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死刑制度的再思考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r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正如恩格斯所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是“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产生的”。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法律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
  【关键词】死刑制度;法律发展;法律起源
  一、法律起源过程对死刑的作用
  在法律产生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时期,那时人们之间的争斗、纠纷,是靠氏族长久以来处理事务的习惯来调节的。有时候纠纷发生后,人们按照以往的惯例解决;有时候当氏族原有的习惯协调解决纠纷机制发挥不了作用,这时,人们或者用直接的身体碰撞的方法解决纠纷,或者请氏族德高望重的长者或者族长解决。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律渐渐的产生了,这种由氏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纠纷处理机制对法律的产生影响巨大。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认识到了血缘关系的重要性,人们注重血缘关系。在“礼”的两个原则中,“尊尊”便是体现了血缘关系的重要性,人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为户、家、族,最后组成了国家。同样,这种影响也体现在死刑制度里面。从秦朝起,就产生了“连坐”的死刑制度。亲属之间,有谁犯了重罪,必然会牵连到亲属,封建统治者以此血缘的联系来加大死刑制度的的威慑力,以防止人们犯罪。“连坐”制度自秦代产生起,基本上各个朝代都会适用,作为加大死刑制度威慑力的一种手段。“夷三族”“夷九族”在清朝的文字狱中被广泛运用。在明朝,甚至出现了唯一的一次“夷十族”。其实,死刑制度本来就是从血缘关系中发展出来的一种刑罚。
  二、中国法学思想发展过程中对死刑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国的法制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开创了中国立法思想百花齐放的序幕。公元前221年,秦王朝统一天下,开始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君王拥有最高的权力,不可侵犯。此后中国经历了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等朝代。中国的法制立法指导思想经历了以法家思想为主,到独尊儒术,再到礼法并用。法家思想推崇“严刑峻法”,认为国家需要严厉的法律。所以在秦王朝,死刑被大量的滥用,有时“盗一钱”都会被处以死刑。秦人还继承并发展了三代各种惨无人道的死刑执行方法,有戮刑、弃市、定杀、生埋、腰斩、具五刑、枭首、族刑等等。及至汉代,汉代吸取秦灭亡的原因,于是提倡无为的黄老思想得到推崇。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崛起,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得到汉武帝的赏识从而汉朝发展成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用《春秋决狱》来审理案件,这表明汉朝对死刑的态度更加严谨。从汉代开始,以后历朝基本上都延续了儒家思想,对死刑制度的态度越来越严谨。汉代的“录囚制度”发展到明清的“秋审”“朝审”制度,隋唐的死刑“三复奏”“五复奏”制度,都表明统治者对死刑的重视。
  三、统治者对死刑的控制
  中国的法律“刑起于兵,兵刑同制”,因为中国的法律是在奴隶主的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从其产生起就带着剥夺生命的压迫震慑色彩。统治者往往认为剥夺生命的死刑是最严厉的制裁手段,能够有效地统治民众。历史上最为代表的便是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认为,元之所以亡国,主要是由于统治者的威信下降,纲纪废弛,法度不修。“元政弛极,豪杰峰起,皆不修法度以明军政”。明朝极度重视立法,明代的法律也在吸收了唐宋法律精髓的集大成者。明代的法律非常完善,制定的法律也很多,典型如《大明律》、《大明诰》。法律内容和形式都非常完善。但是,在明代,特别是明太祖时期,法律几乎成为一纸空文。由于明太祖是农民起义才建立了明王朝,所以他对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特别注重。他设立的“锦衣卫”“东厂”制度,法外酷刑泛滥,在朝堂上实行“廷杖”,死在其下官员不计其数。而锦衣卫直属统治者,可以滥用死刑。明朝虽然制定了大量的法律,但是由于统治者对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夸大认识导致民众人人自危。由于统治者的策略而滥用死刑从宋代也可以看出。宋初统治者也采取修养生息的政策,但随着少数民族政权的壮大以及土地兼并现象的发展,宋朝统治者渐渐摒弃了“慎刑主义”原则,开始滥用死刑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
  四、对死刑的思考
  从法律的起源角度来思考死刑制度,死刑制度早在夏商西周时期便产生了,随后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刑罚制度的一个底线,不断发展并且不断的完善。历史表明,如果运用得当的话,死刑就会充分的发挥它作为国家工具调整社会的手段的功能,起到威慑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对待死刑,大家不能过于片面,要用谨慎的态度对待死刑制度。
其他文献
【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党的理论工作不断创新,二者相辅相成。党中央先后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型政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伴随着理论创新的脚步,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  【关键词】理论创新;科学;实践  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推进
期刊
【摘要】计划生育在我国得到普遍实施后,人口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缓和,同时我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五个特点,如果不正确应对人口老龄化,将会出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进而提出五点对策:提高劳动生产率、更新养老观念、发展老年产业、建立健全与养老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康积极的老年型社会。  【关键词】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未富先老;时代精神  按照联
期刊
负荷预测是电力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准确的负荷预测,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电力系统智能调度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技术应用的发展,负荷预测也要不断结合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平台,不断地去适应智能调度的发展和变化。本文通过对主流预测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的对比分析,总结出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存在的四点问题:理论研究应当更多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缺少负荷侧研究、信息化应用手段有待加强
【摘要】本文对一类既有长期直线趋势的影响,又有季节变动的影响的时间序列,给出一种预测的方法——年距回归预测方法,幷通过对一个实例,说明该方法的预测效果比一般预测方法的效果好。  【关键词】季节变动;年距回归预测方法;剩余平方和
期刊
【摘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团结和凝聚广大人民,必须深刻理解共同理想与党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充分认清坚定共同理想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不断坚持把广大人民的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最高意识形式,或者说是一种精神寄托的根本。任何社会个体或社会团体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寄托,以一种确信不疑的观念和目标引导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用电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供电的电能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此形势下供电企业发展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功能;结构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应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行就地或远方的自动监视、调节和控制
期刊
随着能源革命的逐步推进,以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在电能供给侧的占比正在持续增长,它在提升电力系统环境友好性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电能供给侧的随机性;不仅如此,伴随着多种新型负荷的接入以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深入,电力需求侧与市场侧也向电力系统注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多元不确定性因素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存在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愈来愈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深入分析不同不确定性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特征,建立精准的不确定性联合概率分布模型,并实现其在不同等级电网、不同市场环境、不同利益
流注茎是研究长空气间隙放电先导起始和先导发展过程的重点关注对象。掌握流注茎在暗区阶段的演化特性对于理解长空气间隙放电的物理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研究的不足限制了对流注茎暗区阶段演化特性的深入了解,导致大多仿真模型都假设流注茎在经历暗区之后形态没有发生变化。本文以正极性流注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验平台和算法的改进,获得了操作冲击电压下电极端部流注茎的初始结构和暗区演化特性。基于观测结果,建立了暗区
【摘要】DCS控制系统是火电机组的神经中枢,它的连续、可靠运行是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火电机组单机容量的增大、参数的提高,热力系统变得更加复杂。本文主要讲述了DCS及其后备监控设备配置和热工自动化技术改造的优势。  【关键词】火电机组;DCS分散控制系统  一、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的概念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的主要概念是以火力发电过程中数据的测量、信息的处理、设备的自动控制、报警和自动
期刊
【摘要】被动型谐波抑制技术包括无源滤波器、有源电力滤波器(简称APF)及混合型APF等。本文主要对以上几种谐波抑制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被动型谐波;抑制技术  一、无源滤波器  无源滤波器工作原理是其为谐波提供一条低阻抗路径,即保留基波而使谐波短路,谐波通过滤波器而不注入系统。由滤波电容器、电抗器和电阻器适当组合而成的滤波装置,与谐波源并联,只要将滤波器的谐振次数设定为需要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