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数学绩开始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部分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高中数学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也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同样,兴趣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也起动力作用。若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对数学也就不能集中精力去学,因而数学成绩就会下降。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是本文探究的问题。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了解学情,有的放矢,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学习目的可以看成是学习的诱因,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可以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热情,学好和运用数学不仅可以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各种问题,而且也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让学生思考:如自行车的轮子为何做成圆形的?导弹的弹头为何做成圆锥形的?音乐会上,报幕员为何总站在舞台的2/3处?至少登上多少层楼才能“欲穷千里目”?等等。这些问题只有用数学知识才能解决,以数学的广泛应用便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我国古代对数学有过卓越贡献,成就辉煌在历史上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如公元前1120年以前的商高定理“勾三、股四、弦五”,比毕达哥拉斯的发现还早600年;公元前429年——500年,祖冲之求得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这个精确数值的求得比欧洲早1100年;早在公元4世纪成书的《孙子算经》中已概括出了“剩余定理”,比高斯的发现早1500年等等。这些事例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激励他们为赶超世界水平而刻苦学好数学。
二、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一)富于情趣,幽默,诱导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这就要求教师用启发式教学,将抽象的概念用生动风趣的实例进行对照,这样学生自然会爱上数学课。幽默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迪,培养了数学的兴趣。
好奇属于学习的强烈动机,如果学生不能自发产生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新课引导方法从外部激发,进而培养学习兴趣。老师在学生困惑中引入新课,从而激发了学生求知好奇心。
(二)利用悬念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所谓悬念激发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对象感到不满足和疑惑不解而产生的,它使学生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从而激起他们好奇心。数学中有一些诡辩题,它们或是错误地运用概念,或是错误地进行推理,这些诡辩题中悬念重重,足以激发好奇心。
那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高中数学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也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同样,兴趣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也起动力作用。若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对数学也就不能集中精力去学,因而数学成绩就会下降。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是本文探究的问题。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了解学情,有的放矢,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学习目的可以看成是学习的诱因,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可以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热情,学好和运用数学不仅可以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各种问题,而且也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让学生思考:如自行车的轮子为何做成圆形的?导弹的弹头为何做成圆锥形的?音乐会上,报幕员为何总站在舞台的2/3处?至少登上多少层楼才能“欲穷千里目”?等等。这些问题只有用数学知识才能解决,以数学的广泛应用便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我国古代对数学有过卓越贡献,成就辉煌在历史上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如公元前1120年以前的商高定理“勾三、股四、弦五”,比毕达哥拉斯的发现还早600年;公元前429年——500年,祖冲之求得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这个精确数值的求得比欧洲早1100年;早在公元4世纪成书的《孙子算经》中已概括出了“剩余定理”,比高斯的发现早1500年等等。这些事例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激励他们为赶超世界水平而刻苦学好数学。
二、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一)富于情趣,幽默,诱导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这就要求教师用启发式教学,将抽象的概念用生动风趣的实例进行对照,这样学生自然会爱上数学课。幽默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迪,培养了数学的兴趣。
好奇属于学习的强烈动机,如果学生不能自发产生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新课引导方法从外部激发,进而培养学习兴趣。老师在学生困惑中引入新课,从而激发了学生求知好奇心。
(二)利用悬念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所谓悬念激发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对象感到不满足和疑惑不解而产生的,它使学生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从而激起他们好奇心。数学中有一些诡辩题,它们或是错误地运用概念,或是错误地进行推理,这些诡辩题中悬念重重,足以激发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