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探讨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将2014级护理专业四个班级作为教学对象,其中两个班级应用思维导图教学(A组),将思维导图贯穿于教师备课,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课堂教学,学生课前,课堂,课后等方面,与另外两个班级的常规教学(B组)进行对比。发现A组在课堂纪律、新旧知识的连贯融汇、课堂互动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学习方法及主动性等方面优于B组。因此,思维导图教学方法适合病理生理学教学,是促进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 思维导图 病理生理学教学 应用方法
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创立了“思维导图学说”,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组织和表征知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使学习者能够轻松掌握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一方面有利于理清层次,另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过程,从而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的知识再现,并进行分析和决策,发展思维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反映了大脑的自然结构,它让以笔记形式出现的思想快速扩展,从而得到一张所有的、相关的、有内在联系的清晰和准确的图形。这样,一个想法就可以很快而且非常深刻地生发出来,同时能清晰地集中于中心主题[1],[2]。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充当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涉及多学科内容,知识联系面广,在教学中推广使用思维导图,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的策略之一[3],有文献报道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平均学习成绩要高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4]。笔者将思维导图贯穿于2014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级的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一些经验和收获,现报告如下:
1.应用及方法
1.1教师使用思维导图: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习惯的改变,多年的教学备课在获得更多新知识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一些细节,用思维导图备课首先起到的就是查缺补漏的作用。首先,将所要教授的章节用思维导图画出基本结构,按教学大纲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知识补充,完成下一级分枝结构及更多层次分枝。其次,按掌握、熟悉、了解,重点、难点内容使用不同的颜色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再次,进行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顺序和时间安排。
1.2课堂使用思维导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对思维导图不熟悉,主要由教师使用,随教学进度逐一画出思维导图分支,课程结束即思维导图完成,思维导图直观显示本学时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小结;第二阶段,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必要时配合PPT链接,学生自己完成学时内容的思维导图。
1.3学生实用思维导图:前期学生不熟悉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随教师进度绘制。后期学生可以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教师不再板书画图,要求学生课前用10分钟时间画出本课时的主要内容(相当于基本结构)的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随课堂教学进度,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笔记,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不少于5种颜色);课后当天必须用5分钟左右时间复习思维导图,章节结束,自己完成本章节的思维导图,以后间断看图复习。
1.4结果:笔者对所任课的2014级护理专业四个班级进行比较,使用思维导图为A组,未使用为B组,各两个班级进行比较:第一方面,课堂纪律、新旧知识的连贯融汇、课堂互动性A组明显好于B组;第二方面,学校进行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表结果显示A组平均高出B组4分;第三方面,期末考试成绩在及格率方面未显示出明显差异,但平均成绩A组高出B组7.3分。第四方面,A组学生自己创建了思维导图学习QQ交流群,部分学生主动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
2.讨论
2.1思维导图训练的是发散性思维,不同级别的关键词间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联系。从教师的角度看,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顺教学思路[5]。主要体现在教师应用思维导图备课不仅可以理清思路,梳理新旧知识,检查既往遗漏的知识盲点,而且可以增进既往知识的联系及学科新进展的链接和探究。笔者充分应用思维导图视觉直观和结构分枝的层级,对知识重点难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对知识点的切入时机、讲解深度及知识横向联络方面,分寸把握较好,有利于病理生理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2.2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明确授课内容的内在联系,通过层层推进的分支结构,容易引导学生掌握教师的授课思路,积极思考,能够在强化学习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课前用很短的时间画出思维导图,明显缩短课前预习的时间,课堂紧跟教师思路用思维导图笔记,有更多时间听讲,课后短暂的时间复习思维导图,进一步巩固知识的同时达到图形记忆的效果,左右脑并用,能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从而显示出思维导图教学的轻松简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应用放射思维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是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6]。病理生理学在学科上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问题思维”具有很强优势;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医学生,正处于大学生自我完善和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渴望及兴趣高涨,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教学,能巧妙地激学生以“疾病”为中心对发现实际生活中的疾病病因,影响因素,能促进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及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如上所述,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始终应用思维导图,是促进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当然,由于应用时间短,范围狭小,在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0-14.
[2]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研究,2011,31(8):120-124.
[3]张彩彩,懂战玲,梁平.关于在医学整合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思考[M].第七届生命科学联合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5(6):155-156.
[4]徐芳,刘颖,石磊,等.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9):702-704.
[5]陈波.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7(12):1235-1237.
[6]刘海云,伍庆华,肖爱娇.思维导图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155.
关键词: 思维导图 病理生理学教学 应用方法
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创立了“思维导图学说”,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组织和表征知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使学习者能够轻松掌握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一方面有利于理清层次,另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过程,从而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的知识再现,并进行分析和决策,发展思维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反映了大脑的自然结构,它让以笔记形式出现的思想快速扩展,从而得到一张所有的、相关的、有内在联系的清晰和准确的图形。这样,一个想法就可以很快而且非常深刻地生发出来,同时能清晰地集中于中心主题[1],[2]。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充当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涉及多学科内容,知识联系面广,在教学中推广使用思维导图,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的策略之一[3],有文献报道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平均学习成绩要高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4]。笔者将思维导图贯穿于2014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级的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一些经验和收获,现报告如下:
1.应用及方法
1.1教师使用思维导图: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习惯的改变,多年的教学备课在获得更多新知识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一些细节,用思维导图备课首先起到的就是查缺补漏的作用。首先,将所要教授的章节用思维导图画出基本结构,按教学大纲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知识补充,完成下一级分枝结构及更多层次分枝。其次,按掌握、熟悉、了解,重点、难点内容使用不同的颜色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再次,进行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顺序和时间安排。
1.2课堂使用思维导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对思维导图不熟悉,主要由教师使用,随教学进度逐一画出思维导图分支,课程结束即思维导图完成,思维导图直观显示本学时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小结;第二阶段,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必要时配合PPT链接,学生自己完成学时内容的思维导图。
1.3学生实用思维导图:前期学生不熟悉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随教师进度绘制。后期学生可以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教师不再板书画图,要求学生课前用10分钟时间画出本课时的主要内容(相当于基本结构)的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随课堂教学进度,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笔记,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不少于5种颜色);课后当天必须用5分钟左右时间复习思维导图,章节结束,自己完成本章节的思维导图,以后间断看图复习。
1.4结果:笔者对所任课的2014级护理专业四个班级进行比较,使用思维导图为A组,未使用为B组,各两个班级进行比较:第一方面,课堂纪律、新旧知识的连贯融汇、课堂互动性A组明显好于B组;第二方面,学校进行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表结果显示A组平均高出B组4分;第三方面,期末考试成绩在及格率方面未显示出明显差异,但平均成绩A组高出B组7.3分。第四方面,A组学生自己创建了思维导图学习QQ交流群,部分学生主动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
2.讨论
2.1思维导图训练的是发散性思维,不同级别的关键词间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联系。从教师的角度看,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顺教学思路[5]。主要体现在教师应用思维导图备课不仅可以理清思路,梳理新旧知识,检查既往遗漏的知识盲点,而且可以增进既往知识的联系及学科新进展的链接和探究。笔者充分应用思维导图视觉直观和结构分枝的层级,对知识重点难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对知识点的切入时机、讲解深度及知识横向联络方面,分寸把握较好,有利于病理生理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2.2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明确授课内容的内在联系,通过层层推进的分支结构,容易引导学生掌握教师的授课思路,积极思考,能够在强化学习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课前用很短的时间画出思维导图,明显缩短课前预习的时间,课堂紧跟教师思路用思维导图笔记,有更多时间听讲,课后短暂的时间复习思维导图,进一步巩固知识的同时达到图形记忆的效果,左右脑并用,能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从而显示出思维导图教学的轻松简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应用放射思维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是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6]。病理生理学在学科上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问题思维”具有很强优势;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医学生,正处于大学生自我完善和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渴望及兴趣高涨,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教学,能巧妙地激学生以“疾病”为中心对发现实际生活中的疾病病因,影响因素,能促进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及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如上所述,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始终应用思维导图,是促进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当然,由于应用时间短,范围狭小,在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0-14.
[2]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研究,2011,31(8):120-124.
[3]张彩彩,懂战玲,梁平.关于在医学整合课程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思考[M].第七届生命科学联合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5(6):155-156.
[4]徐芳,刘颖,石磊,等.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9):702-704.
[5]陈波.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7(12):1235-1237.
[6]刘海云,伍庆华,肖爱娇.思维导图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