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条件下,高中语文教学已不再是以识记为重点,而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主。鉴文字,悟其理,感其情,赏其美。因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亦随之转变为以下步骤:了解时代,明确背景,感知作者,鉴赏文本,融己于文。高中语文进行修订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即教师在课堂中展现语文的魅力,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素质。下面笔者就自己教学的感受谈谈对诗歌教学思路的浅见。
第一步:了解时代。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有整个时代的特色,与整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情风俗紧密相关。文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而同一题材的作品,不同时代就被赋予了不同的色彩和情感。如唐诗,就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了解唐代的历史,就犹为重要。唐代从618年建制,到公元906年结束,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较长的封建王朝之一。它经历了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唐初,政治上采用休养生息政策,经济上采用均田制,租庸调制,使人民负担减轻,阶级矛盾缓和,因而初唐诗歌平缓。沿袭齐梁遗风的同时在进行着改革。诗歌从内容、形式、风格上嬗变。盛唐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歌发展达到辉煌顶峰。高亢、激昂和恬淡、自然是这个时代的特色。中唐,由于经历了安史之乱,政治经济已大不如从前。诗人们都希望梦回大唐盛世,但现实越来越黑暗,因而中唐诗风是宁静、孤寂。到了晚唐,朝廷内朋党争权,宦官专权;地方上藩镇割据,大唐已经是日薄西山。这时的文人们失落迷茫,诗风就表现为消极、凄冷。初唐的代表作家“初唐四杰”、陈子昂;盛唐的诗歌有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家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中唐代表则为元稹、白居易、韦应物、柳宗元;晚唐的代表是杜牧和李商隐。了解了时代背景,在读唐诗时我们就能更好地分析了。只要了解了唐代诗歌的时代特色,唐代诗歌的分析就有了一个大的背景。
再如讲解宋词,就必须了解宋的统治特色及人民的生活状况,国力的疲软等。词就有了婉约、豪放等特色。
第二步:明确背景。这里的背景是指作者生活时代的特色。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一位诗人的创作都是个人在现实中的感悟和心得,生活环境,生活的群体,个人的情感,家庭的和谐与否,仕途的坎坷等都成为决定诗歌创作内容的因素。如学习杜甫的作品,就应了解杜甫生活在盛唐转衰的历史背景下,从而了解杜诗的诗史特点,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国情的变化中透出了当时人的心态,从而了解作者的境遇。杜甫一生的经历在这个时代转折中分成了五个时期。壮游时期,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草堂定居。晚年漂泊,从而轻易地分析出诗作的写作心境及内涵,一首《望岳》写出了年轻的狂放;一首《兵车行》写出了长安十年的无奈;一首《北征》写出了逃亡之凄惨;一首《客至》写出了草堂生活的的恬淡;一首《登高》写出了漂泊之无限凄凉。这就是不同时期的作者。
第三步:鉴赏文本。把时代和作者经历都了解透彻之后,文本才可以浅显而易懂。也许就十几个字,就能透出其深沉的情感,浓厚的兴致,淡泊的心理等。诗讲究凝练含蓄。一首诗是作者经历高度的概括,一首诗是作者情感的浓缩。李白的诗《将进酒》、《行路难》等就那么几十字,虽然逐字逐句分析也就是那几个字义,但在前面两步的铺垫与讲解中,可以体会到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壮,才华横溢与境遇坎坷的无奈。诗歌一字千义,一字浓情,才体会文本有血有肉,丰满而富有魅力。
第四步:融己于文。这一步骤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结合自己的学识,对文本在原有的情理上赋予新而精的体验。如讲解孟浩然的诗《过故人庄》时,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诗中所描写的场景与人情,自己似乎经历过,自己的家在农村,绿树、青山平时不注意,到今天才感到亲切自然。自己也曾到农村姥姥家作客,感受到农村人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在这样深入引导下,诗已不再是孟浩然的经历和情感,而是在作者引导下的一种心灵体验,思绪的张扬。诗非读不能感,情非历而不真。到这一步,诗歌的透彻性,完整性才达到极点。有同学说,我要学习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我也要写出自己的心志,这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首诗的鉴赏过程,就是一次诗人经历的重温,一次心灵历程的洗礼。这就是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的模式探究。真正是诗歌光华耀千秋,一路风光皆精彩。■
第一步:了解时代。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有整个时代的特色,与整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情风俗紧密相关。文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而同一题材的作品,不同时代就被赋予了不同的色彩和情感。如唐诗,就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了解唐代的历史,就犹为重要。唐代从618年建制,到公元906年结束,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较长的封建王朝之一。它经历了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唐初,政治上采用休养生息政策,经济上采用均田制,租庸调制,使人民负担减轻,阶级矛盾缓和,因而初唐诗歌平缓。沿袭齐梁遗风的同时在进行着改革。诗歌从内容、形式、风格上嬗变。盛唐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歌发展达到辉煌顶峰。高亢、激昂和恬淡、自然是这个时代的特色。中唐,由于经历了安史之乱,政治经济已大不如从前。诗人们都希望梦回大唐盛世,但现实越来越黑暗,因而中唐诗风是宁静、孤寂。到了晚唐,朝廷内朋党争权,宦官专权;地方上藩镇割据,大唐已经是日薄西山。这时的文人们失落迷茫,诗风就表现为消极、凄冷。初唐的代表作家“初唐四杰”、陈子昂;盛唐的诗歌有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家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中唐代表则为元稹、白居易、韦应物、柳宗元;晚唐的代表是杜牧和李商隐。了解了时代背景,在读唐诗时我们就能更好地分析了。只要了解了唐代诗歌的时代特色,唐代诗歌的分析就有了一个大的背景。
再如讲解宋词,就必须了解宋的统治特色及人民的生活状况,国力的疲软等。词就有了婉约、豪放等特色。
第二步:明确背景。这里的背景是指作者生活时代的特色。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一位诗人的创作都是个人在现实中的感悟和心得,生活环境,生活的群体,个人的情感,家庭的和谐与否,仕途的坎坷等都成为决定诗歌创作内容的因素。如学习杜甫的作品,就应了解杜甫生活在盛唐转衰的历史背景下,从而了解杜诗的诗史特点,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国情的变化中透出了当时人的心态,从而了解作者的境遇。杜甫一生的经历在这个时代转折中分成了五个时期。壮游时期,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草堂定居。晚年漂泊,从而轻易地分析出诗作的写作心境及内涵,一首《望岳》写出了年轻的狂放;一首《兵车行》写出了长安十年的无奈;一首《北征》写出了逃亡之凄惨;一首《客至》写出了草堂生活的的恬淡;一首《登高》写出了漂泊之无限凄凉。这就是不同时期的作者。
第三步:鉴赏文本。把时代和作者经历都了解透彻之后,文本才可以浅显而易懂。也许就十几个字,就能透出其深沉的情感,浓厚的兴致,淡泊的心理等。诗讲究凝练含蓄。一首诗是作者经历高度的概括,一首诗是作者情感的浓缩。李白的诗《将进酒》、《行路难》等就那么几十字,虽然逐字逐句分析也就是那几个字义,但在前面两步的铺垫与讲解中,可以体会到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壮,才华横溢与境遇坎坷的无奈。诗歌一字千义,一字浓情,才体会文本有血有肉,丰满而富有魅力。
第四步:融己于文。这一步骤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结合自己的学识,对文本在原有的情理上赋予新而精的体验。如讲解孟浩然的诗《过故人庄》时,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诗中所描写的场景与人情,自己似乎经历过,自己的家在农村,绿树、青山平时不注意,到今天才感到亲切自然。自己也曾到农村姥姥家作客,感受到农村人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在这样深入引导下,诗已不再是孟浩然的经历和情感,而是在作者引导下的一种心灵体验,思绪的张扬。诗非读不能感,情非历而不真。到这一步,诗歌的透彻性,完整性才达到极点。有同学说,我要学习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我也要写出自己的心志,这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首诗的鉴赏过程,就是一次诗人经历的重温,一次心灵历程的洗礼。这就是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的模式探究。真正是诗歌光华耀千秋,一路风光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