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这是重庆全面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聚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行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为各个区县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长寿区应发挥既有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助推主城都市区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一区两群” 产业优势 现代产业体系
一、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一)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通过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重庆要抓好贯彻落实,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重要研究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2020年,重庆两会上,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要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制定“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实施意见,促进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
(二)“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战略
“一区两群”即主城都市区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其中主城都市区包括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21个区和万盛经开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包括万州、梁平、开州、城口、丰都、垫江、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11个区县;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包括黔江、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6个区县(自治县)。
“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是“一区”引领发展,“两群”特色发展的重庆发展新布局。主城都市区发挥引领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重要节点城市专业化服务功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突出“库区”“山区”特点,更加注重生态经济要素集成与协同,建设长江经济带三峡库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突出“山水”“民俗”特色,促进生态康养、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建设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长寿区在“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功能定位。长寿作为“一区两群”重要联结点城市,既是直接受益者,也是积极推动者,肩负着率先同城化的使命。长寿区率先同城化发挥的主要功能包括:承接中心城区空间拓展、功能布局、人口流动、产业集聚,成为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融合互动的高品质新城区;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发挥新型工业化、现代城市化主战场优势,成为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中心城区功能向外扩散的重要传接点。中央与市委依据长寿区区位与产业优势,将长寿区定位为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
二、长寿区成为主城都市区的既有优势
(一)区位优势
长寿区位于重庆市腹心地带,襟长江而临重庆主城,距重庆主城区50余公里, 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仅60公里。长寿区是重庆重要水陆交通枢纽,渝长、长涪、长梁3条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长江黄金水道绕城而过,万吨级船队常年可通江达海。长寿区东南接壤涪陵区,西南与渝北区、巴南区为邻,东北接垫江县,是重庆主城到三峡库区和渝东地区的必经之地。
长寿区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既有品多质高农副产品,还有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天然气、页岩、煤、石灰岩、岩盐等)、水资源、生物资源,为长寿区的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长寿区境内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丰富的水域、农业、山林和乡村文化资源。
(二)工业优势
长寿区是重庆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目前,长寿工业园区已升级为重庆市市级高新区。新形势下,长寿区始终坚持工业优先、工业立区,不断优化调整工业经济结构,着力破解工业发展瓶颈,实现了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
以重钢为首的传统企业不断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广泛的应用在传统产业领域,实现了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促进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跃升,实现了产业体质增效;按下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快进键,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新能源、智能家居、物联网、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建立技术创新、投融资服务、共性技术服务等支撑平台,实现了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坚持围绕化工医药、钢铁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消费品五大主导产业,谋划高强钢、聚氨酯、功能性膜材料、锰系新材料、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等重点产业链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使五大主导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呈现齐头并进发展态势。
(三)农业优势
近年来,长寿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以园区模式为载体,积极探索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着力构建以现代高效粮油产业为基础,“柚、橘、鱼、蛋”四大优势产业为主导,“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为特色的“1+4+N”新型山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重庆长寿现代农业园区覆盖9个街镇、45个村,分为现代种植园区、沙田柚種植园区、现代畜牧园区三个功能片区。园区主要发展晚熟柑橘、沙田柚、奶牛、生猪、设施蔬菜和花卉苗木等产业。2009年启动以来,已经建成了重庆市最大的标准化晚熟柑橘基地、沙田柚种植基地、蛋鸡养殖基地、和种养循环农业基地,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长寿融入主城都市区
近年来,长寿区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化工钢材等重工业,推动传统农业集成创新发展。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依托与主城在电子信息、汽车配套、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高度关联,积极承接主城相关产业外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但是,目前长寿区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单一,规模较小,效能偏低等问题与不足。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因与主城区差异化互补性严重不足,从而产生虹吸效应,导致长寿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是重庆重大发展战略,长寿区被纳入主城都市区,就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构建“一区两群” 的决策部署,按照区委融入主城发展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助推长寿区融入主城都市区。
(一)坚持工业强区,做强优势工业产业集群
坚持工业优先、工业强区的传统不变。立足于长寿资源禀赋和较强的产业基础,建设产业链完整,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着力壮大五大主导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大力培育电子材料、高性能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着力发展高价值新材料产业集群,将壮大新材料产业放在重要位置。钢铁冶金产业,以汽车用钢、模具钢、管线钢为重点,发挥长寿区新型工业化主战场优势,加快传统钢铁冶金产业与综合化工转型升级,推动其向精细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发展化工钢铁产业集群,壮大钢铁冶金产业集群。化工医药产业,以高端化学材料、化学药制剂、医疗器械等为重点产业,进一步延伸化工医药产业产业链,发展医养结合产业集群,壮大化工医药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为重要产业,加快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消费品产业,加快推动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家居产业与健康科技、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产业进行技术合作,开发以智能家居和消费类电子为代表的智能消费品,发展智能消费品产业集群,壮大消费品产业集群。
在壯大长寿五大主导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还要积极打造技术产业基地、健康食品产业集群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基地,进一步提高长寿区工业产业集群生态完备,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助推重庆“一区两群”协同发展。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
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消费引领新供给新动力。引导世纪广场、长寿古镇、协信、黄桷湾四大商圈提档升级,探索“线上+线下+物流”新零售业态;丰富消费场景,发展重点街镇商业,促进城乡多元消费,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消费选择;培育精品夜市街区,加快发展夜市经济;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新消费模式,释放长寿区教育、旅游等产业消费潜力。
建设重庆市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依托专业市场、便利的水陆交通,积极承接主城核心区专业市场外迁转移,布局建设一批现代仓储基地、集散分拨中心、冷链配送中心,推动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物流产业加速发展。
走好全区旅游发展之路。按照“布点连线、提质增效”的思路,打造全区旅游示范区。积极打造亲水康养项目、重庆都市康养乐园;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整合缆车站、三倒拐、定慧寺等资源,推进黄草山、白云山、五华山开发,以“六大农旅融合项目”为依托,谋划精品乡村游线路,打造重庆都市休闲后花园;深入推进红色革命游;丰富长寿文旅业态,举办长寿湖美食音乐节等活动;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打好“人文”、“山水”“康养”“工业”“乡村”五张牌,依托长寿湖风景区打造集休闲、娱乐、康养、度假、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此外,还应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推进金融业等产业发展推动长寿区服务产业多样化。
(三)提质增效,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
加强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做好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加快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建成高标准农田,丰富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品质,提高长寿优质农产品供应能力。建成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制定统一的健康共产平质量标准,推广优质、高效、高产的新农业品种,争创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区。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农畜产品加工区,完善特色农业产业链条。
做大做精“1+4+N”新型山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构建以现代高效粮油产业为基础,“柚、橘、鱼、蛋”四大优势产业为主导,“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为特色的“1+4+N”新型山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提档升级“柚、橘、鱼、蛋”四大主导产业,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一镇一特”模范村镇,将长寿区特色“1+4+N”农业产业体系做大做精。
进一步丰富长寿慢城业态。依托长寿慢城现有项目,推进农业、食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接二连三”。大力发展乡村亲子教育游、山地田园游,打造长寿乡村慢生活旅游基地,不断丰富长寿慢城业态,将长寿慢城建设成为长寿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发展示范区、重庆市重要的亲子旅游度假教育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科技农业。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深化“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利用本土电商平台“村村淘”助推电商农业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重庆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庆全面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聚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行动。长寿区作为四个同城化先行区,要在互联互通、兴业兴城、共建共享、宜居宜游上下功夫。长寿区功能定位为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因此要着力发展工业产业,协同发展服务业与农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助推主城都市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刍议长寿区融入重庆主城区域经济发展[J].李长春.新西部. 2019(36)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区域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路径探析——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J].张容华.新西部. 2019(40)
[3] 切实把战略要求转化为战略行动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好局起好步[J]. 当代党员. 2020(07)
[4] 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科学内涵 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建设[J]. 彭劲松. 当代党员. 2020(03)
[5] 抢抓战略机遇 发挥比较优势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担当作为[J]. 李建勤. 重庆行政. 2020(02)
[6] 长寿:对接世界舞台的创新密码[J]. 冉隆国. 重庆与世界. 2017(23)
作者简介:林娣(1992.05-),女,汉,宁夏,硕士研究生,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党校,中共思想史及人物研究。
【关键词】 “一区两群” 产业优势 现代产业体系
一、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一)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通过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重庆要抓好贯彻落实,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重要研究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2020年,重庆两会上,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要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制定“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实施意见,促进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
(二)“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战略
“一区两群”即主城都市区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其中主城都市区包括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21个区和万盛经开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包括万州、梁平、开州、城口、丰都、垫江、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11个区县;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包括黔江、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6个区县(自治县)。
“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是“一区”引领发展,“两群”特色发展的重庆发展新布局。主城都市区发挥引领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重要节点城市专业化服务功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突出“库区”“山区”特点,更加注重生态经济要素集成与协同,建设长江经济带三峡库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突出“山水”“民俗”特色,促进生态康养、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建设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长寿区在“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功能定位。长寿作为“一区两群”重要联结点城市,既是直接受益者,也是积极推动者,肩负着率先同城化的使命。长寿区率先同城化发挥的主要功能包括:承接中心城区空间拓展、功能布局、人口流动、产业集聚,成为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融合互动的高品质新城区;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发挥新型工业化、现代城市化主战场优势,成为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中心城区功能向外扩散的重要传接点。中央与市委依据长寿区区位与产业优势,将长寿区定位为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
二、长寿区成为主城都市区的既有优势
(一)区位优势
长寿区位于重庆市腹心地带,襟长江而临重庆主城,距重庆主城区50余公里, 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仅60公里。长寿区是重庆重要水陆交通枢纽,渝长、长涪、长梁3条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长江黄金水道绕城而过,万吨级船队常年可通江达海。长寿区东南接壤涪陵区,西南与渝北区、巴南区为邻,东北接垫江县,是重庆主城到三峡库区和渝东地区的必经之地。
长寿区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既有品多质高农副产品,还有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天然气、页岩、煤、石灰岩、岩盐等)、水资源、生物资源,为长寿区的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长寿区境内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丰富的水域、农业、山林和乡村文化资源。
(二)工业优势
长寿区是重庆市重要的工业基地,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目前,长寿工业园区已升级为重庆市市级高新区。新形势下,长寿区始终坚持工业优先、工业立区,不断优化调整工业经济结构,着力破解工业发展瓶颈,实现了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
以重钢为首的传统企业不断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广泛的应用在传统产业领域,实现了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促进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跃升,实现了产业体质增效;按下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快进键,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新能源、智能家居、物联网、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建立技术创新、投融资服务、共性技术服务等支撑平台,实现了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坚持围绕化工医药、钢铁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消费品五大主导产业,谋划高强钢、聚氨酯、功能性膜材料、锰系新材料、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等重点产业链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使五大主导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呈现齐头并进发展态势。
(三)农业优势
近年来,长寿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以园区模式为载体,积极探索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着力构建以现代高效粮油产业为基础,“柚、橘、鱼、蛋”四大优势产业为主导,“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为特色的“1+4+N”新型山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重庆长寿现代农业园区覆盖9个街镇、45个村,分为现代种植园区、沙田柚種植园区、现代畜牧园区三个功能片区。园区主要发展晚熟柑橘、沙田柚、奶牛、生猪、设施蔬菜和花卉苗木等产业。2009年启动以来,已经建成了重庆市最大的标准化晚熟柑橘基地、沙田柚种植基地、蛋鸡养殖基地、和种养循环农业基地,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长寿融入主城都市区
近年来,长寿区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化工钢材等重工业,推动传统农业集成创新发展。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依托与主城在电子信息、汽车配套、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高度关联,积极承接主城相关产业外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但是,目前长寿区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单一,规模较小,效能偏低等问题与不足。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因与主城区差异化互补性严重不足,从而产生虹吸效应,导致长寿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是重庆重大发展战略,长寿区被纳入主城都市区,就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构建“一区两群” 的决策部署,按照区委融入主城发展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助推长寿区融入主城都市区。
(一)坚持工业强区,做强优势工业产业集群
坚持工业优先、工业强区的传统不变。立足于长寿资源禀赋和较强的产业基础,建设产业链完整,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着力壮大五大主导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大力培育电子材料、高性能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着力发展高价值新材料产业集群,将壮大新材料产业放在重要位置。钢铁冶金产业,以汽车用钢、模具钢、管线钢为重点,发挥长寿区新型工业化主战场优势,加快传统钢铁冶金产业与综合化工转型升级,推动其向精细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发展化工钢铁产业集群,壮大钢铁冶金产业集群。化工医药产业,以高端化学材料、化学药制剂、医疗器械等为重点产业,进一步延伸化工医药产业产业链,发展医养结合产业集群,壮大化工医药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为重要产业,加快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消费品产业,加快推动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家居产业与健康科技、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产业进行技术合作,开发以智能家居和消费类电子为代表的智能消费品,发展智能消费品产业集群,壮大消费品产业集群。
在壯大长寿五大主导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还要积极打造技术产业基地、健康食品产业集群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基地,进一步提高长寿区工业产业集群生态完备,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助推重庆“一区两群”协同发展。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
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消费引领新供给新动力。引导世纪广场、长寿古镇、协信、黄桷湾四大商圈提档升级,探索“线上+线下+物流”新零售业态;丰富消费场景,发展重点街镇商业,促进城乡多元消费,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消费选择;培育精品夜市街区,加快发展夜市经济;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新消费模式,释放长寿区教育、旅游等产业消费潜力。
建设重庆市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依托专业市场、便利的水陆交通,积极承接主城核心区专业市场外迁转移,布局建设一批现代仓储基地、集散分拨中心、冷链配送中心,推动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物流产业加速发展。
走好全区旅游发展之路。按照“布点连线、提质增效”的思路,打造全区旅游示范区。积极打造亲水康养项目、重庆都市康养乐园;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整合缆车站、三倒拐、定慧寺等资源,推进黄草山、白云山、五华山开发,以“六大农旅融合项目”为依托,谋划精品乡村游线路,打造重庆都市休闲后花园;深入推进红色革命游;丰富长寿文旅业态,举办长寿湖美食音乐节等活动;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打好“人文”、“山水”“康养”“工业”“乡村”五张牌,依托长寿湖风景区打造集休闲、娱乐、康养、度假、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此外,还应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推进金融业等产业发展推动长寿区服务产业多样化。
(三)提质增效,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
加强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做好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加快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建成高标准农田,丰富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品质,提高长寿优质农产品供应能力。建成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制定统一的健康共产平质量标准,推广优质、高效、高产的新农业品种,争创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区。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农畜产品加工区,完善特色农业产业链条。
做大做精“1+4+N”新型山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构建以现代高效粮油产业为基础,“柚、橘、鱼、蛋”四大优势产业为主导,“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为特色的“1+4+N”新型山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提档升级“柚、橘、鱼、蛋”四大主导产业,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一镇一特”模范村镇,将长寿区特色“1+4+N”农业产业体系做大做精。
进一步丰富长寿慢城业态。依托长寿慢城现有项目,推进农业、食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接二连三”。大力发展乡村亲子教育游、山地田园游,打造长寿乡村慢生活旅游基地,不断丰富长寿慢城业态,将长寿慢城建设成为长寿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发展示范区、重庆市重要的亲子旅游度假教育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科技农业。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深化“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利用本土电商平台“村村淘”助推电商农业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重庆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庆全面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聚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行动。长寿区作为四个同城化先行区,要在互联互通、兴业兴城、共建共享、宜居宜游上下功夫。长寿区功能定位为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因此要着力发展工业产业,协同发展服务业与农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助推主城都市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刍议长寿区融入重庆主城区域经济发展[J].李长春.新西部. 2019(36)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区域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路径探析——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J].张容华.新西部. 2019(40)
[3] 切实把战略要求转化为战略行动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好局起好步[J]. 当代党员. 2020(07)
[4] 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科学内涵 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建设[J]. 彭劲松. 当代党员. 2020(03)
[5] 抢抓战略机遇 发挥比较优势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担当作为[J]. 李建勤. 重庆行政. 2020(02)
[6] 长寿:对接世界舞台的创新密码[J]. 冉隆国. 重庆与世界. 2017(23)
作者简介:林娣(1992.05-),女,汉,宁夏,硕士研究生,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党校,中共思想史及人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