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人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漫长历史沉淀和发展形成的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在当今社会中,高校美术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肩负着高校学生专业知识教育和素质培养的重任。同时,美术的呈现形式和内容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孕育出的美术都有其不同的、独特的精神表达。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基,把美术教学和民族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充分感受和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形成美术教学的创新机制。围绕新时期高校美术教学,探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融合的过程,以促进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持续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民族文化;传承;融合
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中,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是重要的组成环节,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有利于提高整体国民的综合素质。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则是贯彻美育教学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高校美术教育缺少对学生民族文化传承与融合方面的教育,使得很多学生没有形成对我国本民族文化的整体性认知。这种整体性认知是十分必要的,艺术作品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并不冲突,它们相互依存、互为表里。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与美术相结合的教育,是为中国美术走出国门,向外进行文化输出打下基础。美术教学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与融合,对于中国美术屹立世界美术之林、中国美术向世界各民族展示其精神内涵的独特性和普适性,起到铺路基石的作用。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全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素质。
一、民族文化传承与高校美术教学之间的重要联系
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向学生展示我国的民族文化,我们只有弄明白“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有何优劣”这样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回答“我们去向何方”这一最终问题。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有着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共同发展的历史,我国的民族文化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在素质教育阶段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学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趋势[1]。高校美术教学能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舞台和场所,加强民族文化的渗透,能够贯彻我国文化自信战略,促进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受到多元化思潮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冲击,使得一些青年学子产生了错误的价值观。还有一些高校美术教师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民族文化在美术教育方面的渗透效果不理想,学生没有对民族文化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知,有违美术教育发展的初衷。民族文化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和传承,无论是对精神文明建设还是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把民族文化融合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能够激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也能让民族文化更加有效地传承下去,为民族文化的交流提供更加广阔的渠道。
二、新时期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承
与融合的意义
(一)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我国传统的美术文化历史悠久,有着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形式丰富并且呈现出地域化差异分布的特征,有不少美术文化形式至今还流传于民间,比如民间的剪纸、刺绣、印染等,这些都是勤劳而勇敢的劳动人民在土生土长的环境中经过代代相传形成的独特文化,蕴含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思想信仰。民间美术文化通过民俗活动发展出异彩纷呈的表现形式,在中国节假日和重大事件中,年画、雕塑等美术艺术形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民间美术和民族文化具有生活实用性和人文审美价值,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是对中国民间生活的深刻反映和表现。
(二)提高文化实践价值
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知识经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美术教学要通过一系列改革充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全面改造美术教学体系,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调整并优化美术教学手段,向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民族文化,把高校美术教学和民族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为美术课堂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素材,也给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实践机会。众所周知,我国民族文化生命力顽强,与生活密不可分。在美术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实地考察和调研,比如定期去采风写生,走访民间艺术,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进行宣传和弘扬,加深学生对美术和民族文化的深层理解[2]。
三、新时期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承
与融合的路径
(一)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优化课程体系是为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奠定基础,在美术教学中课程体系设置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优化课程体系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具体而言,首先,可以结合本校专业的具体教学内容开设民间美术相关课程,拓展教学空间与内容,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是美术学习的一部分,也是美术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其次,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内涵,在脑海中构建全面客观的美术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创造性和艺术性思维。以河南为例,河南某美术高校开设专业课程时把河南传统年画和某些民族图案作为教学素材,对原有的教学体系进行扩充。除了借鉴和学习民族文化外,教师还带领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美术发展历史,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提高创作质量[3]。最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团队编写校本课程,对本地民间艺术形式加以推广,让学生们了解到传统民族文化的规律和美术发展的脉络。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某种民间艺术形式进行专题调查,掌握它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展望,为今后的创作积累素材。由此可见,对美术文化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美术课堂教学的力量,还需要向外拓展和延伸。
(二)重视美术实践过程
民族传统文化虽然属于上层建筑,但其仍具有实用价值,因此民族文化和美术教学深度融合必须体现出实用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学校发挥宏观组织的作用。具体而言,学校要加强人力、物力和資金的投入,扩展或修建美术场地,结合区域教育资源和实际教学情况,吸收民间美术相关资源,成立高校美术工作室,让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能够得以传承和融合。学生也可以利用工作室初步认识民族文化在美术发展中的角色和意义,课余时间学校也可以结合民间传统美术举办具有本土风味的美术展览,比如年画展、雕塑展、剪纸展等,以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除此之外,学校要加强校外美术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和周边美术博物馆或其他美术机构合作帮助学生增加考察的机会,推荐优秀学生实习,提高其专业水平,引导越来越多的美术人才就业,提升民族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价值[4]。 (三)加强对民族绘画艺术的传承
民族绘画艺术蕴含着各民族的审美思想、文化内涵和风俗民情,现如今,在高校美术教学中,也需要对中华传统民族绘画艺术加强传承。在绘画发展历史上,中国美术自成一派,拥有独特的个性,这和西方绘画艺术有着显著的区别[5]。中国画讲究写意,注重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在表达方式上较为委婉和含蓄。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在中国画家的笔下都会被赋予生机与灵魂。因此,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的同时要带领学生透过艺术表象,了解民族美术文化的精髓,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创作风格,并在原有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加强与现代艺术的有机结合。通过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在艺术鉴赏的实践中提高其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对绘画艺术的感性认识与理解。
(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在高校美术教学和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小觑。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所以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美术教师的素质培养與引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业务考核,开展民族文化交流会、美术作品研讨会等活动,鼓励专业美术教师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优秀经验,加强自我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尽心尽力投入日常教学,全面提高业务能力和执教素养。为了从硬性指标上保证民族文化的传承效果,可以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方式与手段,设置民族文化的考核项目,赋予分值,督促学生与教师不断加强学习。除此之外,广大教学工作者必须要扭转教学思想和观念。由于某些美术教师片面重视专业技能的传授而轻视了文化素养的传承,很多学生不重视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教学工作者要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对民族文化的正确认知,加大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力度,为民族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融合开辟新的路径。
综上所述,将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与民族文化进行融合是高校美术教育在当今时代的发展方向,是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新时期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高校美术教学在自我完善与自我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建设,重视美术实践的过程和民族文化的渗透,提高教师队伍的美术素养,真正让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津竹.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融合[J].大观,2021(3):169-170.
[2]刘先凤.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探讨[J].绿色科技,2020(1):240-242.
[3]徐加娟.浅谈苗族民族文化在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的传承与融合[J].中国民族博览,2019(10):97-98.
[4]吕袁媛.关于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67.
[5]艾敬园.民族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的融合[J].艺术评鉴,2018(7):149-150.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关键词:美术教学;民族文化;传承;融合
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中,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是重要的组成环节,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有利于提高整体国民的综合素质。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则是贯彻美育教学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高校美术教育缺少对学生民族文化传承与融合方面的教育,使得很多学生没有形成对我国本民族文化的整体性认知。这种整体性认知是十分必要的,艺术作品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并不冲突,它们相互依存、互为表里。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与美术相结合的教育,是为中国美术走出国门,向外进行文化输出打下基础。美术教学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与融合,对于中国美术屹立世界美术之林、中国美术向世界各民族展示其精神内涵的独特性和普适性,起到铺路基石的作用。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全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素质。
一、民族文化传承与高校美术教学之间的重要联系
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向学生展示我国的民族文化,我们只有弄明白“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有何优劣”这样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回答“我们去向何方”这一最终问题。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有着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共同发展的历史,我国的民族文化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在素质教育阶段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学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趋势[1]。高校美术教学能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舞台和场所,加强民族文化的渗透,能够贯彻我国文化自信战略,促进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受到多元化思潮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冲击,使得一些青年学子产生了错误的价值观。还有一些高校美术教师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民族文化在美术教育方面的渗透效果不理想,学生没有对民族文化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知,有违美术教育发展的初衷。民族文化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和传承,无论是对精神文明建设还是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把民族文化融合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能够激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也能让民族文化更加有效地传承下去,为民族文化的交流提供更加广阔的渠道。
二、新时期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承
与融合的意义
(一)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我国传统的美术文化历史悠久,有着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形式丰富并且呈现出地域化差异分布的特征,有不少美术文化形式至今还流传于民间,比如民间的剪纸、刺绣、印染等,这些都是勤劳而勇敢的劳动人民在土生土长的环境中经过代代相传形成的独特文化,蕴含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思想信仰。民间美术文化通过民俗活动发展出异彩纷呈的表现形式,在中国节假日和重大事件中,年画、雕塑等美术艺术形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民间美术和民族文化具有生活实用性和人文审美价值,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是对中国民间生活的深刻反映和表现。
(二)提高文化实践价值
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知识经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美术教学要通过一系列改革充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全面改造美术教学体系,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调整并优化美术教学手段,向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民族文化,把高校美术教学和民族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为美术课堂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素材,也给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实践机会。众所周知,我国民族文化生命力顽强,与生活密不可分。在美术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实地考察和调研,比如定期去采风写生,走访民间艺术,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进行宣传和弘扬,加深学生对美术和民族文化的深层理解[2]。
三、新时期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承
与融合的路径
(一)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优化课程体系是为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奠定基础,在美术教学中课程体系设置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优化课程体系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具体而言,首先,可以结合本校专业的具体教学内容开设民间美术相关课程,拓展教学空间与内容,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是美术学习的一部分,也是美术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其次,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内涵,在脑海中构建全面客观的美术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创造性和艺术性思维。以河南为例,河南某美术高校开设专业课程时把河南传统年画和某些民族图案作为教学素材,对原有的教学体系进行扩充。除了借鉴和学习民族文化外,教师还带领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美术发展历史,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提高创作质量[3]。最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团队编写校本课程,对本地民间艺术形式加以推广,让学生们了解到传统民族文化的规律和美术发展的脉络。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某种民间艺术形式进行专题调查,掌握它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展望,为今后的创作积累素材。由此可见,对美术文化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美术课堂教学的力量,还需要向外拓展和延伸。
(二)重视美术实践过程
民族传统文化虽然属于上层建筑,但其仍具有实用价值,因此民族文化和美术教学深度融合必须体现出实用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学校发挥宏观组织的作用。具体而言,学校要加强人力、物力和資金的投入,扩展或修建美术场地,结合区域教育资源和实际教学情况,吸收民间美术相关资源,成立高校美术工作室,让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能够得以传承和融合。学生也可以利用工作室初步认识民族文化在美术发展中的角色和意义,课余时间学校也可以结合民间传统美术举办具有本土风味的美术展览,比如年画展、雕塑展、剪纸展等,以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除此之外,学校要加强校外美术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和周边美术博物馆或其他美术机构合作帮助学生增加考察的机会,推荐优秀学生实习,提高其专业水平,引导越来越多的美术人才就业,提升民族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价值[4]。 (三)加强对民族绘画艺术的传承
民族绘画艺术蕴含着各民族的审美思想、文化内涵和风俗民情,现如今,在高校美术教学中,也需要对中华传统民族绘画艺术加强传承。在绘画发展历史上,中国美术自成一派,拥有独特的个性,这和西方绘画艺术有着显著的区别[5]。中国画讲究写意,注重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在表达方式上较为委婉和含蓄。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在中国画家的笔下都会被赋予生机与灵魂。因此,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的同时要带领学生透过艺术表象,了解民族美术文化的精髓,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创作风格,并在原有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加强与现代艺术的有机结合。通过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在艺术鉴赏的实践中提高其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对绘画艺术的感性认识与理解。
(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在高校美术教学和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小觑。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所以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美术教师的素质培养與引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业务考核,开展民族文化交流会、美术作品研讨会等活动,鼓励专业美术教师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优秀经验,加强自我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尽心尽力投入日常教学,全面提高业务能力和执教素养。为了从硬性指标上保证民族文化的传承效果,可以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方式与手段,设置民族文化的考核项目,赋予分值,督促学生与教师不断加强学习。除此之外,广大教学工作者必须要扭转教学思想和观念。由于某些美术教师片面重视专业技能的传授而轻视了文化素养的传承,很多学生不重视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教学工作者要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对民族文化的正确认知,加大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力度,为民族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融合开辟新的路径。
综上所述,将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与民族文化进行融合是高校美术教育在当今时代的发展方向,是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新时期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高校美术教学在自我完善与自我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建设,重视美术实践的过程和民族文化的渗透,提高教师队伍的美术素养,真正让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津竹.民族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融合[J].大观,2021(3):169-170.
[2]刘先凤.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探讨[J].绿色科技,2020(1):240-242.
[3]徐加娟.浅谈苗族民族文化在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的传承与融合[J].中国民族博览,2019(10):97-98.
[4]吕袁媛.关于高校美术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67.
[5]艾敬园.民族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的融合[J].艺术评鉴,2018(7):149-150.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