艺平台。笔者认为,当前尤其需要整合以下四大社会资源。
一是舆论资源。舆论是繁荣地方文艺事业的重要导向作用。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繁荣地方文艺工作的先进典型,使其先进经验得以辐射和扩散。各广播、电视台应设地方文艺专题节目,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总结经验,传递成果。发现问题。各级政府文化职能部门应在各种场合强调开展地方文艺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不同形式和管道,鼓励、支持这项工作,真正形成全社会重视的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决策资源。繁荣地方文艺事业。任重道远。涉及到党的文化工作、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服务体系、文化建设规划、精神文明建设、部门共建等等方面领域。每一项任务都涉及到各级领导者和有关决策组织的决策及其运行机制。各有关决策组织必须加强地方文艺工作的决策研究和决策实施回馈,及时解决进程中的实际问题。
三是资金资源。资金不足肯定是繁荣地方文艺事业的重要障碍。必须建立资金支撑体系:其一是政府要增加对地方文艺事业的投入,要把它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其二是有较好财政条件的,可建立专项基金,并监控使用:其三是发挥共建部门和单位的作用,取得他们的财力物力支持:其四是有条件的行政区、小区,农村要善于引导海外侨胞到我市投资兴办地方文化事业。
四是行政资源。地方文艺工作是由市、区、街、小区共同组织实施和管理,各级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协调和调控。市级领导班子应成为促进这项工作的有权威、高效率的协调组织。市级主管部门文化局在做到本系统“上下联网”的同时,必须加强与同级行业管理部门以及各行政区的联系和协调,做到“左右成线,线动成面”。区、街领导者要认真领会上级精神,抓紧抓好各项实际性工作。村居两委班子要积极参预和投入到第一线,要向上级及时反映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联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管理网络和体系,为共建地方文艺平台,繁荣我市地方文艺事业提供组织领导保证。
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逐步深入。笔者建议,把繁荣地方文艺事业这项任务作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重要实践来对待,进而推动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