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分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教师、教材和教法三者改革着手提出系统化整体推进创业教育模式优化的思路与举措,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对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三教改革”;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030-02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持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增强职业发展教育以及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创业教育正是学生培养就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1]。据麦可思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中显示,2019届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达到3.4%,且毕业三年内的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上升到8.1%。在校期间曾接受过的创业教育主要有创业教学课程、创业辅导活动,其有效性分别为67%和72%。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将推动实施“三教”改革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加以强调,教师、教材和教法是创业教育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因此,基于“三教改革”视域下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改革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中的不足
(一)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不完善
由于我国推进创业教育的时间并不长,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丰富的教学案例作为参考,创业教育课程的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较强[2]。据调研,高职院校的创业课程大多采用大班制授课,学生数量较多,一方面不利于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单一,给创业课程的组织带来一定挑战;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学方式的创新,故导致课程理论性较强,更多偏向理论说教,停留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学生较难体验到完整的创业过程,与创业实践脱节,以至于效果并不理想,无法适应学生对创业学习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对创业课程的期待。此外,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专业教育是基础;对于专业教育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是其进一步的升华[3]。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对较为独立,普遍以模块形式存在,没有嵌入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很好地融入专业学习当中[4]。
(二)创业师资队伍不健全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是一种既注重理念又注重能力的教育[5]。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当前创业课程的师资团队中,专业的创业师资不足,大部分都是由校内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兼任,师资力量薄弱、结构单一。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专业技能的教授,忽视了创业意识、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主要因为多数高职院校教师缺乏企业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创业培训,缺乏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致使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
(三)教学辅助软件利用率不高
为了使整个创业教学顺利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一些高职院校会采购专业的教学软件作为辅助教学,如帮助理解创业团队的创建、撰写商业计划书的创业基础综合模拟实训软件、模拟创业实战过程(开网店)的赋创网络创业培训平台等。据调查,由于创业基础课课时较少,课上并没有充足时间操作练习,且机房资源较为紧张,都以课后学生自行登录系统实战练习为主。但部分高职学生创业能动性较低,学习自觉性较差,把软件的操作练习当成任务,只有少部分学生真正认真学习操作,以至于辅助创业课程教学软件利用率并不算高。
(四)創业孵化园作用不明显
为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多数高职院校建设了创业孵化园,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并提供帮助指导,以减少学生的创业成本,降低其创业风险。但总体上效果并不好。据调查,各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园并未结合自身实际及办学特色进行定位,也并没有足够大的政策扶持力度。与此同时,创业孵化园并没有和校内的创业教育课程有效结合,且学校内外实践环境和各类创业教育资源缺乏有效的协同,仍存在脱节现象,限制了平台功能的发挥,导致创业孵化园作用并不明显。
二、“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优化路径
教师、教材和教法是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在创业课程构建中,教师是主体,教材是基础,教法是关键。本文从“三教改革”的角度,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立体化教材建设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针对高职院校提出创业教育模式优化路径,促进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推动“三教改革”的主体,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力量。创业师资团队的水平会影响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设、创业过程的指导以及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建设多元化的创业师资队伍,如成立校企双师工作室,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双师工作室是连接高职院校与校外企业的“实践共同体”[6],由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合作教学,校内教师包括具有丰富创业经验、扎实专业基础的老师,主要负责学生团队的组织、宣传、管理与指导,企业导师包括成功的企业家、新创企业负责人等,主要负责项目孵化、项目指导、资金支持等工作,借助知识结构的互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双师教学形式,还能有效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等现实问题。 (二)开发基于创业过程导向的优质教材
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基本的学习对象和学习条件。要坚持以教材为育人大纲,以课程建设为指导,制定教材标准,加快教材改革创新,完善教材建设制度和选用制度。依托企业,进行基于创业过程导向的教材开发。教材编写组由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学校教学教师等组成,将企业的工作项目转化为教材内容,确保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紧密相关。加强创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重视创业教材更新,开发诸如活页、工作手册式的新形态创业教材,以提高创业课程教材整体质量。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学生分工、小组合作、成果展示、评价与沟通等环节,提高学生在项目设计与管理过程中的综合能力。
(三)注重创业实践教育
教法作为教学活动的工具和手段,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7]。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校企合作项目应用于教学,将企业实战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详细、明确的专业学习方向。创业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不同,需要培养学生形成创业意识,还应该遵循时代发展趋势,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快速适应社会,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应该使学生形成创业精神,不断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思维。教师需要了解创业教育在时代发展中的转变,打破以往固有的教育思维,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日常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需要注重创业实践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创业教育不单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还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国家和高校层面组织应开展不同层次的活动和比赛来开展创业教育及促进学生创业[8]。
(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在创业教育中,并不仅仅是开设一门课程,还需对对应专业的创业前景进行分析,立足于专业实际情况,并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通过专业教师引导,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中识别挖掘创业机会,在具体的创业项目中进行实战训练,完成项目团队的组建、项目的开发运营、企业经营等阶段,在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完善知识架构。教师通过项目化教学的方式促进专创融合,提高学生的创业意愿和能力。与此同时,还可对现有的校内创业孵化园进行优化,打造出让每个专业都有一个依托专业特色建立的小型创客空间。
三、结语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规范、标准以及统一的教学理念,但是高校教师需要意识到创业教育需要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同时应该从应用型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形成实践能力以及专业素质,构建出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的教学模式。本文基于“三教改革”视域下探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优化路径,重点从教师、教材和教法三者改革着手提出系统化整体推进创业教育模式优化的思路与举措,具有一定的改革特色。在创业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形成相应的教学体系,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对进一步推动高職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黎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创业能力研究[J].商情,2019(38):205.
[2]王晶.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探索[J].韶关学院学报,2014,35(4):109-112.
[3]任永力.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53-54.
[4]张君第,曾庆伟.聚焦“三教”改革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20(7):15-19.
[5]崔艳艳.高职院校“分阶分类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15):64-68.
[6]许爱军,蒋新革.“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与概念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21-25.
[7]周建松,陈正江.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背景、内涵与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9):86-91.
[8]张小燕.欧洲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20,30(8):58-61.
编辑 司 楠
[关 键 词] “三教改革”;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030-02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持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增强职业发展教育以及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创业教育正是学生培养就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1]。据麦可思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中显示,2019届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达到3.4%,且毕业三年内的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上升到8.1%。在校期间曾接受过的创业教育主要有创业教学课程、创业辅导活动,其有效性分别为67%和72%。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将推动实施“三教”改革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加以强调,教师、教材和教法是创业教育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因此,基于“三教改革”视域下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改革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中的不足
(一)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不完善
由于我国推进创业教育的时间并不长,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丰富的教学案例作为参考,创业教育课程的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较强[2]。据调研,高职院校的创业课程大多采用大班制授课,学生数量较多,一方面不利于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单一,给创业课程的组织带来一定挑战;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学方式的创新,故导致课程理论性较强,更多偏向理论说教,停留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学生较难体验到完整的创业过程,与创业实践脱节,以至于效果并不理想,无法适应学生对创业学习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对创业课程的期待。此外,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专业教育是基础;对于专业教育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是其进一步的升华[3]。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对较为独立,普遍以模块形式存在,没有嵌入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很好地融入专业学习当中[4]。
(二)创业师资队伍不健全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是一种既注重理念又注重能力的教育[5]。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当前创业课程的师资团队中,专业的创业师资不足,大部分都是由校内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兼任,师资力量薄弱、结构单一。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专业技能的教授,忽视了创业意识、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主要因为多数高职院校教师缺乏企业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创业培训,缺乏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致使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
(三)教学辅助软件利用率不高
为了使整个创业教学顺利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一些高职院校会采购专业的教学软件作为辅助教学,如帮助理解创业团队的创建、撰写商业计划书的创业基础综合模拟实训软件、模拟创业实战过程(开网店)的赋创网络创业培训平台等。据调查,由于创业基础课课时较少,课上并没有充足时间操作练习,且机房资源较为紧张,都以课后学生自行登录系统实战练习为主。但部分高职学生创业能动性较低,学习自觉性较差,把软件的操作练习当成任务,只有少部分学生真正认真学习操作,以至于辅助创业课程教学软件利用率并不算高。
(四)創业孵化园作用不明显
为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多数高职院校建设了创业孵化园,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并提供帮助指导,以减少学生的创业成本,降低其创业风险。但总体上效果并不好。据调查,各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园并未结合自身实际及办学特色进行定位,也并没有足够大的政策扶持力度。与此同时,创业孵化园并没有和校内的创业教育课程有效结合,且学校内外实践环境和各类创业教育资源缺乏有效的协同,仍存在脱节现象,限制了平台功能的发挥,导致创业孵化园作用并不明显。
二、“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优化路径
教师、教材和教法是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在创业课程构建中,教师是主体,教材是基础,教法是关键。本文从“三教改革”的角度,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立体化教材建设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针对高职院校提出创业教育模式优化路径,促进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推动“三教改革”的主体,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力量。创业师资团队的水平会影响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设、创业过程的指导以及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建设多元化的创业师资队伍,如成立校企双师工作室,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双师工作室是连接高职院校与校外企业的“实践共同体”[6],由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合作教学,校内教师包括具有丰富创业经验、扎实专业基础的老师,主要负责学生团队的组织、宣传、管理与指导,企业导师包括成功的企业家、新创企业负责人等,主要负责项目孵化、项目指导、资金支持等工作,借助知识结构的互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双师教学形式,还能有效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等现实问题。 (二)开发基于创业过程导向的优质教材
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基本的学习对象和学习条件。要坚持以教材为育人大纲,以课程建设为指导,制定教材标准,加快教材改革创新,完善教材建设制度和选用制度。依托企业,进行基于创业过程导向的教材开发。教材编写组由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学校教学教师等组成,将企业的工作项目转化为教材内容,确保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紧密相关。加强创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重视创业教材更新,开发诸如活页、工作手册式的新形态创业教材,以提高创业课程教材整体质量。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学生分工、小组合作、成果展示、评价与沟通等环节,提高学生在项目设计与管理过程中的综合能力。
(三)注重创业实践教育
教法作为教学活动的工具和手段,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7]。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校企合作项目应用于教学,将企业实战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详细、明确的专业学习方向。创业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不同,需要培养学生形成创业意识,还应该遵循时代发展趋势,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快速适应社会,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应该使学生形成创业精神,不断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思维。教师需要了解创业教育在时代发展中的转变,打破以往固有的教育思维,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日常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需要注重创业实践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创业教育不单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还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国家和高校层面组织应开展不同层次的活动和比赛来开展创业教育及促进学生创业[8]。
(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在创业教育中,并不仅仅是开设一门课程,还需对对应专业的创业前景进行分析,立足于专业实际情况,并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通过专业教师引导,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中识别挖掘创业机会,在具体的创业项目中进行实战训练,完成项目团队的组建、项目的开发运营、企业经营等阶段,在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完善知识架构。教师通过项目化教学的方式促进专创融合,提高学生的创业意愿和能力。与此同时,还可对现有的校内创业孵化园进行优化,打造出让每个专业都有一个依托专业特色建立的小型创客空间。
三、结语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规范、标准以及统一的教学理念,但是高校教师需要意识到创业教育需要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同时应该从应用型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形成实践能力以及专业素质,构建出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的教学模式。本文基于“三教改革”视域下探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优化路径,重点从教师、教材和教法三者改革着手提出系统化整体推进创业教育模式优化的思路与举措,具有一定的改革特色。在创业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形成相应的教学体系,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对进一步推动高職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黎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创业能力研究[J].商情,2019(38):205.
[2]王晶.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探索[J].韶关学院学报,2014,35(4):109-112.
[3]任永力.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53-54.
[4]张君第,曾庆伟.聚焦“三教”改革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20(7):15-19.
[5]崔艳艳.高职院校“分阶分类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15):64-68.
[6]许爱军,蒋新革.“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与概念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21-25.
[7]周建松,陈正江.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背景、内涵与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9):86-91.
[8]张小燕.欧洲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20,30(8):58-61.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