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问题

来源 :数学金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oyu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在数列与其他知识交汇的综合问题或与数列有关的实际问题中,用化归思想分析问题,发现其中的等差或等比关系,灵活使用数列的有关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 在高考中,考查的主要形式有:以递推关系为背景,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与函数、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等其他知识联系交汇,考查数列的综合应用;以数列知识为主体考查等价转化与变量代换思想.
其他文献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q=2,且2a4,a6,48成等差数列,则{an}的前8项和为( )  A. 127 B. 255  C. 511 D. 1023  2. 设a>0,b>0,若 是3a与3b的等比中项,则 的最小值为( )  A. 8 B. 4 C. 1 D.  3. 已知A,B分别在射线CM,CN(不含端点C)上运动,∠MCN= π,在△
数列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数列知识是考查学生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推理论证及探索问题能力的重要题源,容易命制背景新颖的试题,较好地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备战2013年高考,数列重点要关注三个方面:①关注求数列通项的方法;②关注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如错位相减法、裂项法;③关注数列与其他数学知识模块的综合问题,如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建议在熟练等差和等比两类数列模型的基础上,突出方法的掌握,
[摘 要] 本文比较详尽地阐述了“探索计算规律”这一活动课的内容、实施过程和各个环节的教学要领,力求精准到位,同时阐明了数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数学活动课;探索;计算规律;数字规律;活动创新
[摘 要] 教学要专注于思考,教学要专注于引领,从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做探索性的问题研究,是提高学生素养的好方式、好方法.  [关键词] 24点;数学;探究;思考;素养  数学学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问题的解决,这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基本层次,属必须掌握的内容;第二个层次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数学成绩和分数所做的综合性数学学习,面向数学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提高数学
[摘 要] 数学课堂经过传统与现代的交替,产生了一些或深或浅的认识. 在表象中寻求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教学形式改革向课堂本质回归,进一步明确初中数学课堂上数学兴趣、数学思考与数学习惯的培养等三个基本任务,可以更好地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课堂;基本任务  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再加上课程改革以来所学习的相关理论,让笔者认识到初中数学教学还是追求一定的归
极速突击 求函数的定义域,对于给出函数的解析式这类问题而言,由解析式中所涉及的所有运算都有意义,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然后求出它们的解集. 在高考中,此类问题常常会出现分式、偶次根式、对数式等运算,要弄清每个运算的要求. 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由实际问题的研究范围来确定,复合抽象函数的定义域则先由外层函数有意义列不等式,再结合内层函数有意义的条件来确定.  极速突击 分段函数将定义域划分为
梧州有一处著名的古代文化遗址——元丰钱监。钱监即古代铸钱“工厂”,元丰为宋神宗年号。元丰钱监为北宋江南六大钱监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北宋时期唯一保存完好、规模最大且年代最早的钱监。  日前,元丰钱监铸钱工艺研究结果在北京发布,确认采用了翻砂技术进行铸币。这一技术为我国传统铸造业带来革命性的突破,同时也对世界工业文明影响深远,至今仍在制造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元丰钱监遗址对研究中國古代冶金工艺、铸币技
近日,南宁市秀安路小学的老师、同学和家长们来到南宁孔庙,开展祭拜孔子、诵读经典活动。  首先举行的是祭拜孔子的释奠礼。所有人都身着汉服,遵从古制,带着虔诚的心,认真完成迎礼、告天、净手入庙、学子三献、行三拜礼、诵《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礼拜亲师、击鼓鸣志等环节,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风采。  随后,大家参观了孔庙,听讲解员讲述孔子的故事,了解孔子的主张以及儒家文化。  最后是听取国学讲座《百事孝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已知函数f(x)=cos2x sinx,那么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 f(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B. f(x)在[-π,0]上恰有一个零点  C. f(x)是周期函数  D. f(x)在 , 上是增函数  2. 在△ABC中,角A,B,C所对边分别为a,b,c,若(a2 c2-b2)tanB= ac,则角B的值为( )  A. B.  
了解现实世界与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是求解、证明不等式的基础,要注意不等式性质的条件. 高考常以客观题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