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师大的同学们:
谢谢大家在遥远的边疆给我提供了这个师大的讲台,天下师大是一家。
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文化的发展,什么是真正的文化?文化其实就在你们呼吸的空气里,在你们眼前的山、脚下的大地里,在你们自己的生活方式里。新疆这个地方的文化,真是够大家去体会太多太多时间的。我为什么在二十四年前,就怀着一个梦想一定要来到这方土地上,就因为这里的文化是不可替代的。
大家知道“文化”这个词最早出自哪里呢?是出自于《周易》。《周易》的易传上有一句话叫做:“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什么意思呢?关乎天文,就是我们要观察四时的变化,这个季节为什么来新疆的人特别多呢?因为这里的秋色特别地纯美。所以整个由热转凉的分别我们关注到了,人就能跟上天象的变化,这叫“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就是说要观察世间百态,凝聚起来这种思想价值观,再去氤氲入今,流化生命,这叫“文而化之”。所以文化这个词大家估计都会认为是个名词,但其实是从它本义上来讲,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动词。所谓“关乎人文,化成天下”,就是让文明能够化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自己的内心有一种文化的根性去指导你当下的生活。在新疆这个地方,你们就能够都体会到什么是“文而化之”。
大家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化?在年轻的时候,在可以成长的时候把自己养大,以后你才不怕小事。你们现在正处在晒太阳长身体的时候,瓜果蔬菜随便吃点什么,钙就挺充足的。但如果到了四五十岁,钙不足、骨质疏松,大把地吃钙片补也不如你们现在。所以,不要等到自己的生命、人格有一天需要吃钙片去补,趁自己能蓬勃成长的时候,靠自己的骨骼尽可能让它扩大。《庄子》里有一个境界,叫做“乘物游心”,乘马的“乘”,物质的“物”,游心就是逍遥游的“游”,心游万物。他说,在这个世界上学习、工作所有这一切其实都像搭乘车马去某个目的地一样,我们都是穿越了物质生活,这就叫“乘物”。我们人这一辈子穿越所有的生活经历,只为唯一目标,就是两个字叫做“游心”。怎么样做到“心游万仞”,这是一种境界,要往这个境界上去走。道家给了我们很多,是因为它有宇宙坐标。庄子有一句话叫“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的最大的美是不言的,根本就不言说出来的,我在喀纳斯的时候就深有此感。我站在禾木山顶的时候,我留恋在喀纳斯湖边的时候,我在白哈巴哨卡的时候,我一遍一遍地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神奇的光影勾勒着一片一片细碎的树叶,哗啦啦地在风中跳舞,所有颜色融合在一起,跌宕成一个乐章,光影一转的时候,柳暗花明,眼前突然又是一份不同的风景,这一切,哪是一张照片、一幅油画概括得了的呢?天地的大美永远沉默地张开它的怀抱,只要你投入进去,它就将你接纳为它欢心的孩子。每个人在自然面前都是一个赤子,你爱它,它一定爱你。它的爱亘古不变,只是我们这些狂妄的孩子太久没有回家了。你一次次的归来,只为了一次次的出发。再走到这个世界闯千难万险的时候,我们不积淀这种生命力量、我们不养气的话,我们用什么去对抗苍凉和不如意呢?这就是天地的大美无言。用这种眼光来看“四时有明法而不议”,春夏秋冬的流转,从来不曾改变,这是一种明明白白的法则,别老想着去改变它,遵循、顺应其实是最好的办法。而最后一句说得更好,叫做“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万事万物有它已成的道理,不必言说。其实在建立社会坐标之外,再建立一种更为辽阔的宇宙坐标,我们的心打开了。
我说我们大家只谈方法,我们不论这里面具体的、很多的解释,我们只给大家一个起点,但没有标准答案。中国文化的标准答案,在乎每个人的人性。
文化是什么?开始我就说了是文而化之。在大西北,在新疆这样一个英雄豪情与柔美浪漫并重的地方,我们还不能文而化之吗?我们把这个地方的风情文化跟中国的传统经验都融入到自己生命的时候,在大学完成一件大事,给自己生命一个大承诺,让自己有眼界、有胸怀、有担当、有自己的道义。这样的一种大忠、大勇、大德、大义是在大学里应该培养起来的。所有文化之间,只要一个人能够融会贯通,你就会发现它们都不冲突。你说西部的这种风情文化跟中国的传统经验就冲突吗?有些冲突是人为的一种隔阂。当你以生命融入作为载体的时候,这一切都融注到你的心里了。
我很喜欢苏东坡的词,“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我觉得这应该是中国人的素描像。所谓“一点浩然气”,指的是人安静的时候,心中有浩然正气,眉宇轩昂;所谓“千里快哉风”,是人动起来,在行动的时候,快意人生,驰走千里。也就是我们不要在静的时候嘀嘀咕咕、动的时候拖泥带水。怎样才能做这样一种静含一点浩然气、动如千里快哉风的中国人呢?这靠文化入心、入怀,滋养生命。
儒释道融合在一个人的生命中之后,它能给我们什么承诺呢?它不能改变地震、海啸、泥石流这些自然灾害,也不能拯救金融危机、诚信危机,其实文化是让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内心有一个信念,从我们自己开始,让不如意的现实一点一点变好。
文化最终的承诺是给我们每个人生命。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不服自己的老酋长,他觉得这个人很神奇,说任何事情从来就不带出错,他想这怎么可能呢?他就想:“我跟你打个赌,非让你错一次不可。”就抓了一只小鸟。背在身后,胸有成竹地问老酋长:“你说我手里的小鸟是生是死?”他想,如果你说小鸟是活的,我手指一捻,就掐死它;如果你说小鸟是死的,我手心一张它就飞了。那个睿智的老人很宽容地一笑,说了一句话:“生命就在你的手中。”我今天在这里,以中国文化为引,把这句话送给大家,文化其实就在你的心中。
今天坐在这个屋檐下的有很多是我们新疆师大的同学们,也有来自政府机关和各行各业的朋友,不管我们现在是20岁、40岁,还是60岁,我一直希望中国文化能够给我们一个依据,不管面对一个如意或不如意的现实,不管面对未来多少有限年华,我们都能够活得从容不迫,都能够活得眉宇轩昂,能够在这样的长天大地之间,确立一个文化人格的自我,有承诺、有担当。
现在我们的窗外是一片宽斓的秋色,风光正好,年华正好,让文化成全我们每个人的心,特别是在座的孩子们,让你们都能够从此刻出发,一生都能够经常想起:有文化在心,生命就在自己的手中。
祝福在座的各位朋友!祝福新疆师大!
编辑 张金余
谢谢大家在遥远的边疆给我提供了这个师大的讲台,天下师大是一家。
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文化的发展,什么是真正的文化?文化其实就在你们呼吸的空气里,在你们眼前的山、脚下的大地里,在你们自己的生活方式里。新疆这个地方的文化,真是够大家去体会太多太多时间的。我为什么在二十四年前,就怀着一个梦想一定要来到这方土地上,就因为这里的文化是不可替代的。
大家知道“文化”这个词最早出自哪里呢?是出自于《周易》。《周易》的易传上有一句话叫做:“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什么意思呢?关乎天文,就是我们要观察四时的变化,这个季节为什么来新疆的人特别多呢?因为这里的秋色特别地纯美。所以整个由热转凉的分别我们关注到了,人就能跟上天象的变化,这叫“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就是说要观察世间百态,凝聚起来这种思想价值观,再去氤氲入今,流化生命,这叫“文而化之”。所以文化这个词大家估计都会认为是个名词,但其实是从它本义上来讲,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动词。所谓“关乎人文,化成天下”,就是让文明能够化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自己的内心有一种文化的根性去指导你当下的生活。在新疆这个地方,你们就能够都体会到什么是“文而化之”。
大家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化?在年轻的时候,在可以成长的时候把自己养大,以后你才不怕小事。你们现在正处在晒太阳长身体的时候,瓜果蔬菜随便吃点什么,钙就挺充足的。但如果到了四五十岁,钙不足、骨质疏松,大把地吃钙片补也不如你们现在。所以,不要等到自己的生命、人格有一天需要吃钙片去补,趁自己能蓬勃成长的时候,靠自己的骨骼尽可能让它扩大。《庄子》里有一个境界,叫做“乘物游心”,乘马的“乘”,物质的“物”,游心就是逍遥游的“游”,心游万物。他说,在这个世界上学习、工作所有这一切其实都像搭乘车马去某个目的地一样,我们都是穿越了物质生活,这就叫“乘物”。我们人这一辈子穿越所有的生活经历,只为唯一目标,就是两个字叫做“游心”。怎么样做到“心游万仞”,这是一种境界,要往这个境界上去走。道家给了我们很多,是因为它有宇宙坐标。庄子有一句话叫“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的最大的美是不言的,根本就不言说出来的,我在喀纳斯的时候就深有此感。我站在禾木山顶的时候,我留恋在喀纳斯湖边的时候,我在白哈巴哨卡的时候,我一遍一遍地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神奇的光影勾勒着一片一片细碎的树叶,哗啦啦地在风中跳舞,所有颜色融合在一起,跌宕成一个乐章,光影一转的时候,柳暗花明,眼前突然又是一份不同的风景,这一切,哪是一张照片、一幅油画概括得了的呢?天地的大美永远沉默地张开它的怀抱,只要你投入进去,它就将你接纳为它欢心的孩子。每个人在自然面前都是一个赤子,你爱它,它一定爱你。它的爱亘古不变,只是我们这些狂妄的孩子太久没有回家了。你一次次的归来,只为了一次次的出发。再走到这个世界闯千难万险的时候,我们不积淀这种生命力量、我们不养气的话,我们用什么去对抗苍凉和不如意呢?这就是天地的大美无言。用这种眼光来看“四时有明法而不议”,春夏秋冬的流转,从来不曾改变,这是一种明明白白的法则,别老想着去改变它,遵循、顺应其实是最好的办法。而最后一句说得更好,叫做“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万事万物有它已成的道理,不必言说。其实在建立社会坐标之外,再建立一种更为辽阔的宇宙坐标,我们的心打开了。
我说我们大家只谈方法,我们不论这里面具体的、很多的解释,我们只给大家一个起点,但没有标准答案。中国文化的标准答案,在乎每个人的人性。
文化是什么?开始我就说了是文而化之。在大西北,在新疆这样一个英雄豪情与柔美浪漫并重的地方,我们还不能文而化之吗?我们把这个地方的风情文化跟中国的传统经验都融入到自己生命的时候,在大学完成一件大事,给自己生命一个大承诺,让自己有眼界、有胸怀、有担当、有自己的道义。这样的一种大忠、大勇、大德、大义是在大学里应该培养起来的。所有文化之间,只要一个人能够融会贯通,你就会发现它们都不冲突。你说西部的这种风情文化跟中国的传统经验就冲突吗?有些冲突是人为的一种隔阂。当你以生命融入作为载体的时候,这一切都融注到你的心里了。
我很喜欢苏东坡的词,“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我觉得这应该是中国人的素描像。所谓“一点浩然气”,指的是人安静的时候,心中有浩然正气,眉宇轩昂;所谓“千里快哉风”,是人动起来,在行动的时候,快意人生,驰走千里。也就是我们不要在静的时候嘀嘀咕咕、动的时候拖泥带水。怎样才能做这样一种静含一点浩然气、动如千里快哉风的中国人呢?这靠文化入心、入怀,滋养生命。
儒释道融合在一个人的生命中之后,它能给我们什么承诺呢?它不能改变地震、海啸、泥石流这些自然灾害,也不能拯救金融危机、诚信危机,其实文化是让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内心有一个信念,从我们自己开始,让不如意的现实一点一点变好。
文化最终的承诺是给我们每个人生命。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不服自己的老酋长,他觉得这个人很神奇,说任何事情从来就不带出错,他想这怎么可能呢?他就想:“我跟你打个赌,非让你错一次不可。”就抓了一只小鸟。背在身后,胸有成竹地问老酋长:“你说我手里的小鸟是生是死?”他想,如果你说小鸟是活的,我手指一捻,就掐死它;如果你说小鸟是死的,我手心一张它就飞了。那个睿智的老人很宽容地一笑,说了一句话:“生命就在你的手中。”我今天在这里,以中国文化为引,把这句话送给大家,文化其实就在你的心中。
今天坐在这个屋檐下的有很多是我们新疆师大的同学们,也有来自政府机关和各行各业的朋友,不管我们现在是20岁、40岁,还是60岁,我一直希望中国文化能够给我们一个依据,不管面对一个如意或不如意的现实,不管面对未来多少有限年华,我们都能够活得从容不迫,都能够活得眉宇轩昂,能够在这样的长天大地之间,确立一个文化人格的自我,有承诺、有担当。
现在我们的窗外是一片宽斓的秋色,风光正好,年华正好,让文化成全我们每个人的心,特别是在座的孩子们,让你们都能够从此刻出发,一生都能够经常想起:有文化在心,生命就在自己的手中。
祝福在座的各位朋友!祝福新疆师大!
编辑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