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收购GE家电:难啃的肉骨头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ble_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GE家电业务而言,最有价值的就是GE的品牌,但是如果你把它买回来,这个品牌能用多少年?”
  
  2008年5月底,通用电气(下称GE) 董事长兼CEO伊梅尔特宣布,按照一贯所遵循的“数一数二”原则,GE将出售旗下的家电部门。受制于美国以及全球经济的影响,GE家电部门的增长步伐明显放缓,拖累了GE所制定的年增长必须高于10%的目标。
  GE转手家电部门的消息一出,立即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而谁将成为GE家电的买家,也成为了评论家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这其中,来自中国的海尔频频被提及。
  
  GE的诱惑
  
  


  早在1907年,GE就进入了家电领域,家电是GE最早的业务之一;家电业务也是为GE赚得荣誉最多的产业之一,长期以来,家电业务一直作为GE的支柱产业存在着。可以说家电业务对GE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
  正因为如此,虽然21世纪以来,随着家电市场逐步走向成熟,GE家电业务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集团利润贡献率,都在不断下滑,但是GE一直没有将这块业务列入出售计划。而在这期间,GE已经先后出售了塑料、高新材料部门以及保险部门。
  但这次GE终于还是下了决心。一方面是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另一方面由于次贷危机以及房地产市场不断萎缩,家电行业越来越不景气。2008年第一季度,GE家电订单下滑6%;第二季度,订单再次下滑5.8%。虽然家电部门贵为GE最为知名的部门,但从贡献率而言,则已经成为GE增长最缓慢、价值贡献度最低的部门。而且,出售家电部门的决定也符合GE的战略部署:放弃增长缓慢的工业业务,将重点放在增长更快的高科技业务上。
  虽然在GE内部视同鸡肋,但是,GE家电业务还是受到了全球家电制造企业的热捧。原因就在于GE家电的高端品牌影响力和在美国家电市场上的领导地位。据调查,GE家电以15%的市场占有率在美国市场仅次于惠而浦(Whirlpoor)排名第二,其余家电厂商的占有率都在10%以下,其中海尔为7%。这意味着谁能够接手GE家电业务,谁就跨入了美国和欧州的主流家电市场。这恰恰是海尔所需要的。
  自1994年开始,海尔就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全球家电品牌。为了彰显海尔国际化的决心,张瑞敏甚至很早就制定了著名的“先难后易”的国际化战略,首先攻占最难进入的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然而再进入相对容易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于是美国市场成为了海尔国际化的重中之重。为此,海尔先后在美国设立了研发部门和几家工厂。然而到目前为止,海尔似乎收效甚微,
  事实上,早在2005年,海尔就这么做了。那一次,在与惠而浦收购美国第三大家电品牌美泰克(MAYTAG)的争夺中,出价12.8亿美元的海尔以4亿美元之差,与胜利失之交臂。
  GE家电显然是海尔的又一次机会。如果能够成功收购GE家电,海尔不但有可能一夜之间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翻身,成为当地的主流家电厂商,甚至还有可能超越身价190亿美元的惠而浦,成为全球最大的“白电”生产商。
  
  海尔的对手
  
  伊梅尔特表示,对GE家电感兴趣的公司很多,包括伊莱克斯、三星、LG等都表示“密切关注”。
  GE家电除了对急于成为全球化公司的中国家电企业是个诱惑,对希望在美国市场取得突破的跨国企业同样也极具吸引力。对于海尔,最强有力的挑战者可能是同样来自亚洲的韩国家电商LG。
  今年8月份,LG电子宣布了新的战略规划。按照这一规划,到2010年,LG洗衣机和冰箱业务的销售收入均将超过50亿美元。届时,LG冰箱和洗衣机业务将超过主要竞争对手惠尔浦和伊莱克斯,成为全球第一。
  这显然与海尔形成了直接对抗。今年年初,海尔洗衣机正式启动了“i”战略,并提出了年内成为全球前两强、实现销售规模突破千万台的目标。
  从销售量来看,目前全球洗衣机的前三强是惠而浦、伊莱克斯和海尔,其中前两者的规模在30亿美元以上。海尔洗衣机的规模在20亿美元左右,与LG的规模不相上下,收购整合GE家电显然成为了海尔和LG共同觊觎的机会。
  对于并购扩张,LG显然并不排斥。按照LG今年6月初公布的最新战略规划,为了促成其成为多个领域内的跨国性企业这一目标,LG电子将动用包括并购扩张等手段来整合现有业务单元。GE家电业务对于LG而言,显然也是个良机。
  目前,无论是综合实力还是品牌影响力,LG电子都要远强于海尔集团,二者甚至不在一个等级上。2007年,LG电子的总销售额为439.7亿美元,业务涉及4个领域:移动通讯、数字家电、数字显示器和数字媒体。在CDMA手机、空调、光存储产品、DVD播放器和家庭影院系统领域,LG电子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商。其中来自北美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15亿美元。相比之下,海尔集团的全球销售额只有170亿美元,其中仅有10亿美元来自北美。
  业界预测,如果LG电子下定决心与海尔争夺GE家电业务,海尔显然不是对手。难怪连伊梅尔特都表示,LG电子是希望最大的候选公司之一。除了实力之外,还源于LG此前有过成功收购美国厂商的经验,1999年,其收购了美国电视机制造商Zenith。
  
  收购难题
  
  有意思的是,海尔和LG虽然在多种场合都对GE家电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但在媒体面前,二者都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和克制。
  8月,海尔集团在内地的上市公司青岛海尔特地发出公告,否认了公司将收购GE家电的传闻。LG电子新闻发言人Kim Jik Soo也表示,到目前为止,LG电子并没有做出任何收购GE家电部门的决定。
  业内人士认为,这显然是海尔和LG电子谨慎的表现,毕竟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收购。按照伊梅尔特的开价,GE家电的售价至少在50亿-80亿美元。这对于年利润只有2.5亿美元的海尔而言,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如何能够在短期内筹集到足量的资金,成为横亘在海尔面前的第一道门槛。但笔者以为,以海尔在国内既有的市场地位以及政府关系来看,资金并不是海尔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
  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GE家电业务本身。博世—西门子家电中国区总裁盖尔克对此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对于GE家电业务而言,最有价值的就是GE的品牌,但是如果你把它买回来,这个品牌能用多少年?”
  这的确是个问题,而且,GE只是一个北美强势的品牌。“GE的市场主要在美国,即使你买了GE家电,也未必能在欧洲的市场帮助你。此外,适合美国市场的产品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市场,如90公分的烤箱,连欧洲人都不用,只有美国人才用。”盖尔克说。
  在盖尔克看来,GE家电是带有典型“北美色彩”的地域性品牌,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全球开拓市场的家电品牌而言,都不是最佳选择,因为缺乏“协同性”。
  最要命的是海尔收购GE家电之后,GE家电极有可能被打上了“中国制造”的烙印。在目前“中国制造”几乎等同于“低质廉价”的国际舆论背景下,“中国制造”还远不是高品质与高技术的代名词,这对于GE品牌绝对是一种伤害。
  这一系列的问题,其实联想就遇到过。凭借2005年收购IBM 的PC业务,联想一举成为全球计算机三大巨头之一,随后联想发现“IBM”品牌在离开了IBM公司之后手并不怎么好使,便毅然放弃了“IBM”品牌。然而直到最近,LENOVO仍然无法摆脱“中国制造”的魔咒。不久前,杨元庆曾深有感触地说,联想“走出去”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文化上的不信任,大家不承认第三世界国家也有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不过,借助于奥运会,联想向全世界证明了其“中国制造”的设计能力和产品质量。那么,面临同样的问题,未来的海尔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证明自己?
  目前的海尔早已不是单纯的“白电”制造商,已经发展成为一家综合信息家电提供商。白电作为成熟的“奶牛”业务,成为集团重要的利润来源,电脑、平板电视产品等具有更高成长性的业务成为下一步集团发展的重点。可以预料,如果收购了GE家电,海尔未来的整合之路将会是一片荆棘。不过,正如海尔CEO张瑞敏所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不全球化就是等死。与其等死,显然不如放手一搏。
  近日,伊梅尔特表示,GE家电部门的最后归属将到2009年初才有定论,让我们等待谜底揭开的那一天。
其他文献
按照世界银行对于“全球化”的定义,全球化是“个人和公司与其他国家居民开展自由交易的自由与能力”,按照这种概念理解的话,大规模的全球化浪潮似乎只是现代经济条件下市场扩张的产物。  但是,纳扬·昌达(Nayan Chanda)坚信,全球化不过是跨越边界的融合,根本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从古到今,人类从未停止重新建立联系的努力。今天的全球化和古代的全球化,差异只在于不断进步的新技术拓展了边界跨越的范围、速度
期刊
我欣赏的,正是这些卓越的企业领袖们在企业作战略转移时,迸发出的大勇气、大智慧。苹果公司从iPod到iPhone,英特尔从“Intel Inside”到酷睿,并不是一般企业家所做的谨慎的冒险,而是真正达到技术标杆之后,向自己开炮的那种魄力      孔子有一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知识,获取新知识,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但是要达到“老师”,就很难了。只有在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产生
期刊
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构建科学和完善的管控体系,才能避免难以持续的“高原”现象。远东的公司治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样本    四次改制的成功使得远东无可置疑地成为了行业领军企业,按照蒋锡培的话说,“这是远东在不同时期的时间点上所做的选择,没有四次改制,就不会有远东的今天。”今天的远东在全力推动被外界称为第五次改制的整体上市,所不同的是这一次远东注重的是内外兼修,更注重的是治理结构的完
期刊
由于赌性和杠杆作用,资本市场是一个能将人性的贪婪无限放大的市场,在一个崇尚自由化市场的国家里,这个市场很容易被“自由竞争”的法则推至极其危险的境地。正在席卷全球的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表明,资本市场过分自由的竞争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它将直接摧毁金融业的信用体系,引发系统性风险,产生大规模的金融动荡和经济危机。  就在几个月前,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等还是国内众多金融机构仰慕的对象,它们聚集了全世界
期刊
为避免公司违规给股东造成的损失,董事会过度专注于该如何遵守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但一个不容争议的命题是,董事会应该具备强大的领导力,否则股东将因为公司的没落遭受更大的损失。董事会不能只忙于应付各种规则,而应该将精力投入到更重大的问题之中:为公司的成长与繁荣而努力,不仅是为了下个季度的业绩,而是为了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繁荣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公司治理已经从董事会最为私密的闺房中转移到了社
期刊
在央企重组整合的大环境下,上海医工院如能抓住机遇,顺利实施“抓两头、放中间”战略,及时有机结合并迅速发挥出综合效果,必将在医药领域形成不可替代的、模仿成本高昂的竞争优势    近期,部分央企先后加入了医药领域资产整合的队伍。资料显示,央企抛售相关药企,主要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剥离与主业无关的资产,这类央企有3家,中核集团抛售东莞万成制药股权,中国农垦集团抛售海南康龙药业股权,中石化集团抛售成
期刊
在3G领域,华为十年磨一剑,如今已基本与国外的设备制造商处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意味着,中国通讯设备市场的竞争格局可能会随着中国3G市场的正式启动,就此改变    近日,TD-SCDMA联盟秘书长杨骅表示,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TD-SCDMA产业,已经进入社会化业务测试和商用的阶段。截至8月24日,我国TD手机用户共有17.5万户,其中,社会化测试用户10.4万户,试商用用户1.1万户,包括奥组委
期刊
有什么样的市场条件就会有什么样的投资者心理账户和预期,这种预期将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主要依据    股利分配应该以最大化公司价值为目标。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经营状况或环境条件,应有不同的股利政策。如果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存在系统性的规律,那么其决策可能存在某些共同的影响因素,究竟是政策时机、市场时机、迎合投资者的需要,还是其他什么因素的驱动?     我国中小股东的股利偏好     我国中小
期刊
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制度,是国企董事会试点的一项重要措施。江苏省国资委审时度势,在全国率先开展外部董事制度试点工作。在这条创新之路上,他们发现了怎样的风景呢?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说,扩大试点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要寻找合格的外部董事。试点工作中如何解决选聘难、用人难的问题?董事会何以变成聚集社会精英的群英会?引进外部董事制衡能否真正告别“一把手负责制”?近年来,江苏省国资委外部董事试点工
期刊
无数新上任的CEO都错过了一项无价之宝——前任CEO多年来所积累的经验与智慧    有一位CEO,他的成就享誉全球,不少企业的管理者在遇到战略和组织问题时,都会借用他的智慧,追随他的管理思想。几年前,这位德高望重的CEO退休了。退休前,他曾真诚地向他的继任者表示,“遇到问题可以联系我,我很乐意提供帮助。”然而,令这位CEO意外的是,他从未接到过新任CEO寻求帮助的电话。  诚然,继任者可能已经在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