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稻田养鱼是一种稻养鱼、鱼肥稻的生态种养模式,养鱼的同时又保证了农田持续耕种所必需的肥力。这是因为鱼在稻田中能活水松土,吃掉杂草、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部分害虫,直接或间接起到增施肥料的作用。稻田中因开挖鱼沟、鱼凼少种的几行水稻可密植在鱼沟、鱼凼的周边,减行不减株,因为肥力、阳光的边际效益会使水稻生长得更好。
关键词:稻田养鱼;好处;依据;日常管理;捕捞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65-1
1 稻田养鱼的好处
1.1 提高水田的利用率
一田多用,稻鱼双丰收。稻田养鱼亩产有着很不错的增长空间,收入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稻谷产量亦可在原有基础上增产5%~10%,可谓一举两得,经济效益得到了很大提高。
1.2 节约成本、节省劳力
稻田中丰富的天然饵料降低养鱼成本,养鱼时间一般为3~4个月,时间短、见效快,并省去了承包鱼塘的费用。稻田养鱼后鱼类可吃掉大量杂草,一般不用锄草,同时节省了劳动力。水稻可以少喷农药、少上化肥,因而降低了生产成本。2 稻田养鱼的理论依据
除虫。水稻的害虫,如稻螟虫,在生活过程中要经过水体再到稻苗的茎叶上去危害,鱼在它们经过水体时将其吞食。其他如稻飞虱、浮尘子等在稻叶上为害的昆虫,当它们被惊堕入水体时,也成为鱼类的美餐,减轻了稻禾的虫害,这样水稻可以少喷或不喷农药;除草。鱼吃掉田中的草芽、草籽及一些水生植物(如眼子菜、浮萍等),有助于稻田除草。减少了草对养分的吸收。养草、鲤、鲫鱼的稻田除草效果更为明显;增肥。鱼类粪便及其他排泄物直接起到肥田的作用,稻田地就可以少上或不上化肥,就可以生产出绿色生态稻米。
3 养鱼稻田的选择
土质好。一方面保水力强,无污染,无浸水、不漏水(砂壤土田埂加高后可用尼龙薄膜覆盖护坡),能保持稻田水质条件相对稳定;另一方面要求稻田呈弱碱性、土壤肥沃,能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生物;水源好。水源无污染,水量充足,有独立的排灌渠道,排灌方便,旱不干、涝不淹,能确保稻田水及时到位;光照条件好。水稻和鱼类的生长都需要良好的光照,因此养鱼的稻田一定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
4 日常管理
4.1 防逃除害,坚持巡田
养鱼稻田要精心管理,坚持每天检查巡视两次。田间常有黄鳝、田鼠、水蛇等打洞穿埂,还会捕捉鱼类为食,因此,一旦发现其踪迹,应及时消灭。另外,还要及时驱赶、诱捕吃鱼的水鸟。稻田的田埂和进水口、排水口的拦鱼设施要严密坚固,经常巡查严防堤埂破损和漏洞。时常清理进水口、排水口的拦鱼设备,加固栏鱼保护设施,发现塌方、破漏要及时修补。经常保持鱼沟畅通。尤其在晒田、打药前要疏通鱼沟和鱼溜,田埂漏水要及时堵塞修补,确保鱼不外逃。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拦鱼设备及田埂,防止下暴雨时田水漫埂、冲垮拦鱼设备,造成大量逃鱼。
4.2 适时调节水深
养鱼稻田水深最好保持7~16厘米,养鱼苗或当年鱼种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到禾苗拨节以后水深应加到13~17厘米养二龄鱼的水则应保持15~20厘米。随着水稻生长,鱼体长大,适当增加水位,一般控制稻田水位在10厘米以上。一般稻田保水力不及池塘,需定期加水,高温季节需每周换水一次,并注意调高水位。平时经常巡田,清理鱼沟鱼溜内杂物。
4.3 及时追肥
为确保稻谷和鱼类的生长,应根据稻、鱼的生长情况及时追肥。追肥要少量多次。有机肥应充分发酵后全稻田泼撒,不要泼在沟凼处,每亩每次100~150公斤。无机肥更要注意少量多次,每亩每次施硫酸铵10~15公斤或尿素5公斤为宜,一般用量不超过每次每亩15公斤。同时,化肥施用方法要适当,先排浅田水,使鱼集中于鱼沟和鱼溜中再施肥,使化肥迅速沉于水底层,并为田泥和稻禾所吸收,随即加水至正常深度。
4.4 病害防治
养鱼稻田应施用低毒高效农药,如敌百虫、乐果、稻瘟净等。粉剂农药宜在早晨有露水时施入;水剂农药宜在无露水情况下喷施于叶面上。稻田养鱼主要是利用鱼稻共生的条件,提高农田效益。相对池塘养鱼,鱼病较少。稻田中危害鱼类的敌害有泥苔、水网藻、水蜈蚣、蜻蜒幼虫、水斧虫、红娘华、黄鳝、水蛇、水老鼠等,随时威胁着鱼的安全。实际上大部分地区在鱼病防治中主要是防治赤皮病、烂鳃病、细菌性肠炎、寄生虫性鳃病等。发现水质转黑或变浓绿,鱼类有狂游、独游、团游现象,吃食突降,日出后浮水不下等鱼病预兆,必须及时请水产技术人员诊断,及时下药治病。
5 捕捞收获
捕鱼前先把鱼溜鱼沟疏通,使水流畅通,捕鱼时于夜间排水,等天亮时排干,使鱼自动进入鱼沟鱼溜,使用小网在排水口处就能收鱼,收鱼的季节一般天气较热可在早、晚进行。挖有鱼凼的稻田则于夜间可把水位降至鱼沟以下,鱼会自动进入鱼凼。若还有鱼留在鱼沟中,则灌水后再重复排水一次即可,然后以片网捕捞。若捕捞在水稻收割前进行,为了便于把鱼捕捞干净,又不影响水稻生长,可进行排水捕捞。在排水前先要疏通鱼沟,然后慢慢放水,让鱼自动进入鱼沟随着水流排出而捕获。如一次捕不干净,可重新灌水,再重复捕捞一次。
作者简介:冀用良,镇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技术推广。
关键词:稻田养鱼;好处;依据;日常管理;捕捞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65-1
1 稻田养鱼的好处
1.1 提高水田的利用率
一田多用,稻鱼双丰收。稻田养鱼亩产有着很不错的增长空间,收入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稻谷产量亦可在原有基础上增产5%~10%,可谓一举两得,经济效益得到了很大提高。
1.2 节约成本、节省劳力
稻田中丰富的天然饵料降低养鱼成本,养鱼时间一般为3~4个月,时间短、见效快,并省去了承包鱼塘的费用。稻田养鱼后鱼类可吃掉大量杂草,一般不用锄草,同时节省了劳动力。水稻可以少喷农药、少上化肥,因而降低了生产成本。2 稻田养鱼的理论依据
除虫。水稻的害虫,如稻螟虫,在生活过程中要经过水体再到稻苗的茎叶上去危害,鱼在它们经过水体时将其吞食。其他如稻飞虱、浮尘子等在稻叶上为害的昆虫,当它们被惊堕入水体时,也成为鱼类的美餐,减轻了稻禾的虫害,这样水稻可以少喷或不喷农药;除草。鱼吃掉田中的草芽、草籽及一些水生植物(如眼子菜、浮萍等),有助于稻田除草。减少了草对养分的吸收。养草、鲤、鲫鱼的稻田除草效果更为明显;增肥。鱼类粪便及其他排泄物直接起到肥田的作用,稻田地就可以少上或不上化肥,就可以生产出绿色生态稻米。
3 养鱼稻田的选择
土质好。一方面保水力强,无污染,无浸水、不漏水(砂壤土田埂加高后可用尼龙薄膜覆盖护坡),能保持稻田水质条件相对稳定;另一方面要求稻田呈弱碱性、土壤肥沃,能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生物;水源好。水源无污染,水量充足,有独立的排灌渠道,排灌方便,旱不干、涝不淹,能确保稻田水及时到位;光照条件好。水稻和鱼类的生长都需要良好的光照,因此养鱼的稻田一定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
4 日常管理
4.1 防逃除害,坚持巡田
养鱼稻田要精心管理,坚持每天检查巡视两次。田间常有黄鳝、田鼠、水蛇等打洞穿埂,还会捕捉鱼类为食,因此,一旦发现其踪迹,应及时消灭。另外,还要及时驱赶、诱捕吃鱼的水鸟。稻田的田埂和进水口、排水口的拦鱼设施要严密坚固,经常巡查严防堤埂破损和漏洞。时常清理进水口、排水口的拦鱼设备,加固栏鱼保护设施,发现塌方、破漏要及时修补。经常保持鱼沟畅通。尤其在晒田、打药前要疏通鱼沟和鱼溜,田埂漏水要及时堵塞修补,确保鱼不外逃。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拦鱼设备及田埂,防止下暴雨时田水漫埂、冲垮拦鱼设备,造成大量逃鱼。
4.2 适时调节水深
养鱼稻田水深最好保持7~16厘米,养鱼苗或当年鱼种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到禾苗拨节以后水深应加到13~17厘米养二龄鱼的水则应保持15~20厘米。随着水稻生长,鱼体长大,适当增加水位,一般控制稻田水位在10厘米以上。一般稻田保水力不及池塘,需定期加水,高温季节需每周换水一次,并注意调高水位。平时经常巡田,清理鱼沟鱼溜内杂物。
4.3 及时追肥
为确保稻谷和鱼类的生长,应根据稻、鱼的生长情况及时追肥。追肥要少量多次。有机肥应充分发酵后全稻田泼撒,不要泼在沟凼处,每亩每次100~150公斤。无机肥更要注意少量多次,每亩每次施硫酸铵10~15公斤或尿素5公斤为宜,一般用量不超过每次每亩15公斤。同时,化肥施用方法要适当,先排浅田水,使鱼集中于鱼沟和鱼溜中再施肥,使化肥迅速沉于水底层,并为田泥和稻禾所吸收,随即加水至正常深度。
4.4 病害防治
养鱼稻田应施用低毒高效农药,如敌百虫、乐果、稻瘟净等。粉剂农药宜在早晨有露水时施入;水剂农药宜在无露水情况下喷施于叶面上。稻田养鱼主要是利用鱼稻共生的条件,提高农田效益。相对池塘养鱼,鱼病较少。稻田中危害鱼类的敌害有泥苔、水网藻、水蜈蚣、蜻蜒幼虫、水斧虫、红娘华、黄鳝、水蛇、水老鼠等,随时威胁着鱼的安全。实际上大部分地区在鱼病防治中主要是防治赤皮病、烂鳃病、细菌性肠炎、寄生虫性鳃病等。发现水质转黑或变浓绿,鱼类有狂游、独游、团游现象,吃食突降,日出后浮水不下等鱼病预兆,必须及时请水产技术人员诊断,及时下药治病。
5 捕捞收获
捕鱼前先把鱼溜鱼沟疏通,使水流畅通,捕鱼时于夜间排水,等天亮时排干,使鱼自动进入鱼沟鱼溜,使用小网在排水口处就能收鱼,收鱼的季节一般天气较热可在早、晚进行。挖有鱼凼的稻田则于夜间可把水位降至鱼沟以下,鱼会自动进入鱼凼。若还有鱼留在鱼沟中,则灌水后再重复排水一次即可,然后以片网捕捞。若捕捞在水稻收割前进行,为了便于把鱼捕捞干净,又不影响水稻生长,可进行排水捕捞。在排水前先要疏通鱼沟,然后慢慢放水,让鱼自动进入鱼沟随着水流排出而捕获。如一次捕不干净,可重新灌水,再重复捕捞一次。
作者简介:冀用良,镇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