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0年初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中国面临巨大的压力,这不仅来自国内对抗此次卫生事件的困难处境,也来自国际社会的挑战。本文以《新海峡时报》与《马尼拉时报》官方英文网站有关此次卫生事件报道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在两家报道中,中国形象基本以正面形象为主,其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国际、外交、民众等方面,但同时也伴有制度、社会、饮食等负面形象。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 中国 报道 中国形象
突然爆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不仅考验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能力,同时也使事件发生国面临国际社会的挑战和压力。2020年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促使中国陷入了这样的境地。作为与中国地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联系密切的东盟,此时态度与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东盟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上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可以有效把握区域态度倾向,区域国家所采取政策,区域内国际舆论以及区域内社会、经济所受影响等。本文选取《新海峡时报》与《马尼拉时报》(以下简称《新》和《马》)官方英文网站为研究样本,其中《新》是马来西亚历史悠久,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日报,《马》是菲律宾全国性并代表其官方立场的英文日报。
一、事件相关报道概览
1.报道时间和数量
本文选取报道的截至时间从报道初始到2020年2月10日,其中《新》第一篇相关报道出现在1月9日,而《马》则出现在1月8日。从20日开始,两者报道都开始逐渐增多,到1月底和2月初达到高峰。从数量上来看,主要报道或涉及到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報道《新》为648篇,《马》为231篇。以上报道的初始日期及密度体现了东盟国家对此次事件的高度关注。
2.报道议题分类
根据报道内容,本文将其议题分为七大类: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思考(科普介绍、防御、科学研究和预测、人类反思等),《新》6.94%,《马》11.26%;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通报和梳理(所有国家和地区),《新》24.69%,《马》15.58%;三、中国和地方政府应对政策、行动和思考(含港澳台),《新》8.33%,《马》9.10%;四、对中国经济、社会、文体事业等影响(含港澳台),《新》10.03%,《马》4.76%;五、世界组织或他国对中国所采取的行动或评价等,《新》13.73%,《马》19.91%;六、世界组织或他国内部应对策略和思考,《新》20.39%,《马》17.75%;七、对世界或他国经济、社会、文体事业等影响,《新》15.90%,《马》21.65%。
以上数据显示,两者报道各有侧重。《新》比较关注议题二和议题六,这说明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非常重视,也在努力寻求应对之策。与中国密切相关的议题七、五、四、三紧随其后,所占综合比重之大也体现了该报对中国的重视。《马》则最为关注议题七,这说明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产生的影响非常重视,也从侧面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影响之大。
3.消息来源分布
在此方面,两国媒体都以本土消息来源为主要渠道,占据较大比例,其中《新》为40.43%,《马》为54.11%。其他消息渠道方面,两者有所不同,《新》较常引用法国媒体(法新社)和英国媒体(路透社)报道,比例分别为30.56%和27.78%;《马》中法国媒体(法新社)、美国媒体(美联社)、中国媒体(新华社)紧随本土媒体之后,比例分别为25.54%、10.39%和7.79%。以上数据表明欧美媒体报道依然为东盟域内主导报道之一,中国媒体报道劣势明显,对于国家形象塑造不利。
二、议题中中国形象的具体建构
在以上相关报道中,中国形象基本以正面(包含客观)形象为主,其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国际、外交、民众等方面,但同时也伴有制度、社会、饮食等负面形象,下面将进行具体分析。
1.世界不可或缺的经济大国形象
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往往会对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从两国媒体报道中议题七所占的比例就可略窥一二,东盟国家非常看重此次公共卫生事件对世界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东盟区域和本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报道中多次提到此次公共卫生事件对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甚至欧洲地区的经济影响。比如亚洲、菲律宾、马来西亚股市的持续下跌就是比较明显的指征之一。马来西亚政府已经在考虑是否采取经济刺激计划,甚至是下调2020年经济目标。此外,此次卫生事件爆发后,整个欧亚地区的旅游业以及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航空业、零售业等都蒙上了阴影,东盟区域内国家所承受损失更是惨重,相关国家不得不采取措施刺激国内消费或吸引他国游客。同时,其他产业损失也较为严重,比如依靠中国进口的农产品的滞销,缅甸西瓜交易量暴跌,下跌95个百分点。一些世界级企业也损失惨重,比如汽车行业,其行业内巨头丰田、现代、福特、标志等由于中国产业链的断供,不得不关闭大量产业线和工厂。与之相反的是,一些产业却爆发性增长,比如马来西亚国内的橡胶手套就因为中国暴涨的需求使之生产达到空前纪录。
2.执政政府强大有能力的中国政治形象
在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迅速切断传染源方面,一个能够快速应对且使政策行之有效的政府至关重要。事件爆发后,武汉在1月23号就开始实行封城政策,紧接着中国其他城市陆续实行封城政策,这项政策使事件在源头上被切断,对防控起到了关键作用。两国媒体所选取报道经常提及中国封城政策,其所使用词汇也基本偏向正面和中立,例如非凡、绝无仅有、历史空前、规模宏大等赞叹之词。而中国用十天时间造出火神山、雷神山等应急医院更是让其媒体惊叹不已,感叹中国速度之快,行动之强。
3.公开透明负责任的中国国际形象
每天的卫生状况通报不仅是中国人民所关心的,同时也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关心的。数据的及时公开,更能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誉。报道中多次提及相比2003年中国政府的做法,这次事件中国政府不仅数据公开及时,政策也更加透明。为防止向世界其他区域扩散,中国大陆多个城市封城,切断交通,并督促民众推迟国际旅行。世卫组织在不同场合多次表扬中国政府为防止事件扩散所做的上述努力,罗马教皇也用“伟大的贡献”来赞美中国。此外,中国政府还派出包机从世界各地接回滞留的中国居民。还值得一提的是,多国科学家认为中国与他国共享基因序列研究对防治公共卫生帮助极大。以上都体现出了中国不仅对内,也对外负责的世界大国形象。 4.得到邻国美好祝福与帮助的中国外交形象
睦邻友好,合作共赢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外交政策。在特殊时期,虽然中国民众在世界不同地区都遭受到了歧视,但东盟区域多个国家却一直保持着对中国的友好态度。比如柬埔寨首相洪森不顾危险进行访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亲华表现遭到其国内的一些批评,泰国受到感染的出租车司机表示“不埋怨中国,中泰是一家人”,马来西亚借着撤侨之机为中国运送紧急医疗物资,以及多个地区、组织等都表达了对中国的担心,希望中国赶快好起来。以上都说明中国长期坚持的睦邻友好政策在特殊时期得到了有效发挥,合作共赢理念也深入人心。
5.信任政府、遵纪守法的中国民众形象
卫生事件紧急时期,政府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民众对政府的绝对信任。两国媒体在报道现下中国情况时,虽然描述了中国城市萧条,各种娱乐场所关闭,生活不便,民眾焦虑的场景,但受访的中国群众依然表现出对中央政府的强烈信心,认为中国有能力控制事件。在各地政府出台防控政策后,中国民众响应政府号召,戴上口罩,自觉在家进行封闭隔离,中国各大城市街头空旷。《新》的一篇长篇评论甚至提到只有中国政府才有能力实行封城政策,让数千万人民自觉待在家中,因为中国民众非常听话,愿意遵守政府各项政策。
6.优缺点并存的中国制度形象
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传统思想与文化也有差异,这些都导致了双方在某些问题上立场的不一致,从而产生分歧。两国媒体在报道中国的应对政策时都基本呈正面客观态度,但也有批评声音。比如封城、号召民众在家隔离这项措施,报道在惊叹的同时也传达出了批评,认为这是中国专政的表现,侵犯了人权和民主自由。
7.内忧外患困难重重的中国社会形象
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和持续,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生产与生活秩序。如《新》所选取的多篇报道就以恐慌、害怕、焦虑、怒火、鬼城等字眼来形容当下中国社会的状态。各国纷纷包机从中国撤离侨民,如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相邻国家也关闭国境线,华人在国际上遭受各种歧视。上述报道例子中,中国社会已完全是自顾不暇,受挫严重的形象。
8.令人诟病的中国饮食文化形象
中国饮食文化丰富,与西方饮食大有不同。在对事件溯源以及人类社会自身反思时,中国饮食受到批评,对野生动物的食用令人反感,形象较为负面,这对中国饮食文化输出极为不利。
三、结语
从上述研究发现,《新》与《马》等东盟英文媒体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报道时,所涉及中国形象基本呈正面形象,但同时也伴有负面形象。随着此次卫生事件在世界各地的不断扩散,中国早已成为国际舆论的中心。国外媒体的报道对于中国在特殊时期国际形象的塑造尤为重要,他们影响着世界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东盟媒体在此次事件中对中国基本正面客观形象的报道,说明了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在这次卫生事件中的伟大牺牲得到了东盟国家的认可,但我们仍需警惕带有有色眼镜的偏见,更应及时公开传递事件消息,发出中国媒体声音。
参考文献:
[1]丁和根.《新闻传播研究中话语分析与框架分析之比较》[J],《当代传播》,2019(06).
[2]东博社.由新冠疫情看中国与东盟、东盟10+3的经贸联系,网易,3g.163.com/news/article_cambrian/F6FSK6RR0512. DAHC.html,2020年2月28日.
[3]吴飞,.陈艳.《中国国家形象研究述评》[J],《当代传播》,2013(01).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 中国 报道 中国形象
突然爆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不仅考验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能力,同时也使事件发生国面临国际社会的挑战和压力。2020年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促使中国陷入了这样的境地。作为与中国地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联系密切的东盟,此时态度与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东盟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上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可以有效把握区域态度倾向,区域国家所采取政策,区域内国际舆论以及区域内社会、经济所受影响等。本文选取《新海峡时报》与《马尼拉时报》(以下简称《新》和《马》)官方英文网站为研究样本,其中《新》是马来西亚历史悠久,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日报,《马》是菲律宾全国性并代表其官方立场的英文日报。
一、事件相关报道概览
1.报道时间和数量
本文选取报道的截至时间从报道初始到2020年2月10日,其中《新》第一篇相关报道出现在1月9日,而《马》则出现在1月8日。从20日开始,两者报道都开始逐渐增多,到1月底和2月初达到高峰。从数量上来看,主要报道或涉及到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報道《新》为648篇,《马》为231篇。以上报道的初始日期及密度体现了东盟国家对此次事件的高度关注。
2.报道议题分类
根据报道内容,本文将其议题分为七大类: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思考(科普介绍、防御、科学研究和预测、人类反思等),《新》6.94%,《马》11.26%;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通报和梳理(所有国家和地区),《新》24.69%,《马》15.58%;三、中国和地方政府应对政策、行动和思考(含港澳台),《新》8.33%,《马》9.10%;四、对中国经济、社会、文体事业等影响(含港澳台),《新》10.03%,《马》4.76%;五、世界组织或他国对中国所采取的行动或评价等,《新》13.73%,《马》19.91%;六、世界组织或他国内部应对策略和思考,《新》20.39%,《马》17.75%;七、对世界或他国经济、社会、文体事业等影响,《新》15.90%,《马》21.65%。
以上数据显示,两者报道各有侧重。《新》比较关注议题二和议题六,这说明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非常重视,也在努力寻求应对之策。与中国密切相关的议题七、五、四、三紧随其后,所占综合比重之大也体现了该报对中国的重视。《马》则最为关注议题七,这说明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产生的影响非常重视,也从侧面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影响之大。
3.消息来源分布
在此方面,两国媒体都以本土消息来源为主要渠道,占据较大比例,其中《新》为40.43%,《马》为54.11%。其他消息渠道方面,两者有所不同,《新》较常引用法国媒体(法新社)和英国媒体(路透社)报道,比例分别为30.56%和27.78%;《马》中法国媒体(法新社)、美国媒体(美联社)、中国媒体(新华社)紧随本土媒体之后,比例分别为25.54%、10.39%和7.79%。以上数据表明欧美媒体报道依然为东盟域内主导报道之一,中国媒体报道劣势明显,对于国家形象塑造不利。
二、议题中中国形象的具体建构
在以上相关报道中,中国形象基本以正面(包含客观)形象为主,其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国际、外交、民众等方面,但同时也伴有制度、社会、饮食等负面形象,下面将进行具体分析。
1.世界不可或缺的经济大国形象
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往往会对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从两国媒体报道中议题七所占的比例就可略窥一二,东盟国家非常看重此次公共卫生事件对世界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东盟区域和本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报道中多次提到此次公共卫生事件对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甚至欧洲地区的经济影响。比如亚洲、菲律宾、马来西亚股市的持续下跌就是比较明显的指征之一。马来西亚政府已经在考虑是否采取经济刺激计划,甚至是下调2020年经济目标。此外,此次卫生事件爆发后,整个欧亚地区的旅游业以及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航空业、零售业等都蒙上了阴影,东盟区域内国家所承受损失更是惨重,相关国家不得不采取措施刺激国内消费或吸引他国游客。同时,其他产业损失也较为严重,比如依靠中国进口的农产品的滞销,缅甸西瓜交易量暴跌,下跌95个百分点。一些世界级企业也损失惨重,比如汽车行业,其行业内巨头丰田、现代、福特、标志等由于中国产业链的断供,不得不关闭大量产业线和工厂。与之相反的是,一些产业却爆发性增长,比如马来西亚国内的橡胶手套就因为中国暴涨的需求使之生产达到空前纪录。
2.执政政府强大有能力的中国政治形象
在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迅速切断传染源方面,一个能够快速应对且使政策行之有效的政府至关重要。事件爆发后,武汉在1月23号就开始实行封城政策,紧接着中国其他城市陆续实行封城政策,这项政策使事件在源头上被切断,对防控起到了关键作用。两国媒体所选取报道经常提及中国封城政策,其所使用词汇也基本偏向正面和中立,例如非凡、绝无仅有、历史空前、规模宏大等赞叹之词。而中国用十天时间造出火神山、雷神山等应急医院更是让其媒体惊叹不已,感叹中国速度之快,行动之强。
3.公开透明负责任的中国国际形象
每天的卫生状况通报不仅是中国人民所关心的,同时也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关心的。数据的及时公开,更能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誉。报道中多次提及相比2003年中国政府的做法,这次事件中国政府不仅数据公开及时,政策也更加透明。为防止向世界其他区域扩散,中国大陆多个城市封城,切断交通,并督促民众推迟国际旅行。世卫组织在不同场合多次表扬中国政府为防止事件扩散所做的上述努力,罗马教皇也用“伟大的贡献”来赞美中国。此外,中国政府还派出包机从世界各地接回滞留的中国居民。还值得一提的是,多国科学家认为中国与他国共享基因序列研究对防治公共卫生帮助极大。以上都体现出了中国不仅对内,也对外负责的世界大国形象。 4.得到邻国美好祝福与帮助的中国外交形象
睦邻友好,合作共赢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外交政策。在特殊时期,虽然中国民众在世界不同地区都遭受到了歧视,但东盟区域多个国家却一直保持着对中国的友好态度。比如柬埔寨首相洪森不顾危险进行访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亲华表现遭到其国内的一些批评,泰国受到感染的出租车司机表示“不埋怨中国,中泰是一家人”,马来西亚借着撤侨之机为中国运送紧急医疗物资,以及多个地区、组织等都表达了对中国的担心,希望中国赶快好起来。以上都说明中国长期坚持的睦邻友好政策在特殊时期得到了有效发挥,合作共赢理念也深入人心。
5.信任政府、遵纪守法的中国民众形象
卫生事件紧急时期,政府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民众对政府的绝对信任。两国媒体在报道现下中国情况时,虽然描述了中国城市萧条,各种娱乐场所关闭,生活不便,民眾焦虑的场景,但受访的中国群众依然表现出对中央政府的强烈信心,认为中国有能力控制事件。在各地政府出台防控政策后,中国民众响应政府号召,戴上口罩,自觉在家进行封闭隔离,中国各大城市街头空旷。《新》的一篇长篇评论甚至提到只有中国政府才有能力实行封城政策,让数千万人民自觉待在家中,因为中国民众非常听话,愿意遵守政府各项政策。
6.优缺点并存的中国制度形象
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传统思想与文化也有差异,这些都导致了双方在某些问题上立场的不一致,从而产生分歧。两国媒体在报道中国的应对政策时都基本呈正面客观态度,但也有批评声音。比如封城、号召民众在家隔离这项措施,报道在惊叹的同时也传达出了批评,认为这是中国专政的表现,侵犯了人权和民主自由。
7.内忧外患困难重重的中国社会形象
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和持续,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生产与生活秩序。如《新》所选取的多篇报道就以恐慌、害怕、焦虑、怒火、鬼城等字眼来形容当下中国社会的状态。各国纷纷包机从中国撤离侨民,如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相邻国家也关闭国境线,华人在国际上遭受各种歧视。上述报道例子中,中国社会已完全是自顾不暇,受挫严重的形象。
8.令人诟病的中国饮食文化形象
中国饮食文化丰富,与西方饮食大有不同。在对事件溯源以及人类社会自身反思时,中国饮食受到批评,对野生动物的食用令人反感,形象较为负面,这对中国饮食文化输出极为不利。
三、结语
从上述研究发现,《新》与《马》等东盟英文媒体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报道时,所涉及中国形象基本呈正面形象,但同时也伴有负面形象。随着此次卫生事件在世界各地的不断扩散,中国早已成为国际舆论的中心。国外媒体的报道对于中国在特殊时期国际形象的塑造尤为重要,他们影响着世界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东盟媒体在此次事件中对中国基本正面客观形象的报道,说明了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在这次卫生事件中的伟大牺牲得到了东盟国家的认可,但我们仍需警惕带有有色眼镜的偏见,更应及时公开传递事件消息,发出中国媒体声音。
参考文献:
[1]丁和根.《新闻传播研究中话语分析与框架分析之比较》[J],《当代传播》,2019(06).
[2]东博社.由新冠疫情看中国与东盟、东盟10+3的经贸联系,网易,3g.163.com/news/article_cambrian/F6FSK6RR0512. DAHC.html,2020年2月28日.
[3]吴飞,.陈艳.《中国国家形象研究述评》[J],《当代传播》,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