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94年,Kitano等[1]首次报道将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应用于胃癌的手术治疗.20余年来,腹腔镜胃癌手术逐渐走向成熟,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已得到肯定.大量回顾性研究已证实腹腔镜
【机 构】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Kitano等[1]首次报道将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应用于胃癌的手术治疗.20余年来,腹腔镜胃癌手术逐渐走向成熟,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已得到肯定.大量回顾性研究已证实腹腔镜胃癌手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恢复快等诸多优势.
其他文献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获得性疾病,可发生于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一种临床少见病,指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的水平部所引起的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梗阻而出现的一系列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服务对象和工作的特殊性,使门诊护士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中,若不注意防护容易造成对工作人员的损害.门诊护士职业损伤主要为机械性损伤、化学因素损伤和心理性损伤.职业防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预防是减少损伤发生的关键,如何采取防护措施预防职业损伤具有现实意义.护士要提高防护意识,充分认识工作的潜在威胁;提高服务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医
胃癌的完全腹腔镜手术是指包括胃的切除、胃周淋巴结的清除以及消化道重建等胃癌手术的所有步骤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的一类手术,主要包括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种在某些严重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引起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微血管内弥散性微血栓形成,多种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消耗性降低,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亢进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诱发抑郁症的作用.方法 应用DSM-Ⅲ-R抑郁症诊断标准和ICD-10精神与疾病障碍分类研究用诊断标准,对病毒性肝炎采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估,诊断为抑郁症轻、中度者入组,干预组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采取空白对照.结果 干预组干扰素终末治疗成功率为85.7%,对照组为62.8%(P<0.05),干预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
第51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于2009年12月5日至8日在美国的新奥尔良市举行.此次会议共收到5 498篇摘要,经过审查和同行评议后最终接受4097篇,另外 51篇摘要因为被发现已经多次被过去3年内的多个学术会议收录而被拒绝。
自1991年美国的Moises Jacobs首次报道腹腔镜结肠切除术以来,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开展[1-2].手术适应证也从最初的结直肠良性疾病逐步扩展到结直肠恶性肿瘤
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当前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既往开腹手术创伤巨大,手术风险高.自1991年日本学者Kitano等[1]首次开展腹
由于缺乏通过单一样本单次检验结果评估首次献血人群传染病发病率的方法,限制了我们对首次献血人群经血感染传染病的残余风险评估.特别是在首次献血者占献血人群绝大部分,且没有其他适合检测方法的发展中国家,评估变得更加困难.在首次献血人群传染病发病率未知的情况下,很难评估这些血液供给的残余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