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但愿人长久》一课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这样美好隽永的词文,一定要“美教”,引导学生联系当时背景,结合自身实际,帮助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来理解重点句段,让学生从文字中感悟,从吟诵中沉浸,悟理,生情,审美。而要贯彻以上教学思想,让课堂真正生成精彩,是要经过几番“磨”课的。
【第一次上课的教学片段】
师:明月当头,月光如水,大文豪苏轼躺在床上看着那圆圆的月亮,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生1:他会想,月亮啊月亮,你为什么要捉弄我呢?
生2:弟弟啊,现在你在干什么呢?你是否过得好呢?
生3: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我们兄弟分离的时候,更亮、更明呢?
生4:弟弟啊,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兄弟团聚呢?
……
师:是否他一直这样埋怨下去,惆怅下去呢?请自读课文第五小节,然后把你对这一节的理解表达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第五小节)
生1:(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节。)
生2:他没有强调出几组反义词。
师:你听的真仔细,你能读一读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哇,听了你的朗读,我和苏老一起感到宽慰了许多。下面请同学把文中的几组反义词给划出来。(学生划反义词。)
师:出示悲——欢离——合隐——现圆——缺
……
【评析】这一教学片段就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从中积极主动地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但教者引导得还不够。本片段中学生的个性在语言感悟训练中没有尽情地发挥,仍然受到了教师的牵制。表面看学生感悟良多,实质在课堂上并没有较大意义的“生成”,学生的阅读还停留在肤浅的表面。
【改进后的教学片段】
师:假如你就是苏老先生,此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想好后先在小组内说说。(学生细想后,小组交流。)
生1:他会想,月亮啊月亮,你为什么要在我孤独的时候这么亮呢?
生2:月亮啊,你为什么这么无情?
生3:月亮啊,你是否在嘲笑我和弟弟的分离呢?
生4:弟弟啊,现在你过得好吗?
……
师:苏老在埋怨,是不是就一直埋怨下去呢?那他又会怎么想呢?自读课文,感悟此时苏老的内心感受。
(生朗读书中第五小节内容。)
生1:现在苏老内心变得宽慰了。
生2:老师,我能用我的朗读来表达吗?
师:行。
生:(朗读课文第五小节。)
师:老师对你的朗读很有感觉,你的语气能不能读得让老师更满意?
(学生再次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小节。)
师:(出示第五节内容)在这小节中出现了几组反义词,请大家找出来。
生: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师: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悲和欢的时候呢?用身边的事例说说你们的悲和欢。
生1:我们一家三口人到公园去玩,我很开心;当爸爸、妈妈吵架时,我很难过。
生2:我看到书中人物开心时我很快乐;书中人物悲伤时我也会难过。
生3:我在爸爸出差回来时特欢乐;在爸爸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出差时很难过……
师:确实人的一生中有悲也有欢,有分离,也有团聚。老师有幸和你们一起相聚,可几年后又要分离。这是人生必然的经历,真是无可奈何。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之常情。所以此时的苏老先生心里就不再埋怨,他把人间的悲欢离合,用自然界月亮的阴晴圆缺作恰当的比喻,就宽慰了许多。请我们班的朗读高手,读第五小节。(生摇头晃脑地读了起来。)
【评析】这是一个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变化的教学片段。首先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和风细雨。先启发学生想象苏轼埋怨月亮的情境,然后通过讨论、交流和反复诵读,让学生感悟到了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情感。与学生感受相同时,会表示赞同;学生朗读和理解到位时,就给予表扬;学生遇到不懂、不会时,就指导、点拨。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读了、敢说了、敢想了、敢问了……学习过程富有活力,富有创意。
【第一次上课的教学片段】
师:明月当头,月光如水,大文豪苏轼躺在床上看着那圆圆的月亮,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生1:他会想,月亮啊月亮,你为什么要捉弄我呢?
生2:弟弟啊,现在你在干什么呢?你是否过得好呢?
生3: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我们兄弟分离的时候,更亮、更明呢?
生4:弟弟啊,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兄弟团聚呢?
……
师:是否他一直这样埋怨下去,惆怅下去呢?请自读课文第五小节,然后把你对这一节的理解表达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第五小节)
生1:(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节。)
生2:他没有强调出几组反义词。
师:你听的真仔细,你能读一读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哇,听了你的朗读,我和苏老一起感到宽慰了许多。下面请同学把文中的几组反义词给划出来。(学生划反义词。)
师:出示悲——欢离——合隐——现圆——缺
……
【评析】这一教学片段就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从中积极主动地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但教者引导得还不够。本片段中学生的个性在语言感悟训练中没有尽情地发挥,仍然受到了教师的牵制。表面看学生感悟良多,实质在课堂上并没有较大意义的“生成”,学生的阅读还停留在肤浅的表面。
【改进后的教学片段】
师:假如你就是苏老先生,此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想好后先在小组内说说。(学生细想后,小组交流。)
生1:他会想,月亮啊月亮,你为什么要在我孤独的时候这么亮呢?
生2:月亮啊,你为什么这么无情?
生3:月亮啊,你是否在嘲笑我和弟弟的分离呢?
生4:弟弟啊,现在你过得好吗?
……
师:苏老在埋怨,是不是就一直埋怨下去呢?那他又会怎么想呢?自读课文,感悟此时苏老的内心感受。
(生朗读书中第五小节内容。)
生1:现在苏老内心变得宽慰了。
生2:老师,我能用我的朗读来表达吗?
师:行。
生:(朗读课文第五小节。)
师:老师对你的朗读很有感觉,你的语气能不能读得让老师更满意?
(学生再次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小节。)
师:(出示第五节内容)在这小节中出现了几组反义词,请大家找出来。
生: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师: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悲和欢的时候呢?用身边的事例说说你们的悲和欢。
生1:我们一家三口人到公园去玩,我很开心;当爸爸、妈妈吵架时,我很难过。
生2:我看到书中人物开心时我很快乐;书中人物悲伤时我也会难过。
生3:我在爸爸出差回来时特欢乐;在爸爸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出差时很难过……
师:确实人的一生中有悲也有欢,有分离,也有团聚。老师有幸和你们一起相聚,可几年后又要分离。这是人生必然的经历,真是无可奈何。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之常情。所以此时的苏老先生心里就不再埋怨,他把人间的悲欢离合,用自然界月亮的阴晴圆缺作恰当的比喻,就宽慰了许多。请我们班的朗读高手,读第五小节。(生摇头晃脑地读了起来。)
【评析】这是一个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变化的教学片段。首先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和风细雨。先启发学生想象苏轼埋怨月亮的情境,然后通过讨论、交流和反复诵读,让学生感悟到了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情感。与学生感受相同时,会表示赞同;学生朗读和理解到位时,就给予表扬;学生遇到不懂、不会时,就指导、点拨。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读了、敢说了、敢想了、敢问了……学习过程富有活力,富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