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一年一度的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为职业学校重要教学工作内容。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新冠疫情解除后,餐饮行业恢复正常,对餐饮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教学的中心任务,将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水平。
◆关键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综合素质
如今技能大赛在职院校当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院校有大赛”,也是招生时的一个亮点。每年的各校之间的技能大赛开展的轰轰烈烈,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人自2008年开始 ,多次担任烹饪专业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对技能大赛感受颇深。
一、技能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职院校的学生基本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自律性等方面都不理想,相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他们对实践操作表现出稍大热情,为参加技能大赛开展集训学习,满足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意愿。每年的第一学期开学后,就着手物色参赛人员,这种选拔大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个别学生能受得了枯燥无味的机械式地集训学习,却视坐在教室写作业是一种煎熬。指导教师在表扬,肯定吃苦耐劳和对专业技术积极进取的同时,适时引导学生重视专业理论,强调理论考核是比赛内容之一。集训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设下疑问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培养其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如面点项目的规定品种之一油酥制品,要求酥层清晰均匀,这不但要求操作者基本功扎实,同时干油酥和水油酥的比例必须得当,掌握开酥的技巧以及对油温的准确判断。规定品种二,考验学生对酵面胀发和成型成熟技艺的掌握,尽管教师一再强调比例和温度对其的影响是关键,要求学生制作标准化、数字化。学生起初不以為然,从不借助称量工具,操作随意。在屡试屡败后,重新审视每一个流程,认真记笔记,端正了学习态度。
优胜劣汰的比赛机制和获奖的荣誉感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2017级一学生因省赛面点项目一等奖免试得到升学,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这是国家给予职业院校优秀学生的多重奖励机制,使得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升学就业等机会,这也是各职业院校招生时的亮点。以比赛为契机,达成以赛促学的教学目标。
二、技能大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比赛是教育精华的提炼,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考验。本人自2008年始担任指导教师带学生参加省级烹饪专业面点项目的技能大赛 ,在此之前,烹饪专业课没有统一的教材,而且本地区其他中职院校都没有开设该专业。学校按照自己的思路组织教学 ,教学多少有些盲目性,同时中职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专业技能大赛要求选手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精湛的实践动手能力。要使学生专业能力达到比赛水平,这势必要求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课和实践融合教学,使选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面点项目的自选品种都由指导教师选定,而教师的信息来源是极有限的,只有通过反复模拟操作,摸索出准确高效地操作方案,才可以传授给选手。因此指导老师首先必须要具备过硬的操作能力和对专业理论的精准理解 ,针对学生的特点,确定具体品种后,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有效指导学生,达成以赛促教的教学目标。
三、技能大赛拓宽了师生的视野
技能大赛让我看到了和其他院校之间的差距 ,因长时间校内教学,校与校,校与企业之间较少有互动,每次大赛出作品虽绞尽脑汁仍缺乏新意,装盘更是苍白没有灵魂。加之学校地处小县城,原料选择空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2009年在天津市青年职业学校参加国家级烹饪专业技能大赛,面点项目一款油酥制品:“茶壶酥”,让指导老师和学生长了见识,壶身采用直酥处理,壶盖采用圆酥处理,酥层开得清晰细致,不论是创意或是工艺都让师生们拍手称绝。还有许多作品,装盘方面对于器皿的选择以及盘饰都可谓费尽心机,任何细节都不容忽视。学生领略到装盘的艺术,拓宽了知识面,“美食不如美器”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主题设计别有心裁,他们将传统和现代的因素很巧妙地融合,构思巧妙、意境之新、造型之美、更让师生不禁赞叹不已,与之差距明明白白。
四、技能大赛锻炼选手心理素质
职业院校的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差,他们缺乏自信,甚至自卑,不善表现自己,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有的学生甚至不能在指导教师的监督下操作。集训期间,一次次的模拟演练,肯定加鼓励,不断锻炼和提升其心理素质,以至到最后可以坦然面对教师的目光。在参赛过程中能大胆积极解决突发状况。14级选手集训之初,遇到问题总是默默流泪,无数次开导,无数次地鼓励,在比赛中现场裁判老师误会其所带的装饰材料是违规产品时,据理力争,最后得到现场老师的认可,沉着冷静地完成现场操作。
五、技能大赛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有学校为比赛研发了一些捷径,比如:规定品种提褶包,要求选手用“提、叠、捏、拉等手法完成,成品外型膨松饱满,褶子清晰均匀,不少于16道,相比较难度系数较大,所以个别指导教师另开蹊径:指导学生操作中利用牙签等细木棒在包子的表面压褶,以达到褶纹均匀细致的效果。还有选用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操作流程,指导教师或默许或暗示选手夹带成品或半成品进入赛场,这样的操作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目标背道而驰,是决不可取的。
多次的参加技能大赛,使我吸取了不少教训,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对烹饪专业组专业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切实保障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专业技能培训的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无缝对接的重要前提。面点项目教学不能一味求品种的多样化,基本功的练习虽枯燥,任何比赛项目之间的比拼,都建立于扎实的基本功。理论教学杜绝求深求难,以够用为准则。对个别能力较好的学生针对性指导,拓宽知识面,摒弃急功近利的操作,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中利用比赛这一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为餐饮业提供更多的合格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关键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综合素质
如今技能大赛在职院校当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院校有大赛”,也是招生时的一个亮点。每年的各校之间的技能大赛开展的轰轰烈烈,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人自2008年开始 ,多次担任烹饪专业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对技能大赛感受颇深。
一、技能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职院校的学生基本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自律性等方面都不理想,相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他们对实践操作表现出稍大热情,为参加技能大赛开展集训学习,满足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意愿。每年的第一学期开学后,就着手物色参赛人员,这种选拔大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个别学生能受得了枯燥无味的机械式地集训学习,却视坐在教室写作业是一种煎熬。指导教师在表扬,肯定吃苦耐劳和对专业技术积极进取的同时,适时引导学生重视专业理论,强调理论考核是比赛内容之一。集训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设下疑问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培养其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如面点项目的规定品种之一油酥制品,要求酥层清晰均匀,这不但要求操作者基本功扎实,同时干油酥和水油酥的比例必须得当,掌握开酥的技巧以及对油温的准确判断。规定品种二,考验学生对酵面胀发和成型成熟技艺的掌握,尽管教师一再强调比例和温度对其的影响是关键,要求学生制作标准化、数字化。学生起初不以為然,从不借助称量工具,操作随意。在屡试屡败后,重新审视每一个流程,认真记笔记,端正了学习态度。
优胜劣汰的比赛机制和获奖的荣誉感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2017级一学生因省赛面点项目一等奖免试得到升学,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这是国家给予职业院校优秀学生的多重奖励机制,使得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升学就业等机会,这也是各职业院校招生时的亮点。以比赛为契机,达成以赛促学的教学目标。
二、技能大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比赛是教育精华的提炼,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考验。本人自2008年始担任指导教师带学生参加省级烹饪专业面点项目的技能大赛 ,在此之前,烹饪专业课没有统一的教材,而且本地区其他中职院校都没有开设该专业。学校按照自己的思路组织教学 ,教学多少有些盲目性,同时中职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专业技能大赛要求选手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精湛的实践动手能力。要使学生专业能力达到比赛水平,这势必要求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课和实践融合教学,使选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面点项目的自选品种都由指导教师选定,而教师的信息来源是极有限的,只有通过反复模拟操作,摸索出准确高效地操作方案,才可以传授给选手。因此指导老师首先必须要具备过硬的操作能力和对专业理论的精准理解 ,针对学生的特点,确定具体品种后,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有效指导学生,达成以赛促教的教学目标。
三、技能大赛拓宽了师生的视野
技能大赛让我看到了和其他院校之间的差距 ,因长时间校内教学,校与校,校与企业之间较少有互动,每次大赛出作品虽绞尽脑汁仍缺乏新意,装盘更是苍白没有灵魂。加之学校地处小县城,原料选择空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2009年在天津市青年职业学校参加国家级烹饪专业技能大赛,面点项目一款油酥制品:“茶壶酥”,让指导老师和学生长了见识,壶身采用直酥处理,壶盖采用圆酥处理,酥层开得清晰细致,不论是创意或是工艺都让师生们拍手称绝。还有许多作品,装盘方面对于器皿的选择以及盘饰都可谓费尽心机,任何细节都不容忽视。学生领略到装盘的艺术,拓宽了知识面,“美食不如美器”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主题设计别有心裁,他们将传统和现代的因素很巧妙地融合,构思巧妙、意境之新、造型之美、更让师生不禁赞叹不已,与之差距明明白白。
四、技能大赛锻炼选手心理素质
职业院校的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差,他们缺乏自信,甚至自卑,不善表现自己,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有的学生甚至不能在指导教师的监督下操作。集训期间,一次次的模拟演练,肯定加鼓励,不断锻炼和提升其心理素质,以至到最后可以坦然面对教师的目光。在参赛过程中能大胆积极解决突发状况。14级选手集训之初,遇到问题总是默默流泪,无数次开导,无数次地鼓励,在比赛中现场裁判老师误会其所带的装饰材料是违规产品时,据理力争,最后得到现场老师的认可,沉着冷静地完成现场操作。
五、技能大赛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有学校为比赛研发了一些捷径,比如:规定品种提褶包,要求选手用“提、叠、捏、拉等手法完成,成品外型膨松饱满,褶子清晰均匀,不少于16道,相比较难度系数较大,所以个别指导教师另开蹊径:指导学生操作中利用牙签等细木棒在包子的表面压褶,以达到褶纹均匀细致的效果。还有选用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操作流程,指导教师或默许或暗示选手夹带成品或半成品进入赛场,这样的操作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目标背道而驰,是决不可取的。
多次的参加技能大赛,使我吸取了不少教训,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对烹饪专业组专业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切实保障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专业技能培训的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无缝对接的重要前提。面点项目教学不能一味求品种的多样化,基本功的练习虽枯燥,任何比赛项目之间的比拼,都建立于扎实的基本功。理论教学杜绝求深求难,以够用为准则。对个别能力较好的学生针对性指导,拓宽知识面,摒弃急功近利的操作,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中利用比赛这一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为餐饮业提供更多的合格的高素质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