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一家外资企业需要做保险安排,但寻遍整个城市,也没有找到一家专业保险经纪机构。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远在国外的总部,才得以解决。
就此,我们就能很明晰地看到一个行业现状:一是,专业保险经纪机构数量较少;二是,市场对于专业保险中介机构的需求开始萌发。
其实不单是保险经纪机构数量少,整个专业保险中介行业都算得上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行业。
有数据显示,目前,在山东境内有专业保险评估机构两家,专业保险经纪机构11家,专业保险代理机构也只有100多家。
但即使是这样的规模,在全国依旧能排在五六名的位置。10月份的数据显示,在全国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也不过2256家。有一个数据是,今年第二季度整个行业实现盈利也仅为7131.09万元。
但如此小的行业,仍旧无法享受物以稀为贵的礼遇。大量机构不堪经营的惨淡而退出:保监会发布公告显示,1-8月,全国共有116家专业中介机构退出市场。该如何理解这个数字?自2003年实施中介机构退出机制以来,2004年有16家机构退出,2005年有75家,2006年有90家。更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新设保险代理机构同比减少17家!而今年,仅仅8个月的数据,就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2.细分上述116家专业中介机构的数据可知,其中98家为保险代理机构、8家为保险经纪机构、10家为保险公估机构。
不难看出,保险代理机构退出数量最多。代理公司能够有效防范、分散代理人引发的经营风险,是未来保险市场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保险代理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保险代理公司急功近利,一味追求高代理费和保单量,缺乏诚信,不仅损害了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利益,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对此,业内共识是,保险中介行业的调整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劣质代理公司理应被淘汰,虽然数量较多,但大量劣质公司的退市,将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让优质的代理公司得到良好的生存环境。当然,把退出的保险代理机构看作是“劣质公司”,未免武断。因为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实力较弱但守信经营的机构往往最难维持。
同样是保险中介机构,专业保险公估公司也是有苦难言:作为保险定损的裁判员,至今没有法律上的界定。因而,保险公司要么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自己定损,要么只将定损标的复杂,难度特别大的定损业务交给保险公估公司来完成。
而对于保险经纪机构而言,整个社会的保险意识不强,让他们步履维艰。引用美国投行分析师的评价:保险经纪行业在欧美国家已经历了两个世纪,也许,中国就是最后的金矿,虽然现在许多中国人还不知道保险经纪为何物。
一保险经纪机构负责人称,他们目前服务的客户有二十多家,没有一家是主动找上门的。企业风险意识、保险意识的淡薄,让保险经纪机构在市场开拓上增加了很大一部分成本。
这种现象,业内人士更喜欢用保险行业的“初级阶段”来解释。
3.在国际保险市场上,英国的保险经纪制度影响最大,保险经纪人的力量最强。据统计,英国保险市场上有800多家保险公司,而保险经纪公司就超过3200家,共有保险经纪人员8万多名。英国保险市场上60%以上的财险业务是由经纪人带来的,“劳合社”的业务更是必须由保险经纪人来安排。在德国保险市场上,保险经纪人作用显著。保险代理人被称作是保险人“延长的手”,而独立保险经纪人则有被保险人的“同盟者”之称。目前,德国的保险经纪人总数为3000多人。在个人保险业务方面,8%的业务量是由经纪人带来的,高于银行代销和保险公司直销。而在工业企业保险业务的销售上,保险经纪人举足轻重,50%-60%的业务量是由经纪人带来的,远远超过了保险代理人的业务量。
发达国家的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就是得益于整个社会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
“毫无疑问,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可惜还没蒸熟。”一保险经纪机构负责人如此形容行业市场的现状。
但市场的机遇决不是等来的,强者总喜欢抢先一步。
8月底,华尔街传奇人物、花旗集团前董事长兼CEO桑迪·韦尔参股北京明亚保险经纪公司,成为这家成立不到3年的保险经纪公司的第四大股东。
9月4日,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宣布成立苏黎世保险经纪(北京)有限公司。
很显然,不管是桑迪·韦尔,还是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他们的一贯作风,都是“无利不起早”。
不久前保监会草拟了一份关于促进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若干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将支持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市场化重组和并购,推进保险中介机构专业化和集团化发展。并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全国性服务网络,也鼓励风险投资在内的各类资本投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同时也支持有条件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上市融资。
对于一个行业来讲,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更何况,在一个具有近13亿人口的中国,本身就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外资企业的频频入驻,以及国内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整个社会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也在国内逐渐萌发、蔓延。
一片适合于保险中介机构生存发展的沃土,逐渐生成。
同时,也预示着一场更激烈的竞争展开。
4.如此利好的空间下,国内保险中介机构也不甘示弱。
从2000年6、7月份的江泰保险经纪公司、东大保险经纪公司和长城保险经纪公司横空出世,到现在华康和泛华、众合、车盟等专业保险中介的“四大巨头”浮出水面,都预示着我国保险中介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如今,国内保险中介机构的巨头们,抑或筹备上市,抑或谋略全国版图……这对整个保险中介行业而言,是一个发展的开端。毕竟,这是市场的需求。引用保监会主席吴定富的话说,发达的中介市场是保险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保险市场要保持正常运行,应该有健全的保险市场主体,即保险供给主体、保险需求主体、保险中介主体。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险市场社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保险中介的参与,能够大大提高了保险市场的运行效率,促进保险市场的和谐高效运行。换句话说,保险业越发达,保险中介越重要。
而一个行业从稚嫩到成熟,需要的是自身不断地历练。
保险中介机构作为市场“牵线人”,一方拉着保险人,另一方拉着投保人。对保险公司,作为一个渠道,它是否具备了经济性、可控性、适应性,来满足保险商对渠道的选择标准。面对投保人,它需要利用专业的服务技术和经验为其提供完整的风险管理和保险方案。这对保险中介企业本身发展构成了一个市场标准。保险中介的经营理念、信誉和市场认知程度、经营历史、发展速度、市场覆盖范围等,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投保人都会关注。保险中介只有通过发展达到这些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作为保险中介的职能。
这也可以看作是保险中介机构的一个发展蓝图。
要实现这个蓝图还需等多久?在参股北京明亚保险经纪公司后,桑迪·韦尔给了我们一个乐观的答复:“这只是一个尝试性的开始,一年之后我们再来讨论如何把明亚做得更大更强。”