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铁路工程项目越来越复杂化、大型化及国际化,信息的传播交流日渐频繁,运用传统的铁路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工程管理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铁路工程项目管理指引了方向。本文对铁路工程信息化与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优化工作;铁路建设管理;信息化建设
前言
信息化时代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节约了人们生活时间。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也是由于目前铁路管理日渐疲惫,不得不进行的改变。如何做到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乃至最终实现信息标准化管理,是目前铁路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系统的优化
1 信息资源规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是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整个工程建设阶段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以梳理作业流程,搞清信息需求,建立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逐步建成统一的网络化、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并通过“信息流”实现管理的数字化、可视化、实时化,增强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管理能力,实现对项目实时、准确、全面的监控,保证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流程的质量安全责任、标准和要求得到落实,为建设精品工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2 信息体统优化原则。一是坚持时效性原则,强化过程控制,做到信息对称。重点强化网络构建和流程再造,加速信息流转。二是坚持适用性原则,立足铁路工程特点和建设管理实际,紧密结合现场管理,充分吸纳现代管理理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到科学可靠。三是坚持延续性原则,合理进行系统和功能设计,力求与将来的运营管理相结合,实现资源利用延续性。四是坚持开放性原则,做到数据结构灵活,编码体系开放,具备通用性基础条件。
3 集中优势资源。对于信息体统的优化,首先应认真研究铁道部既有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开展拓展优化工作。其次,在对运营商资源、体制、支撑能力反复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沿线网络资源分布情况,积极探索利用卫星通讯为边远困难工程提供通讯通道的可能。第三,组织设备生产单位同步开展围岩量测设备研制及RFID、PDA、视频设备等其他硬件产品的配套定制和测试工作,在接口统一的原则下致力于现场前端硬件产品的配套研发。第四,建设管理单位应快速组织熟悉建设管理和信息技术的人员组成需求定义小组,抽调部分施工、监理单位具有相关经验的人员组成用户体验小组,参与研发,及时稳定需求,优化应用。
二、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规范管理
首先,在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中,按照“分步配套,不断完善”的工作原则,坚持“实施、培訓、应用推进”的工作程序,充分发挥建设单位主导作用,积极调动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的主观能动性,组织专业单位承担系统建设,与工程建设同步推进。其次,发挥建设单位的核心作用,积极推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紧紧把握“调研、开发、测试、试用、投产”的工作流程,有序推进具体工作,把握进度和质量。同时,在建设单位内部系统实施过程中积累经验,为系统覆盖全线各参建单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另外,坚持动态优化,结合工程建设和标准化管理的全面展开,积极推进路基沉降监测、桥梁基桩检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施工进度动态管理等功能的优化。同时,不断地在应用中检验、升级系统平台,在平台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优化工作。最后,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信息系统要用好,而且要持续使用,必须有健全的制度做保障。首先,要规范信息系统管理,制定系统管理办法、系统实施细则、系统指导性标准、系统操作指南等管理技术文件;其次,要在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监理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环水保管理等管理制度及办法中充分体现信息化管理的具体要求;第三,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组织信息化参建单位召开工作例会,对信息化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相关问题。
三、对系统进行专业运营维护
信息系统维护是指为适应系统的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各种变化、保证系统正常工作而对系统所进行的修改,包括系统功能的改进和解决系统在运行期间发生的问题。尤其是当信息系统深入施工现场后,系统运行环境复杂,必须建立有效的运营维护队伍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建设管理单位应重视运维管理工作,通过“建框架、立制度、建机制、抓队伍”,不断深化各级运维体系建设,配套建立运营维护管理制度、办法,开展运维队伍建设和素质能力培养,规范运营维护管理。
四、信息化管理与工程建设管理
1 信息化管理能促进建设与施工、设计、监理各方在项目管理工作中的过程互控、主体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对称;通过信息系统采集的现场数据及实时监控,进行统计、分析,使建设单位能有效掌控项目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2 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实施信息化管理,是推行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可靠支撑。信息化管理促进了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对管理、技术人员的配设提出了更高和更明确的要求,支持了人员配备标准化,通过信息化,优化了作业流程,规范了管理行为,尤其是建设管理工作通过实现“人机对话”,变“人控”为“机控”,减少了人为随意性,提升了管理质量,
强化了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标准化。
3 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坚持实用、管用、好用,是信息化管理的生命力所在。信息系统的研发、构建,如果不能遵循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不能充分结合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做到“实用、管用、好用”,而是就为了信息化而搞新信息化,那么,这样的管理手段和工具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4 信息化管理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渐次渐高的。培育会应用、懂操作的一流队伍,是推进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证。事业发展,关键在人。信息化能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取决于是否培育了一支熟悉应用操作的员工队伍。要坚持把提升全体参建单位管理及技术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作为信息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5 信息化管理不是简单地用IT工具来实现已经陈旧的管理逻辑,建立健全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内在需要。随着全路建设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信息化工作再上台阶的重要环节。因此,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应该是下一阶段信息化工作的一个重点。推进铁路建设管理信息化,是一项专业技术强、涉及面广的工作,需要各参建单位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
五、小结
总之,为了获得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的竞争优势,也为了促进铁路系统更好地发展,更充分地发挥铁路事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铁路的信息化成为必然的选择。本文对铁路工程信息化与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愿共同推动铁路建设管理信息化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书华、郝成林、王兴鹏.构建铁路工程造价集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探讨[J].中国铁路,2009.2
[2]茹建青.铁路工程招投标交易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与研究[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6.7
[3]杨忠明.当前铁路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及信息化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
关键词:优化工作;铁路建设管理;信息化建设
前言
信息化时代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节约了人们生活时间。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也是由于目前铁路管理日渐疲惫,不得不进行的改变。如何做到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乃至最终实现信息标准化管理,是目前铁路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系统的优化
1 信息资源规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是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整个工程建设阶段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以梳理作业流程,搞清信息需求,建立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逐步建成统一的网络化、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并通过“信息流”实现管理的数字化、可视化、实时化,增强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管理能力,实现对项目实时、准确、全面的监控,保证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流程的质量安全责任、标准和要求得到落实,为建设精品工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2 信息体统优化原则。一是坚持时效性原则,强化过程控制,做到信息对称。重点强化网络构建和流程再造,加速信息流转。二是坚持适用性原则,立足铁路工程特点和建设管理实际,紧密结合现场管理,充分吸纳现代管理理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到科学可靠。三是坚持延续性原则,合理进行系统和功能设计,力求与将来的运营管理相结合,实现资源利用延续性。四是坚持开放性原则,做到数据结构灵活,编码体系开放,具备通用性基础条件。
3 集中优势资源。对于信息体统的优化,首先应认真研究铁道部既有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开展拓展优化工作。其次,在对运营商资源、体制、支撑能力反复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沿线网络资源分布情况,积极探索利用卫星通讯为边远困难工程提供通讯通道的可能。第三,组织设备生产单位同步开展围岩量测设备研制及RFID、PDA、视频设备等其他硬件产品的配套定制和测试工作,在接口统一的原则下致力于现场前端硬件产品的配套研发。第四,建设管理单位应快速组织熟悉建设管理和信息技术的人员组成需求定义小组,抽调部分施工、监理单位具有相关经验的人员组成用户体验小组,参与研发,及时稳定需求,优化应用。
二、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规范管理
首先,在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中,按照“分步配套,不断完善”的工作原则,坚持“实施、培訓、应用推进”的工作程序,充分发挥建设单位主导作用,积极调动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的主观能动性,组织专业单位承担系统建设,与工程建设同步推进。其次,发挥建设单位的核心作用,积极推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紧紧把握“调研、开发、测试、试用、投产”的工作流程,有序推进具体工作,把握进度和质量。同时,在建设单位内部系统实施过程中积累经验,为系统覆盖全线各参建单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另外,坚持动态优化,结合工程建设和标准化管理的全面展开,积极推进路基沉降监测、桥梁基桩检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施工进度动态管理等功能的优化。同时,不断地在应用中检验、升级系统平台,在平台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优化工作。最后,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信息系统要用好,而且要持续使用,必须有健全的制度做保障。首先,要规范信息系统管理,制定系统管理办法、系统实施细则、系统指导性标准、系统操作指南等管理技术文件;其次,要在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监理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环水保管理等管理制度及办法中充分体现信息化管理的具体要求;第三,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组织信息化参建单位召开工作例会,对信息化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相关问题。
三、对系统进行专业运营维护
信息系统维护是指为适应系统的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各种变化、保证系统正常工作而对系统所进行的修改,包括系统功能的改进和解决系统在运行期间发生的问题。尤其是当信息系统深入施工现场后,系统运行环境复杂,必须建立有效的运营维护队伍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建设管理单位应重视运维管理工作,通过“建框架、立制度、建机制、抓队伍”,不断深化各级运维体系建设,配套建立运营维护管理制度、办法,开展运维队伍建设和素质能力培养,规范运营维护管理。
四、信息化管理与工程建设管理
1 信息化管理能促进建设与施工、设计、监理各方在项目管理工作中的过程互控、主体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对称;通过信息系统采集的现场数据及实时监控,进行统计、分析,使建设单位能有效掌控项目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2 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实施信息化管理,是推行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可靠支撑。信息化管理促进了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对管理、技术人员的配设提出了更高和更明确的要求,支持了人员配备标准化,通过信息化,优化了作业流程,规范了管理行为,尤其是建设管理工作通过实现“人机对话”,变“人控”为“机控”,减少了人为随意性,提升了管理质量,
强化了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标准化。
3 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坚持实用、管用、好用,是信息化管理的生命力所在。信息系统的研发、构建,如果不能遵循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不能充分结合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做到“实用、管用、好用”,而是就为了信息化而搞新信息化,那么,这样的管理手段和工具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4 信息化管理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渐次渐高的。培育会应用、懂操作的一流队伍,是推进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证。事业发展,关键在人。信息化能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取决于是否培育了一支熟悉应用操作的员工队伍。要坚持把提升全体参建单位管理及技术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作为信息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5 信息化管理不是简单地用IT工具来实现已经陈旧的管理逻辑,建立健全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内在需要。随着全路建设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信息化工作再上台阶的重要环节。因此,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应该是下一阶段信息化工作的一个重点。推进铁路建设管理信息化,是一项专业技术强、涉及面广的工作,需要各参建单位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
五、小结
总之,为了获得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的竞争优势,也为了促进铁路系统更好地发展,更充分地发挥铁路事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铁路的信息化成为必然的选择。本文对铁路工程信息化与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愿共同推动铁路建设管理信息化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书华、郝成林、王兴鹏.构建铁路工程造价集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探讨[J].中国铁路,2009.2
[2]茹建青.铁路工程招投标交易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与研究[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6.7
[3]杨忠明.当前铁路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及信息化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