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财赤日增而经济发展又停滞不前的僵局,到底有何良方妙策,至今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同一经济现象,各方论者各持己见,结论更是南辕北辙。有趣的是,双方所持论点都有精密数学模型作为依据,足以“证明”己方所主张方案切实可行,同时提出相反证据,指出对方理据不尽不实,甚或一无是处。
西班牙和希腊两国因债台高筑而须厉行紧缩措施的例子,实属前车可鉴。两方相反意见一直争持不下,一方主张负债过重的化解之道在于以债填债;另一方则提出缩减经济,才是针对经济增长乏力的对策。前者建议好比解酒还须多喝威士忌,而后者则好比低卡路里高纤饮食方式就可保身体健康;其实双方建议都以偏概全,有欠公允。
即使双方意见在知性层面各有可取之处,却断无并行不悖之理。依笔者看来,双方意见矛盾之深,也许反映背后真相实已超乎传统经济理论范围,以致无论采取哪一方所提出的传统政策方案,都难免引发灾难性后果。
不过,舍此两途,究竟可还有另一种可行办法?要另寻破茧之道,首先必须正视问题所在。
数学上有所谓“奇点”(singularity)的概念,原意指无任何解法(solution)的方程式,但用以比喻当前的经济困局亦颇为贴切。此外,物理学上已经证明有所谓黑洞存在,亦即宇宙间由巨大星体因燃料耗尽而产生的引力塌缩所致的现象;黑洞本身引力之大,亦足以在时空结构中产生“奇点”,以致不少标准物理学方程式亦难以找到任何解法。
黑洞又有所谓“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一旦越过界限,则任何模型也无法发挥作用。根据广义相对论,事件视界亦即特定时空界限,任何事件也不得越过雷池半步,否则就无法对外在观察者产生任何影响。在黑洞之中,此界限也就是所谓的“不容折返的临界点”(the point of no return),只因其中引力之大,任何事物都摆脱不了。
对科幻小说读者来说,黑洞引力可算是耳熟能详的题材,一般人都知道任何事物若太接近黑洞,就会被吸进其中,无一幸免。不过,若能掌握分寸,尽量靠近黑洞边缘而又不致越界,就能借助黑洞巨大无比的引力,像弹弓作用一般,反弹向宇宙中远处的目标。
理论上,星体塌缩现象可产生黑洞;星体质量愈大,其塌缩后所产生的黑洞引力也愈大,被吸进其中的邻近太空物体也就愈多。银河系中心就被视作一大黑洞,其质量相当于430万个太阳。
依笔者看来,目前的环球经济环境亦不妨比喻为一大黑洞。至于任何形式的经济泡沫,尤其是债务泡沫,则可视为即将形成的黑洞。一旦泡沫出现塌缩现象,就会自行变为黑洞,其中“事件视界”以外的一切传统经济模型也就会彻底失效。无论任何经济理论,若未能超越债务过重相关的“事件视界”,就无法针对经济危机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更有甚者,此等空谈经济理论所提出的任何方案,都只会徒令危机变本加厉而已。
若能运用得宜,债务(亦即所谓“杠杆化”)实在妙用无穷。不过,若是商业周期衰退,尚可期望通过实施货币及财政政策,而能或多或少产生正常反应。但若所面临的是债务黑洞的“事件视界”,则货币及财政政策就难望产生以往的成效;即使政策能发挥作用,亦难望会产生各种经济模型所预期的效果。
债务黑洞中存在债务不断膨胀,与经济增长持续收缩两股水火不容的作用力。无论削减政府开支抑或加税,短期内都会导致GDP下跌;根据学术研究定义,所谓短期,一般指四至五季。若说加税或削支不会对经济产生实时影响,未免与数学原理不符。笔者无意表示支持任何一种方案,仅仅指出无论哪种都有后遗症。事实上,不论加税与增加政府开支兼施,抑或减税与削支并行,同样会产生短期及长期后果。
其次,政府举债始终有个限度。虽然实际限度因个别国情而异,但声称政府举债竟可以永无止境,就未免自欺欺人。
债务的“事件视界”(临界点)实在不难察觉。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与罗戈夫(Kenneth Rogoff)两位教授称其为“大崩溃关口”("Bang!"moment),即有关国家或地区已丧失在债市举债的能力。以俄罗斯为例,该国就在1998年面临此一时刻,当时该国的债务占GDP比例为12%。日本目前债务占GDP比例高达230%,而且在该国人口渐跌的同时仍续见趋升,可见日本正逐渐迫近“大崩溃关口”。希腊已在数年前出现债务临界现象;西班牙若非欧洲央行出手相助,去年实际上亦已再无力在债市举债。欧洲其他国家相信亦会相继步其后尘。
在债务黑洞的阴影笼罩下,现时各种经济理论都无法根据过往经济表现塑造出可行方案。各国将有必要为摆脱本国所面临的债务黑洞自寻出路,其中或须在减债(削减黑洞规模)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即使未受债困的国家,亦须未雨绸缪,为应对邻近国家债务黑洞的威胁作好准备。
以芬兰为例,既然该国为欧罗区成员国,难免受到其他成员国所产生的债务黑洞引力所影响。至于中国,其对欧洲出口近期亦骤跌近12%;笔者相信其他向欧洲出口的国家亦难免同一遭遇。
(作者为千嬉波顾问有限公司总裁)
西班牙和希腊两国因债台高筑而须厉行紧缩措施的例子,实属前车可鉴。两方相反意见一直争持不下,一方主张负债过重的化解之道在于以债填债;另一方则提出缩减经济,才是针对经济增长乏力的对策。前者建议好比解酒还须多喝威士忌,而后者则好比低卡路里高纤饮食方式就可保身体健康;其实双方建议都以偏概全,有欠公允。
即使双方意见在知性层面各有可取之处,却断无并行不悖之理。依笔者看来,双方意见矛盾之深,也许反映背后真相实已超乎传统经济理论范围,以致无论采取哪一方所提出的传统政策方案,都难免引发灾难性后果。
不过,舍此两途,究竟可还有另一种可行办法?要另寻破茧之道,首先必须正视问题所在。
数学上有所谓“奇点”(singularity)的概念,原意指无任何解法(solution)的方程式,但用以比喻当前的经济困局亦颇为贴切。此外,物理学上已经证明有所谓黑洞存在,亦即宇宙间由巨大星体因燃料耗尽而产生的引力塌缩所致的现象;黑洞本身引力之大,亦足以在时空结构中产生“奇点”,以致不少标准物理学方程式亦难以找到任何解法。
黑洞又有所谓“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一旦越过界限,则任何模型也无法发挥作用。根据广义相对论,事件视界亦即特定时空界限,任何事件也不得越过雷池半步,否则就无法对外在观察者产生任何影响。在黑洞之中,此界限也就是所谓的“不容折返的临界点”(the point of no return),只因其中引力之大,任何事物都摆脱不了。
对科幻小说读者来说,黑洞引力可算是耳熟能详的题材,一般人都知道任何事物若太接近黑洞,就会被吸进其中,无一幸免。不过,若能掌握分寸,尽量靠近黑洞边缘而又不致越界,就能借助黑洞巨大无比的引力,像弹弓作用一般,反弹向宇宙中远处的目标。
理论上,星体塌缩现象可产生黑洞;星体质量愈大,其塌缩后所产生的黑洞引力也愈大,被吸进其中的邻近太空物体也就愈多。银河系中心就被视作一大黑洞,其质量相当于430万个太阳。
依笔者看来,目前的环球经济环境亦不妨比喻为一大黑洞。至于任何形式的经济泡沫,尤其是债务泡沫,则可视为即将形成的黑洞。一旦泡沫出现塌缩现象,就会自行变为黑洞,其中“事件视界”以外的一切传统经济模型也就会彻底失效。无论任何经济理论,若未能超越债务过重相关的“事件视界”,就无法针对经济危机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更有甚者,此等空谈经济理论所提出的任何方案,都只会徒令危机变本加厉而已。
若能运用得宜,债务(亦即所谓“杠杆化”)实在妙用无穷。不过,若是商业周期衰退,尚可期望通过实施货币及财政政策,而能或多或少产生正常反应。但若所面临的是债务黑洞的“事件视界”,则货币及财政政策就难望产生以往的成效;即使政策能发挥作用,亦难望会产生各种经济模型所预期的效果。
债务黑洞中存在债务不断膨胀,与经济增长持续收缩两股水火不容的作用力。无论削减政府开支抑或加税,短期内都会导致GDP下跌;根据学术研究定义,所谓短期,一般指四至五季。若说加税或削支不会对经济产生实时影响,未免与数学原理不符。笔者无意表示支持任何一种方案,仅仅指出无论哪种都有后遗症。事实上,不论加税与增加政府开支兼施,抑或减税与削支并行,同样会产生短期及长期后果。
其次,政府举债始终有个限度。虽然实际限度因个别国情而异,但声称政府举债竟可以永无止境,就未免自欺欺人。
债务的“事件视界”(临界点)实在不难察觉。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与罗戈夫(Kenneth Rogoff)两位教授称其为“大崩溃关口”("Bang!"moment),即有关国家或地区已丧失在债市举债的能力。以俄罗斯为例,该国就在1998年面临此一时刻,当时该国的债务占GDP比例为12%。日本目前债务占GDP比例高达230%,而且在该国人口渐跌的同时仍续见趋升,可见日本正逐渐迫近“大崩溃关口”。希腊已在数年前出现债务临界现象;西班牙若非欧洲央行出手相助,去年实际上亦已再无力在债市举债。欧洲其他国家相信亦会相继步其后尘。
在债务黑洞的阴影笼罩下,现时各种经济理论都无法根据过往经济表现塑造出可行方案。各国将有必要为摆脱本国所面临的债务黑洞自寻出路,其中或须在减债(削减黑洞规模)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即使未受债困的国家,亦须未雨绸缪,为应对邻近国家债务黑洞的威胁作好准备。
以芬兰为例,既然该国为欧罗区成员国,难免受到其他成员国所产生的债务黑洞引力所影响。至于中国,其对欧洲出口近期亦骤跌近12%;笔者相信其他向欧洲出口的国家亦难免同一遭遇。
(作者为千嬉波顾问有限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