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光皆精彩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hunzhao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条件下,高中语文教学已不再是以识记为重点,而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主。鉴文字,悟其理,感其情,赏其美。因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亦随之转变为以下步骤:了解时代,明确背景,感知作者,鉴赏文本,融己于文。高中语文进行修订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即教师在课堂中展现语文的魅力,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素质。下面笔者就自己教学的感受谈谈对诗歌教学思路的浅见。
  第一步:了解时代。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有整个时代的特色,与整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情风俗紧密相关。文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而同一题材的作品,不同时代就被赋予了不同的色彩和情感。如唐诗,就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了解唐代的历史,就犹为重要。唐代从618年建制,到公元906年结束,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较长的封建王朝之一。它经历了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唐初,政治上采用休养生息政策,经济上采用均田制,租庸调制,使人民负担减轻,阶级矛盾缓和,因而初唐诗歌平缓。沿袭齐梁遗风的同时在进行着改革。诗歌从内容、形式、风格上嬗变。盛唐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歌发展达到辉煌顶峰。高亢、激昂和恬淡、自然是这个时代的特色。中唐,由于经历了安史之乱,政治经济已大不如从前。诗人们都希望梦回大唐盛世,但现实越来越黑暗,因而中唐诗风是宁静、孤寂。到了晚唐,朝廷内朋党争权,宦官专权;地方上藩镇割据,大唐已经是日薄西山。这时的文人们失落迷茫,诗风就表现为消极、凄冷。初唐的代表作家“初唐四杰”、陈子昂;盛唐的诗歌有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家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中唐代表则为元稹、白居易、韦应物、柳宗元;晚唐的代表是杜牧和李商隐。了解了时代背景,在读唐诗时我们就能更好地分析了。只要了解了唐代诗歌的时代特色,唐代诗歌的分析就有了一个大的背景。
  再如讲解宋词,就必须了解宋的统治特色及人民的生活状况,国力的疲软等。词就有了婉约、豪放等特色。
  第二步:明确背景。这里的背景是指作者生活时代的特色。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一位诗人的创作都是个人在现实中的感悟和心得,生活环境,生活的群体,个人的情感,家庭的和谐与否,仕途的坎坷等都成为决定诗歌创作内容的因素。如学习杜甫的作品,就应了解杜甫生活在盛唐转衰的历史背景下,从而了解杜诗的诗史特点,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国情的变化中透出了当时人的心态,从而了解作者的境遇。杜甫一生的经历在这个时代转折中分成了五个时期。壮游时期,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草堂定居。晚年漂泊,从而轻易地分析出诗作的写作心境及内涵,一首《望岳》写出了年轻的狂放;一首《兵车行》写出了长安十年的无奈;一首《北征》写出了逃亡之凄惨;一首《客至》写出了草堂生活的的恬淡;一首《登高》写出了漂泊之无限凄凉。这就是不同时期的作者。
  第三步:鉴赏文本。把时代和作者经历都了解透彻之后,文本才可以浅显而易懂。也许就十几个字,就能透出其深沉的情感,浓厚的兴致,淡泊的心理等。诗讲究凝练含蓄。一首诗是作者经历高度的概括,一首诗是作者情感的浓缩。李白的诗《将进酒》、《行路难》等就那么几十字,虽然逐字逐句分析也就是那几个字义,但在前面两步的铺垫与讲解中,可以体会到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壮,才华横溢与境遇坎坷的无奈。诗歌一字千义,一字浓情,才体会文本有血有肉,丰满而富有魅力。
  第四步:融己于文。这一步骤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结合自己的学识,对文本在原有的情理上赋予新而精的体验。如讲解孟浩然的诗《过故人庄》时,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诗中所描写的场景与人情,自己似乎经历过,自己的家在农村,绿树、青山平时不注意,到今天才感到亲切自然。自己也曾到农村姥姥家作客,感受到农村人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在这样深入引导下,诗已不再是孟浩然的经历和情感,而是在作者引导下的一种心灵体验,思绪的张扬。诗非读不能感,情非历而不真。到这一步,诗歌的透彻性,完整性才达到极点。有同学说,我要学习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我也要写出自己的心志,这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首诗的鉴赏过程,就是一次诗人经历的重温,一次心灵历程的洗礼。这就是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的模式探究。真正是诗歌光华耀千秋,一路风光皆精彩。■
其他文献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现在的孩子大都缺乏生活体验,缺少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所以他们无法从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导致一部分学生作文能力不强,不能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不能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如何才能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让他们喜欢习作,并能积极主动地习作呢?我觉得教师的引领、点拨、开发学生身边有价值的作文教学资源
期刊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言”的积累性学习,积累文言字词句;  2.思想教育目标:“文”的理解性学习,理解屈原的高洁品质;  3.能力培养目标:化难为易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  《离骚》的语言及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  教法与学法:  诵读、自主合作讨论、讲析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影片
期刊
我国“十二五”规划展望的时空花蕊,折射着唐代王维诗篇送友人赴安西四镇的光辉。《送元二使安西》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里,诗人作为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审美对象有机地融汇在一起,构成天遂人意的送别图景。“劝君更尽一杯酒”的电视镜头意境,对接“西去疏勒育新人”的时代生活画面。君不见,当年西域重镇,今日在上海、深圳、山东、广东等地支援下建设喀什特区。名列于网民中我国十大旅游城市
期刊
舒芜曾这样评价周作人:“周作人的身上,就有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的一半,不了解周作人,就不可能了解一部完整的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①”打开尘封的历史,尚记一百年前的周作人,作为新文化运动风口浪尖的“精神领袖”,率先气吞山河般地喊出了“人的文学”的响亮宣言,并在为新诗铺路、探索现代白话文的源头、翻译国外小说及思想著作、关注妇女儿童问题等五四启蒙实践中发挥了开风气之先的巨大指导作用,成为当之
期刊
《岳阳楼记》脍炙人口,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千古传唱不衰的美学佳作。既有构思上的严谨规范,精典独到。又有抒情咏物,神形俱备,读来其景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更有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成为人类永恒的人文精神。  一、结构美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这个对偶句,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第一句“北”和“南”是表示方位的名词相对。“通”,通向;“极”,到达,动词相对。“巫峡”、“潇湘”,名词相对。从结构上,写
期刊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运用多样而有效的读书方法,才能挖掘文本的丰厚意蕴。本文结合阅读教学实践,论述了通过细读来捕捉意境美,通过诵读来领略声韵美,通过粗读来激发想象美,通过自读来拓展思辨美,通过泛读来广采文化之美等方法,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 阅读教学 读书方法    立足于文本的“读”,是语文教学之本,也是开启语文之门的钥匙。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沉浸到文本中体会读书的
期刊
有效的练习度,是学生进入知识海洋并自由畅游的深浅度,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有机地将知识融会贯通。我想语文课的诸多快乐中练习的快乐不亚于其他状况的快乐,因为有效的训练除了检查本节课知识反馈的情况外,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有效的训练中获得成功的快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训练呢?  首先,激发学生训练
期刊
【案例描述】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写作上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如何恰当选用动词,并且养成精心选择动词的意识,进而在作文时能够有意识地体现这一思想。借助江苏省如皋市整体区域推进活动单导学模式这一契机,我尝试上了一节如何恰当运用动词的作文辅导课。  一、摘选好的桃子  首先,从任教班级的作文中精心挑选两句话,在空缺处填上动词(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两个字,甚至更多)。  今晚,我独坐在窗前____
期刊
作文是对一个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全面检验。一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较集中地反映了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情趣爱好和写作能力。然而,好文章来自生活,因为生活是第一位的,文章是作者感受生活后的产物,是第二位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为此,从“生活”二字着眼,依据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和要求,我对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从说到写的片
期刊
“色彩是构成形象的重要因素”,“没有色彩就没有艺术”,刘白羽的散文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非常注重色彩描写。《长江三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描绘了长江的无限风光,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浓墨重彩,是刘白羽散文色彩描写的重要特色,交错运用各种色调,使画面富有变化,产生一种五彩缤纷而又和谐统一的美感。船过“瞿塘峡”,作者用工笔细雕的笔法进行描绘:“白银”色光亮的“云”,“红”色的“雾”,“绛紫”色衬托下的山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