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以,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将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成为一项摆在教师面前的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主动研究教材教法,学习新知识、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展开问题情境教学,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对“问题情境”教学展开研究和探讨。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问题情境”教学展开探讨。
一、什么是“问题情境”
1.“问题情境”是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想象、思考、探索、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这种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以前的授课模式把教材作为标准,严格依照教材照本宣科地讲解,枯燥而乏味,对教学中的习题不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单纯为了练习而练习,把学生当做做题的机器,忽视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培养,使学生的感情受到压抑。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而新课程标准则把情感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进行了强调。原因是我们认为情感才是催动学生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原动力。过去的教学方式恰恰忽视了这种原动力的培养,甚至是压抑了这种原动力的成长。出于对情感教育的拨乱反正,新课程把对学生展开情感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同时,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提出正好与之相适应,符合情感驱动形式的学习行为及能力培养的要求,所以要加以强调。
2.问题情境作为数学概念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设计都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数学概念的结合而形成的,它是数学概念产生的源头。把问题情境放在教学环节的前面符合认识规律;出现问题背景之后再出现数学概念,才会使数学概念的教学不显得突兀,而是自然。在这种问题情境的教学中要格外注意教学顺序,首先应呈现与之相关的足够的材料,使数学概念及数学思想方法从其中自然地产生出来,而不是教师和课本强加给学生的。所以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二、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引入问题情境教学
1.问题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数学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展开探究,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解决提出的问题。
2.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只有有效提出问题,学生才会思考,才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时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情境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学生通过体验学习过程,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问题情境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始终贯穿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成为教师组织教学和设计教学的出发点和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参与教学,体验学习过程,发表不同观点,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问题情境教学重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在学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而情境教学恰好提供了培养兴趣的基地。当学生解决了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时,教师的及时鼓励与表扬会使其产生一种愉悦的心境,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如何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是有必要的,广大小学数学老师要充分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服务好小学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时代赋予师生的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呢?我想关键在于利用新旧知识的冲突性造成问题悬念,使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和问题欲罢不能,必须弄个清楚、明白才行。所以找准新旧知识的冲突点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做到这一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合理设计和运用语言:语言明确具体,设计的问题具体生动,有生活气息;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做到突出重点和难点;语言的设置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设置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数学教学中一些新的概念有时与现实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有着很大的形似性,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入手,逐渐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实现知识的同化和合理建构。这样可有效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学习的意义永远需要诠释,只有学生意识到学习是有用的,才会具有学习的稳定性。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作用。那么在问题情境中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生对于在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饶有兴趣,因此生活情景能够吸引其注意,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主动研究教材教法,学习新知识、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展开问题情境教学,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对“问题情境”教学展开研究和探讨。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问题情境”教学展开探讨。
一、什么是“问题情境”
1.“问题情境”是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想象、思考、探索、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这种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以前的授课模式把教材作为标准,严格依照教材照本宣科地讲解,枯燥而乏味,对教学中的习题不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单纯为了练习而练习,把学生当做做题的机器,忽视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培养,使学生的感情受到压抑。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而新课程标准则把情感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进行了强调。原因是我们认为情感才是催动学生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原动力。过去的教学方式恰恰忽视了这种原动力的培养,甚至是压抑了这种原动力的成长。出于对情感教育的拨乱反正,新课程把对学生展开情感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同时,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提出正好与之相适应,符合情感驱动形式的学习行为及能力培养的要求,所以要加以强调。
2.问题情境作为数学概念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设计都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数学概念的结合而形成的,它是数学概念产生的源头。把问题情境放在教学环节的前面符合认识规律;出现问题背景之后再出现数学概念,才会使数学概念的教学不显得突兀,而是自然。在这种问题情境的教学中要格外注意教学顺序,首先应呈现与之相关的足够的材料,使数学概念及数学思想方法从其中自然地产生出来,而不是教师和课本强加给学生的。所以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二、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引入问题情境教学
1.问题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数学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展开探究,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解决提出的问题。
2.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只有有效提出问题,学生才会思考,才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时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情境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学生通过体验学习过程,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问题情境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始终贯穿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成为教师组织教学和设计教学的出发点和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参与教学,体验学习过程,发表不同观点,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问题情境教学重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在学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而情境教学恰好提供了培养兴趣的基地。当学生解决了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时,教师的及时鼓励与表扬会使其产生一种愉悦的心境,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如何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是有必要的,广大小学数学老师要充分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服务好小学数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时代赋予师生的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呢?我想关键在于利用新旧知识的冲突性造成问题悬念,使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和问题欲罢不能,必须弄个清楚、明白才行。所以找准新旧知识的冲突点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做到这一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合理设计和运用语言:语言明确具体,设计的问题具体生动,有生活气息;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做到突出重点和难点;语言的设置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设置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创设问题情境的具体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数学教学中一些新的概念有时与现实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有着很大的形似性,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入手,逐渐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实现知识的同化和合理建构。这样可有效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学习的意义永远需要诠释,只有学生意识到学习是有用的,才会具有学习的稳定性。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作用。那么在问题情境中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生对于在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饶有兴趣,因此生活情景能够吸引其注意,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