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时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时期,此时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不成熟,处于极度叛逆期的学生渴望得到外界更多的关注,同时其一举一动都会受外界因素所影响。在这一时期展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能有效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德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部环节,是一项常规工作,任何学科中都能渗透德育教育,其中最佳渗透的学科就是语文学科,最佳渗透的素材就是语文教材。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新课改的实施将德育教育推向更高点,并明确了将其渗透到初中教学中的各项要求。主要目的在于:一方面,解决学生的德育需求。展开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德育,教师要充分重视把德育全面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解决语文教学需求。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在教学实践时通过学科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效结合,能进一步实现给国家与社会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一、充分利用课堂,推动德育渗透
智育和德育应该保持同步运作,如果脱离德育而简单地传输各种知识内容,是无法实现教书育人的重要目标的。而课堂则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德育目标的基本平台。正如巴特曾经说的:“如果没有实行德育,那么便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并无课堂学习,便是失去手段的目标。”所以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充分抓住课堂这条重要渠道,充分结合日常教学内容,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以此推动德育和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充分展现出语文的德育作用,为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良好思想素质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部编版《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了解白求恩的故事,他为帮助医疗伤患,长时间无法好好休息,最终因病去世,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巨大贡献。毛主席称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活动了解并评价白求恩,感受在白求恩身上的无私奉献精神,以此促使学生的语言思想高度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又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部编版《皇帝的新装》的时候,为确保学生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深刻认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意识,在疏通文章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这两个骗子所说的话明明漏洞重重,但是为什么还能够成功行骗,你是否能夠想象两个骗子在这场行动前的策划活动并进行表演呢?”通过此类问题,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与此同时,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将会自觉地明确两个骗子能够成功的原因,也就是其充分抓住了皇帝与大臣的心理,明白百姓也是愚钝的,简单来讲就是不敢说出真话。这样便能借助课堂有效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相关人生道理的理解,让学生形成敢于说真话的品质。
二、延伸拓展范围,拓宽德育空间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其要求教师培养出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让学生逐步形成健康完整的价值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高度,满足其综合成长需求。而如果想要切实有效地完成上述德育目标,仅仅依托于教材显然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积极突破教材的限制,延伸拓展德育范围,以此帮助学生走入更为宽阔的探索天地中,获得深层次成长。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列宁曾经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董其昌也曾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此可见书籍所拥有的巨大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更需要积极地应用书籍,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是强化德育的重要方法。尤其要引导学生阅读部分优秀的作品,以此帮助学生修身养性,明辨是非,满足德育需求。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欣赏其中的生动故事情节,从中获得充足的人生启示,成为勇敢的人;或者是阅读经典的唐诗宋词,在书香文化中获得成长与发展。其次,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出足够开放、活跃的校园环境,充分展现出育人作用。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融入思想教育环境中,获得德行素养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焦点访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节目,以此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其中的人物事迹,成为爱家庭、爱国家的新世代好青年。
三、革新教学手段,加强德育教育
当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多数学校教师开始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对于学生、教师和学校本身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合理而高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依靠多媒体普及德育教学内容,可以进一步落实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已经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严重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今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发展趋势良好。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模式稍显落后,如果多媒体教学不能与学科教学相整合,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充分重视教学手段的革新,学会借助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成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此外,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师还要积极引用更具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在完成具体教学目标的同时,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普及更多德育知识,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给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收获更多德育知识。
四、融入传统文化,熏陶学生情感
初中生受年龄和社会经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尚未形成准确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学习承载着良好精神品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对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然而互联网时代,很多学生沉迷于电子设备,热爱电子竞技,鲜少有学生能主动探索我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加大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正面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对其形成正确认知。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时,针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真正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与道德修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速度也在日渐加快,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合并渗透德育并非一蹴而就的,语文教师不能因为传授语文知识便忽略对德育的关注,否则必然会导致德育流于形式,无益于学生的深度成长。教师需要积极寻找语文教学和德育融合的策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德行素养高度,为其日后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汪进东.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38-39.
[2]颜志礼.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