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觉的唯识学解释与现象学分析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12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来解释错觉的发生,从根本上关乎感性认识的纯粹性与可靠性.在佛教哲学“量论的转向”即认识论的转向后.陈那的量论体系被导入到唯识学中,唯识今学的理论体系体现出鲜明的认识论特征.唯识今学基于陈那的“量分别”原则,为确保感性认识的纯粹性与可靠性,将错觉的发生都落实到了第六意识上.并进而区分出了纯粹幻像与错误判断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错觉,所谓无分别、有分别的“似现量”,这种解释不能令人信服.从舍勒对“假象”的现象学分析来看,错觉只是在意识中形成.但这并不是说,此时意识将前五识所呈现的感性材料转换为了观念构造物;与错误判断不同之处在于.纯粹幻像的形成并不涉及被给予的纯感知本身,而是由于在意识中它的确然领域发生了变化.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的政策意义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更根本的意义是为乡村社会改革奠定基础和方向;型构新的乡村社会关系和权利关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也是乡村社会改革的本质要求.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