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是杠杆,情感是支点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41507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情感的艺术,语文老师作为学生情感的引路人,必须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特别是对语文老师的情感。亲其师,信其道。要教好语文,策略是杠杆,情感则是支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感 情感 情感策略
  
  我国的古圣先贤几千年前就提出了“授人渔不授人鱼”的学习策略。可以说,好的学习策略,是教学中的省力杠杆。学习策略是杠杆,那么什么是支点呢?那就是情感!所以,学习策略中的情感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有效的情感策略,可以使学生的成绩显著提高。
  《学记》有言:“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学生就愿意亲近,聆听其教诲,课堂上带着敬仰的情绪听课,轻松愉快,事半功倍。老师的魅力能够延伸至课外,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很多老师都对此做过深入的阐述,而且都有一定的理论高度,笔者也有同感,这里,只想谈谈如何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情感。
  (一)老师要有人格魅力和形象魅力
  人格魅力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自然而然会把科任老师作为这个学科的形象代言人,会把对语文老师的情感转移到语文学科上去。老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需要体现在大是大非方面,更要体现于生活细节之中,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内在魅力的外显,学生欣赏你,就会欣赏你教的语文,无需你在课堂上费多大功夫,都会“不教自通”。
  (二)语文老师要展现自己的学识魅力
  学识渊博,会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如何展示自己的学识魅力呢?首先要有深厚的语文功底,要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要用自己精练简洁的语言艺术来演绎语文的学科特点,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当然这需要我们自己的勤奋积累。除了学科知识丰富,还要知识面广,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包括不相关的数学、英语等等。如我在上课的时候,偶尔会“卖弄卖弄”,比如在讲词性的时候,提到动词,就在黑板上板书“v”,提到名词,就在旁边板书“n”,提到形容词就在旁边标注“adj”,这样,既做到了板书简洁,又能暗示学生我还懂得英语,让他们对我“刮目相看”。还记得有一次晚自习,学生自己作业,我站在讲台上,发现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布置的数学题还没擦去,我闲着没事,就拿起粉笔在黑板上自个儿悄悄做了起来,当最终答案出来之后,身后突然爆发出了一阵掌声,原来学生一直在关注着我。又一次在讲《神奇的极光》时,极光的成因和电视成像的原理一样,我事先向物理老师请教了很多问题,当我运用物理知识把极光的成因讲清楚时,学生都投来了惊异的目光。还有在讲古文中“山阴”、“山阳”的时候,并没要求死记硬背,而是教学生用地理知识去理解,什么北半球啊,什么太阳直射点啊,在学生轻而易举掌握这个知识点的同时,也向学生展示了我不错的地理知识,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当然,这种“卖弄”要自然而然、不漏痕迹,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三)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要展现自己的亲和力
  这种亲和力,不是和学生打成一片,相反,我一直反对和学生交朋友,事实证明,很多和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和学生的距离要适中,若即若离的状态最好。让学生既想亲近你,又有畏惧感。当觉得学生疏远你的时候,不妨施用“小恩小惠”拉拢距离。比如,每一届我都会把上一届高三剩下的语文资料在适当的时候送给一些同学,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特别关注。每次考试,都要找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来办公室,一起分析成绩,找出问题。平时在校园里或者走廊上碰到学生,不经意地问问这段时间的学习状态,或者告诉他“这段时间的学习状态老师不满意,你是完全可以学好语文的人”,对他们的肯定,同样可以培养起对老师的感情。
  (四)批评学生要讲究艺术
  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感情,并不是一味地纵容学生,相反,在学生不完成作业等原则性问题上,还需要严格要求,但批评需要讲究策略。记得在一次语文课上,一个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我提醒了一次,不久又睡着了,然后我又去把他敲醒。突然,我伸入衣袋中的手触摸到了一颗糖,我就马上把那颗糖放在这个学生面前,说“吃了它,你就没瞌睡了”。该学生很不好意思,以后上课,她很少睡觉了,至少我的语文课很少睡觉。还有一次,我刚接到一个新班,布置了一篇作文,收上来后发现,其中一个叫陈××的学生,作文字数不够,字迹潦草,可以说一塌糊涂。我还不认识这个学生,一堂语文课下课以后,我在讲台上要求陈××马上来办公室一趟。我回到办公室坐在椅子上不久,一个学生站在了我的面前。我假装没看见,继续批改我的作业。他等了一阵见我没理他,开口说:“李老师,你找我?”我抬起头看了他一眼,说:“你叫陈××?”他回答说是。我故作惊讶:“你就是陈××啊?不会吧?”他说:“我就是陈××啊。”我说:“那你看看这篇作文是你写的吗?”他拿过作文看看了,点了点头。我感叹道:“俗话说:‘文如其人。’这话可说得不对啊!你看你,高大,帅气,很精神啊,你怎么会写出这样的作文呢?”然后我问他:“你知道我看了这篇作文后,在我头脑中勾勒的作者是个什么形象吗?”他不说话,我继续说:“我猜想的这个作者啊,一定很邋遢、猥琐、愚昧……反正就是一个窝囊废,这和你的形象相差太远了吧?……”从这以后,陈××都能按照要求完成作业。我想,这不是批评所起的作用,而是批评中的艺术培养了他对我的某种情感。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县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文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学生作文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脱离自己真实生命存在的“大而空”倾向,语文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的原生态,练就细微的观察力、敏锐的感受力,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作文 生活 原生态 源头活水    经常有同学问我,作文应写什么内容。我的回答是:重视对生活原生态的描绘,从自我写起,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写自己的思想情感。  我为什么有这样的要求呢?我发现不
【摘要】优化的模式,是创新的前提和先导。在高考情境下快速产生优秀作文,借助一定的模式是必要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写两例,不雷同”的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模式的规范下走向创新。  【关键词】模式;创新;作文指导    如何使学生在紧张的高考考场中以一小时左右的时间速成一篇令人满意的作文,是摆在所有一线语文教师和高考研究专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长期以来他们都积极展开探索并构建各自行之
【摘要】李白《蜀道难》一诗的主旨,多年以来,比较确定的说法是“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本文摘引有关资料,并试图从他个人的求仕历程的角度予以审视。一管之见,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李白 《蜀道难》 主题探微 文学解读    《蜀道难》是李白袭用乐府旧题,展开丰富的联想,大胆的夸张,着力描绘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风光的诗作。历代学者关注倍至,对其研究的结论,也可谓见仁见
【摘 要】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无疑是诗歌精品,它充满温暖、关怀、理想、博爱;但诗人本身留给我们的却是孤独、悲伤、绝望的形象,他英年早逝,成为上个世纪诗坛的悲剧。诗歌与诗人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一首诗歌传达给读者的究竟有多少,这需要读者细心地去寻找和探索。  【关键词】诗歌 海子 温和 孤独 悲伤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
【摘 要】文言文是传承文化传统的,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结晶,教师要秉承课改精神将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发扬光大,而不能只将文言文教学定格在字词教学上。我们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从课堂教学的模式上进行改革,文言文教学要注重读、译、疏、说、备、查六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新型文言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 创新课堂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白话文的
【摘要】《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介绍了简朴的自然史,具有隽永的科学性和让人感动的人文精神,带给我们的游戏事趣、审美情趣、人文理趣值得回味和品读。  【关键词】《动物游戏之谜》;自然;科学;人文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尺度。《动物游戏之谜》一文,带给我们的游戏事趣、审美情趣、人文理趣值得回味和品读。    一、简朴的自然史    简朴和自然的外在
【摘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彰显校园特色,不仅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要通过构造团队意识、营造读书氛围、建立人本管理机制,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以及形成高尚的行为文化来构建校园文化,彰显校园特色,使校园文化特色成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关键词】校园文化 学校特色 人文环境 行为文化    校园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学校整体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学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制度,全体
【摘 要】以往大多数论者在论及《林黛玉进贾府》时,总是强调本文是如何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是如何第一次描写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的,是如何第一次描写小说主人公宝黛初次相见时的似曾相识、心心相通的微妙关系的。这诚然不错,但往往忽视了黛玉六岁丧母,“林黛玉进贾府”其实就是贾府收养小黛玉这样一个酸心刺目的重要事实。进贾府,实际上就是拉开了黛玉人生悲剧的序幕。  【关键词】
【摘要】新课改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全面展开,但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差,以及目前教育体制、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仍存在着很多现实的矛盾,造成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教育目标 教育体制 评价机制    目前,新课改已在中学教学中全面展开,这次课改面对的是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传统教育过分注重知识积累而
【摘要】巴金的《小狗包弟》是一篇书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章,其中体现了巴金先生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本文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角度对《小狗包弟》的哲学文化意蕴作了深入的挖掘和阐释。  【关键词】巴金 文化哲学 人与自然    从古希腊开始,欧洲就将自然作为人的对立物,到了近代,更发展成与自然的对抗。“人是万物的尺度。”面对自然,人是中心,是目的。中国则历来有天人合一的理想,这不仅是哲学的、审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