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學生从初中进入中职学习,面临着学习环境、教材内容、学习方法的变化,普遍不能适应学习节奏,如何搞好中职物理教与学,使学生尽快适应物理教学和学习特点。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中职 物理 困惑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048-01
一 制约教学的原因
1.学生来源给教学带来压力。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来源于初中学习相对困难的群体,他们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基本的推理分析等抽象思维能力,这对物理等理科学科的学习形成了严重制约。
2.教材的变化。初中教材内容通俗具体,而中职教材内容抽象,且多注重理论分析。虽然中职教材也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受知识体系的限制,造成了中职知识实际难度没有降低。
2.课时的变化。在初中,由于内容少,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中职,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正是中一新生开始不适应中职学习而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
3.学法的变化。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中职,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中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 改进策略
1、改进学生学法,适应中职课堂容量大、节奏快的特点。如:初中物理中描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中职物理描述特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瞬时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既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求矢量时,学生经常只求大小,忽略了方向,为此我在课堂上进行多次强调,有时进行个别学生指导。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适应新知识的特点,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异同,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改进学生初中的思维方法。初中教学强调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概念、归纳出规律。中职生的思维虽属于理论型,但对一些比较抽象内容的理解上,仍需借助于一些经验型思维或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更高层次的转化,来理解这些抽象的内容,通过实验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中职教学仍要借助观察实验,但有时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而得出结论,然后用实验来检验。
逐步培养和提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中职物理教学中所应培养的能力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而在中职,如牛顿运动定律则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在处理问题中要较多地运用推理和判断,因此推理和判断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初中阶段以常识性介绍、说明为主要学习内容,对数学工具有应用只是简单的触及;进入中一,在学习和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就体现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要求。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计算合力、分力的大小及方向,这对刚进入中一的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大台阶。在第二章的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图像,应讲清物理意义,详加分析、细加讨论,让学生揣摩、体会几何图像在物理中应用的重要性。至于应用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的培养,应选择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至于解在决具体问题时的数学能力,如“第二章物体的运动”中图像的运用能力更是一种较高能力的要求,需要具备较高的物理思维能力。另外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要变更和适应。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学生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复现知识,对概念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进入中职后,则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能够自学钻研,消化知识;要重视逻辑推理,能进行纵横判断、推理、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这对习惯于直觉和套公式的初中生而言,当然是不适应的,存在台阶。
2、改进教师教法,应重视讲清思路,渗透方法。学生进入中职后较普遍地感到物理难学,表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分析原因,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教和学都要在“理解”上下功夫。比如,在引入概念时,不只满足于简单地拿出来让学生记住就算了,而应该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引入,是怎样进行抽象概括的;规律的导出应使学生了解推导的过程,并清楚其使用前提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即清楚概念的来龙去脉和规律的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地领会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在领会这些方法时,不是将其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而应注意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渗透。要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应用自如,还必须通过活而精的习题,让他们练习,进一步打开思路,深化所学知识。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度。在习题讲解中,我们可以采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一题多解”是以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要求教师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细致、要耐心;不良习惯的纠正应及时、应坚决。
四 加强学生的解题规范化要求
物理规范化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具体的来说应抓好以下几点:
1.养成画图分析的习惯,力学问题中必须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这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有的同学认为问题很简单,画图不完整,或根本就不画受力图,正确的结果往往难以得出。即使一时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这种不良的习惯慢慢就会养成,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我有时甚至会宣传一种观点:力学问题当你不理解习题,难以下手时,对物体受力分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正所谓柳暗花明。运动学中画运动图景辅助解题,有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2. 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我在教学中就发现有不少同学m与M不分,那么表达式就变味了。受力分析图中,力较多时,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F′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x、Fy,初、末速度V0、Vt等等。
3. 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比如,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上来就是一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向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上来就是代入一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同时有的同学的一些表达式中用到一些题设中没有的字母,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关键词: 中职 物理 困惑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048-01
一 制约教学的原因
1.学生来源给教学带来压力。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来源于初中学习相对困难的群体,他们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基本的推理分析等抽象思维能力,这对物理等理科学科的学习形成了严重制约。
2.教材的变化。初中教材内容通俗具体,而中职教材内容抽象,且多注重理论分析。虽然中职教材也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受知识体系的限制,造成了中职知识实际难度没有降低。
2.课时的变化。在初中,由于内容少,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中职,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正是中一新生开始不适应中职学习而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
3.学法的变化。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中职,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中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 改进策略
1、改进学生学法,适应中职课堂容量大、节奏快的特点。如:初中物理中描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中职物理描述特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瞬时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既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求矢量时,学生经常只求大小,忽略了方向,为此我在课堂上进行多次强调,有时进行个别学生指导。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适应新知识的特点,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异同,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改进学生初中的思维方法。初中教学强调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概念、归纳出规律。中职生的思维虽属于理论型,但对一些比较抽象内容的理解上,仍需借助于一些经验型思维或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更高层次的转化,来理解这些抽象的内容,通过实验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中职教学仍要借助观察实验,但有时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而得出结论,然后用实验来检验。
逐步培养和提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中职物理教学中所应培养的能力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而在中职,如牛顿运动定律则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在处理问题中要较多地运用推理和判断,因此推理和判断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初中阶段以常识性介绍、说明为主要学习内容,对数学工具有应用只是简单的触及;进入中一,在学习和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就体现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要求。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计算合力、分力的大小及方向,这对刚进入中一的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大台阶。在第二章的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图像,应讲清物理意义,详加分析、细加讨论,让学生揣摩、体会几何图像在物理中应用的重要性。至于应用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的培养,应选择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至于解在决具体问题时的数学能力,如“第二章物体的运动”中图像的运用能力更是一种较高能力的要求,需要具备较高的物理思维能力。另外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要变更和适应。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学生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复现知识,对概念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进入中职后,则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能够自学钻研,消化知识;要重视逻辑推理,能进行纵横判断、推理、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这对习惯于直觉和套公式的初中生而言,当然是不适应的,存在台阶。
2、改进教师教法,应重视讲清思路,渗透方法。学生进入中职后较普遍地感到物理难学,表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分析原因,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教和学都要在“理解”上下功夫。比如,在引入概念时,不只满足于简单地拿出来让学生记住就算了,而应该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引入,是怎样进行抽象概括的;规律的导出应使学生了解推导的过程,并清楚其使用前提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即清楚概念的来龙去脉和规律的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地领会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在领会这些方法时,不是将其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而应注意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渗透。要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应用自如,还必须通过活而精的习题,让他们练习,进一步打开思路,深化所学知识。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度。在习题讲解中,我们可以采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一题多解”是以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要求教师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细致、要耐心;不良习惯的纠正应及时、应坚决。
四 加强学生的解题规范化要求
物理规范化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具体的来说应抓好以下几点:
1.养成画图分析的习惯,力学问题中必须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这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有的同学认为问题很简单,画图不完整,或根本就不画受力图,正确的结果往往难以得出。即使一时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这种不良的习惯慢慢就会养成,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我有时甚至会宣传一种观点:力学问题当你不理解习题,难以下手时,对物体受力分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正所谓柳暗花明。运动学中画运动图景辅助解题,有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2. 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我在教学中就发现有不少同学m与M不分,那么表达式就变味了。受力分析图中,力较多时,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F′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x、Fy,初、末速度V0、Vt等等。
3. 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比如,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上来就是一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向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上来就是代入一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同时有的同学的一些表达式中用到一些题设中没有的字母,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