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十一五”,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合国土资源厅的坚强领导下,以内部企业化改革为主线,以地质勘查为立局之本,以矿业开发为工作重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比较全面、科学地回答了地勘单位生存与发展的两个基本问题,全局总体呈现出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
然而成绩只能属于过去,面向未来,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清醒地认识到“十二五”局工作规划落实之重要性。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局长莫若平在谈及此时明确地表示道:“十二五”既是煤田地质局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局深化内部企业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更是我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面对即将实施的“十二五”, 煤田地质局拟将巩固主业,推进矿业,发展辅业,拓展延伸产业,加快探、采一体化步伐,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新型地勘经济格局。紧紧围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条主线,争取实现“矿业开发、市场开拓”两个突破,全面推进“科技兴局、矿业富局、富民强局”三大战略。旨在“十二五”期间达到五年内建设一座现代化大型煤矿,开发三座金属矿山,完成货币工作量80亿元,力争完成100亿元。2011年力争完成经营性创收14亿元,实现利润1.1亿元,国有资产增值率达到10%以上。职工人均年收入相比增长10%以上。
把握机遇力争突破
从国际上看,矿业市场高回报预期增大,矿业投资环境宽松,矿产品企业并购重组力度加大,资源全球化竞争加剧。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矿产资源需求将持续上升,供需矛盾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面临良好机遇。此外,自治区对地勘项目投入急速回落,同时受后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社会投资地勘项目回归理性,国家、自治区地质找矿新机制对矿业权管理越来越严格,市场化管理矿业权程度越来越高,煤田地质勘查探矿权停办,项目和业务大幅度减少,市场大幅度减少,竞争更加激烈。
面对竞争,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将矿业开发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前期投入,谋划建设金属矿山,开发海子塔煤矿,力争有实质性突破。另外在矿权运作和流转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对找矿前景较好的优质矿业权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大型矿业集团合作,加大投融资能力,采取自主投资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有条件的自主开发,暂时不具备条件的以矿权、资金、技术入股、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推进矿业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最后还要认真研究、利用自治区在矿权运作上的政策倾斜,积极争取新的扶持和优惠政策,获取新的矿权。
夯实主业外向发展
地质勘查主业是立局之本,要千方百计的巩固成果,加大地质勘查力度,由单一煤炭资源向多矿种勘查转变。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走出去”到区外国外发展。在夯实主业这一层次,一是煤炭资源勘查要提高资源配置区勘查程度,为自治区能源开发和重化工基地提供后背资源保障。二是非煤固体矿业勘查要以紧缺和急需的矿种为主攻方向。三是水文地质勘查重点要承揽严重缺水农村牧区找水项目以及浅层地热能调查项目。四是按照“公益先行,基金对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要求,充分利用勘查基金,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大力承揽社会项目,拓展市场空间,增加市场份额。
延伸产业纵深渗透
莫若平表示:2011年,煤田地质局要大力做好测绘和地震勘探、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勘查、煤质分析和岩矿测试以及水资源勘查、水文地质、煤田灭火、环境评价、土地复垦、生态建设、工程监理、技术咨询等地勘延伸产业。力争在油气开发、工程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矿区环境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从全局来看,地质勘查主业占经济总量的80%以上,矿业开发、房地产开发、路桥、市政、建筑施工类产业等比重较低。地质勘查市场趋向萎缩,应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全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公路公司要抓住全区路网大建设的机遇,拓展业务,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引入多元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房地产开发步伐;同时要加快局和所属单位办公楼和职工住房建设及老旧住宅楼改造;打造华辰大酒店的品牌;成立物业公司,实现呼市地区生活服务统一管理。逐步形成各产业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良好态势。
提升竞争管理为先
为推进集团公司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增强集团公司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增强集团公司管控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一是要严格投融资管理,严控投资方向。二是要强化财务管理,进一步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切实发挥好预算引导控制作用。三是要加强风险控制,进行内部审计和监督检查,强化重大事项和关键环节的管控,完善风险评估、风险决策和内控机制,控制和规避经营风险,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四是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评体系。加强资质和质量体系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提升企业知名度。加大投入,提高地质技术和装备水平。着力完善企业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进改革。
安全为本护航生产
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树立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和谐的理念,以保障广大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避免重大事故发生为重点,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倡导安全文化,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和安全生产考评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不断加强“过程监控”,促进全局的安全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
人才强局思想先行
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素质和能力,为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切实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使其成为“四好”典范;加强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在矿业开发、房地产开发、石油天然气勘查等方面多面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既要加强矿业开发、资本运作、国际化经营等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又要加强钻探、物探等高级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第一个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
“十二五”规划诞生
重金属污染是“十一五”凸显的重大环境问题,党中央、国务院秉持环保为民的理念,决策部署一系列行动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提出涉及铅、汞、镉、铬、砷等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标准、政策措施和管理规定,制定涉及含砷、铅、汞、铬、镉等重金属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全面排查整治重金属排污企业,优化涉重金属产业结构,完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及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等三大监管体系,为有效控制重金属污染奠定坚实基础。近日《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成为第一个“十二五”国家规划。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重点区域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比2007年削减15%。
周生贤说,5大重点防控行业和4452家重点防控企业,从现在开始,这4452家企业,要全部给死死盯住,实行多方面的有效监控。到2015年,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非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的水平。
周生贤强调,重金属污染防治将会是2011年九部门环保专项行动的重点,环境安全隐患将会发现一个,解决一个,警示一片。
对未进行环评和“三同时”验收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对未予引用水源地的企业,一律停产关闭;对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长期超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对发现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文/葛方度
国土资源部第一口碳捕获监测井
在伊旗开钻
设计井深为2500米的国土资源部第一口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监测井,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正式开钻。
记者近日从内蒙古国土资源厅获悉,这一监测井设计井深2500米,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实施,委托宁夏地勘局施工。主要目标是动态监测二氧化碳运移逃逸状况,并开展相关领域的专题研究,为我国实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提供基础地质资料方面的支持。这标志着作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响应”浩大工程的一部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方面的研究和示范,将开始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支持。
据悉,为加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地质服务工作,国土资源部成立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组织制定了工作方案。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二氧化碳地质储存调查评价已纳入《地质矿产保障工程实施方案(2010-2020)》。作为《全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与示范工程》重要内容之一,全国主要沉积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正陆续展开,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也在实施之中。
碳捕获与封存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储存,以避免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通过捕集、运输及封存环节,可使单位发电碳排放减少85%~90%。作为一项环保新技术,一些发达国家主要将二氧化碳捕获存放在地下或海底。据估计,如果全面应用这一技术,可以使人类减排成本降低30%。英国建设了4座碳捕获和储存示范工程,美国研制了将二氧化碳封存在水泥中的新技术。
神华集团于2010年8月份启动了国内第一个以二氧化碳减排为目的的二氧化碳捕获与地质储存工程,目前已完成二氧化碳捕获装置和灌注井施工等工作,并进行了初步灌注试验。国土资源部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依托该项目进行,此次开钻的监测井是项目工作内容之一。
文/王立彬
然而成绩只能属于过去,面向未来,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清醒地认识到“十二五”局工作规划落实之重要性。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局长莫若平在谈及此时明确地表示道:“十二五”既是煤田地质局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局深化内部企业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更是我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面对即将实施的“十二五”, 煤田地质局拟将巩固主业,推进矿业,发展辅业,拓展延伸产业,加快探、采一体化步伐,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新型地勘经济格局。紧紧围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条主线,争取实现“矿业开发、市场开拓”两个突破,全面推进“科技兴局、矿业富局、富民强局”三大战略。旨在“十二五”期间达到五年内建设一座现代化大型煤矿,开发三座金属矿山,完成货币工作量80亿元,力争完成100亿元。2011年力争完成经营性创收14亿元,实现利润1.1亿元,国有资产增值率达到10%以上。职工人均年收入相比增长10%以上。
把握机遇力争突破
从国际上看,矿业市场高回报预期增大,矿业投资环境宽松,矿产品企业并购重组力度加大,资源全球化竞争加剧。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矿产资源需求将持续上升,供需矛盾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面临良好机遇。此外,自治区对地勘项目投入急速回落,同时受后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社会投资地勘项目回归理性,国家、自治区地质找矿新机制对矿业权管理越来越严格,市场化管理矿业权程度越来越高,煤田地质勘查探矿权停办,项目和业务大幅度减少,市场大幅度减少,竞争更加激烈。
面对竞争,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将矿业开发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前期投入,谋划建设金属矿山,开发海子塔煤矿,力争有实质性突破。另外在矿权运作和流转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对找矿前景较好的优质矿业权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大型矿业集团合作,加大投融资能力,采取自主投资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有条件的自主开发,暂时不具备条件的以矿权、资金、技术入股、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推进矿业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最后还要认真研究、利用自治区在矿权运作上的政策倾斜,积极争取新的扶持和优惠政策,获取新的矿权。
夯实主业外向发展
地质勘查主业是立局之本,要千方百计的巩固成果,加大地质勘查力度,由单一煤炭资源向多矿种勘查转变。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走出去”到区外国外发展。在夯实主业这一层次,一是煤炭资源勘查要提高资源配置区勘查程度,为自治区能源开发和重化工基地提供后背资源保障。二是非煤固体矿业勘查要以紧缺和急需的矿种为主攻方向。三是水文地质勘查重点要承揽严重缺水农村牧区找水项目以及浅层地热能调查项目。四是按照“公益先行,基金对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要求,充分利用勘查基金,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大力承揽社会项目,拓展市场空间,增加市场份额。
延伸产业纵深渗透
莫若平表示:2011年,煤田地质局要大力做好测绘和地震勘探、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勘查、煤质分析和岩矿测试以及水资源勘查、水文地质、煤田灭火、环境评价、土地复垦、生态建设、工程监理、技术咨询等地勘延伸产业。力争在油气开发、工程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矿区环境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从全局来看,地质勘查主业占经济总量的80%以上,矿业开发、房地产开发、路桥、市政、建筑施工类产业等比重较低。地质勘查市场趋向萎缩,应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全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公路公司要抓住全区路网大建设的机遇,拓展业务,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引入多元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房地产开发步伐;同时要加快局和所属单位办公楼和职工住房建设及老旧住宅楼改造;打造华辰大酒店的品牌;成立物业公司,实现呼市地区生活服务统一管理。逐步形成各产业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良好态势。
提升竞争管理为先
为推进集团公司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增强集团公司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增强集团公司管控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一是要严格投融资管理,严控投资方向。二是要强化财务管理,进一步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切实发挥好预算引导控制作用。三是要加强风险控制,进行内部审计和监督检查,强化重大事项和关键环节的管控,完善风险评估、风险决策和内控机制,控制和规避经营风险,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四是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评体系。加强资质和质量体系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提升企业知名度。加大投入,提高地质技术和装备水平。着力完善企业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进改革。
安全为本护航生产
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树立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和谐的理念,以保障广大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避免重大事故发生为重点,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倡导安全文化,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和安全生产考评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不断加强“过程监控”,促进全局的安全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
人才强局思想先行
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素质和能力,为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切实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使其成为“四好”典范;加强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在矿业开发、房地产开发、石油天然气勘查等方面多面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既要加强矿业开发、资本运作、国际化经营等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又要加强钻探、物探等高级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第一个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
“十二五”规划诞生
重金属污染是“十一五”凸显的重大环境问题,党中央、国务院秉持环保为民的理念,决策部署一系列行动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提出涉及铅、汞、镉、铬、砷等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标准、政策措施和管理规定,制定涉及含砷、铅、汞、铬、镉等重金属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全面排查整治重金属排污企业,优化涉重金属产业结构,完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及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等三大监管体系,为有效控制重金属污染奠定坚实基础。近日《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成为第一个“十二五”国家规划。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重点区域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比2007年削减15%。
周生贤说,5大重点防控行业和4452家重点防控企业,从现在开始,这4452家企业,要全部给死死盯住,实行多方面的有效监控。到2015年,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非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的水平。
周生贤强调,重金属污染防治将会是2011年九部门环保专项行动的重点,环境安全隐患将会发现一个,解决一个,警示一片。
对未进行环评和“三同时”验收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对未予引用水源地的企业,一律停产关闭;对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长期超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对发现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文/葛方度
国土资源部第一口碳捕获监测井
在伊旗开钻
设计井深为2500米的国土资源部第一口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监测井,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正式开钻。
记者近日从内蒙古国土资源厅获悉,这一监测井设计井深2500米,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实施,委托宁夏地勘局施工。主要目标是动态监测二氧化碳运移逃逸状况,并开展相关领域的专题研究,为我国实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提供基础地质资料方面的支持。这标志着作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响应”浩大工程的一部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方面的研究和示范,将开始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支持。
据悉,为加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地质服务工作,国土资源部成立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组织制定了工作方案。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二氧化碳地质储存调查评价已纳入《地质矿产保障工程实施方案(2010-2020)》。作为《全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与示范工程》重要内容之一,全国主要沉积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正陆续展开,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也在实施之中。
碳捕获与封存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储存,以避免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通过捕集、运输及封存环节,可使单位发电碳排放减少85%~90%。作为一项环保新技术,一些发达国家主要将二氧化碳捕获存放在地下或海底。据估计,如果全面应用这一技术,可以使人类减排成本降低30%。英国建设了4座碳捕获和储存示范工程,美国研制了将二氧化碳封存在水泥中的新技术。
神华集团于2010年8月份启动了国内第一个以二氧化碳减排为目的的二氧化碳捕获与地质储存工程,目前已完成二氧化碳捕获装置和灌注井施工等工作,并进行了初步灌注试验。国土资源部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依托该项目进行,此次开钻的监测井是项目工作内容之一。
文/王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