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曙4714块是一个投入开发40余年的稀油区块,水驱开发效果较好,目前采出程度达到28.3%。但边部受储层发育及出砂影响,井网完善程度低,采出程度低;主体局部井网不完善区域仍有剩余油富集。本次通过井震结合、成熟配套工艺等技术研究,精细油藏地质研究尤其是剩余油分布认识的基础上,对区块进行水驱开发效果评价及二次开发可行性研究,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剩余油研究;高含水;井震结合;二次开发
1概况
曙4-7-14块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曙四区北部,为曙四区一个次级断块,开发目的层为沙四段杜家台油层,油藏埋深1200-1600m ,含油面积4.6km2,地质储量593×104t。杜家台油层纵向上划分为杜Ⅰ、杜Ⅱ、杜Ⅲ等3个油层组,其中杜Ⅱ8-11为本区主力油层。
曙4-7-14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共经历三个开发阶段,即上产阶段、稳产阶段、产量递减阶段。截止2017年底区块共完钻杜家台油层各类井82口,已报废13口(油井5口、注水井8口)。目前采油井42口,开井26口,日产油35.9吨,平均单井1.4吨,含水87.2%,累产油168万吨,采油速度0.17%,采出程度28.3%,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2.3%;注水井27口,开井16口,日注水530方,累注水602方,累注采比1.09。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区块经过多年开发,整体动用程度较高,但差异较大。
区块整体采出程度达到28.3%,平面上水驱控制程度达到达到85%以上,强水淹区域达到75%以上;纵向上动用程度达到85.3%。但受井网完善程度及各油层组连通程度影响,平面及纵向动用程度仍存在一定差异。
一是受井网完善程度影响,平面主体与边部上动用差异较大。区块主体部位注采井网完善,注采井数比1:1.41,与理论值(1:1.47)接近;边部出砂套坏严重,共有采油井5口,报废2口,目前井数3口,仅开井1口;共有注水井7口,报废3口,目前井数4口,全部关井,井网基本废弃。受此影响,主体部位水驱见效明显,水驱控制程度高达92.3%,采出程度32.4%,可采储量采出程度94.1%;区块边部边部基本未形成有效水驱,采出程度仅为10.4%,可采储量采出程度30.1%。
二是受储层条件影响,纵向动用程度差异较大。主力油层杜Ⅱ8-11动用程度高达85%以上,其它油层动用程度均在40%以下。
3、二次开发可行性研究
主体目前可采储量采出程度94.1%、综合含水86%,已进入双高开发阶段。主体共有油水井65口,目前开井48口,注采井数比1:1.51,接近理论值,注采井网较为完善,水驱见效率达到92.3%,累产油156.6万吨,目前采出程度达32.4%。
边部先后转注7口注水井,但仅1口采油井明显受效,整体未实现有效水驱,投入开发以来长期低速开发,阶段累积产油11.3万吨,综合含水只有66%。区域处于停产停注状态。受油水井严重出砂影响,边部6口油井目前仅开井1口,导致开发效果差,阶段累采油只有11.3万吨,采出程度仅为10.4%。受所处开发阶段及井网完善程度影响,边部仅早期注水井区域处于中淹,78%的区域仍处于弱淹或纯油藏。
区域边部含油面积1.0km2,地质储量109×104t。历史上完钻各类井12口,投产油井10口,投注1口。目前共有采油井3口,开井1口,日产油1.7t,累产油11.3万吨,采出程度10.4%;注水井7口,目前全部关井,累注水76.9万方,累计注采比2.68。
3.1區域油层具有一定厚度
区域平均油层厚度11.9m。其中西部13.1m,东部在5m以下。
3.2产能落实
部生产过杜家台层位井9口,初期日产油114.3t,平均单井12.7t。累产油11.3×104t,平均单井1.3×104t。其中5口井生产正常,有较高产能。
油层有一定厚度时,可取得较高产能。射孔厚度大于6.8m时,初期日产油达到9.6吨,累产油可达到1.8万吨。射孔厚度大于6.8m时,5口井正常生产。初期日产油在9.6吨以上,除1口井转注外,4口井累产油在1.8万吨以上。另有3口井受出砂、出水影响低产。
3.3注采井网完善后可见到一定注水效果
区域有3口注水井明显见效。曙4-7-13井注水,曙4-7-011井见效。曙4-7-011井1981年10月投产,初期日产油17.4t,受曙4-7-13注水见效,阶段产量稳定,截止1988年6月因出砂套坏关井,阶段累产油1.8万吨。2013年7月侧钻后,无注水能量补充,目前日产液3.5t,日产油1.7t,含水51.4%。
3.4防砂技术取得较大进展,为调整取得技术保障
近年来针对曙三区出砂严重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直井系列防砂技术研究与实践,取得较好效果。目前通过采用大套管完井、防砂射孔、先期排砂、深部压防、管理控砂等系列防砂技术,已实施新井130口,目前平均单井生产时间长达5年以上,套损率只有5.4%,平均单井检泵周期达到185天。
与曙三区对比,曙4714块泥质含量较低,出砂状况较弱,采用直井系列防砂技术应完全满足曙4714块开发需求。
4、二次开发井网调整
根据储层发育特点,依托现有井网,进行调整部署。原则上部署区域油层厚度大于8m、部署井距离断层50m以上、依托现有井网,井距200-250m、单井控制地质储量大于4×104t。整体部署调整井14口,采用250m井距面积井网,完善注采井网5个。
5、认识
本次针对油藏特点及开发矛盾,开展效果评价,尤其是剩余油分布研究及产能落实清楚,是二次开发可行性成功研究的关键。该区块的成功井网调整,是稀油老区二次开发的典型,对整个油田类似区块后期井网调整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剩余油研究;高含水;井震结合;二次开发
1概况
曙4-7-14块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曙四区北部,为曙四区一个次级断块,开发目的层为沙四段杜家台油层,油藏埋深1200-1600m ,含油面积4.6km2,地质储量593×104t。杜家台油层纵向上划分为杜Ⅰ、杜Ⅱ、杜Ⅲ等3个油层组,其中杜Ⅱ8-11为本区主力油层。
曙4-7-14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共经历三个开发阶段,即上产阶段、稳产阶段、产量递减阶段。截止2017年底区块共完钻杜家台油层各类井82口,已报废13口(油井5口、注水井8口)。目前采油井42口,开井26口,日产油35.9吨,平均单井1.4吨,含水87.2%,累产油168万吨,采油速度0.17%,采出程度28.3%,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2.3%;注水井27口,开井16口,日注水530方,累注水602方,累注采比1.09。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区块经过多年开发,整体动用程度较高,但差异较大。
区块整体采出程度达到28.3%,平面上水驱控制程度达到达到85%以上,强水淹区域达到75%以上;纵向上动用程度达到85.3%。但受井网完善程度及各油层组连通程度影响,平面及纵向动用程度仍存在一定差异。
一是受井网完善程度影响,平面主体与边部上动用差异较大。区块主体部位注采井网完善,注采井数比1:1.41,与理论值(1:1.47)接近;边部出砂套坏严重,共有采油井5口,报废2口,目前井数3口,仅开井1口;共有注水井7口,报废3口,目前井数4口,全部关井,井网基本废弃。受此影响,主体部位水驱见效明显,水驱控制程度高达92.3%,采出程度32.4%,可采储量采出程度94.1%;区块边部边部基本未形成有效水驱,采出程度仅为10.4%,可采储量采出程度30.1%。
二是受储层条件影响,纵向动用程度差异较大。主力油层杜Ⅱ8-11动用程度高达85%以上,其它油层动用程度均在40%以下。
3、二次开发可行性研究
主体目前可采储量采出程度94.1%、综合含水86%,已进入双高开发阶段。主体共有油水井65口,目前开井48口,注采井数比1:1.51,接近理论值,注采井网较为完善,水驱见效率达到92.3%,累产油156.6万吨,目前采出程度达32.4%。
边部先后转注7口注水井,但仅1口采油井明显受效,整体未实现有效水驱,投入开发以来长期低速开发,阶段累积产油11.3万吨,综合含水只有66%。区域处于停产停注状态。受油水井严重出砂影响,边部6口油井目前仅开井1口,导致开发效果差,阶段累采油只有11.3万吨,采出程度仅为10.4%。受所处开发阶段及井网完善程度影响,边部仅早期注水井区域处于中淹,78%的区域仍处于弱淹或纯油藏。
区域边部含油面积1.0km2,地质储量109×104t。历史上完钻各类井12口,投产油井10口,投注1口。目前共有采油井3口,开井1口,日产油1.7t,累产油11.3万吨,采出程度10.4%;注水井7口,目前全部关井,累注水76.9万方,累计注采比2.68。
3.1區域油层具有一定厚度
区域平均油层厚度11.9m。其中西部13.1m,东部在5m以下。
3.2产能落实
部生产过杜家台层位井9口,初期日产油114.3t,平均单井12.7t。累产油11.3×104t,平均单井1.3×104t。其中5口井生产正常,有较高产能。
油层有一定厚度时,可取得较高产能。射孔厚度大于6.8m时,初期日产油达到9.6吨,累产油可达到1.8万吨。射孔厚度大于6.8m时,5口井正常生产。初期日产油在9.6吨以上,除1口井转注外,4口井累产油在1.8万吨以上。另有3口井受出砂、出水影响低产。
3.3注采井网完善后可见到一定注水效果
区域有3口注水井明显见效。曙4-7-13井注水,曙4-7-011井见效。曙4-7-011井1981年10月投产,初期日产油17.4t,受曙4-7-13注水见效,阶段产量稳定,截止1988年6月因出砂套坏关井,阶段累产油1.8万吨。2013年7月侧钻后,无注水能量补充,目前日产液3.5t,日产油1.7t,含水51.4%。
3.4防砂技术取得较大进展,为调整取得技术保障
近年来针对曙三区出砂严重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直井系列防砂技术研究与实践,取得较好效果。目前通过采用大套管完井、防砂射孔、先期排砂、深部压防、管理控砂等系列防砂技术,已实施新井130口,目前平均单井生产时间长达5年以上,套损率只有5.4%,平均单井检泵周期达到185天。
与曙三区对比,曙4714块泥质含量较低,出砂状况较弱,采用直井系列防砂技术应完全满足曙4714块开发需求。
4、二次开发井网调整
根据储层发育特点,依托现有井网,进行调整部署。原则上部署区域油层厚度大于8m、部署井距离断层50m以上、依托现有井网,井距200-250m、单井控制地质储量大于4×104t。整体部署调整井14口,采用250m井距面积井网,完善注采井网5个。
5、认识
本次针对油藏特点及开发矛盾,开展效果评价,尤其是剩余油分布研究及产能落实清楚,是二次开发可行性成功研究的关键。该区块的成功井网调整,是稀油老区二次开发的典型,对整个油田类似区块后期井网调整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